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区政办年度工业工作要点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区政办年度工业工作要点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年是实现我区工业转型升级的关键一年。为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推动全区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特制定《年全区工业工作要点》。

年我区工业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巩固、提高、精细化”深化年和“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工业企业服务年”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把转方式调结构作为工业经济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培植产业链聚集发展,扶持中小企业快速成长,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步伐,构建特色突出、优势明显的现代产业体系,实现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年全区工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2%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利税、利润均增长18%以上,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7%以上;技改项目不少于60个;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工业经济中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围绕上述目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强化运行调度服务,大力培植骨干企业

1、加强经济运行综合协调。充分利用工业经济运行监测系统,对全区工业及重点行业、企业和产品生产经营情况及时调度,建立数字模型,加强对宏观形势、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动态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倾向性、苗头性问题,帮助企业规避风险。强化煤电油运综合协调,认真做好电力保障工作。加大调研力度,对35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分行业调研,对创新成长型企业跟踪调研,密切关注企业经济运行中的新情况、新变化,把握经济发展主动权。

2、培植骨干龙头企业。集中生产要素和各种资源,支持骨干企业建设规模大、科技含量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项目,把招商重点放在骨干企业升级改造、发展壮大上。鼓励企业通过联合、兼并、重组等方式,努力提高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充分利用驻地大企业的产业优势和产品原料优势,加强联合,引导中小企业提高协作配套能力,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扶植企业尽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投资决策机制、技术创新机制,转变经营方式,不断做大做强。引导企业着力抓好品牌营销,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参加各种形式的产品博览会、产品推介、洽谈会等活动,加大市场开拓力度。

3、扶持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继续贯彻落实区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创新成长型工业企业加快发展的意见》,坚持创新优先、效率优先、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重点扶持成长性较好、规模较大的创新成长型企业加快发展,强化政策扶持措施,加大考核力度,严格执行退出补入机制,力争年创新成长型企业各项经济指标增幅达到35%以上。

4、抓管理创新。组织企业认真学习6S现场管理、SUB管理模式等国内外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探索建立专门培训机构,定期邀请高等学府教授、著名专家和知名企业家进行讲座,搭建交流平台。落实每季度一次的中、高层企业管理人员授课培训;有针对性地搞好“百名院士”进企业等产、学、研工程建设,储备急需人才和后备人才,努力提高培训工作的实效性,提升企业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同时抓好企业诚信建设。

5、促进产业链发展。年,在电子信息、化工等重点领域,策划5条左右产业链,20个左右重点产品,通过横向融合、纵向延伸,提升企业群体集聚优势,从而形成专业化分工、上下游产品衔接配套的产业链体系。重点抓好集成电路和电子IGBT电力电子、计保电器高压电能计量设备产业链建设。同时,结合我区实际,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进行产业链招商工作,引进一批产业链相关的战略合作者,培植一批重点企业,实施一批重大项目。进一步落实优惠政策,制定工作方案,加大扶持力度,用好发展专项资金,切实推动产业链经济加快发展。

二、强化节能意识,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1、强化节能基础工作,完善节能长效机制。完善节能降耗管理体系建设,强化联席会议制度,形成工作合力。强化目标考核和政策激励,实行严格问责和“一票否决”。严格执行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制度。强化重点用能企业和重点领域节能。深入推进建筑节能、交通节能和公共机构节能等重点工作,不断提高社会节能水平。加强节能执法监察,以执法促节能。

2、以“能评”工作规范化为抓手,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项目开工建设坚持“能评前置”,充分发挥节能减排在项目策划方面的引领作用,从源头上控制能源消耗增长。同时抓好项目竣工后的能评验收工作,确保项目实现预定节能量。加大能源结构调整,改变我区工业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通过技术、管理等手段,提高清洁利用水平。探索建立企业节能工作档案,从能评工作到节能项目建设等全部记录在案,从客观上记录企业节能工作历程并起到横向比较和督促的作用。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继续强化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大力推进循环经济示范技术、示范项目、示范企业和示范模式建设,建立循环经济工业体系。着重抓好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餐厨废弃物资源化、产业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重点工程。寻找资源综合利用新的增长点,大力推进以赤泥、建筑垃圾为重点的固废综合利用。在机械、化工企业深入开展清洁生产审核工作,在宾馆酒店领域有所突破。

