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中心 > 画图自我总结

画图自我总结范文精选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十篇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学画农民画》教学案例

摘要:《学画农民画》教学案例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感受农民画的艺术特色,了解艺术源于生活,热爱民间艺术。

关键词:教学案例;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5-0182-02

一、教材分析

《学画农民画》这一课是人教版美术第八册的一节色彩课。它是在学生学了《生活中的暖色》与《生活中的冷色》的基础上安排的一节造型表现领域的课,需要学生尝试运用写实、夸张、抽象、装饰等造型元素与对称、均衡等形式原理进行创作与表现,表达自己的思想与情感。这一课我已上过好几次了,但学生老是对学画农民画有畏难情绪。经过反复实践,我发现首先要设法降低本课的难度,由原来的创作一幅农民画改为添画或改画一幅农民画。我带领学生充分分析了农民画后,总结出了其装饰图案生活化,以人物、动物、植物为主,造型夸张、变型、概括,色彩对比强烈、艳丽,以原色、间色为主,构图饱满的特点。我还让学生初步尝试用5分钟的时间完成一张未加图案、色彩的农民画小稿。之前先提问:如果让你为这幅画添加图案与色彩,你想怎样添加?然后通过展评学生作业,发现图案过小、单一、散、没有中心,色彩对比不强烈、不艳丽、杂乱等问题。针对所出现的问题,我又进行了示范,并让学生发表意见参与图案与色彩的添加。如在添加图案时注意对称与均衡,涂色时出示色相环多用原色与间色,注意色彩冷暖与深浅的搭配。如:深红配浅绿、紫色配浅绿或浅黄色、橙黄配深绿色等。这样一来,学生再一次进行艺术实践时,他们的造型表现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创作激情极其高涨,所创作的作品也避免了初次实践时的种种弊端,产生了一批像样的农民画。于是,经过我的反复修改,形成了以下的教学设计方案。

二、《学画农民画》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欣赏农民画作品,了解农民画的定义、特点与装饰方法。

全文阅读

绘制世界地图板图的一般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5.4 文章标识码:A文章编号:

地图是地理信息的浓缩和直观表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学会看图用图画图是学好地理的基本技能,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对地理图形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在教学中我常常提醒学生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它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独立承载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功能,直观性也较强,易于接受,只要掌握了它的阅读方法,学好地理就会比较轻松。

上课时经常要求学生多用图、读图,画图,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用图、读图的习惯。为了激发学生读图、用图、画图的兴趣,我不仅在上课多用图,还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图形图表结合起来讲,把地理知识融合在图形中来讲,结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就在黑板上一边画图一边解释,图形画好了这个知识也解释好了。然后就要求学生用专门画图的本子按照黑板上的简图自己画一遍。

以下是我平时多年教学经验和2012年参加九江市地理基本功大赛,总结画世界地图的一般步骤。

第一步从全世界来看,欧洲、地中海部分海岸线曲折,半岛多,比较麻烦,大家对该轮廓关注程度高,难画经所以先画。接下来画非洲、阿拉伯半岛。这一段海岸线较为平直,注意控制好框架,大轮廓不能走样。如图1。

第二步 北冰洋沿岸可以简略处理。实际上平时大家对这里也关注也较少,但要注意控制好白令海峡处的位置。如图2。

第三步南亚、印度洋海岸。注意波斯湾、阿拉伯海、孟加拉湾的海岸线轮廓,还要注意其大致的纬度。如图3。

第四步 从堪察加半岛一笔画至越南南部。画时注意俄罗斯远东、朝鲜半岛、中国沿海等海岸线。停顿观察与南亚部分的衔接。画了注意看看是否需要修改。如图4。

全文阅读

5~6岁幼儿在不同阅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眼动研究

[摘要]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以31名5~6岁幼儿为被试,采用实验法考察不同阅读方式对幼儿图画书阅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5~6岁幼儿可以采取自主阅读的方式阅读图画书。(2)较之自主阅读,聆听阅读更有利于幼儿对图画书的信息进行较为深入的加工,表现为幼儿能够较好地理解故事情节的变化。(3)在自主阅读中,幼儿的阅读是一种自我探索的过程,且更倾向于从图画书中的文字部分获取故事的相关信息;而在聆听阅读中,幼儿借助于成人的朗读,更多的是从图画部分获取信息。

