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护理硕士

护理硕士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硕士研究生护理学论文

1课程设置的依据

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课程设置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要体现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应当具备的能力及特点。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大类。早期只有科学学位护理学研究生,各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依据国家硕士研究生培养总目标结合护理专业要求而制订,如复旦大学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要求学生经过3年理论知识学习、临床护理实践和护理教学实践,掌握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具有护理教育和较高的护理研究能力等。2010年1月,国务院学位办批准设置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并提出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本学科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和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可见,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重在理论知识的学习,毕业后从事护理教育;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的是高层次的临床护理技术人员和护理管理人员,培养的是临床专家。

2护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现况

2.1课程结构与内容

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历史相对比较短,目前各院校没有统一的课程结构模式和课程内容,多数是沿用临床医学专业模式[3]。目前,我国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主要是学科式的课程体系,多数院校由三大模块组成:公共必修课、专业课和选修课。如哈尔滨医科大学科学学位课程设置的公共必修课有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学术交流与科研写作等;专业课则根据研究生专业方向选择;选修课有护理教育学、卫生政策学、护理研究方法论等。护理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启动晚,其课程结构和科学学位类似,如南方医科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开设的课程中,除公共必修课外,还有专业基础课,如护理理论、高级健康评估、病理生理学等;还有专业及选修课,包括护理教育和护理管理理论与实践、老年护理与实践、高级护理实践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课程模块类似,并且公共必修课多为自然辩证法、科学社会主义、英语等,但是专业课和选修课侧重点不同,科学学位课程内容侧重理论研究,注重理论知识学习;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临床实践知识的学习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尤其注重临床专科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2.2课程实施

国内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公共课多数是与医学其他专业一起上课,采取大班集中授课,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穿插课堂提问和讨论环节。第二军医大学则比较提倡研究型学习,鼓励学生多参与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主张开放性教学,实行教授负责制,授课形式多采用小班上课,教学方法多采用PBL、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4]。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侧重于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可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5]。李亚洁[6]指出,研究生临床教学可采用自主学习法、以问题为中心的学习法、项目作业法、专题讲座法、录像教学、计算机模拟教学等。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教学采用多种灵活方式,如角色扮演、病例汇报、读书报告、分组讨论等。可见,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课程实施形式比较灵活,学生自主性比较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起指导作用的特点,即以“导”、“研”为主的教与学。

2.3课程评价

全文阅读

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研究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5年6-9月,以山东、吉林、上海等10所高校2012-2014级护理学硕士研究生为访谈对象。纳入标准:全日制护理学硕士生,年龄30岁以下,言语表达清晰且知情同意者。样本量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不再呈现新主题为标准。一般资料:护理硕士生19人,女17人、男2人;年龄25-28岁,平均25.16岁;分布:山东8人,吉林4人,上海、福建各2人,北京、天津、武汉各1人;研究方向:临床护理13人,护理管理4人,护理教育2人;科学学位12人,专业学位7人。2.方法。(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现象学方法,通过与研究对象采取开放式深入访谈,获取受访者就读硕士期间学习需求的内心感受或真实体验。访谈提纲:①基本情况,包括年龄、年级、研究方向、学位类型。②硕士课程设置及课时比例是否合理或满足需求。③授课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适合硕士生。④就培养目标及课题研究而言,您认为临床实习科室安排如何?⑤期望学校或导师提供哪些帮助?⑥教学资源和条件能否满足其科研需要,您的课题研究经费来源。本研究因地域跨及范围较大,山东、北京、天津由研究者现场访谈;其他则由我校护理学院校友按照访谈提纲协助完成访谈。统一制定访谈标准、说明语、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研究目的及访谈保密原则;谈话时间40分钟左右;将访谈培训事宜及访谈提纲以录音+文字两种形式传送给其他地市访谈者,要求严格按程序访谈,做好录音和记录。(2)资料分析方法。访谈结束后,研究者及时整理访谈资料,将录音内容逐一转化为文字,并按照S1-S19顺序编档。资料录入后采用Colaizzi七步分析法结合访谈记录对资料进行反复分析和凝练主题。

