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晋陕峡谷奇观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晋陕峡谷奇观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滚滚黄河,从内蒙古托克托县的河口镇掉头南下,像一把利剑,将黄土高原劈为两半,开出一条深邃的峡谷。东岸的山西省同西岸的陕西省隔河相望,这条峡谷便成为两省的天然分界线,因此被称为晋陕峡谷。在这700多公里的晋陕峡谷漫游,犹如走进了一个长长的画廊。

九曲黄河万里沙

这次漫游晋陕峡谷,是由河口镇南的喇嘛湾启航的。喇嘛湾,亦称君子津,是历史上的一个黄河渡口。据说,在汉桓帝时,洛阳有个商人在这里投宿,不幸坠河身亡。津长不仅掩埋了他的尸体,还妥善地保存了他随身携带的财物。事后,商人的儿子从洛阳赶来,津长将遗物交给他。他即拿出一部分金银酬谢津长,津长婉言谢绝。此事传入汉桓帝之耳,赞曰:“君子也!”于是,老百姓就将津长管理的这个渡口称为“君子津”。

进入峡谷,只见两岸黄土高原上的一条条沟壑,像挂在脸上的一条条泪痕,含怨地嗔视着黄河。来自高原的上百条支流,如同一条条黄龙扑向黄河,掀起层层黄浪。面对这般气势,我不禁想起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名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看来的确是黄河的真实写照。同行的朋友说,此段黄河含泥沙太多,倘若有人不幸坠入河中,河里的泥浆会将人托浮上水面。我想,如果洛阳商人在这里坠河,也就不会淹死了!

天桥飞雪雾迷浪

“立马天桥久俯窥,黄河断崖势巍巍。北来贯穿华彝地,南去分开秦晋隈。怒浪花飞如喷雪,惊澜吼声似轰雷。仙家纵有乘槎事,到此应知也有回。”我一面吟咏着后汉陈纪描绘天桥胜景的诗句,一面由石梯子村进入天桥峡。这里连绵不断的峰峦和云卷雷奔的浊水,构成了一幅“踏得长虹过闹风,移来巫峡镇龙宫”的奇景。据说,过去这附近枯水季节河面只有30米宽,冬季积冰成桥,河水从“冰桥”下穿过,发出震天的涛声,人们遂称之为“天桥”。

雾迷浪是天桥峡中的著名天险。只见几座巨大的盘石,犬牙交错,屹立河中,水从石间流出,浪跃雾腾,遮天蔽日,令人望而生畏。有一首令人辛酸的民谣说:“雾迷浪前浪滔天,神人见了心胆寒,船碎人亡无音信,九死一生来闯关。”由此可见雾迷浪的凶险。传说百年前,有人不畏凶险,攀上礁石,在石峡两边竖起两根铁杆,为船导航,群众称之为“轩门”。过往船只都要对准“轩门”航行,一旦稍有偏斜,即有船碎人亡之祸。然而,在滚滚激流中,“对准”则是何等的难哪!

今天,我们来到这里,没有见到“冬季积冰成桥”的奇景,却见到了黄河公路大桥。天桥,这个神话中的名字,已变成活生生的现实了。

鲤鱼跳龙门

“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啸万里触龙门。”李白描绘龙门惊险的诗句,常常引起人们对龙门的向往。“大禹神功何处是,壶口南去有龙门。”于是,我们离天桥,过壶口,顺流而下到了龙门。

东岸龙门山和西岸梁山隔河对峙,咆哮的黄河,宛如从大门内奔腾而出,此处也就被命名为龙门。相传,远古的时候,巨大的龙门山挡住了黄河去路,致使洪水泛滥成灾。大禹到这里举起神斧,将龙门山一劈为二,开出一条峡口,把河水导引下去,因此,龙门又名禹门口。

早年禹门口外曾有一座石岛横卧河中,名曰“水面石舟”,上刻“龙门”二字,其大如斗。为了纪念大禹的丰功伟绩,历代在这里都建有庙宇、楼阁、栈道等规模可观的禹王庙建筑群。但这些珍贵的古代建筑在日寇侵华期间已被破坏殆尽。

观赏着水流湍急、旋涡沸腾的龙门峡口,朋友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起“鲤鱼跳龙门”的故事。据说,每年暮春时节,成千上万的鲤鱼,从下游及支流,千里迢迢地游到这里,拼足气力,跳跃飞蹿,凡能跳过龙门者,就可变成神龙升天而去,跳不过的,不是知难而退,就是碰死在龙门下。但每年能够跳过龙门者,不过72条而已。这则神话,既证明龙门之惊险,又说明龙门早年是有瀑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