[关键词]5~6岁幼儿;聆听阅读;自主阅读;图画书;眼动研究

[中图分类号]G6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46-06

一、问题的提出

图画书是通过文字和图画共同传递故事信息的。有学者认为,图画书的独特性就表现在用两种不同的符号共同表达故事信息并形成一个整体的意义。图画书是幼儿阅读的主要材料。童年时代的阅读可以分为自主阅读和聆听阅读两种方式。聆听阅读指的是幼儿边听成人讲述边看图画书;自主阅读指的是幼儿以自身的知识经验为基础,独自对图画书进行阅读和理解的过程。本文考察幼儿在自主阅读和聆听阅读两种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特点。

眼动分析法是当前有关阅读的研究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眼动分析法实现了对幼儿图画书阅读过程的实时测量。运用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对幼儿的阅读进行精密分析,从而客观地揭示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特点和规律。

国外有不少学者早已开始探讨幼儿图画书阅读的眼动特点,近年来,我国也有研究者开始以眼动仪为工具研究幼儿的图画书阅读。如,高晓妹等在考察3~6岁幼儿阅读图画书的特点时,发现幼儿的视线多集中在图页中承载丰富信息的区域。金慧慧通过眼动仪发现,2~3岁婴幼儿已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而成人的陪伴和有策略的指导可以进一步促进其阅读能力的发展。

尽管如此,但国内外针对不同阅读方式对幼儿阅读的影响而进行的眼动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研究以眼动仪为工具,考察幼儿在自主阅读和聆听阅读方式下阅读图画书的特点,以探索幼儿阅读图画书的有效方式,促进幼儿阅读能力的发展。本研究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考察:(1)幼儿观看图画书中图画部分和文字部分的眼动特点。(2)幼儿对图画书中隐藏细节的阅读。(3)幼儿对图画书中关键情节转折部分的阅读。(4)两种阅读方式对幼儿理解图画书主题、回忆图画书内容的影响。

全文阅读

浅析画面构图对动画影片应用的研究

摘 要:动画本隶属于电影中的一个系别,在电影能表现的形式之外,更凌空于电影表现模式之上。动画有别于电影本身的写实性,电影是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对叙事故事的艺术再创造。动画相较于电影而言其本身具有更为独特、新颖、夸张的表现手法。动画的制作由最早的纸张手绘逐步发展到如今的电脑编辑,其画面效果也愈来愈为绚丽,立体。动画的画面构图是动画片的表现媒介。一部动画片制作的成果与否,就在于动画片的画面结构是否合理,美观。

关键词:动画;构图;美观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7-0141-01

一、了解动画

动画,英文为animation,词源于拉丁文字根的anima,意思为灵魂,动词animate是赋予生命,引申为使某物活起来的意思。所以animation可以解释为经由创作者的安排,使原本不具生命的东西像获得生命一般的活动。广义上说,就是不断运动的物体,经过制作形成为动态的影像,即为动画。

动画是把一幅幅的画面顺序排放,用摄影机连续拍成的连贯的画面,通过每秒24帧速度的播放,运用人的视觉暂留的原理,使人的视觉造成有连续变化的影像影片。动画的拍摄原理与电影、电视都一样。

早期的动画通过在纸质上绘制图画之后进行拍摄任务。因其制作方式的特殊性,因此动画的表现可以是写实的表现手法。可以是夸张的表现手法。现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创新,动画也从早期的纸质制作变成了计算机绘制操作的电脑动画。电脑动画相较于早期的纸质绘制有了更多的新的优点。人物更为丰满立体,画面也更为鲜艳亮丽。

