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绘画构图视觉要素对景观设计的启示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绘画构图视觉要素对景观设计的启示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景观设计与绘画艺术紧密相关,在对比绘画构图要素与景观的关系中,对绘画构图要素的使用方法加以梳理及总结,同时从景观设计角度,对景观的艺术和审美性进行探究,试图在景观设计方面提出有用性建议,提高景观作品的艺术性。

关键词:景观设计;绘画构图要素;审美艺术;应用启示

“善画者善园,善园者善画。”自古园林设计中有着这样的说法,可见绘画与园林景观的密切关系。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景观园林历来由文人墨客设计建造,这些人中不乏著名的画家、艺术家,如诗书画三绝的王维设计并建造的辋川别业、画家倪瓒的狮子林、书画家文徵明的拙政园等等,这些大家无不既在绘画上有所造诣,又在景观园林中有着卓著艺术贡献,可见绘画与景观园林设计的紧密联系。绘画中构图要素在整体画面起到统领性的作用,直接影响一幅作品的成败。从唐代开始画家张彦远就提出了“经营位置”是“画之总要”的论述,构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试图通过研究绘画构图的要素,寻求提升景观设计审美艺术的方法。

一、绘画构图与景观设计共通的物质基础

绘画与景观是不同的学科门类,但其作品都给欣赏者带来视觉与精神上的愉悦,都是通过研究视觉形态美学与艺术性带给人美的感受。从呈现方式的角度来讲,景观是三维空间中人对自然或者人工环境一种组织安排的作品,使人们在场地行进过程中获得丰富的视觉感受;绘画是一种静态的纯艺术化表达方式,欣赏画家在二维媒介中主观描摹对象作品,可获得视觉、精神愉悦。绘画用构图将画面进行凝练与整理,在纸或画布上展现描绘的对象,构图在其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绘画的构图与景观设计组织有着共同点,是通过视觉来欣赏经过人主观设计后的景象。

(一)依赖相似的物质基础条件

绘画与景观在视觉表达中,所采用的物质条件相类似。对于一幅绘画作品,从物质层面上可以将其分为画框、画面整体的组织构架和所描绘对象的布局与安排。[1]对景观来讲,人的眼睛就是最主要的物质条件。眼眶相当于画框,起到限定划分视域范围的作用,从视域有效性来说,以眼球为中心,自眼角连线为基准,从基准线垂直方向视域角度上下各30°、以眼球为基准点水平方向视域角度左右各60°的观看范围对应的是画框边界;视觉关注点随观看的持续时间长短、对细节观看的深入范围大小可以自由地变换聚焦范围,在景观中,当采用整体浏览的观看方式时,宏观的视角下审视观摩对象,这种观看方式对应绘画构图中的整体组织构架;景观中当眼睛聚焦观看某一具体对象,从细节上去端详品评各组成部分的关系,对应画面构图布局与安排。因此从绘画的构图方式去解读景观的视觉性,绘画构图与景观设计是具有共通基础的。[2]

(二)共通对客观对象进行组织与布局

绘画与景观作品创作过程中会融入作者的主观意志,作品本身都是创作者在抒感、表述观念,在画面中反映出作者对客观对象主观的组织与布局。绘画是在二维平面上来进行展现,无论是写生还是创作,画者根据创作目的按照一定的画面构图的需要,使用艺术法则规律,有选择性地把三维空间的实物表现在画面上。画面的最终无论呈现怎样的艺术效果,都是在一张纸或者一块画布上统筹,其布局安排需要借助于现实物体原型,依据客观对象来展开艺术处理,在画面中展现空间的变化、格局的气势以及情感的意境。景观设计中无论是整体空间的划分还是景观小品的设计,也都是对客观事物的协调统筹。这种处理可以是位置上的改变,或者造型上的修整,再者是整体氛围的塑造,利用可见对象,在形式与布局上进行编排,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突出视觉上的艺术性。

