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家校合作理念

家校合作理念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摘 要 家校合作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重要途径,对家校合作理念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展开探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对家校合作理念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有效的途径措施,以期能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 家校合作 小学 心理健康

中图分类号:G4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当前学校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通过家校合作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有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如何做好家校合作,有效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了当前小学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

1强化合作观念,开展多元互动

当前,许多家长认为教育是学校的责任,而与自己无关,即便学生的学习不好或者没有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意识,大多数家长也认为是教师没有教好或者是学生自己没有好好学的原因。还有部分家长过多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每当考试后就立刻询问学生考的好不好,得了第几名,却常常忽视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从学校角度看,也有许多学校领导和授课教师认为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家庭才是践行情感教育和道德教育的主要场所,家长是关乎学生德行教育的主要责任人员。如此一来,学校和家长会互相推卸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当前我国许多学校和家庭没有正确意识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而且缺少相应的沟通和交流。因此,为了充分发挥家校合作在开展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理健康教育方面的重要职责,以引导他们开展教育合作,使他们可以发挥自己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尽职责。

基于上面所述,需要强化家庭和学校合作的观念,发挥家庭和学校双方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积极作用,尤其要杜绝学校和家庭双方出现互相推卸教育责任的问题,这就要求学校和家长之间要达成共识,以合力推进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一方面,学校要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职责,加快学校全体教师的心理教育观念与合作意识,主动同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如通过家访、家长手册、家校通和家长会等方式全面加强教师与学生家长间的互动沟通和交流,同时还要定期交换教育的经验和成果,以使家长参与到教育中来。另一方面,家长要定期和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如借助家长会或者家校通等软件来实时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表现,同时还要加强和教师之间的沟通,借鉴一些有效的教学经验,以便可以借助学校和家庭的双方作用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全文阅读

“新教育”理念下区域推进家校合作的行动探索

摘 要朱永新倡导的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其倡导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的理念,为栖霞区推进家校合作打开了新的思路。借助课题研究促进学校和家长理解并认同这一理念,在校本课程建设中促进家长深度参与学校教育;通过创新开展“新教育十大行动”,不断深化家校共育内涵,并整合区域网络资源,为区域家校提供多元支持,提升家校共育品质。

关 键 词区域德育;家校共育;新教育;校本课程建设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编码A

文章编号2095-1183(2017)03-00-03

随着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深入推进,家校合作之于学生成长和学校发展的意义早已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识。身处中国高等教育资源最集中的城市,栖霞区拥有素质较高的家长群体,他们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问题。因此,家校合作一直是栖霞教育的重点工作内容。如何创新家校合作方式,适应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需要,成为栖霞教育人着力探索的问题。自2012年起,栖霞区整体加入新教育实验,其倡导家校合作共建,实现家庭、学校教育协调发展等理念,为栖霞家校合作创新打开了新的思路。基于这一背景,栖霞区教育局转变行政方式,以“新教育行动”推进区域家校合作的创新发展。

一、理念先行,以课题研究开启区域创新序幕

新教育追求“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认为教育本该是生活的基本方式,儿童今天在学校里所接受的教育,在为长远的人生与社会理想服务的同时,本身就应该是幸福的生活。[1]这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必然将家长纳入其中。因此,新教育倡导家校合作共建,让父母更多地参与学校生活,引领父母与孩子共同成长。

全文阅读

讨论高校学生管理观念的现代转变

摘要:近年来,各大高校在招生人数不断增加,随着人数的增长,高校管理面临越来越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都亟待解决。这就需要我们从高校管理制度的源头出发,认真思考和总结以往的高校管理模式,提炼本质,然后从科学、合理、高效、规范的角度出发,改变原有的高校管理理念,使得高校管理成功转变,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崭新道路。

关键字:高校;学生管理;观念转变;现代

中图分类号:D52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universities have increased in enrollment, along with population growth, the university administration is facing more and more problems, and these problems will be solved. This requires us to start from the source of the management system of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tudying and summarizing the previous management mode, refining essence, and then starting from the scientific, reasonable, efficient, normative perspective, change the management idea of original, make the management change, new road embark on a road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words: University; student management; modern idea transformation