动画独特的制作方式,决定了动画的表现可以更为夸张、丰富。可以把现实中不可能的事情通过动画的制作实现完成,通过制作者的创作想象,就可以完全的表现出不一样的相较于现实世界的另外一个多彩多姿的奇幻世界。

全文阅读

图画叙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表现及对策

【摘 要】图画叙事是一种适合于小学生语言发展的叙事方式。课文插图、汉字表征、文章结构等都是图画叙事的表现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建立图画叙事和文字叙事的沟通桥梁,选择最适切小学生的叙事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感知世界、获取信息、发展心智的能力。

【关键词】图画叙事小学语文教学表现对策

叙事有两种方式,分别为图画叙事和文字叙事。文字叙事,我们都有认识,因为我们日常的阅读活动和教学活动都和文字有着直接的联系,文字能够实现叙事的功能。对于图画叙事,这个最早出现于西方绘画艺术理论中的概念,后来也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叙事方式。图画是平面结构,是平面的二维存在,在获得时间性和空间性后,就可以通过人的心智功能实现叙事。

图画叙事和文字叙事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的关系。“图画”通过视觉感知物象,而“文字”则是通过人类的心智活动(包括感觉、联想、推理、归纳、回忆、想象等思维活动)建构形象。二者最终都得落实到物象上,只是所获得的心理通道不同而已。据心理学研究结果证实,人类所获取的信息中70%左右是通过视觉通道完成的。“图画”与“文字”相比,不需要对“文字”进行一系列的意义编码转换,而能直接进入人的意识世界。

既然是图画叙事,自然和图画有着联系,连环画、漫画、绘图等都是通过图画来叙事的。其实图画叙事不仅仅包括这几种方式,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之中,至少还存在着以下三种表现形式:

一、课文插图

这是最直观的“图画叙事”。从一年级开始,每一课都配有相应的插图、插画,随着年级的升高,通版的插图逐渐减少为较为零散的细节图,但是毕竟还是客观存在的。我们把这些图画进行简单地分析,将其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通版图。这在中低年级的教材之中出现的频率最高,通常展现了课文所讲述的整个故事。如苏教版一年级下册的第8课《小松树和大松树》,将文字镶嵌在一幅通版图之中,图文融为一体,创造了一个美妙的童话世界。

全文阅读

立足课堂教学 培养良好学科学习习惯

物理学科的教与学都要体现出学科特色.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掌握物理基本概念和规律的基础上,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培养培养良好学科学习习惯.为此,我立足课堂教学,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规律的同时,培养学生实验探究、画图分析、质疑反思、归纳总结这四个方面的良好习惯.

1 培养实验探究的习惯

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各种探究实验在教学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初中物理的教学目标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学生的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实验活动和教师的实验教学就成为物理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重指导学生在实验探究的过程中进行知识建构,每一个知识点的构建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在实验的基础上完成,让他们自己在获得感性经验的基础上,去观察、探索、总结物理规律.具体的讲:一方面教师自己在课堂上做好各种演示实验,对于一些受条件限制而无法做的实验,也要尽量通过多媒体课件给予展示,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和现象,思考总结物理规律.学生分组实验要放手让学生去做,让他们在实验中通过合作和互助,得出正确结论,体验成功.另一方面在对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中,具备实验条件的必让学生做实验.不具备实验条件时,教师要从生活中就地取材,尽量创造相似实验条件,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让实验作答.现实教学中,由于课程紧,很多教师怕做实验耽误课堂进度,把学生实验变成教师演示实验,或把演示实验变成老师讲实验、学生背结论,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它剥夺了学生通过亲身体验探究获得感性经验的权利,使学生失去对物理的学习兴趣.背实验结论短期内在应付考试时可能取得成效,但记得快忘得也快,或许考完试就忘光了,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实验却可以记一辈子.所以,教师一定要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去获取知识,这样坚持训练就能使学生养成实验探究的好习惯,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

