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项目评价

项目评价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八篇项目评价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项目评价范文第1篇

科研开发是企业的核心能力所在,是企业不断发展和成功的关键。科研开发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从获取顾客需求直至顾客接受并满意为止的全过程。国企科研机构科研开发过程主要存在着以下主要问题:企业战略定位偏离或科研开发与服务超出企业战略目标范围及企业发展时期,盲目追求与市场接轨,致使科研开发举步维艰;科研管理程序严重落后,主要表现在课题的选题从上至下,不能紧密地结合生产、经营、销售实际;科研开发过程控制过于陈旧,大多数采用以时间要结果的简单开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技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合理地创造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我们在科研管理中必须面对的问题。为了避免造成科研成果缺乏使用价值,减少决策的盲目性,提高科研经费的使用效率,在科研项目立项过程中,科学、客观地对申报的项目进行评价和筛选具有重要意义。科研项目的选择依据是考虑影响经济发展,有望带动产业结构升级和促进社会持续发展为原则。

二、科研项目评价指标现状

关于科研项目评价关键在于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的选择。西方发达国家的一些重要的科研项目计划(如英国的阿尔维计划、西欧的“尤里卡”计划等)和国际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等)资助的大型科研项目,都十分重视项目的评估。自上世纪60年代起,许多国家就开始尝试对其科学研究活动的投入、产出、成果和影响力等方面进行评估,现在对科学研究开展的评估已成为一个快速成长的产业。其中美国的科技评估工作已成为制度化、经常性的工作行为,特别是1993年美国国会颁布《政府绩效与结果法案(GPRA)》,以立法形式确定绩效评估制度,完善了对科技项目的评估机制。欧洲各国大学的科研评价机构,如英国大学的科研评价体系(RAE)、荷兰大学协会(VSNU)、芬兰科学院和德国洪堡基金会等,对科研项目、科研人员和大学科研能力进行评价,主要目的是使高等教育拨款机构能够以“质量”为基础,有选择地分配科研经费,每年大约有10多亿的研究经费依据RAE的结果进行分配。

我国对科研计划、项目的评估工作起步较晚。科技体制改革以来,逐步得到重视。有些单位和个人进行过相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发表过很多的学术论文。特别是90年代以来,科技项目的评估已被普遍关注。近年来,我国也开展过类似的评估探索,如国家科技攻关计划的评估、国家“863”计划的十年评估、中国科学院“八五”重大项目评估等。所使用的评估方法基本上与国外所采用方法相似,只是指标体系、评估程度、规范性、独立性等方面有明显的差距。这与我国评估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有关。我国科技评估工作实行定性评估和定量统计数据相结合,以定性评估为主;学术专家与管理专家相结合,以学术专家为主。中国的科学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科学研究的评估对我们的经济发展和技术进步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在这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尚未建立一套比较完善的,得到科学界普遍认可的评价指标体系,也未形成一套严格的科研评估制度。因此,有必要根据从国内外开展科研项目评估的现状来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评估活动既是通过立法保障的、制度化的工作行为,又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二是为决策服务是评估活动的基本宗旨,独立性、客观性是评估活动的首要原则;三是评估目标的明确化是确保评估质量的关键要素;四是坚持决策导向与重视评估理论方法的创新。

三、提高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有效性的思路

现在所使用的国有企业科研评价指标体系基本上是依托科技统计指标体系形成的,通过多年不断地修正与完善,该指标体系在数据的系统性、时序性和灵敏性上已经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系统。完全否定它而设计一套新的指标体系并不是一个好的方案,况且在数据资料的采集与应用上,也存在诸多的技术难点。因此,在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基础上进行指标的扩展与测度系统的创新,是目前解决评价有效的思路。因此对现有的指标评价体系所涉及的指标进行筛选与整合,需要重点解决以下三大问题:1、利用现有指标体系的系统性扩充对绩效分析的研究范围,针对现有评价指标分析上的模糊性和雷同性问题,建立具有在一般绩效分析基础上的反映总体与局部科技资源配置特点与绩效的创新指标体系,进一步明确指标体系中的层次结构与类型结构。2、利用现有指标体系的连续性加强对绩效的动态研究。该研究要满足两类绩效评价要求,一是要满足科技资源动态配置过程的绩效测度要求,二是要满足对科技资源的动态管理过程的绩效测度要求。3、在现有指标体系的内在关联性基础上,加强指标分析中的规范化和贯通性。

1、设计原则

考虑到项目评价的复杂性、各类项目特点、指标的连续性与、时效性和灵敏性特征,特提出指标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为下一步的指标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第一,系统性原则。企业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建立指标体系时,就要把企业作为一个系统进行分析,选择的指标应紧密结合企业信息化的现实状况,保证测度结果能够反映企业信息化的实际。

第二,可操作性原则。构成指标体系的指标,应该能够简化那些反映复杂现象的信息。指标不仅要有相对明确的含义,比较准确地描述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能够容易取得较为准确可靠的数据,具有统计的可操作性。

第三,动态原则。指标体系中的指标不仅在数量上要根据行业的不同而动态改变,并且在影响权重上也要动态调整。

2、评价目标设计

评价目标是项目管理者关注的重点,也是决策的依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欧盟、韩国和我国都有不同的评价目标,评价目标主要包括有:1、项目的科学价值和质量;2、研究方向是否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对社会是否关系重大;3、研究结果的应用性、适用性、经济意义;4、研究内容是否涉及科学空白、前沿性、创新性;5、研究目标的确定性;6、项目的组织和管理计划是否周密。

在此,选择目标1和2作为评价目标。项目的科学价值和质量决定了项目研究意义和是否能获准资助,其社会价值决定了研究的实际意义,目标量化如表1所示。

3、指标体系设计

在进行项目评价之前,必须先建立一套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指标选择原则考虑到项目类型、指标的系统性、时效性以及灵敏性。在实际调研中,将指标分为两类:一类指标是可以根据实际测量而不需作分级处理的定量指标;另一类指标是需要结合人为的或主观上的分析才能得到其值的定性指标。最后总结出评价指标体系由基本指标、评议指标和效能指标三部分组成。其中基本指标包括:项目负责人职称、项目负责人学历、已完成科研情况、获奖情况、相关研究基础、研究周期、研究经费等。评议指标包括:选题难易程度、研究现状、创新、研究方案、研究条件、研究团队、技术路线等。效能指标包括:研究成果形式、理论意义、实际意义、社会价值、预期经济效益等等。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框架依据政府科技投入的绩效评价环节分为三个过程:决策过程、管理监督过程和审议评价过程。这三个过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五个阶段:目标阶段、投入阶段、中间阶段、产出阶段和结果阶段。其中一、二阶段属于决策过程,三阶段属于管理监督过程,四、五阶段属于审议评价过程。三个过程分属于不同的行为主体,评价过程也有不同的侧重方式。

4、指标权重的确定

在以上设计的指标体系中,每个指标对信息化效益的贡献率是不同的。贡献率可以用权重来表示,贡献率大的指标所占权重也大。已有的指标体系采取预先分配给指标一个固定的权重,再根据德尔菲和层次分析法计算效益值。这种固定分配权重的做法不能客观反映指标的真实贡献率,也不适合不同类型的企业。这里采用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动态调整权重至一个合理的值。BP神经网络是人工神经网络的一种,由于它具有非线性和鲁棒性等突出的优点,具备了一个比较实用和有效的训练方法,为因此,用它来确定企业信息化经济效益评价指标权重是可行的。科研项目评价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把评价指标作为系统的输出,则对应的输入是一组指标值,即:y=f(x1,x2…,xn)。

ek为第k个中间结点误差,h是学习率。确定指标权重的方法是采用梯度下降法,即根据误差反向传播的原理计算wi。BP网络的学习过程分成两个阶段,在第一阶段里对于给定的网络输入,通过现有连接权重将其正向计算,获得各个神经元的实际输出;在第二阶段里,首先计算出输出层各神经元的误差,这些误差逐层向输入层方向逆向传播,以获得调整各连接权重所需的各神经元参考误差。

