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模式,认真选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员,根据各乡镇主导产业的发展需要灵活地开设专业,选好培训教材,加强条件建设,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认真组织开展培训,考试考核,对教学班科学管理,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把教育培训办到农民家门口,将教育培训与农时季节、生产环节、关键技术紧密结合,使学员学有教师,看有样板,干有技术。
关键词:选好学员;定好专业;教学培训;科学管理;扶持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下,而出现的具备较高的科学文化素质、掌握现代农业生产技能、具备一定经营管理能力、法律素质,以农业生产、经营或服务作为主要职业,以农业收入作为主要生活来源,居住在农村或集镇的农业从业人员。 但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素养差、接受技能培训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我们要认真研究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以当地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为平台,充分发挥农广校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的作用,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一、要认真选好新型职业农民学员
选好学员是办好培训班的基础,它决定培训的成败。如果学员选的好,选的是有主导产业的职业农民,他们要学习、想学习,我们的培训班就能办好;如果学员没有选好,他们的心思不在学习上,硬让他们学习,我们的教学班就没有办法办下去。选定学员要用如下方法进行。
1.加大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力度 。充分利用电视、短信、横幅、科技赶集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发展现代农业、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农村致富带头人和优秀技能型人才在现代化建设中做出的贡献,通过宣传引导,进一步激发广大农民学知识、学技能的积极性。营造加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良好氛围,吸引更多的农民参加培训;大力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方针政策,调动农民学习技能,创业增收的积极性,让农民自愿参加教育培训。
2.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申报条件,采取个人自愿报名、行政村推荐、乡镇政府认可、县新型职业农民领导小组办公室确认的程序,在全县范围内选出符合条件的学员,并进行张榜公示,通过审查后建立学员培训档案。
前言:任丘市位于河北省中部, 属京津冀经济圈,地处环京津、环渤海、环白洋淀区域,全市总面积1012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面积达到44.3平方公里,现辖7个街道办事处,9个镇,6个乡,2个省级开发区,413个行政村。总人口88.7万,总耕地92万亩,农业人口58万,有效灌溉面积75.7万亩,是全国主要商品粮食基地和河北省优质粮食主产县之一。
多年来,任丘市始终突出农业的基础地位,大力实施‘三化’互动,在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的同时,积极用工业化理念谋划农业,用城镇化理念建设农村,强力推动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现代化进程,紧抓机遇,先行先试,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作为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力量,积极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新机制新模式。
2014年的中央农村经济工作会议,对农村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是深化农村改革、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重大举措,、那么先让我们来说说什么是新型农民呢?新型职业农民”是个与时俱进的概念,它不仅要有农业生产技术,还要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政治素质、科技素质和身体素质诸方面,能够随着时代变迁和社会经济发展而使自身内涵不断丰富和发展。它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守法律、讲文明、综合素质高,具有现代特征农民的总称。自2014年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以来,我句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89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640人、专业技能型150人、社会服务型100人。通过培训,全市涌现了一大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等致富带头人,辐射带动了周边农民,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
1 开展新型农民培训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农民是建设现代农业和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只有培养造就千千万万高素质的新型农民,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现代农业建设的力量源泉,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步伐。
1.2 由于历史的原因,当前我国农村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较短,整体素质不高。
1.3 培育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础、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1.4 通过对农民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并引导和教育农民遵纪守法、提高修养、崇尚科学、移风易俗,使之成为“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推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
摘 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全面建成江西包括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小康社会,关键在于培养和造就一大批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能够在艰苦条件下献身农业、促进农业科技创新的新一代大学生和新型农业应用型人才。因此,培养爱农、学农、立志为农业现代化建功立业的新型大学生农民和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当前农业高职教育成败的关键。
关键词: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新型职业农民