二、绘画构图要素视觉表达的艺术性

(一)绘画构图形式的表现方式

无论采用何种绘画材料,描绘何种内容,画面形式感都由构图而生。构图是依据画面特征调整画面中部分与部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按照艺术规律由画家主观意志做出安排。在中国画中构图称为章法、经营位置、置陈布势,绘画中的构图形式繁复多样,以下论述只是管中窥豹的分析与总结,通过梳理为景观设计在视觉构图中寻求一些应用方法。[3]1.构图中的整体统一性画面根据所想表达的思想内容,将目标对象进行统筹布局,其关键在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安排,画面的整体统一并不是简单的组合,而是在充分表达创作目的的基础上,依据所画内容,使画面中的各部分和谐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需要重点控制的是主从关系:主体是画面的构图的中心,观看时视觉焦点在第一时间停留其上,处于统领的地位,不能因为画面周围的辅助对象而影响其主体的首要性;客体是一种搭配与陪衬,是为了让主体更加突出而存在,其辅是为了避免主体出现得突兀。唐代王维在《山水诀》中对山峰有这样的论述:“主峰最宜高耸,客山须是奔趋。”无论是绘画构图还是景观设计,在所呈现的画面中都需要遵照其统一性规律。2.构图在平衡中求变化性平衡是使构图具有稳定感,是在有限的画幅中构图能否成立的重要因素;变化是去除呆板,将死气沉沉的格局打破,追求一种活力与反差,从而构成画面的视觉冲突,吸引观者眼球。这两个词本是一对矛盾的反义词,但在构图时可以利用各自的特点从而寻求一种和谐,在稳定中寻找变化,在杂乱中探寻秩序性。画面本是一种艺术性的处理,是情感的一种表达,因此不应该在构图中形成一团死水的沉寂。画面构图平衡一旦被打破形成矛盾冲突就会将原有的构图中心偏移,形成一种新的相互关系,展现出一种更具有刺激性的视觉画面。3.构图在协调中的对比性对比是在协调的基调下追求视觉的反差,在和谐中引起局部构图的矛盾冲突。国画大家潘天寿说过:“画事之布置,极重疏、密、虚、实四字。”疏密是物体间距离的概念,通过间隔的大小在画面的构图展现着一种强与弱、虚与实,换言之就是构图安排的强弱,可见画面构图追溯起来还是在探讨对比性,结合景观设计可以将其总结为开与合、藏与露。开与合:构图中将对象之间的间距重新组织,从而让画面构成的各个部分既相互联系还能形成统一的整体。绘画中的构图讲究笔势,在景观设计里好比是相同材料,或者使用同一色调的对象,通过所占整体视觉画面的面积大小来划分彼此之间的间隔,从而形成呼应、围合、收放等构图关系。藏与露:在画面的构成中,如果在一个二维轴向中通过面积的大小来衡量开与合,那么藏与露二者之间在开合基础上又多了一个进深方向的轴向,物体之间进深方向的相互遮挡是表现构图的一种方式。藏与露能引起人的好奇心理,从而起到引领人的视觉中心的作用。绘画构图中通过遮挡的方式营造画面中的深度,给人以绵长深远的感觉。景观设计也有着相似之处,在空间感受、意境塑造等方面都寻求通过人为的设计达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在有限的空间中创造相对广阔的审美意境。

(二)绘画构图的审美艺术追求

1.以少胜多的留白处理留白的方式是画家在作品中留有余地,画面空白给人以想象空间,达到“此处无声胜有声”的效果,以展现艺术魅力。这一点中国画在画面的构图中有着充分的说明,国画利用留白追求着作品的弦外之音,而作品传神的地方恰恰是通过留白的方式体现出来,画面的组织并不是针对现实场景或者事物的简单摹写,而是在画面中做到有所取舍。自古以来诗书画本为一体,宋代诗人有描绘梅花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其中并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却把梅花的神韵淋漓尽致地展现了出来。唐朝王维有诗曰:“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月色以及水面的空灵,营造秋的气息。李可染的作品《浅塘渡牛图》中,画面中几缕柳枝之后的留白让人不禁“看”到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水面,引起人对水面灵动感的无限遐想。[4]景观中也探寻着留白的设计方式,将设计者的思想加以表达和抒发。这种方式并不是将景观元素堆积累加,简单地堆砌在一起,然后做减法,而是与绘画一样,寻找直观景色背后的引起人们想象力的东西。南方建筑中的马头墙,线条轮廓形式简约,墙顶起翘之下是白色粉墙,在视觉上让观赏者留有余地;水是景观中常用的元素,在平静的水面上周围环境掩映其中,倒影留给游人以空白,引起人思绪上的波动。景观中的马头墙、水面应用体现了设计师的主观控制,就像水墨画中的留白,让元素与周围的环境相融合,展现艺术审美中的以少胜多。2.情感注入的意境展现无论艺术家采用何种艺术创作手法、创作媒介,其浅层表达是对于视觉的展现,而深层含义更是对情绪、情感的一种抒发。中国画中有很多艺术价值很高的文人画,在画面中展现一种情绪流露。北宋山水画家郭熙在《林泉高致》中说:“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其巅,谓之高远;自前山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这种心理上的感受便是一种情绪的变化,反映出人与自然一种心境上的对话,所见引起所感是不同的。传统古典园林中文人寄情于山水,在环境塑造上追求曲径通幽托物言志,空间处理上通过欲扬先抑,人为地控制视觉反差从而能够让游览者感受到景观所表达的一种情绪,在情感层面上给人以触动。南北朝时代谢赫提出对绘画的品评标准“六法”,即“气韵生动、骨法用笔、应物象形、随类赋彩、经营位置、传移模写”。“六法”中第一点是气韵生动,是画面形象的精神气质,以一种灵动的画面感将所表现对象的势态与形象展现出来。黄公望所著《写山水诀》中描绘:“登楼望空阔处气韵。看云彩,即是山头景物。李成郭熙,皆用此法。”探讨的气韵出自空阔,这些分析与论述无不是对画面境界提升的一种探讨,都是在画面中追求一种情感上的表达,在画中便是追求一种诗性。景观园林作品在人们游览的时候给人一种触景生情的感受,让人们的主观情感与所见景观环境相呼应,从而唤醒人们对所见景观的境界感。通过视觉构图,设计师把游览者的情感作为一个设计要素,在景观中突出设计者个人的情感色彩,营造出性情中所追求的诗情画意,让游览者和设计者的情感进行碰撞,在两者情绪的对话中寻求呼应。

