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农业土木工程

农业土木工程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究

摘要:本文通过对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2013版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进度计划表进行分析,在保证基本内容的前提下,删除、合并、增加一些课程,科学构建土木工程课程体系,形成一套适合当前办学条件的农业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键词: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1422(2015)11-0027-03

一、前言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是一所以农学和工学学科为优势,农学、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文学、艺术学和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是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于2005年6月创办的二级学院。学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根本,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队伍建设为核心,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扎实推进各项工作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使学院的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断得到提升,为学院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城市建设学院现有土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三个本科专业。现有在校学生1056人。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工程经历丰富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工34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人,75%以上专任教师拥有硕士以上学位。学院师资队伍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合理,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占专任教师的78.6%,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占专任教师的60.7%。学院现有校级“师德标兵”1人,4人次获校级“优秀青年教师”称号,多人次获校级教学质量优秀奖,现有3门校级优秀课程。学院下设三个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室、城乡规划实验室及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实验室,具有多个教学实践生产基地。(以上数据统计截止于2015年4月)

作为未来工程师的摇篮,学院秉承“立德树人,求实创新”的办学理念,坚持“重人品、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实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模式,突出强调实践能力,紧密结合社会需求,根据自身拥有的办学资源及主要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特点,着力培养服务城乡建设的高素质复合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目前中国的基础建设正在逐步兴起,大跨结构、超高层的工程纷纷立项建设,这就需要大量高素质的建设人才参与其中。同时我国目前的建设管理水平相对来说比较落伍,当前急需一批能够提高建设管理水平的人才。土木工程属于基础学科,建国初期在许多学校就已开设了土木工程专业。国家对土木工程专业一直很重视,1996年国家教委把建筑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地下工程等合并成为一个大的专业,合称为“土木工程”,简称“大土木”。每年高考,土木工程专业大幅度增加招生人数。就业范围也比较广泛,设计院、建筑公司、铁路、科研、公务员、教学及房地产都是很不错的就业岗位。

全文阅读

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体系研究

摘 要:跨学科培养研究生是打造创新型复合人才的有效途径。在对现有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现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结合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程学院农业工程与土木工程学科发展的交叉方向,以问卷调查结果为基础,构建了两个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研究。

关键词:农业工程;土木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3)08-0040-02

随着经济与社会的高速发展,对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面对这种现状,培养具有跨学科、交叉学科学习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是当下研究生教育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也是未来培养创新型研究生的必经之路,更是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向。要想达到这种要求,合理设置交叉学科的课程体系是成功的关键。

一、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的意义

(一)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础保障

交叉学科设置课程可以帮助研究生夯实数、理、化基础、计算机应用和程序设计技术等基本知识,为参与交叉学科项目研究提供基础保障。在国内,北京大学于2006年成立“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该研究院下设有理论生物学中心(Center for Theoretical Biology,CTB)。CTB的课程由4门必修课程、13门专业选修课程、20门专业限选课程、15门跨专业选修课程和8门跨专业限选课程组成。研究生必须根据不同的专业背景进行课程学习,50%为跨学科专业课程[1]。在国外,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简称UWM)于1998年发起了一项大学/州伙伴关系创新性计划(Cluster Hiring Initiative,简称CHI)[2]。在教学上,CHI中几乎每个研究集群都开发了新的课程,一些研究集群甚至已开发出新的跨学科计划[3]。

(二)构建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是增强研究生创新能力的有效手段

全文阅读

试论高等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作者:张兆强 解国梁 王海波

论文摘要: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针对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的特点,就高等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具体措施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革建议。

论文关键词:土木工程;社会需求;应用型人才

土木工程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工科专业,作为传统的工程类专业在我国的高等教育中备受重视。到目前为止,我国开设土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大约已有200多所。其中相当一部分院校的土木工程专业经过长期发展已经拥有了雄厚的实力,有很好的办学条件和丰富的办学经验。而类似于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这类地方性的农业院校,土木工程专业创建较晚,仍处在初级发展阶段,办学条件和办学经验相对较弱,面对众多高校的激烈竞争,如果一味仿效,走别人的老路,无疑是没有出路的。因此如何在新形势下,结合我校自身的办学条件和区域优势,合理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土木工程专业人才成为我们当前必须认真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高等教育与建筑市场的新变化