四、结论

项目评价范文第2篇

一、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概述

项目可行性研究是指对拟建项目的技术先进性、适用性,经济上合理性、盈利性和事实上的可能性、风险性进行全面科学的综合分析,为项目决策提供客观依据。

在利用动态指标进行分析时,一般以净现值为主,其他指标为辅。净现值与获利能力指数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或规模类似的互斥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规模不同的两个互斥项目时,可能得出相反结论,这个时候应该考虑公司的财务实力:无资金限制的情况下,以净现值计算为准;有资金限制的情况下,应按照获利能力选择净现值和最大的组合。净现值与内部收益率比较,两个指标在评价独立项目时得出的结论是一致的,而在评价互斥项目时,内部收益率可能不存在、无效或者多于一个,在这种情况下净现值优于内部收益率。综上,对独立项目,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和获利能力指数三个指标可以得出一致结论;对互斥项目,如投资期和贴现率相同时,以净现值作为主要判断依据;如投资期或贴现率不同时,要根据企业战略和经营选择:着眼企业长远利益,选择净现值指标;着眼企业短期利益、重视资金回收,选择获利能力指数;重视项目资金利用效率,选择内部收益率。

盈亏平衡分析又称为本量利分析或保本分析,是对产品产量、成本和利润进行分析,从而预测利润、控制成本、辅助管理,其中盈亏平衡点可采用生产能力利用率或产量。此外,盈亏平衡分析也可以用图示法,可以直观简便地找到盈亏平衡点。

敏感性分析是指通过分析不确定因素对主要指标(如净现值和内部收益率等)和最终决策的影响,来分析潜在存在的风险,通过敏感性分析可以提供决策的准确性和预测的可靠性。敏感性分析主要是分析敏感度和找到临界值。临界值是指项目由可行变为不可行(如净现值由正转负)时的值。

应该注意的是,敏感性分析既可以分析单因素,也可以分析互相影响的多因素,实际应用中仅考虑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并未考虑影响因素发生的概率。

二、投资项目后评价研究概述

项目后评价是指在项目建成投运后一段时间,对项目的立项决策、建设目标、实施过程、生产运营等全过程进行系统综合分析,对项目产生的经济、社会、环境等影响和持续性进行综合全面的再评估。

项目后评价主要内容包括过程评价、效益评价、持续性评价和影响评价。

1.过程评价对照项目立项或可研时确定的目标,对项目的前期工作(立项依据、决策程序、方案优化、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建设实施(设备采购、工程进度质量造价、工程监理)、生产运营(生产能力、技术经济指标、经验效益)和管理水平(管理体制机制、管理者)进行评价。

2.效益评价包括内部的项目工艺、技术、装备及资源合理使用评价,外部的财务和经济费用(国民经济)评价和投资使用情况评价;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

3.持续性评价是项目后评价的一个重要内容。可持续主要是项目投产后,既定目标是否可持续、项目是否可以持续运行、业主是否愿意持续维持实现既定目标。持续性评价的核心是项目持续发挥投资效益,维持企业及所在社会环境发展。

4.影响评价是站在国家宏观立场,对项目的经济影响、环境影响和社会评价影响进行的分析评估,以便为同类项目提供借鉴。

项目后评价与项目可行性研究相比有较大差别,具体表现为:评价主体不同,可行性研究主要由投资主体组织实施,后评价则以第三方独立机构为主;评价性质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定量指标为主以经济评价为核心,后评价以调查数据为准,对项目结果进行鉴定;评价内容不同,可行性研究评价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社会效益性,后评价除这些之外还要评估立项决策、实施过程;评价依据不同,可行性研究以历史数据来预测未来,后评价以现实数据来对比目标;评价阶段不同,可行性研究在项目前期,后评估在项目投运之后。

三、投资项目评价方法

项目的投资决策要选择风险最小而收益最大的项目。对于实际的资本性投资项目主要考虑:经济上有合理回报、技术上切实可行、对社会和环境有益等,从具体的评价方法上讲,有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结合的层次分析法,有基于模糊数学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和基于系统论、信息论的熵值法等方法。

层次分析法是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分解为目标、准则、方案等多个层级,设定评价指标,然后进行综合评价的过程。模糊综合评价法用模糊数学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熵值法是对不确定性的度量,据熵值的特点,用熵值的离散程度来判断指标的权重,离散程度大,指标权重大,根据各指标的权重计算项目的综合评价。

在进行项目后评价时注意用到三种方法,对比分析、逻辑框架和成功度分析。

对比分析法是项目后评价的基本方法,包括前后对比和有无对比:前后对比是将项目建成前和建成后的情况对比,评价项目产生的效益和影响;有无对比是将项目不存在和项目投产后对项目所在地区产生的效果和影响,这里注意要剔除非项目因素。逻辑框架法是美国国际开发署(USAII)开发的设计、计划和评价工具,用框架表分析复杂项目的内在关系,其中项目的层次目标可以用目标树模型进行分析。成功度分析是一种综合分析方法,有项目评价专家对项目的实现程度给出的集体定性结论,具体可以参考文献。

四、投资项目决策流程

综合以上的投资项目理论整理出投资项目的决策流程,具体如下。

1.研究项目机会。在项目早期,各项条件还不够明晰的情况下找到投资机会,这里要求项目建议既要符合企业既定的发展战略,又要在财务许可的范围内。主要包括宏观环境分析、市场需求预测和竞争环境分析。

2.开展可行性研究。可行性研究是在项目决策前进行的技术经济论证比较,包括外部市场分析、内部条件分析、项目建设条件分析等详细全面的综合论证过程。在财务方面主要是预测项目成本、计算项目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分析项目的盈利能力,进而评估项目是否具备可行性。结合投资计划安排决定项目是否开展、如何开展。这个阶段要在投资计划范围内,进行较为详细的概预算分析和方案选择。

3.监控项目实施。资本性投资项目建设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对项目建设成本要加强预算管理、进行动态监控,及时发现存在问题。

4.进行结算决算。项目的竣工结算主要审查合同的履行情况,期间收支依据的有效性等;决算主要是核对各项应收应付款项。

5.开展项目后期评价。项目后评价是回顾整个项目的决策、实施和部分运行过程,确定项目投资是否达到预期目标,各项指标是否实现,并总结经验教训,为未来项目的决策提出建议。

五、小结

综上,资本性项目投资决策在项目前期、中期、后期各有侧重:前期以定量指标分析为主,侧重经济效益评估;中期以进度跟踪为主线,在既定的预算下平衡项目进度和质量;后期以实际数据为依据,对项目实施结果进行鉴定,并为以后的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成其谦.投资项目评价.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2]王勇,陈延辉.项目可行性研究与评估典型案例精解.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N. E. Seitz,M. Ellison. Capital Budgeting and Long-Term Financing Decisions: Thomson/South-Western,2005.

[4]王莉捷.贴现评价指标在互斥项目评估中的矛盾协调研究.2006,26(1):38~42.