三、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1、抓好重点项目建设。筛选和申报年度省技术改造导向计划项目、市“双百”工业项目和组织实施区“三0”重点工业项目,按照重点工业项目管理考核办法,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考核”的管理机制,进一步强化对项目的跟踪服务和管理。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坚持技术领先、重点突出的原则,组织企业申报国家、省级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发挥其导向作用。强化对重点建设项目的挂包责任制,成立专门协调小组,突出解决制约项目建设的资金、土地、环评等问题,各个方面抓好服务,为项目发展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做好项目储备工作。按照高端、高质、高效的要求,储备一批后备项目,提前做好项目用地审批、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审核(备案)等前期工作,力争更多的项目列入国家、省投资计划。按照“新建项目抓开工、在建项目抓进度”的要求,力推项目投产达效。做好腾空闲置土地的项目投入工作。提高新上项目的准入标准,发展土地使用效率高的优势产业,努力调整和提高产业结构,最大限度的用好土地资源。

3、引导产业集约发展。项目入园、工业园区化是今后工业布局的必然方向。在制定技术改造规划、导向计划时,依托现有园区,参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依托淘汰落后、关闭小企业腾出的空间,新上符合产业政策、技术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好项目。同时,以优化结构、提高技术含量和加工深度、增强配套能力、拉长产业链条为重点,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鼓励引导企业走内涵发展之路。

4、加强项目规范化管理。要进一步加强和规范技改项目管理,严格执行国家省市区产业政策,所有技改项目必须按照国务院提出的项目建设的“八个必须”的要求,完善项目建设手续,坚决查处违法建设行为,使项目建设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

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

1、深入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严格执行国家产业政策和宏观调控政策,围绕工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以拉长产业链、提高综合配套能力为重点,大力推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加大对企业技术改造的规范和引导,积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改造项目向化工、建陶等传统行业集中,注重向节能、环保要增效。积极完善企业技改服务体系,加强技改项目库建设,广泛收集行业发展动态、投资动态和项目信息,为企业投资决策创造良好的信息环境。

2、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倍增计划。全力支持新材料、精细化工、特种设备及机械加工、电子信息4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强做大,主动融入省、市政策框架,大力争取资金项目支持,逐步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比重。加强财税政策引导,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加强产学研合作,建立由骨干企业牵头组织、科研机构和高校共同参与实施的有效机制。建设产业创新支撑体系,加强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战略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3、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巩固南部工业区升级改造和“两炉”企业治理成果,加大建材、冶金、化工等行业落后产能淘汰力度,不断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年内淘汰3m以下水泥磨机。坚决淘汰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列入国家、省淘汰目录的高耗能用能设备和生产工艺。

五、抓两化融合,积极推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1、突出政策扶持,为实体经济提供金融支持。以“工业企业服务年”为抓手,强化金融支持,加强银企沟通,鼓励金融机构用足、用活、用巧各类信贷产品,加大对骨干企业和重点项目的金融信贷支持。完善担保体系,加快中小企业金融创新,支持符合条件的高新技术中小企业上市,鼓励企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开拓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联创新材料上市步伐,推动企业上市融资。

2、全面提升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中心功能。建立企业数据库,将一、二、三产企业纳入数据库服务体系,利用短信平台、简报等途径,实现信息资源共享。着力推进与台湾信息产业界的合作,特别是加强与台湾资策会的联系合作,充分利用我区既有的产业合作基础,积极开展产业对接、技术对接、资本对接和人才对接,促进电子信息等重大产业的发展。

3、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探索建立全区基础信息共享平台,整合资源,打造数字、智慧。突出抓好运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工作,推动工业技术研发、设计、生产、管理、流通等环节广泛应用信息技术,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充分发挥宽带网和信息技术联盟的作用,大力应用电子商务、电子政务、远程技术服务等信息技术,提高企业管理和市场营销水平。力争到年,全区涌现出10家信息化示范企业,用计算机监控技术的企业达到90%以上。

六、抓安全促稳定,为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1、突出重点,实施科技兴安、促安、安全发展工程。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健全工作机制,强化分级管理,深化专项整治。大力推进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深化“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实行领导干部“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隐患治理,强化源头控制和专家查隐患制度。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安全管理的专业化、精细化、科学化水平,坚决杜绝重特大事故和影响恶劣的事故发生,确保全区工业安全形势持续稳定。

2、全面做好系统内稳定工作。抓重点领域,完善台账,联络员制度,将矛盾化解在萌芽解决在基层。抓重点人群,将政策落实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保持系统内干部队伍的稳定。抓好重点事件,在“案结事了”上狠下功夫,着力促使问题得到有效解决。进一步加大破产企业清算工作力度,具备终结条件的企业尽快予以终结。同时做好破产企业的职工队伍稳定及现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