我国自1999年扩招以来,高校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在校生、毕业生人数都大幅度增加,截至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25%,…已经从“精英化”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时代,土木工程专业的生源质量也受到较大程度影响,高等教育面临新的挑战。由于对教育机制体制改革的重视不足,导致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调整速度跟不上社会需求的变化速度,教育方向与社会需求脱节,造成“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而社会(企业)找不到合适人才”的矛盾局面,毕业生不为社会所接受。高校人才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学内容与快速变化的社会需求错位,导致高校毕业生不能学以致用,不能适应社会需求,就业困难。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建筑市场对土木工程类从业人员提出_厂更高的要求,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要求毕业生不仅具有宽厚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还要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具有较好的可塑性、较强的合作精神、组织管理能力、沟通交流能力等能力素质,参加工作后不需再培训就能够迅速适应岗位,成为具有较高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已经逐渐从过去的科研、设计单位为主向施工单位、生产单位、管理单位为主过渡。同时,毕业后到非本行业或到相关行业的比例已开始逐步增加,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二、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确定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全文阅读

关于格尔木市土地整理现状的调研报告

中图分类号:F323.24 文献标识码:A

摘要: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重点就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格尔木市耕地资源紧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的发展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关键字:格尔木市;土地整理;调研

我国是一个人口多、人均耕地少、耕地总体质量差、耕地后备资源不足的发展中国家。根据我国国情,现阶段我国土地整理的重点就是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要求,采用工程、生物等措施,通过对田、水、路、林、村进行综合整治,从而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搞好土地建设,提高土地质量和利用效率,改善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近日,在指导老师带领下,我们对格尔木市国土资源局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格尔木市地处青藏高原腹地,总面积12.45万平方公里,平均海拔2780米,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全市人口25万,现设3个工行委、4个乡、5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经济开发区,全年各类作物种植面积70727亩。

格尔木市耕地资源紧缺,随着人口的增长,城镇的发展和其他非农业用地的增加,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目前全市人均耕地面积极小,人增地减矛盾日益突出,人多地少的矛盾直接制约着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格尔木根据省国土资源厅和格尔木现有土地资源状况,以充分挖掘土地潜力、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原则,以提高耕地质量、增加粮食产量和农民收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出发点,积极争取土地整理项目资金,注重土地整理项目工程的实施和长效利用,大力开展土地整理工程,做到提高耕地质量、增加耕地数量和保护生态环境三者相统一,使格尔木市广大农民能够长期收益。

二、项目概况

全文阅读

乌鲁木齐县征地中失地农民意愿调查分析

摘 要: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失地农民不但失去原有土地,而且也失去土地附带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成本,对被征地农民的生活情况、生产方式、经济情况等产生的一系列变化,这些变化都将直接影响到农民的征地意愿。本文基于乌鲁木齐县征地现状,根据调查问卷统计数据,分析了失地农民的个人情况、家庭收入情况、征地过程对征地补偿情况和征地后失地农民的安置保障情况,通过分析调查中发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征地;征地补偿;失地农民;乌鲁木齐县

中图分类号:C915 文献标识码:A DOI 编码:10.3969/j.issn.1006-6500.2016.11.021

Abstract: In the process of land expropriation, landless peasants not only lose the original land, but also the loss of land attached to the way of life and cost of living, which will of generated by the farmers’ living conditions, mode of production,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other a series of changes, these changes will directly affect the farmers land expropriation will. The based on the status quo of Urumqi county land, according to survey data, analyzes the landless peasants personal circumstances, family income,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and land acquisition after landless farmers resettlement security situation,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existed i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investigation, we put forward the relevant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Key words: land expropriation; land expropriation compensation; landless farmers; Urumqi county

因为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大量土地被征收用于城市建设,从而出现了许多为了城市发展而牺牲自身利益的失地农民。据推测,若未来我国的城镇化率达到50%,到2030年,即未来将有363.33万hm2以上耕地被征收,失地和部分失地的农民将超过7 800万人[1]。征地衍生的失地农民对征地补偿不满情绪必然会影响农村的社会稳定,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农民失去土地后便面临着身份、就业状态的转型和变化,多数将长期处于农民与市民之间的边缘境地,对于这些失地农民国家对其依照法律的规定进行了补偿安置,其补偿标准应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而提高,并保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益。

