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和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校体育教师的素质能力和体育教育改革创新的思考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对新时期高校体育教师素质能力进行了分析,对体育教育改革创新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模式;创新;体育教师;自身素质

【分类号】G645.1

1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以及体育对培养这些素质、能力的作用

1.1 具有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

随着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要求现代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改革、创新的精神。首先是在观念上能符合社会发展潮流,有敢于开拓新领域、取得新成果的胆识和气概,对未来有必胜的信念。其次,在实践上要积极投身于改革和社会实践,有坚韧的改革精神,善于探索和创新。而体育锻炼对于发展人的创新精神、坚定的信心和坚忍的毅力可以说作用显著。

1.2 具有勇于竞争、通力协作的团队意识

竞争是提高劳动生产率,调动人的生产积极性的重要激励机制,它能推动社会、集体或个人的发展。同时,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剧了人与人之间、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竞争又是以广泛的合作为基础的。以竞争与合作这一矛盾体我们可以看到,体育对这一对立与统一的阐释最为精辟到位。体育运动的各个项目都是竞争与合作的对立与统一,特别是在集体项目中,合作是致胜的首要条件,竞争又是生存与发展的条件。

1.3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身体素质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特别是中国第一个人口高峰的来临,社会竞争愈加激烈,这无论对现代人的心理素质还是身体素质来讲,都是巨大的考验。体育锻炼的本体功能就是强健体魄,而同时我们也可以看到体育对人心理素质的锻炼作用,同场竞技,在水平相当的情况下,可以说心理素质对比赛的胜负具有决定性的作用,通过长期的体育锻炼,心理、身体各个方面素质都会大大提高。

2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基本现状

2.1 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总体上缺乏终身体育意识

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是不断提高的,不仅要有广傅的文化知识,更要有敢于拼搏和创新的精神,现代人才若要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环境,则必须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强健的体魄作为立足于社会的基础和保证。但是,仅凭每周1~2次的体育活动根本无法达到漫长事业路途对人身心健康的需要。因而,高校体育教育的目标必须以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主线。然而,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培养目标几乎停留在以掌握体育技术和技能为中心的教育层面上,而对大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培养方面重视不够,造成许多大学生离开高校后便不再参与体育话动,进而出现许多精英人才在人生最辉煌的时候,因身心原因事业衰退,甚至英年早逝,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严重的损失。

2.2 高校体育教育学内容不能与时俱进

目前我国高校体育教育的教材大多仍以“竞技体育”为中心,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材是按竞技体育的要求和规格编写的,,没有体现今后社会发展对体育真正需求的内容;另外,在体育教材的编排方面也是按运动项目的单项教学和训练为主线,违背了现代体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多数学生的群体活动。

2.3 高校体育教育的教学模式老化,仍以教师为中心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各个高校根据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政策,结合本地区、本校的实际情况,先后设计出如“三基型”、“一体化型”、“并列型”、“三段型”等模式.

3 新时期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能力对实现体育教育创新的推动作用

3.1 先进的教育理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面对时代所需要的创新教育,体育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与时俱进,树立科学的教学观、学生观、质量观和评价观,特别是人才观。学校体育教育,不仅要育“体”,而且要育“心”,要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体育教育要通过体育培养学生终身健康意识与终身体育意识。同时现代教育观念强调人才的多样性、广泛性和层次性,认为凡是为社会做出贡献的人都是人才。有了先进的教育观念,才能使我们正确认识实施素质教育与教学的关系;才能使我们改进教学素质,把提高健康意识,增强体质和运动能力,作为体育教学的核心,以推动体育教学改革和创新。

3.2 良好的身心素质

体育教师不仅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技能,更加要育人。所以,体育教师还承担着帮助学生解决行为意志、情感、道德思想等心理健康的重任。常言道“育人先正己”,教师的心理素质对学生的人格、情趣、爱好的影响巨大的,只有具备健全的人格、强烈的进取精神、广博的知识、真挚的情思、顽强的意志才能给学生积极的人格和心理影响,同时,体育教师还必须要有强健的体魄,从容不迫地承担工作压力,适应条件环境变化,保证教学和训练工作的顺利完成。

3.3 精深的业务能力

作为21世纪的体育教师需要有较高的教学工作能力、组织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和其他方面的能力,如社会活动能力、自学能力、适应环境能力、组织竞赛能力及创造发展能力等。

21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在学生心理完善,人格完善和未来生存适应方面发挥积极作用。更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基础,所以体育教师要在“健康第一”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摆脱传统教育模式的束缚,在教学中结合大学生基础现状和条件来调整教材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学习,使整个体育教学过程,富有启发性和激励性,以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潜能。真正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地发展。

高等学校不仅肩负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任务,也承担着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创新是科学进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使命,创新是科学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动力。新世纪的高校体育教师创新素质主要包括: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勇于打破体育教学的传统观念和常规、积极从事创新活动,善于运用创造性思维、综合运用各个学科的知识,寻找体育教学、训练和科研的突破点。具有良好的求知欲、进取心和意志力,不畏困难和挫折,努力创新求异,开拓体育工作的新领域。

参考文献

[1]宋乃庆,罗万春.创新学习误区析[M].人民教育,2002(1)

[2]韩晓东.素质教育与体育教师素质结构[J].体育学刊,2001(2):124-125

[3]季萍.高校体育教师应具备的几种基本素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