到2020年,全面建成包括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在内的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最薄弱的环节仍然是农业现代化滞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中最严重的制约仍然是城乡发展和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重点和难点在农村,潜力和希望也在农村。为此,党的十报告提出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强调要重视实用人才培养,引导人才向科研生产一线流动,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
1 努力培养大批优秀农业人才是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江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是全省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有力支撑。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加速推进,江西省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发展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实现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的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日益紧迫。党的十六大以来,在江西省农业实现“三个超历史”和“六大新突破”,加快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职业教育一直主动担当了主力军的责任,在向农村输送农业现代化急需的中高职毕业生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基层农技人员知识更新培训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素质提升计划、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等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体系,为江西省农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较为坚实的人力资源基础,农业职业院校功不可没。
但另一方面,目前江西省乃至我国农业产业仍处于相对的困境和劣势之中,农民的整体素质不高、农村人才结构不合理、农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偏低等,仍是实现农业现代化、全面建成包括广大农村在内的小康社会的长期拦路虎。而我国包括农业高职教育在内的职业教育的信用度和吸引力一直不被看好,高职毕业生忠诚度低、岗位意识和敬业意识不足、职业素质差、终身从事一线技术工作的职业观很难确立,尤其是农业高职教育人才培养中“下哪儿去”和“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这些带有根本性的人才培养问题长期未得到很好解决。为此,在今天全球依然深陷经济危机和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的现实下,农业高职院校贯彻党的十报告精神,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就是要努力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素质优良,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精英农民、大学生农民。
2 高职院校培养符合现代农业发展要求的新型农民的角色定位
2.1 具有爱农护农的决心 他们热爱农业、热爱农村、热爱农民,他们敬重自己所学的专业并决心务农,立志为农业现代化建功立业。唯有如此,将来他们才可能急农民之所急,想农民之所想,才会全身心地把自己的聪明才智投入到职业中去,进行创造性的思维和工作。
一、青岛市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模式的构建
(一)要着力加强多种教育载体的教育、孵化、示范功能
1、构筑相对完整的机构设置。在重点夯实负责职业农民培训的专门机构(如青岛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和青岛市农机化学校)的同时,充分挖掘其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加强与当地农业推广等部门和相关农业生产资料生产厂家、经销商的配合,争取支持,建立实用技术培训基地,不断提高农民培训针对性、实效性,逐步形成便捷、实用、广覆盖的职业农民培训机构设置。
2、充分发挥农业合作组织的“孵化”职能。青岛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社5000余家,社员达到20多万人。农业合作组织的茁壮成长不断推动“职业农民”的产生。在农业合作组织中,除了理事长和社员,还有两大类“职业农民”在不断“孵化”:一是受聘于合作社,专门从事技术指导服务的植保、农机等技术人员和财务人员以及文秘人员,学历水平都较高;另一类是服务于合作社生产基地常年领取工资的“非社员农民”,大多拥有专业的农业生产技术。可见,必须重视合作社的“孵化”功能,并有重点地对合作社开展系统的知识培训。
3、充分发挥先富起来的职业农民的示范带动功能。在青岛农村的不断改革发展大潮中,已经涌现出像凯玉合作社理事长王玉芹、青岛鸿飞大沽河农场的负责人王兴迁等新型农民的代表。要充分发挥现有职业农民代表的示范带动作用,及时总结并积极推广他们成功的经验,激发农民扎根于农村增收致富的激情,通过现有职业农民代表的成功经验带动附近农民寻找增收致富的门路,在资金、技术、信息和市场等多方面给予支持和帮助。
(二)不断创新教育培训手段和形式
1、加强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农民的必要手段。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是指对从事农业行业特有职业(工种)的劳动者所应具备的专业知识、技术水平和工作能力进行考核与评价,并对通过者颁发国家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的评价活动。高素质的农民职业技能人才必将成为青岛市新型职业农民的有生力量。开展农业行业职业技能鉴定要遵循客观、公正、科学、规范的原则,积极争取各级政府财政支持、安排必要经费并逐步形成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不断加强鉴定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职业技能鉴定的有关法律、法规、政策及基本理论建设,改善鉴定工作条件,加强考评人员队伍建设,从严把关考评机构资质,严肃鉴定工作纪律,推动青岛市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健康发展。
2、搭建智能农业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农民教育提供重要的物质辅助平台。加快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和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建立视频指挥系统,打造管理高效、服务便捷的网络服务平台。加快农业科技110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建成区市级综合信息服务分控中心,不断提高综合服务覆盖率;全面建成农业技术推广、植物疫病防控、质量安全监管“三位一体”的镇级农业公共服务机构,落实基层农机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条件建设项目。目前,青岛市已经建立起以青岛农经网和农机化信息网为中心,覆盖市、县、镇、村四级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稳步发展,建成覆盖全市的卫星网络教学体系;开通“12316”新农村服务热线,在全市搭建起科技服务、教育培训的信息化网络平台,为农民及时获取农业信息、知识和帮助提供重要的物质辅助平台。
1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