二、结果

通过对访谈资料的深度分析,护理学硕士研究生学习需求凝练以下主题。1.增设专业特色课程。访谈对象普遍感到:研究生课程设置欠合理,学位公共课和基础课设置较多,而专业特色课程或护理研究相关课程少。S1:我校护理研究生课程设置与医学研究生基本相同,公共课和基础课较多,没有突出护理专业特色,如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病理、自然辩证法等,而对于护理研究、循证护理、高级护理实践等护理研究生感兴趣的课程没有安排或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护理综合、护理新进展,没有实际安排授课或辅导。2.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多数研究生提出:课时比例不妥,应减少公共课学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学时。S1:公共课较易理解,可减少学时或合并,增加科研相关课程如医学科研设计、医学统计学、医学文献检索等课时数;这些课程相对较难,希望讲授理论的同时增加实践机会。3.关注护理学生课堂表现。部分访谈对象提出:高校硕士生专业基础课合堂授课,老师所列举的实例都是针对医学生,几乎不涉及护理,使得课程内容与护理专业脱节。S5:对于专业基础课或选修课而言,教师授课以医学生为主可以理解,但应适度关注护理学生,备课时搜集相关护理实例,以满足护生需求。4.创设实践体验的机会。有访谈者认为:作为研究生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极其重要,在教学组织中应当多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S10:我校部分老师教学方式单一,传统讲授占据首位;希望老师根据课程内容采取多种方式,如医学统计学或统计软件,可将教师的科研论文作为实例,呈现原始数据,使学生贯穿理解论文的基础上,进行原始数据的统计处理,增加体验机会。5.引导课题研究思路。多数访谈对象认识到:首次接触课题,科研思路的引导是其主要需求之一。S3:我是研三即将毕业的学生,刚涉及科研几乎都没有思路,迫切需要导师正确引导。回顾学习历程清晰记得三年前,导师要求去图书馆查阅文献,仔细研读文章,从中提炼问题,尝试撰写综述;在撰写综述过程中,获知某一研究领域已知和未知,从中发现被前人忽略的问题,进而选题得以解决;这样既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又培养了科研思维能力。6.营造学术交流氛围。学院定期举办前沿讲座、学术报告、召开研究生例会,跟随导师参加学术交流这是研究生翘首期盼的。S12:我曾跟随导师去北京参加国际会议,并在大会上交流发言,那次经历弥足珍贵。7.安排与自身研究方向相匹配实习科室。访谈中科学学位研究生普遍涉及:临床实践安排应当以研究方向相关科室为主,以利于实习中从事研究,收集整理资料;在此基础上再安排其他重点科室实习。S15:科学学位研究生与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不同,但我们轮转的科室基本一致,我认为实习科室应与自身研究方向匹配。8.开展就业指导。访谈的部分研究生感到:研三就业最为困惑,请求学校相关部门及导师重视就业指导。S3:未来工作悬而未定、研三各种纠结涌上心头,如何参加应聘以及准备哪些资料,此时期盼学院组织研究生就业报告会或求职经验交流会;更期望学院将每届研究生求职的各类材料留档,为学生提供借鉴。9.改善研究条件。有的访谈对象分别提到了图书资料、统计软件、电脑及经费等研究条件欠缺。