三、绘画构图营造对景设计视觉构图的启示

(一)绘画构图与景观设计中的共同点

绘画中一般性的构图方式与景观设计中使用的设计方法,所形成的视觉感受是具有一致性的。绘画构图中一些普遍性的构图手法,有三角形构图、“之”字形构图、向心性构图、放射性构图等。在景观的营造上,传统造园方式中有轴线对称、网格布局、穿插布局、组团式组合等,在对应局部的处理方式中也有着借景、框景、夹景、露景的手法。绘画构图与景观营造在视觉元素的布局上都具有相似的一面。绘画中有一种团扇的画面构图方式,多以花鸟为对象,在所画的画面中,表现一簇枝叶从画幅边缘生发出来,花卉形态饱满多姿,展现画者的一种情趣。传统的苏州园林中,通常使用月亮门这一元素,一方面是为了分割空间,另一方面还能起到框景的作用。将一处景色映在圆形拱门之内,也多以小景为表现对象,例如让一簇生机盎然的梅花在门洞中显现出来。以上所述,反映出设计师从景观的角度想表达一种生活的情趣。

(二)绘画构图在视觉画面中的独特性

卷轴的呈现形式,是中国画殊构图的典型代表之一。画者将画面绘制在长卷上,观赏者在画轴逐渐展开的过程中欣赏画面内容。在观赏的过程当中视觉焦点是不断移动的,视觉游离在画面之上,欣赏所绘制的画面内容,观赏过程中画面也是动的,通过卷轴的转动,将纸或者绢上的画面一点点逐渐地呈现出来。可见,在欣赏的时候人的眼睛和画面都是一种运动的状态,画是以散点透视来处理画面构图,将高低错落、远近不同的景色尽揽于卷轴之上,观看者就好似游走在所画空间之中。画中的景色根据构图的需要参差错落延展地布置在长卷上,景观中建筑、构筑物的安排布局,影响着画面构图与视觉逻辑关系。在实际的景观环境中游览者普遍是以正常人视角来欣赏景色,通过卷轴画的启示,在设计中可有意识地增加鸟瞰角度构图,让人登高望远,从而增加视觉艺术性。[5]折枝画或者一角画也是绘画中典型的构图方式之一,画面截取现实中的一个角落为主要的描绘对象,通过虚实、强弱对比的手法增强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在角落对象的表现上,一般选用形象最为突出的一面,通过取舍和概括,提纯出最具表现力的形象,在细节方面刻画细致入微,以小见大,在视觉感受上具有安静、雅致的特点,从一种平和的气氛中展现着一种画面的协调。绘画史中代表人物马远和夏圭,俗称“马一角”“夏半边”,作品有《踏歌图》《溪山清远图》等。以上作品通过一角构图的手法把宏大的场景浓缩到有限的尺幅画面中,给人以无限意境。景观是对自然景色的组织与布局,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构图方式,在咫尺之间塑造出丰富的视觉画面,给人以深远的视觉感受。

四、结语

绘画能够给人带来审美上的触动,而画面中构图要素在整体视觉效果上起到很重要的统领性作用,本文通过对绘画构图要素的研究尝试总结并归纳一些普遍性与特殊性方法,结合景观设计的造景手法,让景观设计与构图艺术在碰撞中阐述绘画语言所带来的艺术性启示,提取绘画领域精华并拓展其研究范围。通过不同领域的交叉学习,总结各自的特点优势,以缔造更完美的景观作品。

参考文献:

[1]张世彦.构图要义[J].美术研究,2004(02):63-64.

[2]林斌.论绘画构图的原理及画框的作用[J].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汉文),1997(1):129-132.

[3]宋肖霏.中国传统绘画辩证法在中国园林造景设计中的运用——以当代中国园林造景小品设计个案为例[J].艺术百家,2007(S2):26-33.

[4]张琴琴,张俏梅.论中国画构图中的“计白当黑”[J].艺术百家,2013(S2):215,221-222.

[5]席田鹿,唐建.古典园林建筑对传统卷轴画视点构成的模仿[J].装饰,2014(12):72-74.

作者:王钧 史力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