渴望有一技之长,但对于职业培训畏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基本都是初中以上学历,还有一些人毕业于职高、技校、大专,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清楚地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和他们的父辈比,和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学历水平、生活条件都相差很多。在由农民转化为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他们并未使自己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并且长期沉淀在低层次劳动者群体中,因此他们从内心强烈渴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生活的窘迫使他们必须早出晚归地挣钱糊口,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学习上,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奢侈,而即使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由于其综合素质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再学习充满畏惧,而且也担心学到的东西是否真正有用,是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矛盾和犹豫使很多人失去了再教育的机会。
2秦皇岛市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工问题,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秦皇岛市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农民工平安计划(二期)实施方案》、《秦皇岛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农民工就业、工资、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新生代农民政策保障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就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此政府也采取了鼓励、支持甚至埋单的政策,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总体收获不大。
2.1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缺乏就业技能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主要障碍,秦皇岛把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作用放在促进就业的突出位置,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技能和素质。但是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在于传统的大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而且农民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和就业是“两层皮”。因此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对该群体实施何种类型、何种层次的教育,清楚地了解该群体面向的职业领域与就业层次,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要有面向市场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农民工自身教育程度和工作实际,使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用到见利、见利促学,真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2.2职业教育培训与企业脱节,企业参与度不够根据对秦皇岛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半工半读或订单式培训,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与在稳定的就业环境下参加培训,而且希望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能直接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而秦皇岛大部分企业没有执行。目前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许多企业没有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培训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不重视在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参加学历教育在时间和经费上不支持。因此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使企业成为培训农民工的主阵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地点应该从学校转到企业,让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并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当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2.3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匮乏,缺乏合理的整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三方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地配合和协调,培训机构分散、泛滥、缺乏监管,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将农民工培训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职教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是实现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突破的根本途径。秦皇岛拥有完善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先进的培训设施设备,如果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抓,三方联动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必将解决农民工培训的瓶颈问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已经成为推进我国现代农业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和战略任务。我国自2004年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以来,农民培训工作正逐步由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职业技能培训向提升农业劳动者的从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方向转变。
实施阳光工程,就是要培养一批综合素质高、生产经营能力强、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切实发挥好开展阳光工程培训的示范引领作用,坚持学员为本,质量为先,效用为重,在内容实用、形式灵活、管理规范、效果显著上下功夫、做文章,高标准、高质量开展阳光工程培训。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应结合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开展:
(1)在培训专业上,实行二个结合。一是培训与主导及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在培训专业申报上,积极争取适应主导产业发展的相关专业培训任务,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二是培训与农民需求相结合,通过深入细致的调研,了解农民增收致富所需技术,增强培训针对性和时效性。
(2)在培训方法上,坚持“就地就近”培训原则,深入农民的田间地头开展培训,由传统的“招进来”学变为“走出去”教,降低了农民培训成本,提高了培训质量。如凌海市投资15.5万元,购置中巴车一台,配置车载电视,作为流动授课车。此外,还配备了一台流动播放车,车上装一台54寸的电视,一台3000W的发电机,专门用于深入基层开展培训工作;同时,创新工作机制,与农民专业合作社紧密结合。如义县涉农专业培训依托青年蔬菜专业合作社、中友畜禽养殖等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使阳光工程培训工作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在培训内容上,以提高农民实用技能为重点,采取理论联系实践的教学方式,并根据本地实际和农民需求,部分专业采用自编教材。如凌海市针对当地实际,自编《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实用技术》、《测土配方施肥实用技术》、《大田农作物栽培与管理实用技术》、《玉米优质高产栽培技术》、《水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等乡土教材5种。
(4)在培训管理上,一是落实班长和班主任制度,严格考勤管理,保证学员出勤率;二是统一制定能充分体现阳光工程培训特点的档案表册,包括阳光工程培训基地认定书、培训场所设备图片、培训资质证明或培训委托书、培训协议书、支票复印件、培训合格名单、学员登记表复印件、培训抽查记录表、学员典型事迹表等;三是对各培训基地工作人员进一步加强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学习,强化政策落实和制度执行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管理水平。进一步完善培训基地基础建设。
(5)在典型培养上,每个培训班确定3―5名优秀学员,对他们实行重点跟踪,加强指导,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同时建立“优秀学员名录”,对优秀学员事迹进行总结、宣传。在典型的引领下,带动了一方百姓依靠科技致富,助力农民收入倍增。使农民群众学有标准、干有技能,富有向导。通过阳光工程技能和专项培训,使农民整体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不仅提高了农民群众专业知识和田间作业操作技能,而且解决了在生产实践中遇到了诸多技术难题。如棚室蔬菜土传病害、落花落果现象,轮作倒茬规律、病虫害综合防治措施和水稻、玉米大面积高产栽培新技术、新成果推广应用等。
江苏省泰州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早,但工作进展不快,还处于试点阶段,有关工作开展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培育对象不明晰;培育环节有薄弱;认定管理有欠缺。针对泰州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体制入手,完善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强化职业农民认定管理,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
加强组织领导。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组织领导,建议成立由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农工办、人社局、农委、财政、发改委、教育局等相关部门(单位)为成员的市一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领导协调机构,出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意见,科学制订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长期规划目标,分产业、行业制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模式。建立部门联席会制度,定期专题研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大问题,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制度化、规范化、长效化。
建好高效体系。一是加强资源整合。梳理各相关部门承担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加快条块间教育培训资源整合,加强信息沟通,减少低水平低层次重复培训,提高培训效率。二是界定各级教育培训机构职能。市级农业科技培训学校重点承担农业创业精英人才培养、本地特色行业课程教材开发以及市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职能;市(区)农广校等重点以种养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带头人、农民经纪人、农业园区(基地、企业)负责人、农业服务人员等为重点,组织开展职业农民培训普通班、技能教育培训工作。三是强化职业农民学历教育。加强与省内外高等农业院校共建合作,对市内高等农业精英创业人才,实行委托培养,开展本科以上学历教育;发挥市内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功能,为基层及农业园区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与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加快大中专以上农业专业人才培训。
强化认定管理。当地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充分考虑不同地域、不同产业、不同生产力发展水平等因素,根据农民从业年龄、能力素质、经营规模、产出效益等,科学设定认定条件和标准,研究制定具体的认定管理办法。同时,要明确农民教育专门机构在认定和服务上的主体地位、管理协调作用,加强建设和管理。对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建立信息档案,并向社会公开,定期考核评估,建立能进能出的动态管理机制。从认定程序上可以先进行调查摸底,锁定目标进行重点培育,等培育成熟后再进行认定扶持;也可以高标准、严要求锁定目标进行直接认定,给予政策扶持。不管采取哪种方式,认定工作都一定要做好详实地调查,因地制宜制定操作方案;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特别是要确保获证与政策扶持相衔接,使农民得到实惠。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6)08-0297-02
2015年,洪泽县立足早谋划、早动员、早培训、早鉴定,农民培训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又掀开新的一页。这一年,全县开展省级新型农民培训20期、培训农民2787人,超额完成省级下达的2500人的培训任务;全年开展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4期,培训新型职业农民450人,超额完成部级培训指标34人;组织开展农民职业技能鉴定261人,鉴定人数比例达10.4%,培训农民满意度接近95%。洪泽县“四早”培训举措,为洪泽新型职业农民培训领跑全省奠定了坚实基础。
1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进度领跑全少
2015年全县省级农民培训任务为2700人,至11月底全县已开展省级农民培训20期、培训农民2787人,圆满完成全年省级培训目标任务。其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班18期,培训农民2593人,占目标任务2520人的102.9%;农产品电子商务培训2期,培训农民194人,占目标任务180人的107.8%;全年完成农业职业技能鉴定261人,占目标数2520人的10.4%。