中图分类号:G645.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传统高校学生管理理念的弊端

(一)缺乏细致管理

全文阅读

办学理念的确立与实践

我们不一定成为教育家,但要有做教育家的情怀。

着眼于师生的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

校长要富于智慧地把正确的办学理念外化为教师团 队的自觉行为。

不让任何一个人成为角落中的人,这是提升师生幸福指数的关键之一。

其实,认识刘炳昭校长才不过三年,但是留下的印象极其深刻。如果用几个关键词语来概括,就是有思想、肯探索、能创新。

说他“有思想”,是因为他带领他的团队坚守了一个理念――“着眼于师生健康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基”。在他们看来,这才是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在学校教育中的具体体现。所以,这里每一天的工作都在“正常”地进行,课程按国家规定落实,活动按学生需要开展。他说,其实这个“正常”才是素质教育。

说他“肯探索”,是因为他带领他的团队破解了一道“难题”――“轻负担,高质量”。在他看来,没有“高质量”人们就不能认同素质教育,没有“轻负担”学校也不能保证素质教育;在他看来,把握规律至关重要,它既是提高质量的基础,更是减轻负担的关键。现在,学生学得轻松,教师教得愉快,在这里“轻负担,高质量”开始由理想变成现实。

说他“能创新”,是因为他带领他的团队构建了一种文化――“天天都有好心情,日日都有新进步”。在他看来,这是对教育价值观的形象诠释。学校就应该对每个个体生命的价值和尊严,给予充分的关注和尊重。如今,学校已经由绿化、美化,走向精细化、数字化。从丰富的学生社团,到生动的实践活动;从 “英语角”、“百家讲坛” 的常设性“阵地”,到“爱家乡、爱祖国、做世界公民”的提示性标语,都在为每个人营造着成功机会,让每个人体验着社会责任。可以说,所有 “文化”创新元素,无不渗透着他对现代学校的理性思考和不懈追求。

全文阅读

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与培养

摘 要:一个人的成长、成人、成才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整合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校本模式,通过校本实践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有“仁者爱人”的思想。

关键词:校本模式 道德观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24-01

中国是个多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含着儒家道德思想的精髓,我们的教育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一个人的成长、成人、成才更是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党的十提出: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准则、宏伟的精神风尚是教育核心。所以我们的教育要从树立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开始,通过我们的校本实践模式来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当前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校目前是半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全校三个年级共有一千多名学生,住校生近八百名,跑校生有二百多名,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旗、县、区,农村学生较多。近期学校宿舍里出现抽烟和打架的现象,单一的批评教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爱心,不懂感恩,崇尚暴力,思想行为极端偏激,抽烟打架屡教不改,不但影响班集体的形象,还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失。首先,部分德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枯燥单一,与多元化社会现实脱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学校德育工作流于表面,理论认识与外在的行为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尤其是很多学生校内校外的言行常常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在今天也不过时。“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显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当下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通过道德内涵和优秀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全文阅读

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

摘要:高职院校和企业的合作必然会带来两种文化的碰撞和融合,企业文化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从根本上来讲是作为企业文化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与高职院校文化的融合。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分析企业家精创新高职院校校企文化的思考有二:着力培育有高职特色的校园精神;不断创新校企合作的方式。

关键词:企业家精神;高职院校文化;融合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3-0190-02

企业和高职院校,作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组织,在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大背景下不断发生冲突和融合,校企文化成为21世纪高职院校发展的重大问题。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与企业家精神

(一)高职院校校企文化

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宗旨是以企业为导向,这构成了高职院校的核心办学理念。高职院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嫁接点是以市场和客户为导向的价值观念。宁夏职业技术学院明确提出以为企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为自己的办学目标,这是“以企业为导向”理念的最直接表达。“以企业为导向”,就是一切从企业的需求出发,这一理念主要体现在两个层次:首先体现在为企业提供合格的员工,通过与企业的全方位合作,即校企合作,实现与企业的对接;其次是把学生当成客户,密切关注学生需求,最大程度满足学生的成长和发展愿望,通过学生的健康成长,优质就业,实现家长的教育投资回报。

