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质量观视域中的基础教育公平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质量观视域中的基础教育公平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教育公平是基础性的社会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映衬着教育的价值。教育质量是各国教育发展关注的焦点,美、英、日等教育大国在基础教育中为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努力地改革着。目前基础教育的不公平现象依旧存在于农村、农民工子女教育中、重点学校及择校问题中、农村、民族地区教育中以及教育的性别的问题中。实现入学机会均等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石,实现教育过程的公平,能够从根本上弥补弱势群体的教育不公平,实现教育结果的公平,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提高教育质量的落脚点。

关键词:教育公平;教育质量;基础教育

一、概述

(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一种重要的社会公平,在整个社会公平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指人人享受平等的教育权利,享有公共教育资源,具有同等的取得学业成就和就业前景的机会。[1]

(二)教育质量

提高教育质量和增加教育平等性是各国的教育政策和改革所共同关注的主要问题。在倡导并追求受教育机会平等的同时强调要保证教育的质量。

(三)美、英、日在关涉教育公平的教育质量上做的努力

2002年,美国为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出台了《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该法案旨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缩小或消灭劣势群体和非劣势群体学生间学业成绩差距。[2]通过缩小学校间教学质量的不平等,缩小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差距,提高整体的教育质量。[3]从《国防教育法》开始,美国懂得用教育改革来提升教育质量,增强国家竞争力。

英国《1988年教育改革法》赋于了家长为孩子选择学校的权力,法案规定:所有的学生都要在特定年龄接受测试,测试的结果向家长公布,以使家长能判断自己子女所在学校的情况,评估学校的办学质量。[4] 2010年,英国教育部颁布了《教学重要性》白皮书,提倡建立公平的教育经费制度,资助更多家庭有困难而辍学的学生。[5]

日本自2007年以来,进行了6年的全国学力・学习状况调查,目的之一是基于促进义务教育阶段教育机会均等和提升教育质量的视角,整体把握分析学生的学力与学习状况。

二、教育公平的现状

当前我国教育在教育起点、过程和结果中均存在一定的不公平现象,实质就是弱势群体的教育公平问题。具体涵括了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

(一)农村、农民工子女教育公平问题。由于农民工其随迁子女的教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随迁子女面临着上不了学、上不起学(在流入地就学要交纳数额不等的借读费)、入学率低、失学率高及在就读过程中的不公平待遇等问题。

(二)重点学校与择校问题。80年代,在国家经济建设对人才紧迫需求的条件下,我国实行了重点学校制度,形成了一批重点小学和重点中学。但是,这一制度造成了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强化了阶层及城乡子女教育机会获得的差距。重点学校制度与其他一些因素一起还造成了我国当前愈演愈烈的择校风气。

(三)农村及民族地区教育公平问题。农村地区和民族地区的教育是我国教育的薄弱环节,在教育发展、资源配置、师资力量、教育经费收入、教育经费支出、办学条件等方面都与其他地区有较大差距,城市教师超编,农村缺编,教师的“定期流动轮换制”没有有效地在城乡之间落实,导致师资依旧畸形发展。

(四)教育的性别公平问题。有学者考察了我国西部贫困地区女童的教育问题后指出外部作用机制、内部作用机制和历史作用机制的恶性循环造成了西部贫困地区女童严重的教育不公平。在推进基础教育公平的过程中确立正确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尤为关键 ,坚决杜绝性别歧视带来的教育不公平现象。

三、以评价标准为蓝本探讨教育公平

(一)入学机会均等

入学机会的平等是教育公平的基石,入学机会均等指人人平等地享有公共教育资源。一方面,它具有鲜明的公共性、共享性和开放性,由政府通过财政拨款的方式支持和提供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在享有由政府所提供的入学机会上是平等的,不因自己的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等而受到不同对待。国家为保证青少年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保障青少年受到良好的国民基础教育,根据择优培养的原则,适当发展乡村基础教育,还针对贫困地区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出台了许多政策措施。