与此同时,我县2015年部级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为416人,未进12月全县已培训农民450人,圆满完成全年部级目标任务。其中举办生产经营型培训班1期,培育家庭农场主163人;举办示范班2期,培育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农民231人,合计394人,占全年目标任务360人的109.4%。组织6名青年农场主到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参加培训;组织渔业类培训班1期,培育职业渔民50名,占全年目标任务50人的100%。
2015年全县完成省级农民培训2787人,部级农民培训450人,县委农工部扶贫培训300人,县妇联妇女技能培训300人,县农机奖补获证数116人,涉农中专县农广校336人,职中87人,技校1125人,合计持证人数为5501人。全县2014年农业从业人员6.162万人,全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度新增达8.93%,累计达32.19%。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方式领导同行
2.1 研读实施方案,培训目标更加准确。
延长县,因“中国大陆第一口油井”和苹果为主的产业格局,被誉为“石油之母、梨果之乡”。大力实施“果菜增效富民,油气D型强县,三产提升兴业,项目带动发展”战略,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善管理、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成为延长县农业发展当务之急。
一、统筹现代农业谋全局,积极作为夯基础
2005年延长县被陕西省政府认定为优质苹果生产基地县。2016年全县果业总面积32.25万亩,产量23.2万吨,产值8.1亿元,农民人均果业收入达到7400元。以建设有机农特产品基地县为目标,现代果业提质增效成绩频现:建成现代农业示范园区7个,“3681”标准化苹果示范园56个,省级认定“一乡一业”示范乡镇2个,“一村一品”示范村73个。培育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14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385家。2015年,红富士苹果被农业部认证为名特优新农产品,延长县被国家标准化委员会认定为无公害瓜菜生产示范基地县。
但从业人员老龄化、兼业化、低文化和农业产业后继乏人的现实,直指 “谁来种地”“谁能种好地”这一突出问题。2012年以来,以培育职业农民工作为抓手,培育、认定、帮扶指导“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初步形成。全县从组织机构和工作部署上积极作为,夯实基础。
(一)成立机构,出台扶持政策
领导重视和组织协调,是推动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根本保障。2013年10月县政府成立了以主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和财政局长为副组长,人社、畜牧、科技、果业、蔬菜、农广校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延长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县政府、农业局先后出台《延长县新型职业农民扶持奖励办法》《延长县新型职业农民结对帮扶指导实施意见》《延长县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提出获得职业农民证书的农民给予每人200元奖励,县“十佳职业农民”给予2000元奖励,对获得省以上驰名商标和产品质量认证的职业农民领办的合作社、家庭农场给予3000~5000元奖励。
(二)壮大培育机构实力
农业局大力支持培育工作,积极向县委和政府汇报培育工作并取得认可,先后将农广校编制从7人调整为10人;单位由副科升格为正科建制;2016年8月,将多年从事农民科教的教学骨干任命为副校长;还为农广校改建成可容纳100人的职业农民培训教室一处;投资12万元配置了投影、音响、桌椅等设备。做到工作有机构,干事有人员,培训有场地。
摘要:新型职业农民这一理念是在乡村振兴大背景下出现的,要想更有效地推动乡村振兴,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力度是必须的。高职院校作为我国农民培育工作中重要的培训教育机构,通过对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培训,协助农民掌握更多的农业知识,并把新农业知识引入到农村种植和养殖生产之中,进而帮助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对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文章将对高职院校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开展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乡村振兴;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路径
人才对于提升中国农村整体的发展水平以及农村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高职院校应该担当起培养人才的重担,为乡村振兴提供更强大的人力资源引领和智力支持。高职院校是当前作为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人才的优质学校类型,其教学目标更具有针对性,更强调对专门技能的训练,因此,高职院校是为社会培训农村专业技能人才的主要阵地。所以高职院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时需要找准自身的发展位置,明确乡村振兴战略所提出的各项条件,才可以更好地参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帮助农民提升创业技能水平。
1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意义
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行可以高效地缩短城市内部经济发展的差异,尤其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提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这一要求,对农业、乡村、农民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高职院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必须紧扣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目标和特点,紧跟农业农村发展的实际需要,这是突破当前农业人才开发难点的重要步骤。高职院校注重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一是可以提升农村农业文化教育水准、提高农民的学习意识和创新能力,从而推动农村人力资源存量的累积,帮助农村农民顺利地转化为新型职业农民。二是可以提高农民的职业技能,改善农业劳动者就业质量。通过高职院校的培养,完成传统农业劳动者到新型职业农民的转变,使其在中国市场经济中具有更强的竞争性地位,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中国农村市场经济的稳定性。
2高职院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现状
要完善农村人才结构,必须要在政策以及人才队伍的建设上下功夫。培养一支“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团队带动农村产业经济发展。在我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背景下,提高农村农民职业素养,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助力推动乡村振兴发展,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2.1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主体结构不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