项目评价范文第3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在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企业想要进一步的发展,依靠的是科学技术的创新,而这些创新很大程度上来自于企业科研的投入。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2013年科研项目经费的投入占GDP的2.09%,2012年投入强度为1.98%,而2011年为1.84%,科研项目经费总投入逐年增加,但科研项目经费投入增长速度逐年减缓。同时,与国外相比,国内科研项目上的投入仍然属于较低水平。图1显示了2004年-2013年研究与开发经费(R&D,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与GDP的关系。

图1也表明迫切的需要找到科学合理的科研项目评价方法,对科研项目进行监督和评价,以提高科研项目的实际应用价值。然而,科研项目评价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难题,已有的研究给出了多种评价方法,主要包括层次分析(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DEA),模糊评价法和综合评判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模式识别,神经网络等方法也开始运用于科研项目评价。但是科研项目某些方面的评价仍然是人类研究的难点,比如:社会效益、管理效益、技术进步效益等的评价。

从企业角度来说,科研项目评价是一个现实的管理问题,急需要找到科学、适用的评价体系。同时评价体系还需要方便快捷,这就需要结合计算机技术开发相应的评价软件和测量方法。

二、文献综述

针对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是一项集评价理论、评价方法与具体操作系统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项目。科研项目评价是科研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它既是管理过程的出发点,又是管理过程的归宿,对于加强科技项目的管理,提高科技资源配置的有效性和投资效益有着重要的作用。

1.国外科研项目评价相关研究概况

自从20 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与地区对科研项目评价方法的研究,在理论和实际应用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项目评价与决策已经成了一门综合性学科。澳大利亚、韩国、美国、日本、英国以及欧盟等都在重大科研项目的开发及管理中引入了相应的评价方法。

指标评价、同行评议法、经济分析法和过程评价法是各国普遍采用的评价方法,如美国、日本、英国、欧盟、澳大利亚及韩国等国。各国在应用这些方法时各具有特色。如在澳大利亚各科研机构中,每年都根据其科技计划周期,定期组织专门评价委员会对进行中的科技计划进行评价。评价的依据是根据计划在立项时所确定的研究目的、目标、实际研究结果以及对社会的实际影响等诸方面开展评价。在英国的基础研究主要在大学和政府部门支持的研究所里进行,英国政府在评价重大科技项目阿尔维计划的评价时大多采取聘请独立的专业评估单位进行评价的方法,主要涵盖了项目的立项,中期和结题以及成果的推广各个方面。层次分析法、面访与问卷调查也是一些国家采用的评价方法,如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等国。

从各国的评价方法应用中可以看出,国外科技项目评价方法有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评价活动中主要有以下特点:(1)评价活动既是制度化的工作行为,又是专业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的研究活动;(2)为决策服务是评价活动的基本宗旨,客观性是评价活动的首要原则;(3)评价活动的明确化是确保评价质量的关键因素;(4)坚持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是开展项目评价行之有效的做法;(5)坚持决策导向与重视评价理论方法的创新。

2.国内科研项目评价相关研究概况

就国内而言,在开展科研项目后评估的初期,多采用单一的方法,如同行评议法、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文献计量法等,后来逐步发展为定性和定量两种或多种方法联合使用的评估方法。例如,周虹等人提出将文献计量法与专家评议法进行结合;2006年宓众在科学计量法的基础上运用BP 神经网络的思想,同时结合专家评议法进行基金项目的结题评价,对基金项目给出有效评价结果;张利华等(2011)以海淀区科技项目为例,使用DEA进行评价,并对科研项目的不足进行了分析;2008年于成刚等人采用了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建立了科技项目后评价的指标体系;张素娟等(2010)用AHP 和DEA相结合的方法,先构建层次化评价体系,利用AHP获得指标权重,再利用DEA获得科研项目绩效排序;而王增辉(2012)则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结合层次灰色评价法、专家评议法的结合的方法对山东省的软科学研究成果综合评价进行了研究。平衡计分卡应用相对较少,郑春美等(2014)对平衡积分卡进行扩展,对高新技术公司企业绩效进行了评价。关于铁路行业绩效评价的研究集中于铁路建设项目的评价,王燕燕(2013)使用关键绩效指标(KPI)构建评价体系,对兰青二线建设项目进行实证研究。而其他关于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评价的研究比较匮乏。

这一系列研究都还是从理论上展开论文,或涉及政府投入的科技基金项目等,很少有结合企业实际,在实践的基础上开发评价体系的科研项目,科研成果应用于企业实践的案例鲜有出现。

三、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特点

铁路运输作为中国主要的运输方式,在国民经济中占很大的比重。特别是铁道部改革以来,对铁路运输行业的要求逐渐提高,各大铁路企业加大了科研力度,一大批新科技成果的成功运用,为铁路运输行业综合能力提升提供了技术保障。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输效率是关键: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首要的目的是能够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和能力,达到铁路运输的“多拉快跑”目标。所以,首先应该关注科研项目在提高运输效率方面的效益。

2.专业性强:科研项目涉及的范围广,在不同的方面都需要专业的队伍,成员分工明确,专业性强。这就需要企业关注人才培养和人才库建设。

3.安全性高:科研项目成果必须要保证运输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企业需要严格的管理和控制。

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特点,投入资金相对较高,注重实际应用,对准确性要求高等,这些特点决定了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评价的特殊性。

四、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评价体系构建

基于以上的特点,利用德尔菲(Delphi)法和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进行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评价体系的构建。

1.铁路运输企业科研项目评价方法论述

德尔菲(Delphi)法:德尔菲法作为一种主观、定性的方法,可以广泛应用于各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和具体指标的确定过程。通过多次的问卷调查征询专家的意见,不断的修正,最终使专家小组的意见趋于统一。在本研究中关于指标的选择使用的是德尔菲法,涉及到的专家包括神朔铁路科研处高级工程师,科研项目主管,科研处处长以及北京科技大学经管学院相关教授,通过与神朔铁路相关科研人员以及科研评价专家的反复征询,最终确定最能代表铁路运输行业的指标。

层次分析法(AHP):考虑到不同项目类型的特殊性,选取定性与定量结合的层次分析法,它是一种将决策者对复杂系统的决策思维过程模型化、数量化的过程。通过将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层次和若干因素,在各因素之间进行简单地比较和计算,确定不同指标的权重。

AHP决策分析的基本原理,可以用如下的简单事例分析来说明。假设有N个物体A1、A2……An,它们的重量分别记为W1、W2……Wn,现将每个物体的重量两两进行比较,如下表所示。若以矩阵形式来表示物体的这种相互重量关系,则为:

该实例表明,如果有一物体,需要知道它们的重量,而又没有衡器,那么就可以通过两两比较它们的相互重量,得出每一对物体重量比的判断,从而构成判断矩阵;然后通过求解判断矩阵的最大特征值和它所对应的向量,就可以得到这一组物体的相对重量。

正是基于上述思路,在研究复杂问题时,对于一些无法度量的因素,只要引入合理度量标度,通过构造判断矩阵就可以用这种方法来度量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从而为有关决策提供依据,即AHP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层次分析法(AHP)首先将复杂的决策问题层次化,然后对关联因素的重要性程度逐层次比较建立判断矩阵,最终通过一套定量计算的方法为决策提供依据。具体步骤如图2所示:

本研究使用层次分析法来确定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四个一级指标权重和为1。

2.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通过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的评价体系包括经济效益,技术效益,管理效益和人才培养效益四个一级指标和15个二级指标。

(1)经济效益:对于科技项目资金投入最终完成结题验收,产生实际经济成果后,公司重点关注的是此科技项目研究成果是否达到国内外、行业内的领先水平,是否对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巨大的作用,这项项目的得分情况可以根据具体类型进行一定的调整。如果一项科研成果在某一领域取得重大突破,则对企业内部、行业和社会的发展贡献则是巨大的,而这些贡献有可能是无法用财务数字来评价的。

因此有必要针对科技项目成果的经济绩效,考虑构建直接经济绩效和间接经济绩效两个方面的评价指标来展开具体经济效益的评估工作,建立如下表2的评价指标体系。

(2)技术效益:主要包括:技术先进性和创新性、难度和复杂性、可靠性和实用性、市场价值及应用推广前景、项目参与人员发表或出版的与成果有关的论著、获得的各级各类科技成果奖励以及知识产权状况等。建立如下表3的评价指标体系。