以企业为导向的根本,还在于将企业文化引入高职院校文化体系中。而企业文化的核心就是企业家精神。用企业家精神引导大学的发展,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创新使企业家精神与大学精神之间实现了内在的关联,企业文化和大学文化之间沟通的桥梁,就是以创新为核心的企业家精神,企业文化-企业家精神-创新精神-大学创新-大学的企业家精神-大学文化,经过四个环节的过渡,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体系融合起来。

全文阅读

学校管理中校长的观念与措施

【摘 要】学校管理是不同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一门学问。校长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认真研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努力提高管理学校的水平。在学校管理中,树立科学的管理办学观念,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才能把学校办成“人民满意的学校”。

【关键词】学校管理;校长;观念;措施

学校管理是不同于教育学和管理学的一门学问,学校管理,就是学校的组织管理者为了实现学校的工作目标,依据一定的机构和制度,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积极发挥学校各级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充分利用和调动校内外的各种可利用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地完成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实现预计目标的组织活动。

在学校管理中,校长是学校行政管理的主要负责人,能否办好一所学校校长负有直接责任。对于校长而言“不求教育专家,但求教育行家”,校长应认真研究学校的管理制度和管理方法,努力提高管理学校的水平。

因此,校长必须要以“学校为本”,学校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理念,用高尚人格影响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和谐的氛围留住人,用科学的方法评价人,用公平竞争的环境激励人,用严格的制度规范人。校长必须充分认识到,自己首先是思想理念的领导者,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者。所以说,作为新时代的校长,必须树立以下几种观念。

一、素质教育的观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开展,人们对学校提出新的要求和期望,即以“德育为首”又要以“教学为中心”;既要“科研兴校”又要“课程改革”;即要“素质教育”又要“教学质量”。这就要求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创新发展的观念

全文阅读

中外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比较与启示

【摘要】论述了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发展趋势以及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与进展,进行比较研究提出可资借鉴的五点启示。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化;比较;启示

大学生管理法治化是大学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是学生管理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的基本路径。我国由于传统的教育和管理理念加上法律意识、法律思维以及法规制度的滞后与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要求相距甚远,与国外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也有差距,因之,对中外高校学生管理法治化进行比较研究,学习借鉴国外发达国家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经验十分必要。

一、发达国家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发展趋势

世界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表明,学校管理的科学化、法治化程度直接影响学校教育的质量,影响国民的整体素质和国家的综合国力。战后崛起的日本以及英、美、法等发达国家,都向世人昭示了这一点。战后日本除重视教育、增加投入外,还通过法治途径规范学校管理、发展教育,从而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提高综合国力。以l947年制定《学校教育法》为标志,日本学校管理实施“依法治校”。美国也是以教育管理法治化而出名,最突出一点是依法高度自治,它的运行一直受到宪法、法律等的监督和调控。在美国的教育管理中,法律的地位曰益重要。早在英国殖民地时期,马萨诸塞州在1643年和l647年就先后颁布过两个义务教育法,以后美国就开始了一系列的教育立法。除了联邦国会制定的法律之外,各个州还通过了许多重要的法令,教育部门、学校和公民必须遵守。美国国家教育管理正是有法可依、依法行事,从而保障和促进了美国教育的发展。英国在教育管理体制、学生、教师、家长的权利与义务等都有相应的法律规定。

考察发达国家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实践发展情况,大致呈现如下发展趋势:一是法制化与规范化。各国政府都非常重视涉及高校大学生管理的各类法律和法规,并力图形成相互联系和相互衔接的法律体系,做到管理规范化,确保管理的合法性,提高管理效率。二是大学生管理服务功能不断强化。为学生服务、以学生满意为管理宗旨是很多发达国家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校园里为学生提供方便的设施,根据学生的需要设计学习和生活场所,鼓励学生开展各种活动,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能力,获得知识等等。三是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不断深入。法律的基本指向和内在理想目标是保障个人自由。高等学校学生管理应该采用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现代法律精神的体现。许多发达国家就是以这种理念建立起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管理模式,是个体与社会发展协调统一的管理模式。

