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生理状况下各经气血多少的中医解答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生理状况下各经气血多少的中医解答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内经》中已有经脉气血的多少的记载,且不止一种论述。经脉气血多少对指导临床有着重要意义。通过对经脉生理系统的组成、气化理论(标本中气及其从化)、阴阳量衡及数理规律等方面的论述,认为各经气血的多少天地交感、阴阳应象而成。本文即通过标本中气理论与《河图》数理规律从中医理论本源上去揭示生理状况下各经气血多少。

关键词:经络生理,五运六气,标本中气

经络学说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和医疗实践中积累经验,并结合当时的解剖知识而逐渐发展形成的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直到今天,经络学说仍然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临床中发挥重要作用。经络系统在人体生命活动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运行全身气血的通路,联络着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灵枢・本脏》记载:“经脉者,所以行气血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

1.从本气论各经气血多少

中医临床认为,“治病必求于本”。这里的“本”是指阴阳。同样,在解释各经气血的多少的时候我们同样要求之于“本”。中医阴阳学说采用二分法划分出事物: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上升为阳,下降为阴……而简单的一分为二并不能满足需求。因此,古人们又根据阴阳的衍化之理,把阴阳细分为三阴三阳,分别对应到手足和脏腑,形成了十二经脉学说。三阴三阳主要是用来表达阴阳之气的多寡或者盛衰,根据内经理论对应到自然界化生万物的本源则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即可以用六气来解释经络气血多少。气为阳,血为阴;卫为阳,营为阴。黄元御《四圣心源》指出:“经有十二,司化者六经,从化者六经。从化者不司气化,总以司化者为主,故十二经统于六气。”[2]十二经脉气血的多少也即为六气化生的阴阳偏性。

2.从《河图》数理论各经气血多少

前面谈到从六气阴阳论述各经气血的多少,再究其根本的时候,我们能够看到《易经》云:“一阴一阳谓之道,参天两地而倚数”;《内经》也提出:“此人之常数也”。阴阳五行也是源于数。本文试以《河图》为例,从数解释各经气血多少[3-4]。

《河图》中既有天地之数、五行之数、万物生成之数,也蕴含着大衍之数、天地交合之数、六甲纳音之数与九宫数学。“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所以一为水之生数,二为火之生数,三为木之生数,四为金之生数,五为土之生数。六为水之成数,七为火之成数,八为木之成数,九为金之成数,十为土之成数。”[5]其中,一三五七九五用白点表示,二四六八十用黑点表示。白点与黑点分别代表了阳与阴,天数与地数。即生数为一二三四五,成数为二四六八十;天数为一三五七九,地数为二四六八十。

2.1《河图》之四方

北方是一个白点在内,六个黑点在外,“天一生水,地六成之”。阳为一,阴为六,六为阴数之极,阴多阳少,对应至气血即为血多气少,所以太阳寒水为多血少气之经。

南方是两个黑点在内,七个白点在外,“天二生火,地七成之”。天运行之数有五:金木水火土,而阴阳化生出风、寒、暑、湿、燥、火六气。以六气合五行,因此,火对应的是“少阴君火”与“少阳相火”两者。地二为阴,天七为阳,阳盛而阴微,所以少阴、少阳皆为多气少血。简单来说,水为阴,火为阳,太阳经阴盛多血少气,少阴与少阳少阳多气少血。

东方是三个白点在内,八个黑点在外,“天三生木,地八成之”。阳为三,阴为八,所以厥阴经多血少气[6-7]。

西方是四个黑点在内,九个白点在外,“地四生金,天九成之”。其中,四为生数为地数,九为成数为天数。在《易经》中,九为阳极之数,阳明经阳为九,当为多气之经。地四生金,在五行衍化中,即为土为金之母,金由地阴湿土滋长而成,阴必不少。又在《河图》所蕴含的小衍之数的数理中,一二三四五为生数,为衍母。其中一三五参天,二四两地。六气从其生数而出,阳明燥金的地四之数阴气偏盛,阳明血也应偏多。因此,阳明当为多气多血之经。

2.2《河图》之中央

根据《河图》我们可以看到,中央为五个白点在内,十个黑点在外,即所谓“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通过研究河图,我们不难发现,万物生存之数:一六同宗,二七为道,三八为朋,四九为友,五十同德。它们的差值均为五,即为土生之本数。所以木火金水四行的生成中皆有土的存在,土是木火金水的母气。扬雄《太玄经》云:“五五为土,五在地十之中,与《内经》土常以生相合”。换言之,“地十生成”中的“十”为土的生数五另加了土的生成之数五,为重复,所以土应该是:生数为五,成数为五,即“五五为土,为中央,为四维”。土的生数成数皆为五[8],其中即有天气之阳,又有地质之阴,化生万物。所以太阴经的气血多少难以定论。根据阴阳体质,中医将人分为三类:阴脏人、阳脏人和平脏人。平脏人阴阳平衡,气血匀调;阴脏人则阴盛阳虚,为多血少气;阳脏人则阳盛阴衰,为多气少血[8]。

3.结语

在探讨中医基础理论时,我们很容易发现中医在发展的过程中,深受儒家“中庸之道”的影响,很注重阴阳的制约平衡。人体脏腑经络都是表里相合,阴阳相应的。经脉之间虽然有气血多少的差异,但是通过表里相合的关系,也趋于平衡协调。太阳经多血少气,少阴经则多气少血;少阳经多气少血,厥阴经则多血少气。凡阳经有余的则阴经不足,阳经不足的则阴经有余。唯其中阳明经是气血生化之源,所以多气多血,太阴经尚未定论。

参考文献:

[1] 张介宾. 类经[M]. 北京:学苑出版社,2005.

[2] 黄元御. 四圣心源[M].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0.20-27.

[3] 郝文轩. 论阳明多气多血及其临床意义[J]. 吉林中医药,1983(04):3-4.

[4] 刘力红. 思考中医[M]. 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41-450.

[5] 吕英. 气一元论与中医临床[M]. 太原: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3.

[6] 崔岚. 浅谈太阴经气血之多少[J]. 国医论坛,1990(02):23-24.

[7] 陆儋辰,陆正斋. 运气辩与临证录[M]. 上海中医药学院出版社,1987.30-31

[8] 顾植山. 六经探源[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91(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