(3)管理效益:主要反映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与落实对科技项目的影响。评估和分析科技项目管理制度建设和落实与科技项目各种产出关系的关联度,从立项科学性、目标合理性、技术研究可行性、人员资源配备与保障评价科技项目立项严谨度;从科技项目实施过程管理水平评价对科技项目结果的贡献关系。

(4)人才培养:主要反映科技项目反映在科技项目实施过程中人才培养情况。通过对项目负责人和项目参与人员的技术水平、学历、年龄结构的评价,分析科技项目实施对人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提高、人才储备的贡献情况,充分体现了“科技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和人才战略思想。具体指标如下表所示。

以上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够对神朔铁路的科研项目进行初步评估,也得到了相关专家的认可。为了达到实际应用的效果,我们在所构建的评价体系的基础上,结合数据库技术,开发了“铁路运输行业科研项目绩效评价软件”,尚处于实际实验调试阶段。

项目评价范文第4篇

本研究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对光伏电站项目进行后评价,同时辅以层次分析法构建定性与量化结合的后评价综合指标体系。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基本原则借鉴国内外研究成果,尤其是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项目后评价的成熟经验,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一是定性与量化分析相结合,以量化分析为主;二是综合与单项分析相结合,以单项分析为主;三是动态与静态分析相结合,以动态分析为主。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方法光伏电站项目具有产品生命周期长、一次性投资大、品质形成链式环节复杂、不确定因素多等自身特性,而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又具有多方面性、多层次性、模糊性和同一层次不同因素重要性有所差异等特点,精确度研究的传统数学难以解决这类问题,作为研究和处理模糊现象的模糊数学应运而生,为后评价工作提供了数学语言和定量方法。本研究选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进行项目后评价。模糊数学隶属度理论将边界模糊、难以量化因素的定性判断转化为定量评价,即运用模糊数学对受多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综合性评价。其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被评价对象的因素集和评价集;再分别确定各因素的权重及它们的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价矩阵;再把模糊评价矩阵与因素的权向量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评价综合结果[7]。2.3构建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参考相关文献,考虑到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所涉及的各方面,本文从实施过程、营运效果、社会影响和环境影响等4个方面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图1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1)实施过程。包括建设必要性(做正确的事)、施工效率(正确地做事),以及决定二者的路径指南(设计合理性)等二级指标。光伏电站建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满足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对电力的需求,其宏观意义不言而喻。但具体到个别项目,又存在是否因地、因时和因事制宜等必要性研究的需要。设计合理性即考察其是否严格按照有关标准及规范确定项目的总体、专项和详细计划,明确其品质要求、技术路线及工艺程序。由于我国尚无光伏电站正式标准,因此暂时只能参照欧美相关规范考核。施工效率是考察项目建设实施过程在数量、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及现场管控等方面是否达到了设计规定的目标,总结项目建设机构组织、前期准备、招投标、施工监理等方面的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由于光伏电站项目的特殊性,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相应的土建、电建等多种资质,是否拥有高素质复合人才队伍,是至关重要的。(2)营运效果。营运效果是在项目建成并运营一段时间后,对项目运行实际情况达到预期效果的程度,或项目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分析,在锁定偏离度问题及找出成因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改进和完善对策。光伏电站营运效果分析是项目后评价的核心环节。方法主要是对照项目立项书、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评估报告、设计文件等要求,检查光伏电站营运后各项经济技术指标的实际水平。由于光伏电站营运受阳光等自然因素影响很大,因此,与常年稳定运行的火力发电设施不同,如发电量或维护成本的日、月、季、年水平等指标具有特殊重要性,评价指标只能取其年平均值。在营运效果中,财务效果是反映项目建设完成后是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关键指标,可分为投资回收期与投资收益率两个三级指标。投资回收期反映光伏电站初始投资在多长时间后能够收回;投资收益率则反映电站运营为企业带来的直接收益。光伏电站初期投资大,很大程度上依赖政府补贴和贷款,若上述指标比较理想,则可增加企业还款能力,从而有利于其持续发展,由于篇幅限制,此处并未对三级指标进行分析。(3)社会影响。分别从对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工业经济等影响考虑。光伏发电可以有效避免火力发电产生过量二氧化碳的弊端。太阳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光伏电站蓬勃发展必然对改善能源结构、进而促进整个经济结构低碳化、推动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影响。(4)环境影响。相对火力发电,光伏电站无粉尘(PM2.5)、CO2和SO2等污染排放,是一种清洁的新能源,但可能对周边居民产生一定程度的光污染。因此,本研究设立生活和生态两个环境影响因子进行综合分析。

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的实施步骤

本研究按以下步骤实施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1)权重确定。在建立光伏电站项目后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首先确定各指标权重。目前确定权重常用方法主要有层次分析法和熵权法。尽管后者是一种客观赋权法,不依赖主观评判,但基于光伏电站的特性,许多指标的值无法准确测量,故采用美国著名运筹学家T.L.Saaty最早提出的层次分析法。这是一种可将复杂的决策思路层次化,使决策过程涉及的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较好融合的方法。(2)建立评价指标集(U)。U是综合评价指标的集合,具有层次性,第一层为准则层,U={U1,U2,U3,…,Uj},第二层为子准则层,U={Ui1,Ui2,Ui3,…,Uij},i=1,2,3,…,j,以后各层依此类推。(3)建立评语集(V)。评语集即各指标所有的可能结果组成的集合,V={V1,V2,V3,V4,V5}={优、良好、中、及格、差},需邀请多位专家判断各指标在V集合中的所属元素。(4)确定权重集。由如上层次分析法确定了权重,第一层权重集为W={W1,W2,W3,…,Wj},第二层权重集为Wi={Wi1,Wi2,Wi3,…,Wij}。(5)单因素评价,建立模糊关系矩阵R。对各评价指标进行量化,即确定从单因素角度分析评价指标对各级模糊等级子集的隶属度,当所有指标隶属度计算完成后,即可得到模糊关系矩阵R。(6)模糊合成,得到S。S={S1,S2,S3,…,Sn},S=WR,“”代表算子。一般各评价因素对被评价对象并非同等重要,用权重集W对矩阵R进行综合,即可得到从整体看被评价对象对各评价等级的隶属程度。(7)综合评价结果。观察S集合中最大值对应的等级,表示被评价对象在该方面做得最好;再将上述S集合与分值相结合,可直观看到被评价对象在不同指标层的分值,具体体现其各方面的评价结果。

