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从博物馆公共服务体系构成的各重要元素着手,运用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的方法,利用工作实践掌握的一手资料,对合肥地区博物馆在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并尝试提出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合肥地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

一、前言

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可概括为:博物馆面向社会大众,依托藏品、场馆、展览和服务,通过藏品征集、学术研究和社会教育等,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功能和水平。广义的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应包括基础设施建设、藏品征集保护、学术科学研究、陈列展示教育、公共关系服务等内容。博物馆作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公益性文化服务机构,构成了公共文化服务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一个地方乃至国家的文化形象。根据往年对国家一级馆进行的运行评估报告显示,博物馆藏品管理和科研能力都在逐渐提升,具备一定基础的陈列展览、社会教育和管理建设水平能基本维持原状,公共服务水平却始终处于薄弱环节并有下降趋势,公共服务能力成为制约博物馆发展的瓶颈和短板。在此意义上,分析和探索博物馆的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十分必要。

二、合肥地区博物馆发展现状

本文讨论的博物馆限定为合肥地区(含四县一市)的各级各类博物馆,重点讨论地方性文物部门所属的国有博物馆。该类博物馆成立时间大部分集中在20世纪90年代末至2000年初,起步较晚,级别较低,整体发展水平有待大幅提高。1.博物馆与城市空间的关系从地域分布上,坐落于合肥市区类的各级各类博物馆共17家,占博物馆总数的61%;巢湖市区内博物馆6家,占总数的21%;其余数家博物馆分布于三县各地,长丰县的博物馆数量为空白。在空间分布上,各地呈现出博物馆事业发展不均衡现象;合肥市区内博物馆数量和类型最为丰富,但在全市范围内依旧较为分散,未形成博物馆集群效应。从类型分布上,地方性的综合类博物馆比较缺失。合肥、巢湖及周边四县,均有相应的文物管理部门和一定数量的文物藏品,除建成以放王岗汉墓出土文物为主体的专题性汉墓博物馆外,各地均未建成地方性综合类博物馆,没有用于陈列展示代表当地历史文化的精品文物的场所。2.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分析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应重点关注直接为公众提供陈列展览之外的附属服务块面,可以包括休闲交流空间、教育娱乐空间、便民服务空间和对外延伸空间等。具体可包括观众休息区、茶水餐饮区、旅游商品区、教育活动区、便民服务区和对外广场区等。合肥地区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设置,除安徽博物院和近两年建成使用的较大型场馆,能基本或部分满足以上公共服务的需求外,大部分博物馆的公共服务空间有限或不足(见图1)。合肥地区博物馆公共服务空间的缺失,一方面囿于场馆面积、地理位置、投资规模和人员配置等诸多因素,另一方面也受制于博物馆发展观念的滞后。博物馆从设计之初,“公众”“公共服务”的意识即被置于附属地位,被置于建筑物、陈列展览、办公区域等因素之后考虑,没有“以人为本”地视之与博物馆本身同等或更高的位置。3.博物馆观众满意度研究观众满意度调查采用了调查问卷结合问卷过程中观众访谈的形式进行。选取了三处游客量较大、知名度较高的博物馆作为取样单位。注意非随机取样,即调查者有意识地选择被调查对象在年龄、性别等项目上,注意层次结构的变化。采用限制式问卷形式,观众只做规定性回答。共发放有效问卷200份,结论如下:较高。离市区较近的场馆,外省观众更多;位置偏远的场馆,以本地观众为主。本省外市观众均为少数,反映了合肥地区博物馆对其他地方游客吸引力的局限。从观众对展览项目的评估结果看,大部分观众对展陈形式和内容满意,对内容的满意度又高于对形式的满意度,主要由于形式较为单一,图片展示多,实物陈列少。付费聘请讲解服务的观众约占1/4,由于被调查博物馆的讲解水平在合肥地区博物馆同业中居于前列,观众的满意度高在情理之中。观众对被调查博物馆内部的公共服务附属设施及服务是基本满意的;对博物馆周边的配套建设,例如交通、餐饮、购物等方面也趋于好评。观众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要有:设置专门的游客中心,调节灯光亮度,增设休闲设施、饮用水、空调和绿植,开放更多的服务空间、部分楼层,楼梯上下不便,馆内空气流通不畅,旅游纪念品缺乏特色等。综合各评估项目,观众对被调查博物馆的总体评价较为满意,95%以上的观众认可本次参观体验。在未达到预期的评估中,对展览本身的不满意是最重要的原因,再次印证了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公共服务的核心和灵魂工作。没有精深的陈列展示,博物馆的其他服务要素就失去了依托的主体。在“会否为博物馆做口头宣传”的提问环节,反映了观众满意度会直接作用到博物馆的口碑和影响力。

