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高古陶瓷的西雅图之旅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高古陶瓷的西雅图之旅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大洋彼岸,领略“自古代至14世纪一段时期中国陶瓷的卓越成就”

美国西岸城市西雅图,这座美丽富饶的城市,在两个世纪关口,迎接了一批展示中国远古文化魅力的陶瓷精华。自1997年开始,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Seattle Asia Art Museum),已经连续五年专题展出“九如堂收藏”(The Jiurutang Collection)的高古陶瓷,展品每隔半年更换一次,这一展出也在当地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参观者数以万计。众所周知,基于得天独厚的地利优势,西雅图聚集了包括比尔・盖茨在内的众多富豪,不仅仅只是美国人,他们来自世界各地,除了经济实力雄厚之外,喜好艺术品收藏的富豪也不在少数。

对于这次长达五年的“九如堂收藏”中国高古陶瓷展的贡献,西雅图艺术博物馆馆长倪密・盖茨女士(Mimi Gardner Gates)是这样评价的:“九如堂收藏自1997年起在西雅图亚洲艺术博物馆展出,宗旨是突显中国陶瓷的精华。九如堂的收藏可说是精挑细选。主人力图搜集每一个时期的精品。这个不平凡的收藏搜罗自新石器时代至元朝的优质陶瓷器,给观者一个清晰和全面的解读,使他们明白中国陶瓷演变的历程。我们非常感谢九如堂慨然借出藏品让美国人士观赏,同时弘扬了中国文化的精华,特别是自古代至14世纪一段时期中国陶瓷的卓越成就。”

在外界眼中,“九如堂主人”似乎很神秘,哪怕是在《Jiurutang Collection》一书的自序中,这位谦虚的大收藏家仍然以“九如堂主人”(Owner,The Jiurutang Collection)落款。目前仍健在的国内最权威的陶瓷鉴定专家耿宝昌先生曾经用“九如堂主,收藏品之丰盛,在东方收藏家中实属鲜有,使识者不胜羡佩之至”这样的褒誉之词来形容九如堂的高古陶瓷收藏,影响力之巨可见一斑。在耿老眼中,“九如堂主人另辟蹊径,唯独钟情于祖国远古文化遗存,追溯上古,甚而痴迷至如身临其境,领会品位,陶冶心情,乐此不疲;寻古探幽,反朴求真,可谓独具慧眼。九如堂主人悉心探研古代陶的产生、发展与用途;陶与青铜相互的影响;古代帝王礼器与典章,由陶升华瓷器的过程及演变等问题,从中领悟陶瓷文化的深奥所在;历代古人名师艺匠独出的心裁,丰富的智慧一一体现在陶艺之中,造型、彩绘、釉色、绘饰的内容与绘艺,韵味无穷。古陶瓷的魅力牢牢地牵系着藏家爱好之心。”

眼下,在一个艺术品市场“唯明清瓷马首是瞻”的年代,原本就格调高雅的高古陶瓷收藏愈发显得另类与孤独。沉着冷静中,藏家不可或缺的,还应有坚定的信念。带着憧憬,间或几许好奇,笔者走近了“九如堂主人”,一位旅居美国、香港两地的世界级陶瓷藏家,谦虚、低调是这位神秘人士身上流露最多的符号――他就是全球著名收藏社团、香港敏求精舍第43、44届主席李略鸣先生。

10年后,由明清瓷转向高古陶瓷

笔者:您的收藏从何时开始?什么原因让您走高古陶瓷专项收藏这条路?

李略鸣(以下简称“李”):还在很小的时候,我就很喜欢瓷器、玉器、家具这些中国古董,这也是受家庭的影响吧。当时就是一种本能的喜欢,并没有专业的书籍指导,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香港的很多本土藏家都有过这样的成长经历。大概是20世纪70年代,我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个人收藏。起初,我与身边的很多朋友一样,也喜欢那些色泽艳丽的明清瓷器,这样的收藏大约经历了10年。直到80年代中期,我才发现,最吸引自己的,还是那些被赋予无穷魅力的高古陶瓷:不论是春秋战国时期陶器简洁而优美的线条,还是宋代陶瓷富于创新的釉色和造型,单一淡雅的色泽更耐人寻味。80年代,香港市场上一下子出现了很多来自内地的高古陶瓷器,给我的震动很大。其时香港本土并没有多少人收藏高古陶瓷,买家主要都是来自欧美的古董商与收藏家。身处香港,占了天时地利的条件,在竞争不是很激烈的情况下,我才可以花合理的价钱,收藏到真正的精品。

真正的高古陶瓷精品并不多

笔者:您如何为自己的高古陶瓷收藏定位?