实证研究

中节能射阳光伏电站总投资3.88亿元人民币,由中节能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和江苏振发太阳能科技有限公司分别出资80%和20%共同兴建,于2010年9月1日开工,同年12月26日竣工。电站坐落在江苏射阳临港工业区高压走廊下方,占用滩涂面积约800亩,一期规模为20MWp,运行期25年,年发电2300kwh。与火电发电机组相比,年节约8983t标煤,减排CO232246t。这里简要展开项目后评价的主要内容。首先建立指标体系如图1所示的,然后采用德尔菲法,选取10位专家征询意见,对上述指标进行判断,得出层次分析法需要的判断矩阵;再对判断结果做简单算术平均,最终得到5个判断矩阵。使用Matlab软件调用eig函数,得到各矩阵均具有满意的一致性,并得到权重分别为:W=(0.1378,0.5174,0.2282,0.1166),W1=(0.3520,0.4483,0.1996),W2=(0.2857,0.7143),W3=(0.6572,0.2270,0.1158),W4=(0.5,0.5)。根据如上建立的评语集,请之前10位专家再评分,综合后进行归一化,得到模糊隶属度组成的如下4个模糊关系矩阵:10.50.30.10.1000.40.30.300000.40.20.30.100R....20.50.30.200000.30.30.40000R....30.40.20.20.2000.20.30.20.3000.40.40.10.100R...40.60.40000000.50.5000000R......这里采用加权平均算子进行模糊合成,即:S1=W1*R1=(0.435,0.280,0.230,0.055,0.000),S2=W2*R2=(0.357,0.300,0.343,0.000,0.000),S3=W3*R3=(0.355,0.246,0.188,0.211,0.000),S4=W4*R4=(0.550,0.450,0.000,0.000,0.000),R=(S1,S2,S3,S4)。S=W*R=(0.390,0.302,0.252,0.056,0.000)。假定给评语集不同等级赋予的分值分别为90~100,80~90,70~80,60~70,60以下,取V=(95,85,75,65,30),分值为各个区间的中位数。则有F1=0.435*95+0.280*85+0.230*75+0.055*65+0.000*30=85.95,依次可得F2=85.14,F3=82.45,F4=90.5,总体得分为F=85.26。根据所搜集资料和如上分析,得到中节能射阳光伏电站具有良好综合效益的结论。其中,F4>F1>F2>F3环境效益为最好,其次为实施过程,第3为营运效果,最后为社会影响。在环境方面,与常规发电相比,光伏发电没有中间转换过程,发电过程不消耗传统资源,不产生温室气体,无工业三废。而本项目按系统理论寿命25年计算,年节约标准煤8983t,年减排CO232246t。本项目特色是利用滩涂,不仅不占用土地资源,而且发展渔业生产,开发观光农业,打造集绿色能源、生态、观光、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光伏发电基地,环境效益突出。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前期规划准备充分,设计方案水平较高,施工组织到位,资质健全,人员素质满足要求,很好完成了预期的数量、质量、安全、进度、造价及现场管控等各项指标。营运效果中的财务效果,以及社会影响指标不如前二者显著,这一方面因为该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经济效应不明显,未达到与常规发电相近的发电量,其对当地能源和经济结构转换难以产生决定性影响,项目本身财务效果短期亦难以显现;另一方面也表明,企业在扩大社会影响、加强与当地产业联动、发展多元化经营和降低整体营运成本上,还有很大拓展空间,需要着力挖掘。

发展光伏发电的建议

大力开发光伏发电内需市场相对欧洲多数国家,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度与光伏开发利用度反差很大,光伏发电内需市场极其广阔。开发光伏发电内需市场既可缓解经济增长对电力供应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重压力,又可增强能源结构调整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双重动力,可谓一举多得,是贯彻落实“十”关于“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加强节能降耗,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精神的实际行动,应当高度重视、扎实推进。加强项目后评价对光伏发展的支撑力度目前对光伏电站建设存在一些认识障碍,如看到光伏产品遭受国外贸易壁垒便对内需市场悲观失望,将光伏电站一次性投资大与其生命周期成本混为一谈等等。这既表明我国光伏项目后评价很不到位,也说明发展这一软科学同样具有实实在在的硬道理。当前应加紧出台项目后评价相关法规和标准,首先强制规定对光伏电站等国家补贴的长期性重大项目必须进行规范的后评价。其次,应通过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快项目后评价专业队伍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和整合后评价专业机构,增强项目后评价能力,提高后评价服务水平。

项目评价范文第5篇

关键词:环境成本 环境绩效指标 项目评价

环境作为一种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载体,环境问题是人类活动的必然产物。工业化时代以来,人们所取得的经济发展成就多数是建立在以牺牲环境和资源为代价基础上的。由于缺乏有效的对环境资源及排污量的定价系统和交易市场,传统的企业会计核算中常常忽略环境成本,在对产品成本的核算中并不能很好的反应其对资源的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结果就是企业的经营决策不会刻意的考虑生产经营等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很容易造成在“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情况。

本文基于环境成本为企业会计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环境效益评价指标,将环境效益纳入项目技术经济评价中,并对环境成本计量建立模型。在对项目进行技术经济评价时充分考虑环境资源的价值,将项目产生的外部环境成本内在化,为企业经营决策和政府对项目审核提供帮助。

一、环境成本内在化研究现状

随着环境成本和企业运营的联系日益密切,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环境会计成本,并将环境成本纳入项目的可行性研究中。Guan Long[1]提出环境成本内在化有助于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效应,对一个企业所用自然资源价值的评估是达到环境和社会利益平衡的必然要求。企业实施环境成本管理符合其内在战略发展要求,而且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更是一种社会福利。企业进行环境成本管理是企业、环境和社会的共赢。在措施研究中,吴英姿等[2]研究认为减排成本存在行业差异,对不同排放强度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环境政策。周宏等[3]对环境资产定价的研究进行了综述,提出市场博弈和政府博弈是成本内在化的关键。程聪等[4]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对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和竞争优势的关系就行了研究,发现环境效益在企业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之间起正向调节作用。

在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设方面,在学术界基本形成了基于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经济环境“三角”关系的“可持续性”评价指标体系,相应的主体便是环境、社会和企业。资源的有限性和资源的浪费是环境资源问题的主要原因,节能减排下的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重要研究课题,提升资源的使用效率,对企业和社会都是极为利好的。吴春林等[5]基于项目全周期管理建立了环境绩效指标(EPI)体系。也可通过数据包络分析(DEA)对资源的使用效率进行评价,将有利于环境成本的计量。将环境成本内在化,科学评价环境绩效既有利于环境保护,生态安全,也有利于企业参与绿色经济竞争,符合社会经济发展规律。

二、环境成本内在化

1.环境成本内在化概述

环境成本不同于一般的企业运营成本,其计量具有模糊性,许多环境成本很难进行定量化。关于环境成本的定义,多数学者采用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第15次会议文件《环境会计和财务报告的立场公告》中提出的:“环境成本是指:本着对环境负责的原则,为管理企业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而被要求采取的措施成本,以及因企业执行环境目标和要求所付出的其他成本。”环境成本内在化是指将企业经济活动产生的与环境相关的成本进行计量,纳入会计中,进而体现企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关系。由于环境资源的间接使用价值和社会相关性导致很难进行环境成本内在化。

本文将环境成本内在化过程分为产生阶段和计量阶段,环境成本的产生阶段又可分为三部分:资源初始使用阶段(即能源的使用);环境污染中期控制(即污染检测);环境污染治理阶段(即回收利用和污染控制失败)。

2.环境成本内在化评价指标

传统的项目环境评价指标主要是各种污染指数,而且我国污染治理中企业的污染信息披露机制不健全,单纯的以政府所得到的污染量,污染浓度或指数数据为依据,主观性较强。项目环境评价应当把直接或间接地投入成本和所获得的环境效益进行对比,利用“费用-效益分析法(CBA)”可以很清楚的看到企业利益和环境成本控制之间是对立统一关系,企业的经济利益是建立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之上的,反过来,企业积极参与环境治理可以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增加无形资产。本文基于环境成本和环境效益对比建立以下几个主要的评价指标,对项目环境可行性加以评价:

环境资源利用率。在现有技术水平下,我国对各种资源的利用水平有定量化的数值,根据企业引进技术水平和对环境治理管理水平可以确定企业环境资源使用效率,有利于下一步的环境成本计算。

净现值。这里指的是环境收益净现值,在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的前提下

公式中,n为项目有效期。通过净现值可以很清楚看出项目环境评价的结果。当然,这在计量上有一定的难度。

环境成本占总成本比率。环境成本比率应越小越好,项目环境成本比率高则说明项目的环境影响较大,资金风险较高,项目环境可行性较低。

项目环境收益率。项目的环境收益率是环境收益和环境成本的比值,是项目环境评价最直观的指标。环境收益率越高越好,说明企业以最低的环境投入获得了最大的环境产出。

本文仅仅提出以上四个主要的评价指标,针对项目环境的评价指标还有很多,诸如环境资产占有率、环境成本利润率等。对于企业项目的评价可以通过评价指标判定经济活动与环境的冲突度,根据冲突度来调整企业经济活动,完成经济与环境的和谐结合。

