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陶瓷釉上彩和釉下彩装饰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陶瓷釉上彩和釉下彩装饰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俗言道:“三分长相,七分打扮”,陶瓷艺术的长相,也是靠釉和彩来装扮的。白胎瓷和生坯都要精心装饰,烧成之后才能美丽大方、形色动人,陶瓷彩绘和装饰则起到了“七分打扮”之成效。它通过陶瓷艺术家的灵巧画笔,在普通的陶瓷上用色彩、图案进行绘画装饰,把一件件瓷器打扮的华丽富贵、赏心悦目、美不胜收,既美化了人们的生活,也丰富了人们的思想感情,那么陶瓷绘画主要有哪些手段呢?

景德镇陶瓷绘画装饰主要分为釉上彩和釉下彩两大类。我们说“釉上”和“釉下”从字面上就能清楚地说明于陶瓷绘画方面的两种不同方法,过去釉上彩称为“表绘”,釉下彩则为“里绘”。虽然它们所应用的化学试剂在相当范围内是一样的,但是它们所应用的试剂和煅烧情况有显著的区别:釉上彩烧成在表面,它的烧成温度700―850℃即可,它的性质几乎不受釉的组成所影响;而釉下彩必须达到一定的高温(通常在1300℃)以上,才能产生应有的效果。釉上彩的着色剂通常混合在易熔化的熔块中,当煅烧后就牢固地黏结在器皿表面上;釉下彩的着色剂就必须在熔块中,却需要足够的耐火以适应它的需要,通常需要很高的温度烧成。

釉下彩又包括青花、釉下五彩、釉里红等。青花是釉下用含钴的珠明料为着色剂,在生坯上绘画,再罩以透明釉,进窑高温(1300℃上下)熔烧而成的一种陶瓷彩绘装饰。青花是我国陶瓷装饰较早的方法之一。在窑器“以青如尚”、单色青釉为主的基础上,景德镇的陶工们创造性地吸收了外地经验,改革了色釉,且不满足于刻花、印花纹饰。他们丢掉了使用了许多世纪的刻花刀、印花模,把我国人民最善于驾驭的毛笔用到了瓷器上,使它显示独特的功能。历史上在景德镇人们所创造的陶瓷装饰中,尤以“青花”的影响为大。它是中国瓷器中突出的产品,在陶瓷工艺美术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

青花的出现据说是陶工们曾用毛笔彩绘了墨花和釉里红,经过辛勤的实践,找到钴土矿,陶工们又用毛笔把它彩绘在坯体上,然后罩上一层白釉。这就是比以往印的花、刻的花更鲜明的“青花”,就在景德镇特有的瓷器上出现了青花瓷器。青花所用的钴青料,最初是一种西域输入的含钴的玻璃,后来才改为一种天然出产的黑褐色矿物,把这种原料磨细加茶水使其成为乌黑东西,然后在坯上绘画。釉下彩在景德镇也叫窑彩,是一种釉下高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窑彩集中了许多表现方法,洗染、勾、涂、空白线条等不同方法综合运用,效果良好。现在釉下五彩所用颜色有艳黑、草青、海碧、金茶、玛瑙红、紫色、大绿、墨绿、蓝绿和黄色等。釉下五彩不仅用在艺术瓷而且也用于日用瓷上。

釉里红是釉下彩绘的一种颜色,又名“釉下红”。釉里红是随釉下青花开始不久而出现的。它的制作是由均窑紫红斑釉引起的。元代,釉里红既已流行,当时青花加紫就是青花釉里红。釉里红本来是釉下色彩,至今不列入釉下五彩之中,因为釉里红始于釉下五彩之前,它的出现,就长期广泛流传,具有独特传统风格。中国人常以红色代表吉祥与富贵。因此,釉里红长期以来都为广大群众所喜爱。釉里红的使用与青花基本相同,它可以与青花结合使用,也可单独使用,由于釉里红的稳定性较差,不易烧成。

什么叫斗彩呢?简单的说,釉下加釉上就是斗彩。为什么“釉下”加“釉上”呢?因为釉上和釉下的颜色各有长处,釉上与釉下的巧妙结合可以大大丰富画面色彩,取得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斗”就是景德镇的方言,它于普通话的“凑”字含义相同。斗彩的操作虽然较繁,但其效果别具一格、引人入胜。

现在介绍陶瓷釉上彩的彩饰:景德镇的釉上彩名目繁多,历史悠久,它包括古彩、粉彩、新彩、堆金的运用、印花和贴花等。据史籍记载,元代就有生产。到明成化年间,则独树一帜,并风行不衰。成书于乾隆年间的《南窑笔记》,根据这类彩瓷的不同装饰方法,分别划分为“斗彩”、“填彩”、“五彩”等。后人称为“大明彩”它是在我国传统低温色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是景德镇陶工对北宋至金代磁州窑系和定窑的“红绿彩”、“红、绿、黄、三彩”的继承、发展和提高。清康熙时,除大量生产这类彩瓷外,又创新了“彩之有粉者,红为之类红,绿为淡绿”的釉上彩。康熙雍正时称它为“珐琅彩”。乾隆、嘉庆时又曰“洋彩”、“珐琅画法洋彩”直到光绪年间,才普遍称为“粉彩”从此后人通称粉彩。

我们的陶瓷装饰是世界陶瓷美术宝藏中的珍贵遗产之一。釉上彩和釉下彩装饰着千变万化的陶瓷器型,给人们的生活和观赏增添了无限享受和绚丽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