二、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法治化的现状与进展

1980年以来,我国在教育法制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主要表现在,我国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教师法》、《高等教育法》等法律,修改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等法规及其它规范性文件,授予了高等学校学生管理的权利,加强了高校管理法治化建设,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法治化、规范化奠定了基础,为维护高校及师生的合法权益提供了依据。2003年7月教育部又发出了《教育部关于加强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见》,要求“实行依法治校,把教育管理和办学活动纳入法治轨道”。

全文阅读

略谈家校合作实践于中小学教育

【摘 要】教育离不开学校,但教育不能仅仅只靠学校,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全方位教育,它要求改变以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框架,突出学校、家庭交互性教育影响。家校合作实践不断推动着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之间的良性发展。加强家校沟通,形成教育合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然而,当前家校合作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结合相关实践,本文提出了转变思想观念,提高沟通实效,搭建学习平台,构建长效的机制策略,希望学校和家庭注重合作策略,形成合力,发挥最大的教育功能。

【关键词】家校;合作;观念;沟通;育人

现代教育是一种开放性全方位教育,它要求改变以单一的学校教育影响为主的框架,突出学校、家庭与社会的总和交互性教育影响。“家校联系”是班主任工作中一项重要的内容,处理好家与校的关系,会使班主任的工作事半功倍。教师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就应当认识到与家长之间沟通的重要性,苏霍姆林斯基有句名言:“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却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因此,教师与家长必须做到互相配合,和谐施教。

然而,我们也看到当前家长与教师之间在教育观念方面还存在分歧。家庭与学校之间的沟通还流于表面,缺少实质性的沟通和交往,家校合作内容单一,偏重的是低层次的、临时性的、单向性的合作。为了切实提高家校合作的实效性,结合相关家校合作的实践经验,特提出一些家校合作的实践策略。

一、转变思想观念,营造和谐氛围

1.家长应该正确定位

当前的家校合作中,家庭与学校合作的观念落后,尤其是家长方面,部分家长缺乏参与学校教育的意识,没有认识到参与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他们认为教育孩子主要是学校、老师的事情,孩子的学习和思想归老师管,家长只管孩子的吃、穿、住。或者认为自己教育不得利,心有余而立不足,干脆就不管了。有这种思想的家庭一般不会热心参与对其孩子的教育,相反他们会把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看作是学校推卸责任,是学校无能的表现。

家长应该认识到参与家校合作是自己的权利和义务,家长要同学校一起承担起育人重任,共同肩负起学校发展的重任,要与学校密切配合,充分发挥对孩子的教育优势,主动与学校、老师有效地交流沟通,主动学习,提高家教能力。在合作中应该尊重教师,给于学校力所能及的支持,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只有这样,才能家校一体,形成合力。

全文阅读

教育观念转变的初探

摘 要:教育观念的转变需要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以及家庭教育三者共同的发挥作用,同时也需要教育系统内部的办学者、管理者、教师等积极参与改革和创新,如此,才能改变我们的教育观念薄弱和落后的现状,为我国转型期的教育改革起到应有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教育观念 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社会教育

我国及世界各国目前都在进行教育改革,而推动教育改革的动力就是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就具有先导性和前瞻性的作用。教育观念对教育改革实践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它改变着教育的面貌,决定着教育的成败。[1]

这里我们将教育按类型可分为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三大类。在人才的培养中,这三类教育都很重要,是紧密相连的三个套环,三者相互结合,互为补充,在人才成长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可以说,人的成才是这三种教育共同作用的结果。[2]所以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家庭教育三者都必须进行相应的更新和改革,否则只有其一或其二,就陷入了“木桶理论”的困境,仍无法从总体上改变我们教育观念落后的局面,进而也就不能为我国教育改革的提供新鲜的动力。

一、 家庭教育观念

“家庭教育从广义上说,是指家庭之中年长者(尤其是双亲)对于家庭中的年少者(尤其是儿童)直接或间接地无意识地发生的教育影响[3]。”

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是全方位、终身的, 没有优良的家庭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家长关于家庭教育的观念直接影响着儿童社会化的进程,家庭教育的取向也决定着孩子日后发展的潜力与趋向。[4]

我认为,根据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家庭教育观念的转变: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