三、结论

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已经成了不能忽视的问题。未来绿色经济将成为各国发展的重点,我国不仅要提升发展的速度和总量,更应该不断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环境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社会、企业三方的合作,打破零和思维实现共赢。而环境成本内在化是优化成本结构,缓解环境危机的重要抉择。本文认为:

环境成本内在化一方面需要人们加强对内在化的认识和认可,主动减少环境污染才是最长远的方法。另一方面需要解决环境成本量化问题,在对项目综合评价中加入环境效益评价。可大胆尝试国外通行的环境成本的绿色税费额度与绿色税制,建立排污交易制度,强制执行废弃物处理制度等,将环境成本与经济活动者自身利益相绑定才可以有效的促使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Guan Long,Wang Lei,Ceng Sijie and Wang Bo.Research on Internalization of Environmental Costs of Economics.Procedia IERI,No.2,2012.pp,460-466

[2]吴英姿,闻岳春.中国工业绿色生产率、减排绩效与减排成本[J].科研管理,2013,34(2):107-113

[3]周宏、何艳华、刘彤.环境资产定价研究评述[J].经济学动态,2012(7):139-144

[4]程聪、谢洪明.企业外部环境、绿色经营策略与竞争优势关系研究:以环境效益为调节变量[J].科研管理,2012,33(11):129-136

[5]吴春林、王雪青、刘炳胜.建设项目环境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工程管理学报,2011,25(3):60-64

作者简介:

项目评价范文第6篇

[关键词]经济适用房 项目评价 指标体系

住房问题一直是世界各国政府非常关注的问题,中低收入人群的保障性住房问题,更是住房体系的重中之重,它关系到社会的稳定,经济的繁荣。90年代初,我国政府为了解决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问题,在借鉴发达国家住房保障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我国居民的居住状况和收入水平,制定了相应的住房保障政策,即实行经济适用住房政策、廉租住房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该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居民的住房困难问题。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制度作为我国住房保障制度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住房市场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产生的全新产物,其目的是政府通过法律、政策、行政等手段满足中低收入群众的住房需求,促进社会公平,以保障住房市场机制的良性运行和社会稳定和谐。

据不完全统计,“十五”期间,全国经济适用住房累计竣工面积4.7亿平方米(含集资合作建房),累计解决了近600万户家庭的住房问题。总体来看,经济适用住房在改革的不同阶段保证了住房制度改革的顺利进行,在全面提高城镇居民居住水平的同时,还在完善住房供应结构、调整经济增长方式、拉动消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指标是反映系统要素或效益的数量概念和具体数字,它包括指标的名称和指标的数值两部分。体系是一个科学术语,泛指一定范围内或同类的事物按照一定的秩序和内部联系组合而成的整体。指标体系是综合评估的基础,根据不同研究目的的要求和研究对象的特征,把客观上存在联系的、说明客观对象性质的若干个指标,科学地加以分类和组合形成的综合评估指标体系,辅助决策者依据指标体系进行项目论证、评估方案等决策活动。

经济适用房项目综合评估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考察的因素不仅广泛而且复杂,因而在评估指标体系的设计过程中,在充分考虑项目评估的关键指标因素前提下,按照一定的设计原则,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使其在评估决策过程中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基于此,本文在设计综合评估指标体系时,遵循的原则有:

1.系统性原则。系统性原则是指构建的指标体系必须建立在对经济适用房项目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且指标体系的内容应该既全面又体现重点。

2.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设立的评估决策指标应该尽量符合经济适用房项目本身的特点,以减少由于主观因素所造成的评估决策失误。

3.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经济适用房项目综合评估面临的问题均是复杂的决策问题,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这些因素既有定性的,也有定量的,更有定性因素与定量因素又相互交叉影响,因此,为了科学的决策,必须综合考虑这些因素,这就需要利用系统的方法,通过对经济适用房项目综合评估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的分析,以建立一个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模型。

4.发展性原则。评估决策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所依据的环境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所以在设计评估决策模型时,指标体系应具有动态性,同时要考虑各指标因素的发展性。

5.层次性与逻辑性相结合原则。在多指标多层次的评估决策指标体系中,切忌同一层次指标的交叉、逻辑混乱,从而导致错误的评估决策。因此,在确定评估决策指标体系时,应剔除那些非重要指标,分清各个指标间的逻辑关系,以构成最佳的评估决策指标体系。

二、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评估指标体系

1.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企业经营管理能力是企业对包括内部条件及其发展潜力在内的经营战略与计划的决策能力,以及企业上下各种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能力的总和。经营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是企业生存之本。面对当今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保持企业经营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已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首要任务。企业经营管理能力主要从企业产权制度、组织结构设置、管理制度、已完成项目情况、投资策略、企业信用度、企业成长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2.工程质量与技术能力

经济适用房是经济和适用的统一,既要具有相对于商品房的经济性,又要具备普通住房的适用性,因此,对建筑质量的要求较高,而一定的工程质量与技术能力是住房质量的重要保证。工程质量与技术能力主要从工程优良率、技术实力和资质等级三个方面进行评价。

3.项目基本面情况

项目基本面情况主要通过在大量收集资料的基础上,运用系统科学的分析方法,对项目自身的前景以及其他外部因素对项目的影响情况进行分析。项目基本面情况主要从项目销售前景、批件取得情况、周边配套设施、周边环境、项目自筹资金比率和市政工程对项目的影响等方面进行评价。

4.财务能力

企业财务能力是企业一定时期的资产及权益情况,是资金运动相对静止状态时的表现。财务状况是用价值形态反映的企业经营活动的状况,通常通过资产负债表、资金平衡表、利润表及有关附表反映,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在财务方面的反映。财务能力主要包括反映企业规模的净资产,反映企业偿债能力的净资产贷款余额比率、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担保比率,反映企业经营能力的应收账款周转速度、存货周转速度、总资产周转速度、开发房产销售率,反映企业经营效益的毛利率和净资产收益率。

5.项目经济效益

经济效益是住宅房地产项目后评价的核心内容,它是以项目的实际数据为基础,重新预测项目生命期内各项经济数据,计算出各主要投资效益指标,然后将它们同项目前期评价预测的有关经济效益指标进行对比,其目的是分析和评价项目投产后重新计算的项目经济效益指标与预测指标的偏差程度及其原因,吸取经验教训,为提高项目投资实际效益和制定有关投资计划、政策服务。项目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主要包括投资回收期、内部报酬率和销售利润率。

6.风险情况

风险是指在某一特定环境下,在某一特定时间内,某种损失发生的可能性,或者可以认为风险是产生事物的期望目标与实际结果之间偏差的原因。从某种程度上讲,项目建设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进行风险管理、规避风险、与风险博弈的一个过程,而风险管理是靠企业的团队力量,靠企业管理水平、管理经验、职业道德、综合素质、知识水平进行的,风险的规避、缓和、转移都是综合管理、协调发展的结果。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政策风险、市场风险、技术风险和管理风险。

三、结论

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是对项目进行科学评价的重要的前提,本文通过研究,从企业经营管理能力、工程质量与技术能力、项目基本面情况、企业财务能力、项目经济效益和风险情况六个维度提出了经济适用房建设项目评价指标体系,为后续研究和工程应用提供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思路。

参考文献:

[1]周芳:关于住房公积金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的若干思考[J].房地产市场,2009,5

[2]金维兴:21世纪中国建筑业管理理论与实践[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项目评价范文第7篇

关键词: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评价体系

中图分类号:G8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8-1126-04

On the National Indoor Techniqu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Evaluation System

GAO Liu-hong, ZHANG Yu-nan

(Beijing Sport University, Beijing 100084, China)

Abstract:Indoor technique performance of the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is full to emerge one of the collective item of the race traditional athletics special features. In the assize the fulfillment, in order to lacking objective of evaluate standard. The subjective factor of umpire in the middle of adjudicating of the composition seems to be over-weight. Along with perform an item competition increasingly vigorous, build up a set of necessity which evaluates standard system objectively, highlight gradually. This paper is from the system theory and difficult United States three item theories of all new angle of view, to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indoor perform item in, have the action of decisive function; Perform the research that form and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 carry on overall system, built up a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indoor technique performance an item contest an evaluation system in establishing and evaluating the foundation of the index sign system, can be China national minority sports games perform the item is more healthy of development, provide theories basis and reference.