2 培养画图分析的习惯

学习物理离不开画图分析.按照科学的方法画图进行分析是学生学习物理的重要方法,培养学生善于画图分析的习惯是物理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如:力的图示、力的合成与分解、对物体受力分析,解决物体平衡问题等,通过画图分析就使得问题直观化、简单化,让学生意识到:通过画出力的图示或示意图来表示物体受力情况和各个力之间更直观,更易理解,让学生体验到:边动脑、边动手画图分析对于解决物理问题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随着学生画图分析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要及时予以点拨引导,教给学生正确的画图方法,学生画图分析习惯就会逐渐形成.

在教学中,许多表述物理情景的练习题一般是通过文字展现在学生面前,由于没有配图,学生对于题目的理解程度不同,往往会弄错情景、遗漏条件、降低练习的正确率.教师在讲解例题时要做好示范,规范画图分析的过程.教会学生通过审题、画简单示意图、再现物理情景,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如:确定研究对象,画受力分析图或是物理情景图,边审题边画图,并把已知条件和所要解决的问题用字母符号标注在图上,通过画图分析,理解题意,寻找规律,建立各物理量的关系式或模型关系,列出相关式子进行求解.教师在学生解题过程中要加强指导,教会学生如何审题,如何画图,从易到难,逐步消除思维障碍.在批改作业或讲评练习时,如发现学生解题过程和作图不规范的情况,要及时地指导纠正,不断训练学生画图分析并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将抽象的问题用“图形语言”表达出来,锻炼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并培养学生画图分析的能力,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大胆质疑和反思的习惯

“科学最大的价值无疑是怀疑的自由!”怀疑即质疑,是当下课堂极为稀缺的奢侈品.唯有质疑,方有思考的动力;唯有自由,智慧方可生长.物理学的发展源于质疑,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对于某个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和解决方案进行反思,是否符合实际?怎样寻求最佳方案?培养学生不畏权威,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严谨作风.教师如果善于激疑,如果能为学生创设一个无恐惧的学习环境,学生自由思考,大胆发问,自由争辩、自由反驳的情形会自然呈现,这将是一场多么高效率的课堂场景啊!我在这方面的教学策略是:一是在概念、规律的新课教学中尽量把概念讲准、规律讲透,使学生理解到位,然后对具体的物理问题的处理先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我评价后再提出不同的多个解决方法,这些方法中一定要特意设置伪方案,指导学生反思质疑,比较、排除不合理的方案,从合理的方案中寻求最佳方法. 二是在例题的讲解中要有意适度“出错”,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不迷信老师和教学资料,大胆质疑,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三是在练习中对学生经常进行一题多解或一题多变的训练.每个学生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质疑能力,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主动地为学生创设质疑、讨论、反思的环境,恰当的引导学生分析、归纳、总结,探究物理现象的本质,发现规律,学生的质疑和反思能力就会逐步提高.

全文阅读

以线段图为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实践与研究

“线段图”是由一定意义线段、箭头、数字等组合在一起构成的,用来表示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帮助学生分析题意、解答问题的一种图形。它的特点是形象直观,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是从抽象的文字到直观的再创造、再演示的过程。教会学生利用线段图辅助解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一个不可忽视的任务。

一、从学生学习需要来激发学生画线段图之欲

所有的复杂问题都可细分为若干个小问题,每个细小的问题都可采用简单的线段图来表示其中的数量关系。所以,从简单问题入手,培养学生的画图意识,既能降低学生的学习难度,又可以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教学画线段图的真正原因源于学生解决问题的实际需要。当学生百思不得其解想寻求突破时,当学生对获得的结果心存疑虑想进行验证时都是好时机,对学生来说是自己需要而画,由“要我画”变成“我要画”,而于教师则是学生需要而教,“生需故我需”。