三、讨论

以上主题说明我国护理硕士生教育尚存缺陷,建议采取如下措施,创设满足学生需求、利于自主学习的教育情境。1.优化课程设置,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人才培养目标是课程设置的根本依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分为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其培养目标和定位不同,课程设置有所侧重。多数访谈对象提出课程设置或课时比例欠合理,这与以往研究结果相吻合[2-3]。王晓燕等提出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设置需适应国际化发展趋势,符合国家护理人才需求和疾病谱变化,同时体现实践性特点,与研究方向和规范化培训相结合,设置学位课程,并将临床实践、学术活动和论文撰写列为必修课程[4]。也有学者提出建立一套区分于护理科学学位与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且具有MNS特色的课程体系,设置精而深的护理专业课程,涵盖临床护理、护理管理、科研教学及不同专科护理方向的专业选修课程[5]。可见研究生课程设置及课时匹配各高校不一,结合我国实际全面构建护理科学学位课程和MNS特色的课程体系,是亟待研究的课题。2.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采取多样化课堂教学策略。改善研一专业基础课合堂教学模式的弊端,实现合—分—合式课堂教学结构,有分有合相互兼顾相互统一,针对不同专业学生制定具有专业差异的教学策略,提高课堂学习参与度。3.培养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推进研究生“专业化教学”。护理学专业已认定为一级学科,但发展时间较短,师资力量薄弱,有学校仍依托于医学师资,欲实现护理“专业化教学”,必须创建高水平的护理师资队伍。4.以人才培养目标为依据,以研究方向为基础,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就临床实习而言,访谈结果临床实习与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脱节。王喜华等研究提出护理硕士点可根据研究生意愿,在综合考虑学校特点和硕士生研究方向等基础上统筹安排,制定科学合理的个性化临床实践方案[6]。李继平等我国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在临床实践训练内容设计安排科学学位与专业学位区分不明显,能力培养侧重点不明确,专科护理特点不突出;并提出基于个人专业经历与研究方向的临床实习轮转设计[7]。因此研究生临床实践应根据培养目标和研究方向统筹制定个性化的临床实习方案。5.正确引导研究思路,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提升研究生创新能力。导师应按照护理硕士学位培养方案,结合每位学生自身特点,量身定制培养指导计划;多渠道搭建交流平台,运用新媒体网络技术促进中外研究生交流。6.成立研究生就业指导团队。全面搜集就业信息,掌握就业相关知识,了解用人单位对护理研究生的应聘要求;邀请毕业生介绍就业签约经验,积累借鉴签约资料,为提升就业实力打好基础。

作者:方秀新 张敏 马晓叶 单位:1.滨州医学院护理学院 2.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

[参考文献]

全文阅读

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释解

1调查方法与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在选定的院校中,通过统一培训的1~2名调查员向本校护理硕士生发放问卷进行调查,使用统一指导语,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回收后检查,剔除无效问卷。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并进行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

研究对象中男13名,女260名;年龄22~40岁,平均(25.99±2.73)岁;有工作经验106名,无工作经验167名;城镇135名,农村138名;研一111名,研二99名,研三63名;独生子女69名,非独生子女204名;已婚51名,未婚222名;公费168名,自费105名;父母学历均为高中(含)以上89名,有一人高中(含)以上104名,其他80名。

2.2护理硕士生心理健康状况

2.2.1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现状正态检验和方差齐性检验显示,护理硕士生SCL-90总分及各因子均呈偏态分布。与医学硕士等的SCL-90评分比较时使用秩和检验。由于常模是以均数、标准差描述的,所以护理硕士生SCL-90与常模比较时采用单样本t检验。SCL-90总分90~275分;心理问题阳性检出率为12.45%。各因子阳性检出率由高到低依次为:强迫症状18.68%,抑郁14.65%,人际关系敏感12.45%,焦虑12.45%,敌对11.36%,其他9.16%,偏执6.96%,恐怖6.59%,精神病性6.59%,躯体化5.86%。

2.2.2护理学硕士生心理健康与常模比较护理硕士生SCL-90评分除焦虑因子外,其他8个因子的得分均低于全国青年常模[7];所有因子分均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全文阅读

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摘要:目的了解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对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及建议,旨在为全面改革和提升护理学专业硕士教育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40名纳入对象进行质性访谈,对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受访者对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的意见包括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影响因素、培养模式的设定、毕业后的岗位职责、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与专科护士衔接的必要性及对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今后的期望和建议。结论建立健全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需设置适用于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的课程,制定切实可行的临床实践方案及其与专科护士衔接的策略。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培养模式;质性研究

2010年1月,国务院第27次学位委员会审议并批准设置了护理学专业硕士学位(下称专硕)[1],专硕研究生培养目标也应运而生,即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2]。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护理研究生教育仍处于稚嫩期[3-4]。现全国已有多所高校拥有护理学专硕学位授权点,然而对于如何培养专硕研究生,各护理院校还处在探索阶段。笔者于2015年10月通过质性研究方法采集与分析护理专硕毕业生、培养院校、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对于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意见和建议,旨在探索高质量专硕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具体措施,为完善护理学专业学位培养模式积累经验。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质性访谈对象包括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培养院校、护理专硕研究生4个群体共40人。其中用人单位6人,包括主管护理的院长1人,主管人事的院长1人,护理部主任1人,临床带教老师3人;行业协会2人,包括湖南省护理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和湖南省护理学会主任委员;培养院校16人,包括湖南省3所护理院校院长2人、副院长3人、系主任3人、教师8人;护理专硕研究生共访谈16人,其中在校13人,2人毕业1年,1人毕业2年。将各访谈对象编码,用人单位为D1~D6,行业协会为X1~X2,培养院校为Y1~Y16,护理专硕研究生为Z1~Z16。

