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之忧思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中国传统文化断裂之忧思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小时候读书,老师总是十分强调对字、词、句的掌握,在学习文章写作技巧之余,毛笔和钢笔(软笔和硬笔)的书法技巧也是必修的。

一切文化的根基都需要一种物态载体扎根。“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文化斗士们歌颂着“钢笔文化”和白话文的好处,提倡以“钢笔文化”代替“毛笔文化”。毛笔、钢笔之所以被称为文化,是因为它们是文化的一种必不可少的载体。事实证明,钢笔比毛笔携带更方便,写起字来更简便;白话文比文言文更好懂,大家也更容易接受。然而一种文化的兴起往往以另一种文化的沉寂为代价。我们不禁要问,“毛笔文化”的没落,是否意味着文化的断层?

现在,随着互联网的出现,电脑的普及,无纸化办公的发展,“钢笔文化”将变得和“毛笔文化”一样苟延残喘。若干年后,随着文化的断层,作为中国文化的写字艺术是否会淡出中国舞台?

现在的网络语言比白话文更简练,表达得更直接,但它们是否真的可以引领汉语文化的新潮流?中央电视台著名记者水均益说:“七十多年后的今天,有人用大半年的口粮买一部最贵的手机,打出来的尽是错别字,还美其名曰‘网络用语’。”也许现在下结论尚为时过早,但假定如此,那么诗词、散文,包括长篇小说,恐怕又将面临和文言文一样的命运,新的文化断裂便又形成了。我觉得,文化如果这么没有内涵,被污言秽语充斥,实在是文化的悲哀。

一种文化的形成,必有它深厚的土壤。我们不妨回头看看流传几千年的“毛笔文化”。闻名于世的几大家,他们自成一派,或恢宏苍劲,或飘逸柔和,或刚柔并济。值得肯定的是,能成为一代书法大师必经寒窗苦练。据说隋唐时期书法家智永、怀素写坏的毛笔,一个按现在的计量法算有几百斤重,另一个堆起来可成一座小山。如此磨炼,方成就了一个文人的满腹经纶,也成就了一种文化的丰富内涵。

“古墨轻磨满几香,砚池新浴灿生光”“非人磨墨墨磨人”。磨来磨去,磨出了一个个地道的中国传统文人;磨出了颜体、柳体、赵体等流芳千古的墨宝飘香;磨出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

在“毛笔文化”盛行的古代,文人的衣衫步履、举止言行、居室装饰、交友待朋,都散发着墨宝的馨香。在古代,几千年的文化涵盖了儒家、道家、佛家的思想,它们有一个共通点,就是克己、吃苦。尽管其克己苦修所寻求的目标不尽相同,但可以肯定的是古代的名人大家都是苦修而成的。

不像今天,只要有钱、有名便可出书,文化可以通过包装而招摇撞骗。包装出来的美女明星不管通不通文墨都可以成为所谓的作家、名家。文人间拉帮结派,相互吹捧……形成了一种文化造假。有人说,现代中国文化是一种垃圾。虽然有点危言耸听,但确实有人在人为地制造着这种垃圾。

我国通过几十年的改革开放,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期已经成熟。但在今天来看,情况似乎并不乐观:文化界不正之风盛行,金钱主宰着文化知识,文化造假举动层出不穷,网络文化粗俗泛滥等,这些情况都在延缓着,甚至阻碍着文化发展繁荣时期的到来。

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实现我国文化的发展繁荣,依然任重道远。要把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口号变成现实,必须靠全体国民共同努力才有可能实现。

看看现在年轻网民的微博、微信,除了“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不知所云的词语,便是“碉堡了”“蛋疼”等粗俗轻佻的用语。从前两年的“神马都是浮云”“知音体”“甄痔濉保到2014年的“蓝翔体”,网络文化一直更新不断。在信息化发展的今天,年轻人愈加青睐轻便快捷的“速食文化”“快餐文化”,严谨与含蓄的中国传统文化似乎已被束之高阁,鲜有人问津。

新的文化被创造固然可喜,然而作为民族精神支柱的国家传统文化日渐被遗忘,是否更值得我们这一代年轻人忧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