二、从简单题型入手来培养学生画线段图方法

线段图教学要从低年级抓起,从简单题型入手、从意识习惯渗透、从画简易图出发,从小养成画图意识,形成技能技巧,到高年级才能运用自如。

1.题意到实物图,初步渗透线段图。低段学生年龄小,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发展的初级阶段,教师先用简单的实物或几何图形代替文字或有各种干扰因素的繁杂画面来分析基本数量关系,以激发兴趣、体会妙用,逐步认识实物与线段图的关系。

2.实物图到线段图,明确线段图特点。线段图是把实物图中的多少体现到线段的长短中,并把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形象地体现在图中。

(1)由实物图慢慢地过渡到线段图。让学生从画情节,到不画情节只画数量关系,进而会画线段图,要经历:实物图――读题后,让学生根据题意画出实物并分析相应的数量关系;替代图――用、、代替题中的实物情节;线段图――在教师引导下,逐渐在实物下画线段,并标上大括号和数量,从本质上把握数量关系。

全文阅读

教学简笔画在生物教学中展现的魅力

摘 要:教学简笔画,要做到心中有数,手到擒来。教学简笔画在新课导入、讲授新知、突破教学重难点、提高理解能力、实验指导、命制试题等方面都展现了它独特的教学魅力。

关键词:教学简笔画;生物学教学;兴趣;实践应用

图画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如,居家装饰、各类图书、广告图书等,好像缺少了图画,我们的生活就缺少了色彩。那么,我们的生物课堂也是,缺少了图画,就缺少了灵气。

图画在生物教学上的应用,早就被老师们采用过了,这就是老师们常用的生物挂图。但挂图内容有限,而且已经把老师所要讲的知识全部展现了出来,不能任意改变,这就没有了灵动性。所以我现在所说的图画是教师在黑板上自己画的教学简笔画①。所谓简笔画就是用简练的线条直观而形象地勾勒出某一物象的特征和神态的一种绘画形式②。

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几点教学简笔画在生物教学中所展现出来的课堂魅力。

一、妙用教学简笔画导入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良好的导入,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环境。因此,每位教师都应十分重视新课导入这一环节。例如,在学习北师大版第6章第3节生殖器官的生长时,我在黑板上画了向日葵、牵牛花、马蹄莲等的简笔画,边画边问是什么,他们的结构是怎样的,同学们知道吗?我就以这种方式引出本节的主题。简笔画的应用,让许多抽象的东西变得具体,也让学生把课堂知识与生活实践联系了起来。学生在这堂课上体验一种人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回归。在充满轻松愉悦的话题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二、妙用教学简笔画讲授新知

全文阅读

与成长一路同行

近年来,中国大陆的少儿出版人、创作者、发行人等对图画书的艺术特性和商业潜质有了日渐清晰和深刻的认识,大量优秀的国内外图画书在数年间以十分密集的方式在中国大陆得以出版。明天出版社较早涉入图画书出版领域,近年来,陆续推出了许多有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优秀图画书。“来自伦勃朗和梵高故乡的图画书”系列是我社在引进图画书市场上的又一新举措。它是跟荷兰出版图画书具有悠久历史的莱姆尼斯卡出版社长期合作的项目。荷兰,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国度。一提到荷兰,人们总会想到郁金香、风车,想到现代主义绘画大师伦勃朗还有印象派绘画大师梵高,而其悠久的绘画传统尤为引人注目。我们将这套来自荷兰的图画书定名为“来自伦勃朗和梵高故乡的图画书”也正是为了突出强调荷兰在绘画方面的传统。

莱姆尼斯卡出版社是一家专业出版图画书的出版机构,它不仅是在荷兰,在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国也都有自己的合作伙伴,一本图画书常常在各国同期出版,其图画书产品在世界各地享有很高的声誉。在选择进入中国市场时,莱姆尼斯卡出版社也是做足了功课,正是考虑到明天出版社在图画书引进方面的眼光,他们才选择了明天出版社。这个项目还得到了荷兰文学基金会的大力促成和支持。

