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引导学生学会就地取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引导学生学会就地取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

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昼夜流个不歇。”我们应该把学生的目光引向自然生活、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指导学生做积累材料的有心人。

一、教会孩子亲近自然

大自然是蓝天下的学校,它有着

非常丰富的东西等待孩子们去发现、去探讨。我校处在一个美丽的江南小镇,环境清幽,韵味十足。这些身边的资源都是值得我们利用的活教材。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孩子们的生活和学习环境都处在高楼大厦之中,每天上学放学的路上都穿梭于忙碌的车流之中,孩子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机会太少了,因而我们的学生对大自然知之不多。再加上教师立足生活教作文的意识不浓,学生的作文很多都脱离生活实际,生编乱造,毫无真情可言。如何引导学生

认识身边的活教材,体验生活,进而运用到作文中去,便成了我要做的最重要的一项工作。于是,我利用南丰镇的乡土资源,引导学生到美丽的农村去寻美,采田野风光之美,一沙一石、一草一木都是学生观察的题材资源。树木、景区、小河……各具风韵,引导学生就地取材,从平平常常的、以前熟视无睹的事物中,去发掘事物的形态美和内在美,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锻炼学生捕捉素材的能力,这样孩子对这类文章才觉得有话可说、有物可写。

二、培养孩子亲近社会

我们的生活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我们周围新的人、新的事、新的物随处可见。对于我们来说,生活

不是缺少新颖的材料,而是缺少发现。“生活就是一本书”,带领学生走向社会,让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感受,收集资料;同时有意识地组织一些为作文而开展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感受和体验。“百闻不如一见”,教师可提示学生关注一下校园内外的建筑,启发学生通过调查采访,了解写作的素材,也可以通过角色扮演、模拟情境、观察人物的外貌言行举止或组织学生开展丰富的班级活动,体验生活,获得感悟。当学生充满激情地感受生活时,生活也会馈赠他们写作的灵感。当然,我们不可能每写一篇作文都要把学生带入生活的实景,这就需要教师进行循循善诱的引导,启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唤起学生生活的表象和体验,从而获得写作素材。例如,在指导学生写有关亲情的作文时,可以这样唤起学生的情感和联想:“同学们,有人说,亲情是一件厚实的棉袄,温暖着我们的心房;有人说,亲情是一把大伞,遮挡了生活的风风雨雨;有人说,亲情是一缕温暖的春风,染绿了荒芜的山冈。同学们,那一个

眼神、那一个手势、那一番话语……你一定感觉到了,亲情曾不止一次触动我们的心灵,那么就拿起你的笔,抒写那一次次心灵的颤动吧!” 总之,我们各自的社会生活体验、周围的人和事以及思想感情都是作文的素材,创设作文教学情境,让学生体会社会生活,就能让学生找到作文之源,丰富他们的写作内容。

三、鼓励学生充分利用校园活动

在生活中实践,锻炼习作能力,提高习作水平,是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在作文教学中引入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注生活。在实践活动中,学生的认识能力提高了,视野开阔了,并对此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作文的非

智力因素得到了培养,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学生作文的主题与题材,学生的作文中展现

了丰富多彩的生活画面。

各种有趣的实践活动,为学生的写作训练创设了一个真实的情境,提供了一个训练的平台。在课题研究中,我们常常结合教材,指导学生开展各种实践活动,让孩子们在更大的空间内,将课堂知识和课余生活相结合。我们鼓励学生去调查身边的生活资源,自己去了解生活、体验生活,

从而明白习作的题材广泛而且触手可

及。通过调查,学生对身边的生活资源进行了汇总。

为了丰富学生的习作素材,我从组织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写作。除充分利用学校举行的一些有意义的活动,如独具学校特色的冬季运动会、六一汇演、元旦游艺活动、经典诵读等,我还精心设计了一些其他活动,比如,“丰富的课间十分钟”,让学生仔细观察下课时同学们的活动情况,比一比,看谁观察到的课余活动最精彩;“晒一晒我的宝贝”,让学生用五官观察,带上自己最喜爱的物品,说说、写写,看看谁的宝贝得票最高……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认识,源源不断地为习作提供素材,不但使学生有话可写,而且能写出新意。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学生亲自走进生活,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写出了一篇篇充满真情实感、童趣十足的文章。学生体验到了写作的乐趣,提高了认知能力,避免了人云亦云,习作成了学生记录生活感受的需要。

今后,我将继续挖掘生活中的作文教育资源,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表达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培养观察力和注意力,尤其要开展好语文综合性学习的研究,拓宽作文形式与渠道,使学生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学习作文,运用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