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李清照的女性情怀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李清照的女性情怀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最伟大的词作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女词人。她学识渊博、才华出众、工于诗词文赋、精通音律书画,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不可多得的女性文学家。后人谈到李清照总会不经意间想到她的“绿肥红瘦”“凄凄惨惨戚戚”,其词有“易安体”之称,被誉为“婉约正宗”。李清照的词作可以说是天赋、情感、理想的三位一体。在她的词作中,表现了人类精神领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女性情感世界,她近乎完美的艺术技巧,充分展示了其个性,揭示了女性生活中婉美、多情的一面,而且她不同时期的作品,构成了一部女性情感历程的巨著。

一、 女性情感世界的渐次展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山东济南人。其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擅长诗文,在北宋文坛上颇具名气,是当时著名的散文家。她的母亲也是一个精通琴棋书画的大家闺秀。李清照从小就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这种教育培养了她的独特思想。她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桎梏下冲破重重阻力,脱颖而出,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永恒的星辰。

前期的李清照是一个性格活泼开朗、热爱生活的女子。她不像一般的大家闺秀,把自己的生活圈子局限于闺房绣楼之内,而是常常走出重门深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之中,寄情于山水,散发着蓬蓬勃勃的气息。

一个初夏的早晨,凉风习习,李清照来到后花园打秋千。正当她打过秋千,准备回房梳洗的时候,只见一个人影闪进了花园。此时的她衣衫不整,披头散发,不好见人,只能含羞而走,慌乱中,她顾不得穿鞋,也顾不得头上的金钗落地。回到楼上,她突发灵感,便将刚才发生的事情写成了一首小令《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虽然整词只有寥寥数行,但将一个活泼可爱而又有几分调皮的少女形象清晰地展示在人们的面前。再如写于十七八岁的《如梦令》,集中地表现了她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怀:“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从这首词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李清照青年时代那活泼开朗的性格和追求自由的少女天性,于是有了“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就是少女活力的最好体现。

徽宗元年(1101年),李清照与赵明诚结为夫妻,开始了新的人生旅途,也是最美好、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时光。赵明诚也生于官宦世家,才华横溢、诗文俱佳。夫妻二人在艺术与文学修养方面有很多共同志趣,经常一起陶醉于艺术世界里,生活得十分幸福。在爱情的感召下,李清照文思泉涌,她融情于文,写出了很多佳作,她的诗词创作也进入成熟期,并形成了情景交融,形神兼备,超凡脱俗的独特风格。在《减字木兰花》中,她以生动通俗的话言表现了一个年轻女子楚楚动人的姿容和她的新婚幸福生活。而当赵明诚受官远行后,词人满心都是对爱人的关怀与向往。这种情感体现得最为明显的是《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王国维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首词中作者寄情于物,比如:“红藕”“玉簟”“兰舟”“雁字”“月”“花”,都融进了作者的思念之情、离别之苦。用语贴切,坦率真挚,热情大方,毫无做作之态。从她内心那份难以排遣的思念中,可知她爱之深,思之切,愁之苦,情之痴。

李清照婚后的生活开始是幸福的,夫妇情深,志同道合,直到南渡这个时间段,是她艺术成就的成熟期。无论慢词、小令均达到很高造诣,其学识更为渊博,艺术技巧更加娴熟,已基本形成独具特色的“易安体”。

靖康之变,李清照流亡江南,在短短几年间,夫亡家破。李清照从此失去了较为优裕的生活,以及志趣相投的伴侣,然而她膝下又无儿女,其后半生过的是孤苦伶仃、孤独飘零的生活,最后于凄凉悲惨的境地中悄然去世。社会的动荡,现实的压迫,让她失去了许多美好的东西,那么她的心境又是何种状况呢?这在《临江仙》中反映得最为明了: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本词写出了她客居异乡的落寞心情。庭院深闲,江南地湿多雾,无耐只得把窗儿也关上,柳树、梅花已发枝芽,春归时令好,人却逐渐老去。时过境迁,如今飘零异地,心灰意冷,就连元宵放灯的盛景也无兴致去观赏,更不用说去体味冬日踏雪了。整首词没见一“愁”字,却始终弥漫着一种淡淡的忧愁。