在图画书的编辑过程中,我们多次开会讨论,结合目前国内图画书的阅读和接受状况,确立了自己的遴选标准。

一、主题及其表达方式

一部文学作品打动人的往往来自它所传达的思想和情感,而对于以儿童为主要对象的图画书而言,童年视角和童年话题就显得特别重要,为此,我们选择了帮助孩子克服入园焦虑的《再见!》和帮助孩子心理成长的《勇敢的本》等。此外,我们认为也应该考虑一些永恒的,更具有超越时空价值的主题。为此,我们选择了开阔大气的无字书《黄气球》以及极具哲理思索意味的《国王与死神》。

二、画面和故事里的巧思

关于画面和故事里的巧思,就是指一个图画书作者怎么样创造性地用画面来讲故事?一本优秀的图画书不仅需要一个自然、简单、质朴又充满童趣和表现力的故事,而且需要以一种创意的方式来呈现。为此,《奇怪的一天》《跟我走吧?》凭借其独特的故事呈现方式得以入选。

三、注重画面细节的趣味和力量

全文阅读

深藏不露的陶瓷艺术的构图

陶瓷绘画艺术品的功能是陶冶画者与欣赏者的情操,丰富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陶瓷绘画艺术与它类绘画艺术一样,是要为人们提供欣赏和交换感情的渠道。如果要使这个渠道畅通又更有深意,那么在陶瓷绘画创作构图时,就应该把作品的“画外之音、画外之意”加以酝酿,才能产生感人的深藏不露的艺术效果。

一、酝酿结构,塑造形象

构图一词不陌生,它是所有艺术家比先行修养的艺术功底,构图的深与浅也就决定了创作者的思路与否。当创作时,最终都是反映人的思想感情,为了反映人对自然,对社会的感受与认识并以陶瓷绘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思想,寄寓自己的感情,表现我们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的时候,就产生了构图。所以构图的过程,总是以发掘自我感受,归纳思想感情为前提,通过选择题材,酝酿结构,塑造形象,设计格调意境,以至具体表现手法等来完成的。也可以说,构图是作品的总体酝酿的设计过程。

陶瓷绘画是以中国画技法为基础,讲究的是中国画的构图方式,再结合陶瓷载体的造型特点来设计创作的。色彩的浓淡,内容的层次与结构,山石的皴法,花鸟、人物的勾勒,以及各种动物的神态表现都取决于构图的好坏。陶瓷绘画不像西洋画构图那样以焦点透视来左右整个画面,它在画面上扩大与缩小全凭作者主观安排,在山上面重叠着画山,后面的树根可以画在前面树的顶上,这些错觉,都视为正常。山水画如此,人物、花鸟画也是一样,画面构图上,景物只随着作者感情抒发需要而任意安排,不受一个透视点制约,统称散点透视。这是一种自由,画家只须注意构图的匀称和装饰效果就可以了,如山人的白眼鱼就是一个奇特的构图,该构图绝无秀逸平和、明洁幽雅的格调,而是枯索冷寂、满目凄凉,反映了他孤愤的心境和坚毅的个性。长期隐匿山林,在梵音道吟中悟成笔下化物。笔下最常画的就是“翻白眼的鱼” 。老子言:“道非道,非常道。”而笔下构思出的“翻白眼鱼”的构图,也当属:“鱼非鱼,非常鱼。”其实,这“翻白眼的鱼”,应是自身的“变形记”。的特殊身世,只能使他潜隐山林,苟安其身。就像鱼一样,潜入水中,翻翻白眼。再想一想,这样的白眼,就不仅仅是鱼的白眼,其实,是的白眼。历史上,持“独立之人格,自由之思想”的中华民族“脊梁”人士,面对恶势力,莫不“白眼相向”奋起反抗。这幅作品不仅是不讲究透视的缘故,更是由于封建社会尊卑思想的反映,使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画,变成了庙里壁画那样,画面上出现的这些物象,其组合聚散,是由作者主观经营,物象间的相互距离和遮掩,没有什么透视法则来左右整个画面,容易发生互相孤立,少遮掩呼应,缺少景深感,这些是它的弊端。