三、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考与建议

做精、做强基本陈列和特色展览是博物馆的基础性工作。展览陈列之外的公共服务,合肥地区大部分中小博物馆基本停留在维持安全正常开放,忽视服务的延伸和拓展。很多小型无等级馆依托文物保护单位建设而成,位置偏远,观众稀少,时而出现“空馆”现象。合肥地区博物馆或多或少存在公共服务功能不完善、部分职能缺失的情况。1.树立“去行政化”的博物馆公共服务理念合肥地区国有博物馆在性质上基本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市场竞争意识比较淡薄。博物馆主要被视为文物保管和研究机构,工作重心还停留在收藏、保管和研究等领域。对博物馆如何为社会和公众服务则重视不够,尚未真正把社会教育和公共服务职能放在中心位置。这一落后的博物馆服务理念直接影响了博物馆公共服务作用的发挥。博物馆应树立现代的博物馆公共服务理念,博物馆的价值不仅在其收藏和展示,更在于鼓励观众参与,尽最大的努力拓展公众参观博物馆的机会。各馆可以根据自身实际甚至因陋就简,对照博物馆服务规范,完善展陈服务、教育服务、安保服务、票务服务、咨询服务、保洁服务、经营服务中的各个环节,做到博物馆公共服务项目无空白,构建起全市博物馆公共服务领域的框架和格局。2.构建博物馆横向合作和纵深发展体系目前我市各级各类博物馆工作始终相对独立地开展,馆际合作、馆校合作以及与社区、行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合作较少。由于资金、藏品、人才等因素的制约,单个博物馆的发展水平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大幅提升。若能加强馆馆联合、馆校联合、民间合作、与文化活动较发达的社区合作,形成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合力,对促进博物馆快速优质发展大有裨益。除各馆的基本陈列展览外,多方开辟藏品征集渠道,从本地特色着手,将专业性、学术性、趣味性和观赏性有机结合,使博物馆更具吸引力、感染力,打造公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品牌,发掘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潜力。3.城市规划过程中“预设”博物馆发展版图在城市规划建设初期,应综合考量博物馆区域内的社会、经济、文化等产业结构发展,无论是以博物馆为中心带动周边,还是以完善的配套服务拉动博物馆旅游,最终的目标都要谋求共赢双赢,不可顾此失彼。合肥地区近年来经历了规模空前的大建设、大改造,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的同时,也为文物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业已公布的文保单位规划方案,明晰了代表城市历史文化的街区和建筑物保护范围,但对文保单位进一步的开发利用,建成相应的博物馆、纪念馆尚无规划。城市发展离不开博物馆,博物馆建设更要以城市为依托,博物馆对城市文化建设的意义是举足轻重的,博物馆建设的选址、规模和长远规划理应在城市建设的蓝图中占有一席之地。

四、结语

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博物馆的建设者、决策层、文博工作者等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方能显其实效。从现状可知,我市博物馆在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方面取得了新进展和新成绩,但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和障碍。克服这些困难和障碍,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基本文化需求,公众才能享受到不断丰富的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

作者:孙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