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与培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与培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一个人的成长、成人、成才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整合形成学校道德教育的校本模式,通过校本实践模式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使学生自强不息、坚忍不拔、有“仁者爱人”的思想。

关键词:校本模式 道德观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5)02B-0024-01

中国是个多民族大家庭,中华民族是自强不息的民族,中华民族的文化包含着儒家道德思想的精髓,我们的教育思想一直延续到今天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一个人的成长、成人、成才更是与道德有着紧密的关系。党的十提出:公民个人层面上的价值准则是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让学生心中树立远大的理想信念、高尚的道德准则、宏伟的精神风尚是教育核心。所以我们的教育要从树立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开始,通过我们的校本实践模式来做出积极的努力。

一、当前我校学生的具体情况

我校目前是半封闭式管理的学校,全校三个年级共有一千多名学生,住校生近八百名,跑校生有二百多名,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旗、县、区,农村学生较多。近期学校宿舍里出现抽烟和打架的现象,单一的批评教育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这些学生大多缺乏爱心,不懂感恩,崇尚暴力,思想行为极端偏激,抽烟打架屡教不改,不但影响班集体的形象,还反映了学校德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缺失。首先,部分德育内容滞后,教育方式枯燥单一,与多元化社会现实脱离,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学校德育工作流于表面,理论认识与外在的行为表现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尤其是很多学生校内校外的言行常常不一致,甚至截然相反。

党的十报告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立功、立言,这“三不朽”是儒家最高的人生理想,在今天也不过时。“立德”是指做人,“立功”是指做事,“立言”是指做学问,做一个有道德的人显然是第一位的。所以当下必须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二、通过道德内涵和优秀思想使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儒家道德的思想境界,即为知、情、意、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孔子对德育给予高度重视,他重视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把做人的道德品质摆在重要的位置。在今天,我们的教育提倡以人为本,教育不仅是教授知识,还要培养人格。所以就我校学生来说必须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家长、学校、社会三方整合,使我们的学生通过教育实践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家校、社会合作帮助学生学习,让学生有健全人格。

首先通过了解经常抽烟、打架的学生的家庭情况,特别是单亲家庭的学生,要真正了解学生,再通过一些名人故事、电影,从思想上让学生放下包袱融入到同学们当中,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

其次,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一些学生通过电视、电影、网络学到一些高科技的东西,在班里、宿舍、学校捣乱。对这类学生我们更应该先从思想上纠正他们的认识。德育不是一种管理人的教育,是培养人的教育!这些学生大多性格外向,在家里是小霸王,到了外面却毫无独立能力,碰到问题不找家长,不找学校,找社会上的小混混,所以我们必须注重道德完善,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通过独特的心理行为模式教育来引导学生,让学生明白做人、求学的君子之道,树立学生的道德观念,培养他们的道德观念,使我们的道德培养真正从具体实践中体现出来。

三、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整合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

我们学生道德观念的树立培养经历了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在树立道德观念之后还需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整合将它变成校本模式进行实践和完善。

“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孝敬父母、尊敬长辈是学校德育的起点,培养学生忠于祖国和民族,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意识;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过失,有改过迁善的勇气。由家庭到学校,由学校回归家庭,家庭再回归社会这样的校本实践模式让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然后通过家长对学生的重新认识,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的开展和落实,再结合社会上个别案例使我们的学生心理平衡、提高认识,真正得到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的帮助,让家长看到学生的变化,让老师看到学生的进取心,使学生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可塑性。

家庭是学生的出生和成长、成人的环境之一,学校是学生成长、成人的培养基地,社会是学生成人、成才的锻炼基地,“仁者爱人”的思想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思想和身体全面关心,处处想学生之所想,帮学生之所难,做他们的贴心人”。这样才能培养具有理想人格的君子、和谐统一全面发展的人才,我们从现在起注重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结合,理性疏导,情感润泽和道德榜样引导。这对于树立和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具有重要作用,而且让中国教育的德育传统与当代德育创新相结合,一起推动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培养。

参考文献:

贾铁.儒家德育传统与当代德育创新路径探析[J].现代教育科学,2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