(二)教育过程的公平

由于地理、历史与经济社会和家庭等原因,在事实层面上,每个人享有的公共教育资源上是不平等的。教育资源相对于受教育者而言是外在的,不涉及受教育者个人的素质本身。但是教育者的先天察赋或缺陷以及他们的需求也是进行分配时必须考虑的前提。不同主体具有不同需求,是理论研究和政策制定时必须正视的一个现实。教育资源的供给或配置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地域、城乡、性别乃至种族的不平等,不同学校、不同性别、不同家庭背景和身体健康状况的青少年儿童也往往受到不平等的对待。学生成绩的优劣,不仅受教师质量的影响,学生的生源质量也是重要影响因素,另外学生的学力与家庭环境、父母的态度有很大的关系,高收入家庭的孩子学力测试的成绩相对较高。收入越高的家庭在补习班等校外教育上的开支相对较多,儿童的成绩也会相应上升。 因此,教育过程的公平不能简单地停留在法律或政策文本中,而是必须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矫正不均衡,减少差距,促进基础教育更加均衡、协调地发展。

(三)教育结果的公平

质量标准无法统一出现同一所学校放到不同的地方进行评估,得到的结果会不一样。这一不确定性引起对评估结果的争论,因为某个学校或某个学生不达标,并不一定完全可以下结论说是因为学校的教学质量有问题或学生学习成绩不良造成的。为更好地体现教育结果的公平,国家在对待一些特殊地区的基础教育上采用的方式可以借鉴英国的做法,英国政府对类似公学这种传统的学校采取的是尊重的态度,将它保留了下来,进行相应的调整,更好地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需求。在尊重特色和特殊情况的考核下,质量提高了,教育的公平也体现了。

教育公平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承认并允许合理差异、合理差距的存在,追求平等、尊重差异、补偿差距,都是教育公平的体现。虽然从实际中得出的教育结果的平等是不存在的,要求产生同样的教育结果,是一个乌托邦。然而,在保障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基于教育机会平等所产生的教育结果的不平等是公平的。从基础教育践行的公平理论中,可得罗尔斯的“结果公平”理论是适用的。脱离了特定的教育法则和评价标准,教育公平是一个无意义的存在。

参考文献:

[1]石中英.教育公平的主要内涵与社会意义[J].教育科学大讲堂,2008(3):1-5.

[2]雷晓.美国《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案实施过程与发展近况[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3(4):191-193.

[3]张煜.教育发展目标的超前性与可行性之间的矛盾――对美国《不让一个学生掉队法》所面临的问题分析[J].教育研究,2008(5):85-92.

[4]王青汉.英国基础教育改革值得借鉴的几个特点[J].基础教育,2009(6):18-21.

[5]蒋艳红,陈琳,李凡.英国中小学教育改革最新动向――《教学重要性》白皮书解读及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12(2):83-89.

[6]裘晓兰.日本全国学力测试在争议中前行[J].上海教育,2013(6):36-39.

[7]龙安邦,范蔚.我国教育公平研究的现状及特点[J].现代教育管理,2013(1):16-21.

[8]吴遵民,沈俊强.论择校与教育公平的追求[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6(6):111-118

[9]田科瑞.论西部贫困地区女童教育公平问题[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81-87.

[10]鲍传友.转型时期我国义务教育公平的内涵与政策取向[J].教育科学,2007(5):1-4.

[11]吴德刚.关于构建教育公平机制的思考[J].教育研究,2006(1):39-41.

[12]郭彩琴.教育公平:内涵和规定性[J].江海学刊,2003(3):100-104.

[13]苏佳.日本举行全国学力测试[J].世界教育信息,2012(6):8.

[14]祝怀新.英国基础教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144.

[15]褚宏启.关于教育公平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J].中国教育学刊,2006(12):1-4.

[16]冯建军.高中教育公平的哲学基础[J].教育科学研究,2011(2):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