1.2方法

1.2.1资料收集采用质性研究的现象学研究法,通过面对面、个体化深入访谈的方式收集资料。访谈前向访谈对象介绍本研究的目的与过程,征得同意后开始对访谈内容进行录音。用编码代替受访者以保护其隐私,访谈时间10~20min。访谈提纲由全国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护理分委会拟定,访谈内容主要包括:①当前影响专硕研究生培养的主要因素;②专硕研究生学习期间应该如何培养其核心能力;③专硕研究生临床能力如何考核;④专硕学位与科学学位应如何区分,是否需要限制其学位论文的研究范畴及大小;⑤用人单位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职业生涯期望,岗位工作要求;⑥护理专硕研究生与专科护士培养衔接的必要性及衔接方式;⑦对护理专硕研究生的期望和培养建议。1.2.2资料分析访谈结束后,通过回忆访谈情景及整理录音资料,遵循Colaizzi7步分析法[5],结合访谈提纲提炼受访者观点,进而对各种观点进行标示和分类,辨别出相似的观点,最后返回参与者求证。

全文阅读

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质性研究

摘 要:目的 深入研究和明确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方法 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选取11位护理硕士进行深入访谈,使用内容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通过与11位护理硕士深入访谈后总结了护理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出现了5个问题。结论 明确和细化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考核方式等各方面的问题,从完善课程设置、加强师资力量、增加临床实践等方面入手。

关键词:护理学 硕士研究生 培养模式 定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1(a)-0121-02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形成,现代社会对护士的知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更多高素质、高学历的护理专业人才成为当前护理教育的重要任务。然而,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培养模式不够专业和规范。需要护理同行们继续研究探讨,寻找适合护理专业的硕士培养模式。为此,本研究通过对11名不同院校的护理硕士进行深入访谈,寻找护理硕士的培养问题,为更好地培养护理硕士提供理论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方法,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选择陕西省、广东省、湖南省和江西省的5所院校的11名护理学专业全日制在读研究生进行深入访谈,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语言表达清晰,愿意参与本研究,其中男3人,女8人。样本量的确定以受访者资料重复出现,资料分析时不再有新主题呈现,即资料达到饱和为标准。

1.2 研究方法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论文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用Delphi法的样本估计方法,即样本含量为护理专家20~50人为宜,考虑到样本回收中的遗失和无效问卷及专家分布平衡性,于护理教育、护理管理、临床护理和临床医疗4个领域各选取12人,即共选取专家48人。专家均知情同意并自愿参与咨询。入选标准:护理教育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从事护理硕士教育3年以上;护理管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并担任科护士长及以上职务,从事护理管理工作5年以上;临床护理专家为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专科护士,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10年以上,临床带教5年以上;临床医疗专家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的硕士生导师,副高以上职称,于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从事临床医疗工作10年以上,从事硕士教育3年以上。

1.2方法

1.2.1专家咨询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包括护理教育专家、护理管理专家各1人,临床护理专家及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各2人。课题研究小组共同总结、分析,初步构建我国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指标体系框架;并根据该框架设计出包括9项一级条目及28项二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为保证问卷各条目表述清晰、合理,选取护理教育专家、管理专家及临床护理专家各2名对该问卷进行预试验,并根据专家意见增加、删除、合并部分条目,修改部分条目表述方式,最终形成包括8项一级条目、27项二级条目、70项三级条目的“护理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专家咨询问卷。本次咨询问卷共分为3个模块,第1部分为专家基本情况调查表,第2部分为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核心能力咨询表,第3部分为专家对本次研究内容的判断依据和熟悉程度调查表。问卷采用结构式问卷,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用Likert5级评分法描述,具体分为“5=很重要,4=重要,3=一般,2=不重要,1=很不重要”5个等级。采用发送电子邮件、现场发放的方法发放和回收咨询问卷,问卷回收后及时进行统计分析,在发放下一轮问卷时反馈上一轮情况,以便专家作出准确的判断。每个条目只能选择一个分值,并根据条目内容的重要程度进行排序。