1 调查区域概况

1.1 区域概况

全文阅读

浅谈加快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对策

摘 要:神木县地处毛乌素沙漠与黄土高原过渡地带,丰富的土地资源适合现代特色农业规模经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是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准,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本文从多个角度分析了神木县特色农业发展的机遇及优势,存在的问题及加快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932116

神木县是陕西省土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综合经济实力最强的县。在工业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后,农业经济如何跟进,探寻符合神木实际的农业可持续发展之路,成为神木农业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

1 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现状

神木县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属于多日照、强辐射地区。地貌以明长城为界,北部为风沙草滩区,占全县总面积的51%,土地广阔,地势平坦,地广人稀,地下水资源丰富,灌溉农业较为发达,适合机械化耕作和现代化经营;中南部为丘陵沟壑区,占总面积的49%,土层深厚、土质优良,化学元素及矿物质成分丰富,主要为旱作特色农业区。

2 神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的优势与存在的问题

目前,神木县特色农业已初具规模,但仍存在生产规模小、产业区域范围小、产品结构不优、区域特色不明显等问题,特色农业产业结构与区域布局仍待进一步优化;神木县特色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规模小,特色农产品深加工滞后,带动力弱;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多而不精,规范化程度低,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依然突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仍然较弱;特色农业的社会化服务相对滞后,农技推广体系不完善,经营组织发展程度低、现代化程度不高,产销衔接不够紧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特色农业的规模化、产业化发展进程。

全文阅读

木薯机械在柬埔寨应用研讨

摘 要:木薯作为柬埔寨最重要的经济农作物和主要食物之一,种植面积逐年增多,引来了亚洲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前来投资种植木薯及开设加工厂,研发和引进木薯机械来提高木薯产量和工作生产率已迫在眉睫。本文就木薯机械在柬埔寨的应用范围及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

关键词:木薯;柬埔寨;机械;应用

中图分类号: S889.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0732026

1 柬埔寨木薯种植业现状

近几年来,亚洲其他国家在柬埔寨投资农业种植及农业加工厂的力度不断加大,也导致了木薯的需求量成上升趋势,加上销售市场的旺盛,使得柬埔寨木薯种植面积迅速增加,据相关数据表明,2001年柬埔寨全国的木薯种植面积只有1.5万hm2,而到了2010年后就迅速增加至10.8万hm2。同时,全国的木薯总产量也随之得到快速增长,由2001年的年总产量14.8万吨增长到2010年的年总产量209万吨。

2 柬埔寨木薯机械化应用现状及其影响因素

木薯主要是通过种植木薯茎段来繁殖生长的,其种植方式主要是平放、斜插或者直插(选取茎段10~15cm)。机械化收获要求薯块根靠近地面,易于机械收获,因此机械化种植通常采取平放或者斜插种植法。

2.1 木薯机械化的应用

全文阅读

史前农业革命的主要农具是木石复合器

【内容摘要】农业的起源是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史前“农业革命”与“新石器”两个不同的事件之间并没有必然的联系。史料记载,华夏农业起源时期的主要农具是耒和耜。“农业革命”时期,农具的种类分为农耕用具、收割用具和加工用具三类。农耕类有耒、耜、锄、铲等;收割类有刀、至、镰、柌等;加工类有杵、臼、柫等,有些是木制,有些是石制,而大多演化为木石复合工具。在石器时代遗址中已发现了一批留存在远古土层中的木制农具的痕迹,而且,近年来出土了远古农具耒耜等考古实物。民族学调查也为研究远古农具耒耜等提供了许多旁证资料。考古发掘出的磨制石器刀、斧和斤(斫、斨),大多装有木柄,是古代狩猎、格斗、切割的武器,又是伐木、砍柴、斨材的工具;到“农业革命”时期,加工木石复合农具是磨制石器最基本的功能类型。此外,先民还发明了木石复合的汲水灌溉农具——桔槔等。因此,过去所谓“石器时代”(Stone Age)应该修正为“木石器时代”(Wood- Stone Age)。

