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会洞察:把握非语言沟通的艺术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会洞察:把握非语言沟通的艺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关键词〕心理辅导;沟通;非语言

美国心理学家梅拉比安曾经提出过一个非常著名的公式:人类全部的信息表达=7%语言+38%声音+55%身体语言。也就是说,在面对面的交流中,55%的信息内容是由非语言暗示的,比如面部表情、姿势、手势、体态、眼神等;38%的内容由非语言内容的声调表达,只有7%的内容是用语言说出的。由此可见,非语言沟通在表达中的重要作用。

人类的非语言形式一般来说,主要包括以下四类:

一是身体语言。是通过人体各部分动作来传递信息、沟通交流的非语言符号。根据人体的部位,身体语言又可细分为生理语言、头部语言、面部表情语、手势语言、臂部语言和腿脚语言等。生理语言主要指由生理上的变化而带来的信号,比如冒汗、面色苍白、心跳加快、呼吸困难等;头部语言是指运用头部动作、姿态来交流信息的非语言符号;面部表情语是指运用面部器官,如眉、眼、鼻、嘴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手势语言是指通过手的动作、姿势表达信息、传递感情的非语言符号。此外,臂部的动作,腿脚的动作、速度等也都表达着一定的信号意义。

二是类语言。是指人体发音器发出的类似语言的非语言符号,如笑声、哭声、叹息、、哼哼及各种叫声,还包括说话时的语音、语调、音调、音速、音响等。在咨询中,可以通过来访者表达句子时采用的语调和重音,理解其强调的重点及态度倾向。也可以通过其采用的叹息声、哼哼声等,判断其情绪状态和态度,或是诚恳或是虚假,或是谦恭或是傲慢,或是同情或是讥笑。此外,语速也可以表示情感,语速快表明激动、兴奋;而语速缓慢则表示悲伤、漠不关心。类语言除了影响内容表达和对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外,还有助于调节沟通。咨询中,辅导老师适当采用“嗯”、“哦”等声音,可以向来访学生表示自己在注意倾听对方的讲话。

三是形象语言。是通过相貌、穿着、打扮等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形象语言具有交际功能,能够表明主体的身份、地位和职业,而且也可以表现情感和价值观念。

四是时空性非语言符号。具体包括时间性非语言符号和空间性非语言符号。时间性非语言符号是指通过守时、迟到、早到传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空间性非语言符号则指通过人际距离、空间布置传达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这四类非语言形式通过身体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方式传达着信息。沟通中,由于非语言形式常常作为提供解释内容的背景信息来表达信息的相关部分,因此常被错误地认为是辅或支持性角色,然而非语言沟通有时却可以达到语言形式不可取代的效果。

在学校心理辅导中,也离不开这种非语言沟通。师生沟通中的非语言交流有时比语言交流更为重要,我们不仅要学会控制有声的口头语言交流内容,更要学会控制各种身体的姿态有意无意间不断发出的非语言信息。那么,在学校心理辅导中,如何把握非语言沟通的艺术?

一、把握非语言信号,洞察学生内心世界

作为学校心理辅导老师,我们一方面要善于通过学生发出的非言语信号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沟通中做到知己知彼,百战百胜;另一方面,要善于运用自身的体态语言向学生传情达意,通过非语言的配合提高咨询的效果。请看咨询片段:

在父亲的耐心劝说下,妩智总算从自己的小卧室中跌跌撞撞地走出来了。

心理咨询师对她的第一印象是:个子中等,打扮洒脱,但精神面貌极差,灰暗的目光从散乱的额发中幽幽漫放出来。

心理咨询师欠身站起来,礼貌地招呼她,让她隔开一点距离并排在长沙发上落座。

她低头坐下,姿态像是受审。一会儿,她微微抬头,发现正前方没有“法官”,于是她的坐姿稍微有点放松。她紧紧抿着嘴,准备就这样沉默下去。

“休息得还好吗?”心理咨询师开始为打破沉默作努力。

妩智点点头,稍微侧侧身子,暗暗的目光透过额发懒懒向心理咨询师一扫,算是回答,也算是对心理咨询师的又一次打量。

“我有很多中学生朋友,初中生、高中生都有。他们许多方面都与你一样……”

从妩智微微抬头的姿势可以看出,她在听,在揣摩心理咨询师下一步究竟要说什么。

“从你的穿着给我的印象来看,你精神状态好的时候一定像我认识的许多中学生朋友那样活跃。”心理咨询师似乎看出她的心思,绕开了敏感话题,尽量让谈话轻松一些。(后来妩智告诉心理咨询师,当时,要是问及有关她自杀的事情,她会坚决抵制,很可能整个下午她都不会开口。)

她欠欠身子,开始对谈话表现出一点点兴趣,情绪也放松多了。

“我听说你十分喜欢文学,都喜欢一些什么作品呢?”

