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厚积为本,勤练为梯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语文课程标准》开篇就说:“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叶圣陶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由此可见,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26年的语文教学生涯让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在教师读懂文本、研究透文本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学好文本,掌握文本中的语言表达方法,在积累的同时,学习运用,使之成为自己的语言。如此日复一日地训练,最终才能做到“有语言可用,有好的语言可用,并熟练掌握正确运用语言的方法”,也仅有如此,语用目标才能得以落实。那么,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应如何对学生进行语用能力的培养呢?下面,我谈两点自己粗浅的认知。
一、“广积粮”――为语用打基础
古人云:“巧媳妇难为无米之炊。”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见到不少学生课堂发言时张口结舌、表述不清;习作行文时词汇贫乏,描写的内容不具体、不生动,文如白水,毫无美感。稍作探究,我们不难发现:出现上述情况,原因大多是这类学生积累过少,致使在口头或书面表达时出现词穷或词不达意的现象。由此可见,要真正落实语用目标,在语文教学中,对作为语言材料重要组成部分的好词佳句,进行有目的地积累,其价值不言而喻。只有积累足够的美词佳句,才能丰富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内容。而书本是学生主要的“语言积累”来源,特别是语文教科书,所选篇目文质兼美,是进行语言积累的绝好材料。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充分依托文本,在各个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积累。
(1)初读――感知中积累。如:不少教师公开教学《火烧云》时,对初读提出这样要求:一边读一边摘录课文中有关以下几方面内容的词语――①描写火烧云颜色的;②描写火烧云形状的;③描写时间短暂的。通过这一教学环节,学生既有效地积累了语言,又迅速感知了火烧云的五彩缤纷、千姿百态和瞬息万变的特点。
(2)细读――理解中积累。如教学《将相和》中“完璧归赵”一段,我们可以对学生做这样的引导:秦王写信给赵王,说以城换璧,赵王认为去也不好,不去也不好,真是(左右为难);蔺相如认为还是去好,而且认为完全可以不使璧白白落入秦王之手,显得那样(胸有成竹);蔺相如见秦王一心赏璧,无意交城,便假说璧有斑点,有意把璧要了回来,这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蔺相如提出要秦王举行典礼才肯交璧,其实他用的是(缓兵之计);举行典礼的日期到了,可他早已派人将璧送回,来了个(金蝉脱壳)。通过这样趣味横生的引导,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学生的积累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美读――生情中积累。叶圣陶曾把有感情地朗读称为“美读”,并提出“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教师要让学生在充满感情的朗读中“生情动情”,真正使课文中的语言“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在美读中潜移默化地积累语言。如,《草原》一文像一幅画,浓墨重彩,使人看了入境生情;似一支曲,高亢激昂,让人听了心旷神怡。作者以优美的文笔、清新的格调,描写了草原的绮丽风光,抒发了热爱祖国的真实情感。在学生初读感知、细读理解课文之后,教师让学生听配乐朗诵,看草原的录像,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学生“目观其形”“耳闻其音”“心通其义”,仿佛自己置身于“一碧千里”的草原之中浏览观赏,一下子将秀丽的画面与优美的文字在头脑里联系起来,积累语言也就在多种形式的有感情的朗读中完成了。
(4)品读――赏析中积累。在品析鉴赏中积累语言,即在好词佳句的鉴赏过程中,深化认识、融会贯通,将课文中的语句化为己有。学生在品词、品句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把这些好词及意思记忆在脑,丰富了自己的“语言仓库储备”。
其实,美词佳句积累的引导可以体现在教学的每个环节当中。诸如字词教学中,有感情地朗读指导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中,说说收获中……只要教者有心,每个环节都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积累,从而为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奠定基础。
二、“勤练习”――为语用搭阶梯
学生积累了很多的美词佳句,如果不能使用,那就形同虚设,这是语言掌握中的最低层次,即“消极语态”;如果能通过运用,把这些内储真正变为自己的东西,这便是语言掌握中的最高层次,即“积极语态”。该怎样帮助学生将掌握的语言从“消极”转化为“积极”呢?我认为这需要广大语文教师沉下心来教书,先必须“啃教材”,潜心钻研教材,咀嚼教材,在吃透教材和吃透学生学习状况的基础上,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即在教学过程中多为学生创造运用语言的机会,为学生架设起语言转换的阶梯, 并引导其拾级而上,逐步让学生积累的美词佳句在语言实践中内化、活化为自已的语言。我最常用的方法是――关注文本的特点,读写相结合。
(1)仿写练习。仿写,也可以称为迁移表达。也就是让学生运用在文本中感悟到的语言文字、精彩片断进行一些口语和书面写作方面的训练,使学生的语言感知力在实践中不断提高。用阅读中的收益来指导写作,并在写作实践中巩固阅读的收益,二者相得益彰。
(2)扩写训练。由于表达的需要,课文中的某些情节有的写得相当简单,教学中可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加以扩展充实,以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如:五年级下册的《桥》一课,有这样一部分:突然,那桥轰的一声塌了。小伙子被洪水吞没了。老汉似乎要喊什么,猛然间,一个浪头也吞没了他。教师适时出示练笔要求:如果老汉能喊,他会喊什么?请同学们写下来。这一练笔环节,通过学生入情入境的想象,既让老汉高大丰满的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又训练了学生的语用能力,还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3)续写训练。课文中的某些情节因表达需要,会省略、跳跃或戛然而止,在指导学生阅读时,引导学生进行续写训练,既有助于学生对文章内容更深入理解,又给学生创造了语用实践的机会。如《凡卡》一文,只写着“乡下爷爷收”的信会到爷爷手里吗?可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续写《凡卡寄信以后》,更深切地体会凡卡悲惨的命运。
(4)改写训练。改写以原文的思想内容为基础,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改变课文的表现形式,展开丰富的想象,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再加工、再创造,是阅读练笔中较难的一种综合性练习,同时,又是一种最有效的培养学生语用能力的手段。常见的改写有:①改变原文体裁。如教学古诗《咏柳》,在学生理解原诗内容的基础上,让学生将其改写成一篇写景的记叙文。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改写时除了诗中提到的柳树外,还添加了花、草、燕子等事物,将一首仅有28字的古诗成功地转化成一幅生机盎然、百花盛开、莺歌燕舞的春景图。②改变原文人称和角色。如学习《再见了,亲人》之后,引导学生以小金花的的身份描写和志愿军叔叔告别的场面,学习课文中采用的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方法。
除了上文列举的四种读写结合训练外,在阅读教学中,还可以根据文本特点,进行转换、补白、复述、串连、概括等读写结合训练。这些方法相辅相成,只要运用得当,均能提高学生的语用能力。
“依托文本,丰富积累,强化训练”,我个人觉得这是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语用能力行之最有效的方法。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我们每位语文教师都要有一双慧眼,善于捕捉教材中的语用训练点,把握契机,变换方式,读中促写,以写促读,把品词析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等结合起来,完成对文本的二度开发与利用,努力追求真实、扎实、厚实的课堂,才能将“语用”目标落于实处。
(作者单位:福建省浦城县和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