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上世纪初期的洪武瓷与国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上世纪初期的洪武瓷与国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想必每一位喜欢中国古陶瓷的朋友,都应该清楚1984年夏天北京四中基建工地上出土的数千片青花和釉里红残片,对于元末明初的陶瓷断代划分意味着什么。北京四中坐落于紫禁城西北角,在元代即为兴盛宫的后苑,明清两代均为宫廷库房。明代,这里曾分布10座储存皇家物资的仓库,即司钥库和甲、乙、丙、丁、戊、承运、广盈、广惠、广积等库;至清代则为甲、乙、西什等库。西什库俗称“北堂”,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据记载,康熙染了疟疾病,治疗不见好转,外国传教士张诚等人用奎宁(金鸡纳霜)把皇帝的病治好。康熙为了表示感谢,将皇城内蚕池口的一片院落赐给传教士,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建成教堂,康熙赐名“救世堂”。

回过头来,再说说1984年北京四中的那次重大发现。库房最初营建于洪武十七年,乃燕王朱棣镇守北京时营建。当众多洪武官窑残瓷被集中发现于这个库房区遗址,于当时的学术界、收藏圈,轰动程度都是难以预料的。而到今天,当元末明初青花釉里红瓷器被众星捧月之际,北京四中再度发现的这批洪武残瓷,面对市场的逐利行为,恐怕想要平静也难。

据耿老回忆,上个世纪初的北京街头,洪武时期的大石榴尊、大盘都很常见,不仅仅是古玩店铺,甚至街头的小摊,卖水果的,卖果干的,卖凉粉的,都有可能见到。当然,数 量 尽 管 很多,残破的也不少,这些洪武瓷器要么锔了锔子,要么破了口,鲜有完整之物。位于北京四中的明清库房遗址被发现之前,市面上的洪武瓷器,由于没有款识,无一例外地被当成了元代瓷器,包括故宫博物院的藏品。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在北京呆了很多年的英国绅士,外交官艾惕思,解放初期曾任英国驻华代办处参赞,当国人都认定那些无款的洪武青花釉里红为“元瓷”时,正是他,第一个站出来质疑,并推断其时代应为明初洪武。这样的声音,在当时或许微弱,但很可贵,不随波逐流,令人钦佩。

无论如何,我们都应该感激二十多年前北京四中的那次发现,至少解决了一个困扰很多人很多年的陶瓷断代难题。至于洪武之后的官窑瓷器断代,便要明晰许多,从永乐朝开始便有纪年款识出现,比如景德镇御器厂故址出土的永乐釉里红残器口沿,用釉里红书横式“永乐元年”或“永乐四年”(上海博物馆、亚洲艺术博物馆也收藏有类似器物,但无款识)。再之后,自宣德朝始,除了明“空白期”及明末清初一段,基本上,每个朝代的官窑瓷也就名正言顺了。

耿老很困惑,当年那么多的洪武瓷器,为何现在都销声匿迹?或许是那些小摊散了,该卖的摆设零什也都跟着贱卖了吧。他告诉我,解放前后,洪武瓷器的价格并不高,他自己也曾有过一个大盘,1950年左右,90元便卖了。对于今天市场元青花、洪武青花釉里红动辄成千万上亿的惊人天价,耿老有些生气,在他看来,正是由于炒作,假货才得以泛滥,既扰乱了社会,也坏了收藏的风气。

[注:本文选摘自马继东雅昌博客()2006年8月5日,原题《‘街头小摊,卖果干儿的,卖凉粉的,都有洪武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