李:喜欢上高古陶瓷之后,我经常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参观学习,包括国内的故宫、上博等等,我发现其实真正的高古陶瓷精品并不多,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二者完美结合的更是凤毛麟角。我当时给自己的定位是,只收藏高古陶瓷中各个窑口、各个时代中的顶尖艺术品,至今都是如此。收藏高古陶瓷20多年来,接触的实物已上万件,但我真正收藏到手的不过几百件。不管是通过古董商,还是国际大拍卖行,我只会选择那些品相上佳的精品,或是对解决陶瓷史、断代有帮助和具有民族文化特征的器物。而且,一旦录入个人收藏,我都不会考虑出手或者转手的问题。毕竟,收藏是一项高雅的艺术,数量多寡并不能说明问题,重要的是,你的收藏品所传递出来的文化和艺术价值。

收藏这条路,越走越谨慎

笔者:收藏多年,您应该有不少心得体验与大家分享吧?

李:先说说购买的艺术品吧。有钱并不是万能的,而收藏水准的高低也并非以金钱多少衡量。选择自己真正喜欢的藏品,既不要盲目随从,也不能一意孤行,量力而为很重要,这样才能去正确判断一件器物是否值得购买。一直以来我都想买一件鹰形壶或罐,记得多年前苏富比在香港拍卖一只西晋鹰形罐,我非常喜欢,故委托一位古董商代为竞投。拍卖开始时约有四五位买家竞投,当价格超过底价两倍多时,只剩下我方和另一位竞投者。当时我在美国,通过长途电话得知对手是一位台湾古董商,是替客户买来作为即将出版的越窑收藏品目录内的一件重要器物。当时考虑到对方定会不论价钱,志在必得地继续竞投下去,故此我通知我的人停止了喊价。收藏就是这样,心态平和很重要,没有一个人可以藏尽天下物。

再说说鉴定,对于陶瓷收藏来讲,这是一道重要关卡,任何人都需要小心谨慎,一定要多走多看,多学习专业书籍,注意观察藏品中包含的历史内涵,多比较分析。多年前,我发现市面上有太多六朝(公元220-589年)越窑罐和壶,而且都是大件器物,在理论上不应有此情形出现。于是我立即拿出九如堂早前收藏的一件晋朝莲纹罐和一件莲瓣纹鸡首壶来看。这两件器物在购买前已拿去做过热释光检验,结果分别是1500和1700年前烧造,当时的取样地点均为底部。再次详细检测这两件器物后,也没有发现什么大问题,只是觉得底和器身连接处不大自然。为了慎重起见,我又拿去作热释光检测,这次的取样地点分别在系和口缘的内侧,并要求立即进行测试工作。24小时后,检验所通知样本检测结果只有30年,换言之,是新烧的。于是,我将其中一件由下腹部到底部切开,果然发现这是用旧件底部套上新烧的罐体。从此以后,我都会要求检验所在器物的其他各部位取样,例如分别在上、中、底部取样作测定。对藏家而言,随着知识的增加,收藏也会越来越小心谨慎。

西雅图的中国艺术品收藏圈

笔者:香港、美国西雅图两地的旅居生活,是否会影响您收藏的稳定性?西雅图的中国艺术品收藏氛围如何?

李:我从80年代开始在美国、香港两边住。很多香港古董商都知道我收藏高古陶瓷,由于多年的合作,他们有好货时往往都会第一时间通知我,或者给我预留,等我下次回香港时挑选。此外,伦敦、纽约、香港各大拍卖行几乎每年都会推出高古陶瓷精品,遇到自己喜欢的,我也可以委托古董商竞投。其实,不论住在哪里,只要你的兴趣不减,收藏就不会断线。

美国西雅图聚集了很多喜欢中国艺术品的收藏家,这一群体以美国人为主,华人并不多,他们往往是通过古董店或者艺术品经纪人、博物馆馆长(Curator)等人的介绍去购买艺术品。一段时间后,他们中间也会有专家产生,大家也通过艺术博物馆展览的方式进行交流,学习氛围很浓。

收藏深度决定高古陶瓷的未来

笔者:今年10月1日,广东中山将举办“2006全国民间古陶瓷藏品联展―宋、辽、金、元瓷”,这也将是内地第一次大规模的民间高古陶瓷收藏展览。对此您有什么看法?能否展望高古陶瓷的收藏前景?

李:我觉得民间能够自发举办这样的展览,是非常好的一件事情。俗话说,“藏宝于民”,通过类似的活动,可以提升中国人对古代艺术的认识,对文物的保护与收藏都是大有裨益的。

中国陶瓷的收藏,国人推崇的是明清时期的青花、粉彩、五彩等漂亮的瓷器;而欧美藏家更喜欢古朴的中国高古陶瓷。随着国内的收藏家对高古陶瓷的进一步认识,一些人的收藏品位也会转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将目光放在高古陶瓷上,这是一个收藏深度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