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分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应用分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信息质量报告要求中的“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实际财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使会计对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更加趋于经济本质,而且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为企业的生产经营的方向提供助力。

【关键词】实质重于形式 程序化 方式化 分析及运用

一、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概述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企业发展迅速,其中企业之间的交易形式在快速的发展变化。各种形式的经济来往增加了会计工作的难度。于是2000年中国国家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中第一次表示企业的财务核算应遵循实质重于形式原则。2006年颁布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中,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进行了明确规定: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确认计量以及报告,不应仅以交易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另外,相关的资料显示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之后,首先在上市公司的影响力最大,提高了财务信息的质量。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世界的企业与中国沟通搭造桥梁。

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程序化运用分析

(一)会计对象确认过程中的应用

在准则中,资产的定义为由企业拥有控制的能够为企业带来收益的经济资源。在资产的定义中就充分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下面笔者从正反两面来分析该原则的应用。资产从本质来讲是一种经济资源,同时由企业拥有或控制。就以融资租赁来说,虽然融资租赁的机设备所有权不在企业,是企业租借来的。不能算作企业的资产,但是企业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拥有该资源,并且企业可以任意的来分配使用该项机器设备。从本质来讲是企业控制的,而且企业租入设备的动是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因此,从本质来讲,应该算作公司的资产。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会把融资租入的设备计入固定资产中,同时在资产负债表中体现。这样就可以真实反映出企业的真实生产能力以及企业规模的大小。因此该原则在资产的确认中起到很大的作用。相反,有些公司虽然具备某机器设备,但是该经历资源不具备生产能力,不能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虽然从法律上来看公司具有该项资源的所有权,但是从经济实质来看,该机器设备不能够为企业带来利益,运用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来看就不应该算作资产。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运用可以防止在资产的确认过程中虚增资产的舞弊行为,从源头上对资产确认的舞弊行为起到了一定的遏制作用。

(二)会计对象计量记录过程中的应用

2014年3月13日财政部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号-长期股权投资》中一个显著的变化是将投资企业持有的对被投资单位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并在活跃市场中没有报价且公允价值不能可靠计量的权益性投资的核算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进行规范,按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核算方式来进行核算。这项修改正是为了满足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而进行的修改。从实质重于形式的角度分析,那些处于控制共同控制和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的目的是通过实现对被投资方的生产经营政策来实现盈利。其中投资方与被投资方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从实质来看,其作为长期股权投资时完全合理的。同时按照其影响的程度来划分是用成本法或者是权益法核算。但是对于不具有控制共同控制重大影响的投资方的目的是获取被投资单位股份价值的差价来进行投资。虽然投资的时间较长,但是从实质来看不具备长期股权投资的目的。而该种行为的目的更与债券、股票投资的目的相同,因此可以看成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来进行核算。另外,如果企业利用闲置资金购买了有价证券,将其作为交易性金融资产,但实际持有了一年以上,从形式上看,持有一年以上的投资应作为长期投资,但是从实质来看,这项资产存在的目的是为了随时变现,流动性很强。因此我们还是将其按照交易性金融资产核算方法来进行核算。在会计期末处理时不做调整。从以上两个例子中可以看出,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会计计量中的运用可以是财务的计量与记录更符合事项的本质,同时也可以反映出持有某项资产的意图以及企业道路的发展方向。为企业报表的使用者提供一份更清晰的图谱减少不必要的投资风险。

三、实质重于形式方式化应用分析

(一)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须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相结合

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对该准则的运用起到很大的作用。因为实质重于形式要求要真实客观的反映会计信息,该原则的运用是相对的,是在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不一致的时候才可以运用该原则进行判断。会计人员在做判断时就必须做出两步的判断,第一步为经济实质与法律形式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再进行第二步对经济实质确认的判断。因此会计人员必须努力提高技能,注重把握业务实质,这样可以在复杂的经济业务中把握经济实质,把握事项规律。

(二)实质重于形式需要与其他信息质量原则综合运用

在实际的工作中,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往往与谨慎性原则和重要性原则统一使用,比如在评价资产时,可能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是实质重于形式的体现,因为可以反映出资产的真实价值。但是资产计提减值怎样计提减值时谨慎性的体现。同时计提资产减值准备所造成的一些与实际情况的误差能否影响财务报告的真实性,能否对此时公司的经济状况产生重要影响,此时是重要性原则的体现。通过资产减值的例子可以总结出,原则之间相互协调使用才不会出现虚增利润资产以及相关的财务报告的舞弊问题。

四、结论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应用是我国会计准则越来越成熟的体现,该原则的出现提高了财务报告的质量,作为一种较新的理论原则,其进步的空间还很大。需要我们会计人员在实际的工作中不断的进行总结,可以从程序化的思想来进行应用分析,同时运用方式化的角度不断的进行总结。从而为我国的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趋同做出努力,也为实体经济和客观社会环境的改善添加动力。

参考文献:

[1]周红霞.对财务报告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探讨[J].科技资讯,2015,(02).

[2]成进联.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思考[J].商, 2014,(02).

[3]刘海艳.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运用的几点认识[J].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5,(01).

[4]王P.简述实质重于形式[J].财会研究, 2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