此后她完全陷入“哀愁凄苦”的境遇,直到去世。流落江湖的女词人在这忧患余生中发出了低沉凄婉的声音,而这正是她饱经忧患的后半生的灵魂绝唱。这一时期便产生了《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生活的真实写照:秋日黄昏,风雨肆虐,晚来的寒风雁儿南来,黄花憔悴,都深深融入了词人满怀的愁绪。曾经那读诗赏词的日子,繁花压枝,把玩书画的意趣……都一去不复返了。国运的多舛、丈夫的病去,以及世人无聊的诽谤,都是积郁在心头的创痕,她的心中积聚的是无穷的寂寞与凄凉。结尾的“愁”,不是像少女般的“无端的愁”,而是刺入心灵的痛楚,渗入心田的哀与愁。在此所见的是孤寂哀伤、沉默冷颜的李清照,我们似乎已见她最后悲惨的结局。

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性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

二、 女性词作的独特风貌

词有婉约、豪放之分。然而同是婉约,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李清照扬长避短,形成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刚柔并济、婉直并存。比如《醉花阴》,被前人誉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是词人在重阳节向爱人倾诉深切思念的作品: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词的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收束全文,传达了自己因思念而面容憔悴的情形。全词虽然没有一个字提及相思,却让人从字里行间感受到相思之深,这种委婉含蓄,意思却直率明白,让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李清照在《词论》中明确指出“诗词分畛”的思想,“认为词‘别是一家’,其特点应高雅、流畅、轻灵、严守典重而富有情致。”她在诗词创作中严格遵守这一规范,导致了其诗与词有着明显不同。她的词感情丰富细腻,之中又潜藏着一种“大丈夫”的豪气,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表现出来:

其一,在易安词所呈现的女性特色之中,她的凄清孤寂的情怀使读者感受尤深,易安词柔婉深情而又激荡着大胆、强烈、率真的成分。易安词最能够表现女性的优美情调,“以前一切男性词人所的‘闺情’,所出的‘妇人语’,放在李清照面前,都要黯然失色。”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柔婉被推为“词之当行本色”“婉约之宗”。她词中所表现出的相思缠绵、离愁别绪,呈现出与众不同的格调,如“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凤凰台上忆吹箫》)。李清照正是以她特有的女性视角和笔触去感知人生和抒写感情,这才造成了易安词不同于一般男性词人之作的特色。

其二,易安词反映了作者高洁的性格和超然旷达的胸怀,因而构成了高远的意境。李清照“才高学博,近代鲜伦”,处两宋交替之际,当时文人墨客多沉溺苟活,她却有“众人皆醉我独醒”之感。反映在词作中,则是其孤高的性格特征。

如《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词的上片写寒梅初放。因为梅花斗雪迎寒而开,世人认为是报春信号,而诗人咏梅,又以冰雪作为空间背景,半放的寒梅点缀着白雪覆盖的琼枝,愈加显得光明润泽!词人接着用“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美女形容将开未开之梅的轻盈娇美,让人有种梅人合一的感觉。下片转用侧面烘托。梅花较为适宜月下观赏,让人有一种不可亵玩之感。这首词中,自然和人形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

三、 女性情调的艺术表达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其主要特点有:

一是善于将个人的情感和意境完美结合在一起,还善于以其女性特有的细腻敏锐,塑造多愁善感、凄婉缠绵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她既善于直接写闺阁生活和愁情,又善于结合写景咏物,抒发物是人非的惆怅之情,表现极具个性化的意境和特征。

如: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如梦

课例展台

令》)。

这首词化用孟浩然《春晓》诗句,采取更轻灵的问答手法,用“依旧”淡漠的回答引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无限凄凉的叹惋,抒发了对自然和人生的感伤之情。作者对如海棠一样的生命有自己特有的敏感与细腻,那种对于细微的关注,对于自然的融情,只有真正的知性女性才能感受到它的魅力所在。

二是善于运用生动晓畅的语言,达到言从心生的作用;善于运用白描和铺叙手法,构成浑然一体的境界。

李清照的词作语言独具风格,善用个性化的比喻。如《醉花阴》中“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之句。以花喻人很常见,但以“黄花”作喻却不常见。她借“黄花”之比喻,生动细致写出女主人公那种消瘦脆弱与心灵的创伤。

李清照词中突出的个性和成就,以及对艺术技巧的完善,奠定了她在词坛上的重要地位。因此,她的词作盛传不衰,具有永久的艺术影响力。

(作者单位:淮安市开明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