二、构图的错觉规律

然而事物总是有其利弊的,以中国画为基础的陶瓷绘画,不讲究透视规律,但可以根据陶瓷载体的特性上下左右,不受时空制约,任意挥洒,使创作有了更大的自由。一幅瓷板中堂可以画出山外有山的境界,一件瓷瓶可以画成长江万里的景色,但画一张桌子常常使人感到近小而远大,而显得不太顺眼。画者习惯把视野理解为越远越大,一览无余,就造成近小远大的错觉了,因此,国画的散点透视,是一种以作者为中心,不固定在某一个点上出发,任何角度都可以反映山川的面貌,这与西洋画发展到抽象派后所说的三度、四度空间有异曲同工之致。所不同的是传统的陶瓷绘画还是借以中国画构图的形式让大家看懂和理解,抽象画则不然,它不考虑这一点,作者只管抒发自己的感慨,不考虑任何具体形象的刻画,仅是表现而已。由于中国画夸张乃至变形总不离其根本,所以有些喜欢写实的画家便可以汲取西洋画透视法的原理,在前后遮掩的关系上更符合生活常理。

三、“藏”与“露”

我觉得陶瓷画面中没必要有一个透视散点,这会失去我们原有的传统和风格,但在部分明显不合理的近小远大的所在,作合理的调整也是可取的。因为陶瓷绘画不讲究焦点透视,表现聚散藏露较之西洋画就相形逊色。“藏”与“露”往往牵涉到物体间相互遮掩关系,产生透视景深感觉,尤其“藏”能产生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和魅力。所以,画家的才华不仅表现为会“露”,更主要的是表现能“藏”。这“藏”是更好地显示“露”。只“露”不“藏”,显不出丰满,只是一览无余。有的画面,画得很多,只有繁复而无丰满之感,相反有些画面并没画太多的东西,反而感到是无限的丰富,这就是因为作者很好地运用了“藏”的效果。邓碧珊画鱼得其形更得其神,所画鱼群或顾盼生情、或聚首嬉戏、或遥相呼应、游而不散。这既是他画鱼构图的辉煌,也与他多年居住水乡悉心体察生活所得不无关系。他的粉彩鱼藻瓷板画,常是画鱼而不画水,却依然让人感到鱼在水中游的情景婉然如实。鱼的姿态,藻的浮动,而且水的阻力,压力都能感觉出来,仿佛处处都感到水的存在,他用笔墨色淋漓,鱼的质感和色态、片鳞细草都饱含水分,画出的茎叶像有空管。用墨添色,浓淡相宜,粗细相间,堪称细微之处见精神。似这样的“藏”,如鱼得水当然就是作品的经典之处;又如空气,本是无形无色,有很多种气体组成,有人们厌恶的二氧化碳,又有人们赖以生存的氧气等等。但经过艺术家的想象构图,藏在大自然的空气一览无遗,但它却又充塞于整个苍穹。当它运动起来,展现力量的时候,则摧屋拔树,山崩海啸,其力度何止千钧。如果表现在画面上,通过枝干、花叶的倾斜,摇曳等形态,不但可以绘出空气,甚至还似乎听到呜呜的风声。谈到声响,它与空气一样看不见摸不着,但很多优秀的画作见画如听音,感觉它在向你叙述什么?这就是“藏”的表现。所以“藏”的作用不可小觑,“藏”的处理不可轻率。“藏”是一种艺术的减法,是减去一切多余的形象,而又要产生更丰富、更突出、更无垠的感觉,这就要靠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擅于取舍的魅力。

全文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