1.2.2统计学方法

数据由双人平行录入Epida-ta3.1,采用SPSS20.0软件进行分析,计算各指标评价结果的均数、标准差、权重系数、变异系数,以及咨询专家的积极程度、专家权威系数、专家协调系数。专家积极程度由问卷回收率(%)表示;专家权威系数(Cr)由专家对问题的判断依据(Ca)、专家对问卷内容的熟悉程度(Cs)共同决定,Cr=(Ca+Cs)/2;专家协调系数由肯德尔和谐系数表示。

全文阅读

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论文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护理专业型硕士研究生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除了需要向有经验的西医院校学习经验,取人之所长,还必须注意发挥自身优势,将中医特色体现到培养的各个环节。结合我校增列护理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的整个准备过程及专家论证意见,笔者总结高等中医药院校发展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应注意解决好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1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我校的教学团队、导师团队与临床实践基地的护理专家组成了一支应用型、复合型的师资队伍。这支队伍不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熟知本领域的前沿进展,更具有将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能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并通过科学研究的方法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队伍的复合型主要表现在来源的多元化,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工作岗位、中医和西医临床护理工作岗位及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工作岗位的;有来源于中医和西医护理教育背景、中医和西医临床医学教育背景,及其他不同学科专业学术背景的专家、学者。这种复合型的人才队伍保证了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师资队伍中既有理论造诣,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教师,各取所长,相互补充,为建设成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提供了保障。我校专职护理教师21名,17名有护士执业资格证书,4名有医师执业资格证书;10名教师(47.6%)具有高级职称;18名教师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占85.7%),其中8名具有博士学位,4名正在就读博士,攻读方向有护理学、临床医学、循证医学、信息学、基础医学。专职教师中9名(49%)具有中医教育背景,其中3名为中医医疗背景,6名为中医护理背景。为了解决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规定工作5年内的青年教师必须有2年的临床工作时间,工作5年后平均每年完成100h以上的临床工作。除专职教师外,在我校3所附属医院及中日友好医院聘请护理专家作为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兼职导师。为了保证专家的实践能力和教学、科研能力,聘请的兼职导师均具有高级职称,有10年以上的临床工作经验,且目前全部在临床一线工作,涵盖了内、外、妇、儿、急救、重症监护、社区保健等各个领域,中医、西医兼具,以保证护理硕士研究生根据自己的专科领域选择合适的兼职导师。

2课程设置突出中医特色,教学模式符合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点

高等中医药院校培养的护理专业型硕士学位研究生区别于西医院校培养的研究生,最重要也是最具自身优势的就是中医特色。我校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均设置了中西医结合课程,包括中西医结合的护理实践基础和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的部分学时,涵盖了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中药、方剂和中医高级护理实践技术。由于学时有限,对于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模式,我校在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上进行改革。在教学观念上,将研究生课堂学习与临床实际应用和科研能力的培养相融合,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的模式,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探索性学习;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采用系统的理论框架和前沿的专题导向相结合的方式;在教学方法上,采用授课与讨论相结合的方式,使研究生在掌握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变被动接受知识为主动学习和灵活运用知识,既强调经典理论的知识继承,又兼顾知识的获取方法和创新;在考核方式方面,除了传统的考勤、作业以及书面考试成绩3大部分之外,对学生自主研究所得的学术交流报告和学术论文水平做适当的评价,鼓励学生在交流报告时提出有创新性和启发性的问题。

3以临床实践能力培养为重,课程体系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区别于科学型硕士研究生最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前者是以培养临床护理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整个护理硕士专业学位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中,我校都推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以专科技术为重点,以实践理论相结合为基本方法”的课程建设模式。根据护理职业岗位的核心能力要求,围绕职业技能开展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开设了高级健康评估、高级护理实践能力培养等与就业相关的培养实际运用能力的专业课程。同时,要求学生在与研究方向有关的科室轮转,时间不少于24个月,每轮转完一个科室要进行出科考核。此外,学校要组织阶段性考核,对临床技能和临床思维能力进行全面衡量,考查学生独立处理临床专科领域中常见护理问题的能力。转科考核成绩不合格者适当延长转科时间,并进行补考;阶段性考核不合格者不能安排学位论文答辩。力争做到课程体系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校与临床实践基地的配合,强化学生临床能力的训练,重点加强专业技能课程和护理实践性教学环节,使之尽可能地符合护理职业岗位需求。

