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细读文本 感悟标点符号的巧妙应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细读文本 感悟标点符号的巧妙应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用于标明句读和语气的符号,用来表示停顿、语气以及词语的性质和作用,它可以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

汉语和西方一些语种的标点符号的发展和变化是有很大差异的,就是由字、词、句的连写,而逐步采用标点或非标点的方式断词断句;由不同地域、不同见解、不同学派采用不同的标点符号,逐步舍异求同,而在一个语种内采取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标点符号体系。这些标点符号被运用于各种文字资料当中,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2011版新课标指出:“认识课文中出现的常用标点符号。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句子前后都有停顿,并带有一定的句调,表示相对完整的意义。句子前后或中间的停顿,在口头语言中,表现出来就是时间间隔;在书面语言中,就用标点符号来表示。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挖掘文本内涵,感悟标点符号在文本中的重要作用,体会作者及作品表达的情感态度。

一、细读文本,找寻可挖掘的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好像一个人的五官,不能因为它不是字就看得无足轻重。作为书面语言有机组成部分,它能使有形的、散碎的、有限的语言,最大限度地表现无形的、浑然的、无限的情感,起到传达无穷之意的效果。

例如: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桥》的课文中:“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我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品读语言,找寻可挖掘的标点符号,再让学生读读这句话,然后让学生说说想法,说说想到了哪些词语。学生道:“倾盆大雨,大雨滂沱……”教师再引导学生从句子中发现语言特点,学生仔细琢磨之后,回答道:“一句话两个字,就是一个句号。”教师再引导,这样简短的话有力,到底是表达什么意思呢?学生有的说雨很大、很危险,有的说雨非常凶猛。教师继续引导,这就是短句,用句号把一句话变得如此有气势。这篇课文有很大的特点,因为短,向我们强烈传达当到时雨的肆虐可怕。读完这一句,我们发现这里“像泼。像倒。”句号的特殊作用在此发挥到了极致。

二、细读文本,体会标点符号所表达的情感态度

这一设计充分利用省略号这一潜在的、隐形的教学资源,深入地研读文本,强化体验,从而主动地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与文本的角色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心理认同”效应,合二为一,自然交融。例如,人教版第十一册课文《穷人》一文中多处使用了省略号。弄清每处省略号的用法,有助于我们体察人物的内心活动,了解人物特点,从而更加明确文章的中心思想。文中“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了?……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上帝,我为什么要这样做?……如今叫我怎么对他说呢?……”这里一连用了七个省略号,表示人物心理活动的时断时续,表明桑娜的心情很复杂,有惊恐、有同情、有忧伤、有自责,更有为救人之难而勇于承担一切后果的决心。再加上几个问号和感叹号的连用,把桑娜的感情表现得更复杂更强烈,她那纯朴、善良、乐于助人的性格也就更好地表达出来了。

“谢谢上帝,总算活着回来啦。……我不在,你在家里做些什么呢?”这里省略号表示语意的跳跃,先说明了打鱼生涯的艰险,但语意一转,马上问到妻子在家怎么样,也体现了渔夫和妻子相依为命的关系。文中还有几处省略号,有的表示省略递增的次数,表现桑娜的焦急和渔人生活的危险艰难;有的表示说话吞吞吐吐,欲言又止。

总之,在我们阅读文章,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标点符号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因此需要我们细读文本,不仅教师本身能够感悟到文本中标点符号的奇妙用法,也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标点符号的好处。

三、填补标点符号,提高文本细读的层次

在文本细读的时候,我们会发现,有些文章的题目本身极具情感性,既具文本精华的浓缩性,又具自我感悟的延伸性。在看似简单却又充满张力的题目中,我们可以化平淡为神奇,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添加在其中,让学生对自己添加的各种标点阐述理由,从而达到对文本的深度感悟。

如在《生命生命》一课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题目是两个词语的重复,当学生对课文感悟充分时,告知学生:“请你把自己对文本的感悟化作标点,加在课题上。”此时,学生激情万分,有的说:“我在第一个‘生命’后加一个问号,在第二个‘生命’后加一个感叹号。因为这四个字两个符号可以概括全文!作者一开始提出问题,生命是什么;后来知道了生命的含义,最后发出感叹!”有的说:“我在两个生命的后面都加感叹号,因为他们表示的都是生命的震撼。”……这样不仅使标点化作了承载生命的符号,更使学生对文本的感悟得到了充分的提升,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标点符号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只有读懂它,才能真正读懂文本,挖掘文本背后表达的情感态度,感悟文本作者写作的出发点,才能真正理解并学会运用标点符号。

(作者单位:福建省漳浦县八一希望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