【关 键 词】农业革命;木石复合农具;耒耜;臿;杵臼;桔槔;斧;斤;犁。

【作者简介】陈明远,人文学者,现居北京。

金岷彬,旅美学者,主要从事文化史比较研究,现居美国普林斯顿。

在人类历史上,农业的起源是漫长的、渐进的过程。原始农业的出现,起初仅作为采集、渔猎活动的补充而已,在先民生活中,并不占有非常突出的经济地位。后来木石复合农具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柴尔德和布雷伍德把史前农业的发明称为“农业革命”,首先指出农业在史前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1],然而这个“农业革命”不是一下子产生的突发事件,而是由量变到质变的长期积累。后人在考古与历史研究中才把“农业革命”与“新石器”两个不同的事件加以联系。由此产生一个重要问题:最初的农具究竟跟石器有多大关联?远古农业常用的专门的“农具”究竟是怎样的?

农业革命常用的农具是木石复合器。史前农具的基本形式,通常主体部分是木制、以木柄装上轻便的石质或骨质刃口(后代定型时主要是铁片头),不可能整体都由石质构成。

按照王国维先生提倡的二重证据法,可将古文献记载(纸上之材料)与考古发掘的文物(地下之新材料)两相印证。先看古文献关于农业起源所使用农具的记载。

一、古文献记载:最初农具是木制

全文阅读

路桥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及发展对策

摘要:本文分析了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在具有发展机遇和发展优势的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资源紧缺、流转难度较大、立地条件不佳、专业人才短缺、产业层次不高等诸多问题,建议从加大政策扶持、加快土地流转、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科技推广、实施龙头带动、注重特色产品、健全服务体系、拉长产业链等方面入手,推动路桥花卉苗木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花卉苗木;产业;分析;对策

1 发展现状

1.1 浙江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浙江省花卉苗木种植业从业人员34.6万人,平均产值79695元/ hm?种植业第1位,花卉苗木产业已成为浙江省十大农业主导产业之一。

1.2 路桥区花卉苗木产业发展现状

至2010年,路桥区共有苗圃20余处,苗木花卉总面积140hm?,全区年产苗量为240万株,其中容器育苗13万株,良种育苗220万株;鲜切花、切叶植物面积为20hm2,盆栽植物46.7hm?,绿化观赏苗木73.4hm?。花木业总产值达2950万元,占全区农业总产值的2.3%。

2 存在问题

全文阅读

沭阳县花木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

摘要:分析了沭阳县花木产业发展现状,探讨了产业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发展对策,为促进沭阳县花木产业提档升级提供参考。

关键词:花木;产业;分析;对策

1引言

沭阳县地处淮北平原,县域面积2298km.2,辖38个乡镇(场、街道),是传统农业大县。近年来,花木产业迅速发展成为本地区一项优势产业、特色产业、主导产业。花木产业呈现出规模扩大、档次提升、品种增多、载体增加的显著特点,在美化环境、致富农民、发展农业、转移劳动力、繁荣农村经济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提升了沭阳经济的外在影响力,促进了全县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但因多种因素影响,花木产业发展在规模经营、品牌打造、结构调整、市场完善等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笔者日前就沭阳花木产业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调查走访。

2沭阳县花木产业的现状

近年来,沭阳县花木产业已发展成为全县一项特色产业、主导产业,种植规模位居全省第一,约占全省花木面积1/4,在全国县级市中名列前茅。总书记和副主席先后于2004年和2009年视察了沭阳花木,鼓励沭阳在花木产业上大做文章、做大文章,点燃了花乡人民发展花木的激情。沭阳花木产业在发展中注重优势产区的培育,已形成了“两区一带”产业布局,包括新河、颜集两镇为主的老花区和庙头、潼阳、扎下等乡镇为主体的新花区,加上205国道沿线沭城、十字、胡集、钱集花木经济带。

全县现有花木面积42.1万亩,产值39亿元;花木品种多达1000多个,盆景8万盆;从业人员20多万人,其中大小经纪人7.6万人;拥有国家园林绿化一级资质企业1个,二、三级资质企业38个,其中沭阳县苏北花卉有限公司是“国家级产业化龙头企业”。2001年,颜集镇被中国花卉协会评为首批“中国花木之乡”。2011年,新河、颜集、庙头、潼阳、扎下等乡镇花木核心区顺利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新河镇已成为苏北地区最大的绿化苗木交易集散中心。

3存在的问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