心理咨询师举出许多作品,询问她读了没有,并简单地谈到一些作品中的人生哲理。

她终于慢慢加入了心理咨询师发起的文学爱好与文学作品的话题。他们一起谈到了琼瑶的作品,谈到了三毛的作品,各自发表了自己对他们作品的看法。

心理咨询师始终对妩智的评说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在接谈的第一个话题中,心理咨询师坚持了“在信任关系未建立起来时,不触及敏感问题”的原则,并初步获得了会谈第一阶段的成功。

妩智的情绪在她投入话题的过程中开始明显好转。头抬起来了,眼睛也少了些灰暗,多了些光亮。

现在,心理咨询师可以试着进行话题转移了。

在上面的咨询片段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事人几乎没有表达态度和想法的口头语言,然而,她的神态、动作、身体语言却无时不在透露着她的内心世界。对此,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若不懂得察言观色,不善于用自己的身体语言恰当地向当事人传情达意,则很难走进当事人的心理世界,很难促成当事人态度的转变。可见,掌握非语言沟通的技巧与艺术,对我们有意识地控制和利用非语言沟通,提高辅导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巧用非语言信号,走近学生的心理世界

专注的神态和亲切和善的表情是教师与学生建立并保持心灵接触的前提条件,是进入学生情感世界的“通行证”,也应该是心理老师在工作中的常态表情,教师的眉、眼、鼻、嘴都是用来交流信息、表达情感的非语言符号。体语学的创立者伯德惠斯特尔指出,人的脸部可做出大约2.5万种表情,可以说是非语言信息最丰富、最集中的地方。而在面部表情语中,最有表现力的当属眉眼语和微笑语。一个人如果不注视对方,或回避对方的视线,一般会传递出负面的信息,如不屑一顾、自以为是、不感兴趣或厌恶等。而如果长时间注视对方,一般有两种意思,一种是说明对对方比对谈话内容更感兴趣,一种是向对方挑衅或施加某种压力,以起到震慑作用;而注视时间太短,则又会有对对方和谈话内容都不感兴趣的嫌疑。

在心理辅导中教师要学会经常性地使用如下表情,走近学生的心理世界,提高学生的心理接纳度。

表示亲切、友善的表情:双目微眯,嘴角微翘,面露微笑。

表示满意和赞扬的表情:眼睛略闭,嘴角上翘,浮出微笑,伴有点头动作。这是一种带有评价意味的面部表情,用于对学生良好行为的评价。这种表情不管是有意还是无意,对学生具有同样的鼓励效果。

表示关注、饶有兴趣的表情:眉毛微微上扬,双眼略睁大,常伴口部微张,嘴角上翘,呈微微笑意。

表示关注的眼神:眼神集中在对方脸上以两眼为底线、嘴为下顶角的倒三角部位,目光以亲切、柔和、自然为主,表情不能过于严肃或过于随便,目的是让学生感到受注意或得到鼓励、接受良性暗示等,从而让学生能积极地思维和认真地与教师沟通。

表示亲密注视的眼神:眼神集中在以对方两眼为底线、胸部为下顶角的倒三角形部位。教师在与学生谈话时,除了以批评为目的以外,一般都可以使用这类注视,这样会使学生感到关心、体贴,产生巨大的温暖效应。运用亲密注视必须真正发自内心,出乎真情,不能矫揉造作、故作亲密。还必须注意学生的年龄和性别差异。

教师的这些体态语言实质上在向学生传达着对他的友好、重视、关心、注意等,对于鼓励学生敞开心理世界具有积极的作用。

三、识破非语言信号,走进学生的心理世界

准确地了解与洞察学生真实的心理世界是有效辅导的前提。据研究,根据意识的可控性,对来自人类的信息的可信度进行了排序,大体是这样的:自发信号;腿脚信号;躯干信号;手势信号;面部表情;言语表达。因此,我们就可以根据信号间存在的矛盾以及信号的可信度来判断其说话的真实性。一般来说,当言语表达与其他非语言信号相矛盾时,除了口误等现象外,往往是口头言语最不可信的,如果我们观察到一个人所发出的腿脚信号与面部表情、言语表达不一致,那么根据各类信号的可信度,我们就更有理由接受腿脚信号,而拒绝面部表情和言语所表达的信息。

1.懂得识破言不由衷的信号

首先,作为辅导老师要善于辨识学生语言表达的真实性。说谎学生的姿态是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摸摸嘴唇、摸摸鼻子、抠抠眼皮等手脸组合动作,同时眼睛不敢直视对方。这些手脸组合接触和思考姿态与自我抚摸不同,几乎都是以“蜻蜓点水”的姿态瞬间划过脸部,目的只是在拦着自己的嘴巴、眼睛可能透露的真实讯号,避开旁人判探的眼神。戴眼镜的人还会做多次把眼镜拿下再戴上的动作。不过,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这些明显的手脸动作会稍加修饰,变成以指尖轻触口、鼻、眼,或以捂着嘴巴咳嗽等方式表现出来。

其次,说谎的学生常常会由于紧张而出现说话结巴、口干舌燥、脸红、心跳加速、不寻常的冒汗等生理变化,尤其是平常不太说谎的学生更是如此。有人还会以频频点头、鼓励对方多说话来掩饰自己的不安。