4引入循证思维,提高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临床实践能力

全文阅读

护理硕士研究生教学实践结果分析

摘要:目的 通过对护理硕士研究生试讲情况进行分析,了解研究生教学能力,为更好提高研究生教学能力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根据该校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每名护理硕士研究生须1个月的教育教学实习,每位学生有专门的教师进行指导,实习期间学生须完成一次试讲,同时每名学生有3~5位专家进行评分和评价,以专家评分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试讲合格者才算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对学院33期和34期护理硕士研究生共27人的试讲评分结果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结果 护理硕士研究生总体得分的平均分为81.27分,其中教学态度方面的得分较高,平均为19.43分(满分20分),80分及以上的成绩学生人数最多为16人,占57.78%;60~70分之间的成绩学生人数最少为2人,占6.67%。不同民族和年级之间的成绩比较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护理硕士学生的教学能力相对较高,但在教案书写、板书、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方面有待加强和提高。

关键词: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

随着护理事业的蓬勃发展,教育层次也在不断提升,由中专发展到现在中专、高职、专升本、本科、硕士、博士,甚至有的学校成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的多种教育层次的局面,护理研究生的数量也逐年增加,而敖琴英[1]研究发现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毕业后去教学单位的比例最高,为82.2%。由于大多数研究生以前没有承担过教学工作,缺乏教学经验,这方面的不足使教学能力培训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新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33期和34期已经完成实践教学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研究对象,共27人,其中33期15人,34期12人。

1.2方法

1.2.1教育方法根据该校护理研究生的培养方案,每位学生均有个月的教育实习,采用"一对一"带教方式即每位学生均有一位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带教,在教育实习期间以指导小组为单位安排研究生试讲。同时每名学生有3~5位专家进行评分和评价,以专家评分的平均分为最终成绩,试讲合格者才算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1.2.2评价方法质性评价和量性评价相结合,学生们试讲,每人试讲结束后,由专家进行打分;同时专家则边听边记,对试讲中的成绩予以肯定,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给予点评。

全文阅读

护理专业硕士研究生的培训

1相关概念

1.1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是制订教学计划、确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组织教学过程的教学评估的核心。

1.2专业学位硕士

是相对于传统的学术性硕士而言,培养出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并适应特定行业或职业实际工作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专门人才,以强调实践能力为主,注重临床思维和技能的训练。李沐等[6]在基于能力本位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核心能力研究现状中显示,专业学位的特性简单地概括为实践性、职业性、复合性。培养满足时代需求的护理硕士专业学位国家提出的培养目标从总体层面上比较笼统,不够细化,没有明确能力要求以及所具备的核心能力。

2培养目标

2.1我国护理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

根据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相关精神,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目标是热爱护理专业,愿为护理事业而奉献,直接参与临床护理实践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北京大学护理学院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定位于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人才,采用理论课学习及护理学专业相关方向的临床实践为主的培养方式[7]。山西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和职业道德素养,具有本学科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较强的临床分析和思维能力,能独立解决本学科领域内的常见护理问题,并具有较强的研究、教学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科型护理专门人才。南方医科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大连医科大学的培养目标与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制定的目标一致。

全文阅读

护理硕士研究生专业选择与择业期许调查

【摘 要】目的: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选择专业的意愿及其就业期许。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市两所大学130名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调查。结果:(源于第一志愿报读专业)临床护理专业占7.7%,护理科研占27.7%,护理管理占19.2%,护理教育占42.3%。另外,44.6%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想到学校或者实验室工作,还有30.8%的想进事业单位,只有16.2%的护理研究生愿意到医院工作。结论:护理学硕士研究生选择专业目的强烈,但缺乏对就业形势的评估,就业意识模糊,从而造成了临床高级护理人才的流失,使得三年护理硕士教育的教学资源浪费。

【关键词】护理研究生;专业选择;择业期许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0894-02

近年来随着研究生招生规模的扩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形势也日益显得严峻,面对激烈竞争的就业市场,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也越来越受关注。为了了解护理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及其择业期许,本研究对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统计并分析当前护理学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择情况及其择业期许,旨在为广大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就业提供意见和建议。

1 对象和方法

1.1 调查对象

于2012年9-12月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某市两所大学在读全日制护理硕士研究生130人为调查对象。

1.2 调查方法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