Key words: minority ethnics; sports games; indoor technique' evaluation system

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表演项目,是由身着本民族服装的队员,通过整齐优美、反映本民族特点的典型动作;以及有一定技巧性要求的技巧动作、徒手动作、持器械动作或在器械上的动作;运用图案造型、队形变化,配以音乐以表达一定思想内容的集体表演项目。

在裁判实践中,由于缺乏客观的评价标准。裁判员的主观因素在评判中的成分显得过重。随着表演项目竞争日益激烈,建立一套客观的评价标准体系的必要性,日趋凸显出来。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在于:从系统论和体育项群理论的全新视角,对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表演项目动作范围内、起决定性作用的动作,及其表演形式和结构特征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从而确立表演项目技巧类动作比赛评价的主要指标,并在此基础上,构建起一个较为科学、客观、细化和可操作的评价体系,以丰富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理论研究的内容。为我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更加健康的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文以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评价体系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的需要,将国家民委长期从事民族体育工作的专家作为访谈调查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互联网检索、阅读国内外有关奥林匹克运动和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各种报道、文章,对当今少数民族表演项目的发展及趋势有了较为清晰的了解。

1.2.2 录像统计法 通过观看七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的VCD,将每一套动作的难度动作记录下来,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

1.2.3 比较分析法 将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的特征与有关奥运会难美项群类项目的特征,及动作特点进行比较,寻求相似点,借用奥运会难美三项目(体操、艺术体操、蹦床)较成熟的评分规则进行比较分析。

1.2.4 专家访谈法 对国家民委长期从事民族体育工作的专家进行了访谈。为指标的筛选及各指标权重的确定提供依据。

1.2.5 数理统计法 对收集的数据采用microsoftexcel、 SPSS软件包 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 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现状概述

2.1.1 历届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表演项目有增有减

从以上项目的增减情况看,80年代起基本上保持在比较稳定的水平上。因此,对技巧类项目进行分析,制定相应详细的规则,是引导技巧表演项目健康规范有序发展的需要。

2.1.2 动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目前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主要有:

花样跳绳;花毽;二贵摔跤;中幡;十字稳凳;踏脚;小木匠走梁。

技巧类表演项目的动作有:在器械的制约下,持器械多人完成一个动作;持器械用手抛接完成一个动作;持器械用手抛一个动作,用身体其它部位接完成;持器械用身体其他部位抛一个动作,用手接完成;持器械用身体其他部位抛一个动作,用身体其它部位接。持器械击准目标、爬绳、爬杆;在器械上完成动作;双人技巧动作、各种跳步等动作。有的是集体完成,而更多的是少数几个人完成,显示出动作的丰富及完成动作的多样性等特点。

2.1.3 表演有鲜明的主题 每套动作以一个故事为背景,并通过解说词讲解将主题突显出来,反映每个民族所特有的韵味。

2.1.4 规程不断细化,评分部分可操作性不强 第一届至第五届在表演项目竞赛内容上没有专门的分类。第六届首次将表演项目分为竞技类、技巧类、综合类。对第六、第七届表演项目规程、规则的发展变化进行对比可见规程在不断细化,如对比赛时间和地点; 参加单位和人数; 表演办法; 报名办法和要求; 裁判人员及职责; 选项原则; 项目分类; 比赛方式; 评判原则等均有较具体说明及要求。

随着表演项目竞争的愈趋激烈,要求规则不断的细化,操作上也应趋于规范。

但从目前评判标准部分的内容看,则只使用了比较笼统的语言:民族基础和民族特色、健身效果、挖掘整理的新项目、有所发展和完善的老项目、普及和推广价值、编排、表演质量及观赏效果。显然以上几个方面的提法过于笼统,裁判员评分时的可操作性不强。

2.2 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与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难美项群竞赛项目的特征比较 室内技巧表演项目与体操、艺术体操等难美项群项目相比,两者的共同基本特征是:运动员比赛成绩是由裁判员根据运动员临场发挥的技术水平进行评分,再与众多对手得分相比较后判定名次而决定的。因此运动员的成绩取决于多种因素的综合效应,有运动员技术水平发挥的主观因素,也有竞赛条件、裁判员评分、以及对手状况等客观因素的影响。

从表2的对比中,我们显然能看出艺术体操的规则较为全面详细,可操作性强,同时也指引规范了艺术体操的发展方向。而目前技巧类表演项目的评价体系尚缺乏系统性,为了更加客观的反映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运动员的水平,就必需构建一套比较完整的评分体系。

2.3 评价指标体系的确立

2.3.1 评价指标确立的原则

2.3.1.1 相对统一和稳定性原则 技巧类表演各项目往往是持不同的器械,或在不同的器械上完成。如何在这些项目中找到他们的共性,找到一个相对统一和稳定的评价尺度是本课题所要探讨的重要问题之一。

2.3.1.2 可行性原则 指标体系应以理论分析为基础,又必须兼顾到现场评分与统计的可操作性和现实数据资料支持的可行性以及人力、物力条件的有限性。

2.3.1.3 相对独立性原则 为做到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指标体系应尽可能选择具有相对独立的指标。

2.3.2 评价指标筛选的过程

2.3.2.1 确定初选指标 为了保证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比赛规则的延续性,我们在选择指标时保留了原规则的粗线条部分,在此基础上把奥运会难美项群中的可操作部分,依据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的现状对评价指标进行了疏理,将选项原则;表演时间;表演人数;表演服装;音乐;场地;编排;动作完成情况;艺术价值;身体动作难度确立为评价体系的一级初选指标。

2.3.2.2 进行指标的筛选 依据初选结果,再次走访了民委专门负责此项工作的工作人员,他们在详细阅读了问卷后,给予了最大热情的帮助,并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我们在采纳了他们的意见的基础上,对指标进行了筛选。:将身体动作难度取消,改为动作多样性,将一级指标身体动作难度加分(独创性的难度动作)取消,改为独创性推广性。

2.3.2.3 一、二级评价指标的确定 经初选及筛选后确立了下列评价指标体系。

2.4 评价体系的建立 在建立起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我们以条目的形式拟建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项目比赛的评价体系。

第一条 裁判人员

1) 设总裁判长一名,副总裁判长2名。

2) 裁判组分两组,各组裁判员8~10人

3) 检录员、记录员、场务员、广播员等若干

第二条 裁判人员职责

总裁判长

1) 全面组织和领导裁判的各项工作

2) 组织召开裁判工作会议

3) 负责审核、汇总全部比赛成绩

副总裁判长

1) 协助总裁判长工作

2) 负责分管场地的裁判工作

裁判员

1) 准备好裁判员的服装和裁判用具

2) 着装要求:服装统一、整洁

3) 比赛用具:记录用笔、评分表等

4) 根据规则规定,认真进行裁判工作

5) 认真填写评分表,并在表上签字

6) 在比赛中不能与他人联系,例如教练员、代表团领导

记录员

1) 负责比赛所需用具:评分表、计算器、纸、笔等

2) 负责参赛项目的时间记时工作

3) 负责将各裁判员的评分进行计算,取平均分值填写每场比赛的总分表,并交裁判长审核、签字

第三条 评判方式

一套动作(表演项目)比赛两轮,分别由两个裁判组进行评分

第四条 成绩判定

1) 在评定一套动作(表演项目)时,裁判员可以使用0.05来扣分,一套动作结束后裁判员按标准在评分表上打分

2) 一套动作(表演项目)得分:取裁判员分数平均值,(裁判员分树之和/裁判员人数)