2.学会觉察心怀抵触的信号

学生对教师的接纳程度,影响着心理辅导的效果。作为辅导老师最重要的是能够及早发现这类信号,从而有效地调整自己的沟通策略。

斜眼瞥视一般是学生对教师表示怀疑、疑问和不信任态度的表现。有些戴眼镜的学生此时还喜欢从眼镜上方窥视,好像要把对方的一言一行“看”得更清楚一些。

有些学生还可能用食指触摸或轻轻地擦鼻子。这种动作与因鼻子发痒或表示反对、否定的意思而用力擦揉鼻子不同,它显得装腔作势,有时还很优雅,并伴随着身体动来动去等姿态。

还有些学生碍于教师的面不敢明显地表达不满或厌烦的感受,会用脚擦着地面来回地踢,好像要把不称心的事情踢掉。

如果学生把身体稍微移开、略以侧身对着教师,头部不倾斜反而伸直、背脊挺立,双手交叉在胸前,还有些胆子较大的学生不时望望天花板、看看手表,甚至将眼睛直盯着房门时,说明学生对你的抵触情绪已较为严重。假如教师未能敏感地捕捉和重视这些信号,继续责备、刺激学生,这些学生的抵触情绪就会进一步发展。

如果学生头略往后低、鼻孔有朝天的趋势,呼吸急促,或下意识地把握紧的拳头插在口袋中,交叉藏在手臂和腋下或放在背后,甚至有些胆大的学生双手叉腰,或双臂分开,双手抓住桌边,表现出一种敢与权威挑战的姿态时,聪明的教师就应该保持理智,及时进行沟通策略调整,以免出现困窘的场面。否则,一场正面的冲突也许不可避免。

3.善于捕捉接受合作的信号

师生沟通的目的和理想状况应该是双方从互相理解到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因此,在师生沟通过程中,教师要一直观察对方的体态语,随时捕捉他能否合作的信号,不断调整自身的言行。

如果对方当时是采取坐姿,那么坐姿改变、全身重量都移向椅子前端,再配上充满希冀的眼神,明显指向于教师的肢体语言,则无疑是一种热切愿意合作的信号。

手放在脸颊边,这个姿势代表的意义很多,从表示无聊到评估对方都有可能,但如果评估之后他对你有好感,这种姿势也可以被看作是表示某种程度合作的姿态。挨近教师,这也是一种接受、准备合作的表示。师生谈话时,当学生对话题有兴趣、并越来越热衷时,身体会不知不觉地靠近教师,而且说话的声调也跟着提高。

四、恰当运用时空性非语言,营造安全和谐的沟通氛围

教师与学生在沟通中各坐什么位子,互相处于什么方位和角度,有时直接影响到沟通的效果。教师与学生沟通中座位的指向一般分为三种:面对面、肩并肩、直角型三种。面对面的方式容易让学生感到老师的居高临下,会给学生一定的心理压力。肩并肩的方式因为眼神与面部表情的不直接对视,给人以比较安全的促膝谈心的心理感受,但是这种方式不利于面部体态语言的表达与交流,有时需要转头对视。最为灵活也最让学生有安全感的方式是双方直角型对座。这种座位的排放方式也是心理辅导中最常用、最受欢迎的方式。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谈话时,身体的倾斜度在某种情况下,也表达着一定的意义。有时教师的身体适当向学生倾斜可以使谈话变得更加融洽。教师身体如果向后倾斜,有时会给人对谈话不感兴趣、对学生的谈话不够重视或不屑一顾的感受,所以一般来说,适当前倾是较常运用的身体姿势,既表达了对学生谈话内容的关注,同时表达了教师对学生的尊重态度。但教师也要注意,前倾过度也可能演变成一种压力,因为这样可能会侵犯学生的个人空间,会让学生感到“我不相信你”,或“你最好讲清楚”,让学生感到不安全。

美国西北大学人类学教授爱德华・霍尔(Edward Hall)博士有一个著名的论点是“空间能说话”,一语道破了非语言符号中的个人空间机制。在辅导中,教师要学会恰当运用师生间的人际距离。要学会正确把握和运用密切空间、私人空间、社交空间、公共空间的尺度。

密切空间:人们能够非常容易地亲密接触,距离通常在45厘米之内,适合于关系非常好的人之间的拥抱、谈话等情感交流。这个空间只有最亲近的人才允许彼此进入。若是陌生的人进入到这个范围,人们本能地就会有不适乃至阻抗的反应。

私人空间:这个空间比密切空间要稍大一些,一般是45厘米至120厘米左右,适合于熟人朋友间的一般交谈。其特点是伸手可以握到对方的手,但不易接触到对方的身体。

社交空间:这个空间的距离是1.2~3.6米,团体讨论、宴会等比较正式的社交活动中,人们的交往多采用这个距离,当然根据需要可近可远。

公共空间:这是人们在公共场合里所需求的空间,一般在3.6米以上。

除人际距离外,空间性非语言符号还包括空间布置,如咨询场所的布置,作为一种非语言符号,能传递出无声的信息,进而影响着咨询的效果。一般来说,应选择安全的场所、舒适的座椅,并合理布置座椅的摆放位置和摆放角度,努力营造出平等、开放的沟通氛围,从而促进辅导的有效进行。

(作者单位:上海市卢湾高级中学。电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