3) 一套动作(表演项目)两轮成绩相加,为该项目的总成绩。

第五条 成套动作评分因素及分值

第六条 表演项目的选择

一个表演项目的选择必须符合以下原则:分值:1.6分

第七条 表演人数分值:0.6分

每个项目上场运动员不得超过35人,男女比例为5:5至7:3之间。每多一名队员扣0.1分,男女比例不符合要求扣0.1分,最多扣分不得超过0.6分。

第八条 成套动作的表演时间

分值:0.6分

一套动作表演时间5~8分。即不得少于5分,不得超过8分。每不足或超过1秒扣0.1分。最高不得超过0.6分。

第九条 表演服装规定

分值:0.7分

表演队员必须着本民族服装并且适合运动。表演中每一个运动员不符合服装要求每人次扣0.2分。

第十条 音乐:分值:0.7分

第十五条 动作多样性

分值:1.5分

一套动作必须包括9个动作,并且由表演人数的1/3运动员完成的动作,才算一个动作作。每少一个动作扣0.3分。最高扣至1.5分

3 结 论

1) 对近代奥运会难美项群部分项目的一些比较成熟的规则,进行了扬弃性的借鉴。使少数民族运动会的表演项目,既能保留了少数民族表演项目的特点,又能对技巧类表演项目进行客观的评价。

2) 本研究经过初步筛选、专家经验评价筛选、统计学筛选等过程,首次建立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竞赛评价指标体系,并确立了各项指标的权重。其中一级指标10项,二级指标97项。

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竞赛一级评价指标为:选项原则、表演时间、表演人数、表演服装、表演音乐、编排、动作多样性、动作完成情况、艺术价值、独创性推广性十个方面。

3) 本研究在确立了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少数民族运动会室内技巧类表演项目竞赛评价体系。

参考文献:

[1] 田麦久等.项群训练理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2] 艺术体操评分规则.国际体操联合会艺术体操技术委员会,2003.

[3] 女子体操评分规则.国际体操联合会体操技术委员会,1997.

[4]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六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规则,1999.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表演项目比赛规则,2003.

[6] 吴维铭.探讨新形势下我国技巧运动的发展对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1):140-142.

[7] 王文生,周龙慧.现代技巧运动的兴起及其在我国的四十年发展历程[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9,22(3):67-69.

项目评价范文第8篇

一、大学生创业园本该具备的功能及定位

1.建立大学生创业园的必要性。

我国正处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浪潮中,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青年和激发全社会的创业激情都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高校的创业教育培养中,大学生创业园是当中最关键的一步,它创新了创业教育的教学形式,将课堂放到了基地,将理论知识直接转化为现实的创业,完善了整个创业教育体系,营造了更加真实的创业环境。

2.大学生创业园与社会企业功能上的区别。

在大学生创业园的管理上,为了给学生一个更真实的创业环境,管理者们往往会硬搬来社会企业的项目管理模式而忽视高校开设创业园的真正意图,最终出现很多创业园无法运行的局面。企业中对于项目的管理注重的是项目的市场效益,而高校创业园的建立主要是为了完善高校创业教育的体系而设立,目的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在一个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应该注意的事项及应该掌握的知识。高校创业园虽要关注项目的成败及效益,但更应关注的是对学生创业教育课程的必要补充。大学生创业园面对的对象应是全体大学生,而不是极少数几个在创业上有想法的学生。笔者在淮安市高教园区的访谈问卷中,竟然发现有半数同学不知道学校有大学生创业园,而真正参与的一成都不到,那么这样的创业园建立对于创业教育的推动到底有多大的价值呢?

3.高职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

大学生创业园的建立与定位密不可分,而高职院校的创业园的定位与普通本科院校大学生创业园的定位又要有所区别。普通本科院校的创业园更注重所学专业与项目的联系性,同时在科技含量上的要求也要高于高职院校。而高职院校的教学以学习技能为主,除了项目与专业略有联系之外,更应关注学生在整个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技能学习,关注学生对于整个项目实施流程的了解。

二、目前各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评价模式及缺陷

1.项目评价的含义。

选择合适的项目管理及评价方式是各校大学生创业园正常运转的首要任务,目前大部分高职院校采用的评价模式均为企业中的项目评价管理模式。

项目评价的传统定义认为项目评价就是在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础上,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的角度,对项目进行全面的技术经济的预测、论证和评价,从而确定项目的投资经济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在项目评价的基础上,又有不少学者将之表述为:“项目评价是在项目的生命周期全过程中,为了更好地进行项目管理和决策,采用合适的评价尺度,应用科学的评价理论和方法所进行的评价活动。”相对传统的观点来说,这种观点更强调项目全过程的评价。

2.项目评价的缺陷。

在实行项目评价的过程中,企业项目的实施必须进行严格的可行性论证分析,更多的是关注经济效益的分析。根据各高职校创业园的入园标准,经过层层选拔并由专家论证通过的项目才可入园。那样入园项目在整个竞选项目中所占比重极低,能够接触到项目实施领域的学生少之又少。而在整个项目运行过程中,项目的实施却又是最关键的地方,这就直接导致项目领域涉及学生面太低,与建立创业园的设想完全不一致,对整个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就没有起到该有的作用。

三、项目流程评价方式

1.项目流程评价的概念。

什么是项目流程评价?笔者认为,项目流程评价是专门针对高职院校的大学生创业园的项目管理而建立的,对于项目实施的效益性实行有效的控制范围内,更加关注项目实施前、中、后各个阶段中项目实施者都应该关注的主要内容,并在项目管理者的引导下提升项目实施技能的一种评价方式。

该种评价方式更加关注学习者在创业过程中的学习,而不是关注项目效益。可以认为,这种评价方式可以有效地让更多的学生进入到项目的实施领域,从而更好地体会项目实施的要点。

2.项目流程评价的要素分析。

(1)项目流程评价的评价主体。对于每个具体项目而言,项目评价的评价主体是项目的管理者和指导教师,而对整个项目而言,评价主体则是创业园的管理者或监理机构。

(2)项目流程评价的目标和方式。项目流程评价的主要目的是让项目参与人了解和掌握项目运行各个阶段的基本情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分析项目实施情况,找出问题的关键,及时调控,总结经验。

流程评价的目标决定了评价的基本方式。项目流程的评价必须采用学生自查与指导教师核查的方式。通过自查学生理解每个流程的主要任务和应该注意的事项,同时在每个流程找出项目实施的问题,尝试性地提出策略以应对。通过指导教师核查,督促学生进行必要知识及技能学习,并在学生的问题探究和决策上给予建议,以提升项目实施的可行性。每一个项目都必须在指定的时间内上交本阶段的实施报告分析及应对策略。

(3)项目流程评价的范围。因为项目流程评价是针对高职院校创业园而设,所以项目流程评价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熟悉项目运行不同阶段的基本情况这一特点,项目流程评价的范围包括有组织的评价、进度的评价、资料的评价、费用的评价。

3.项目流程评价的特点分析。

(1)体现了创业园的教育功能。企业项目评价关注的是项目的经济效益,而项目流程评价更关注学生在创业项目中创业技能的学习,这更体现了高校创业园与社会创业园功能上的区别。

(2)强化了创业教育课程的实践性。在企业项目评价中,最终完成项目仅为极少部分项目,涉及面太窄。而实行项目流程评价方式后,在创业教育课程的实施中,能让所有学生亲身体验项目实施过程领域的内容,进一步完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让该课程教学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