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追寻集体教学中的游戏精神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人的本质的表现,是以情境为条件的。游戏精神在幼儿教育中的融入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离不开主动投入、沉迷专注的体验,只有引人入胜的教育过程才能使幼儿情不自禁地卷入活动,获得深刻的认知和情感体验。然而,日常集体教学中却存在这样几种非正常的常态现象:
其一、游戏精神的缺失
案例:教师的高控制剥夺了幼儿的自主。“我表扬……,他很安静。”“我喜欢……,她已经按老师的要求做好了。”“……在干什么呢?还想不想玩了?”“我看谁不听话!”
班级管理中,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诸如此类的话语,这些呆板的语言模式与权威的态度,只能唤起幼儿被动的行动,不可能引发幼儿如何选择行动的思考。在成人看来再简单不过的“听话”的常规要求,其实是悄然压抑了幼儿萌发自主性的忌语。
其二、认知遮蔽情感体验
案例:小班第一学期手工活动“玩报纸”。
师:小朋友们,这是什么呀?
幼:报纸。
师:我们可以怎么玩?
幼:团、撕。
师:对,现在我们先来团成纸球。(活动一)
师:现在老师在干什么呀?
幼:撕纸。
师:撕下来的纸像什么呀?
幼:面条。
师:好,现在我们来撕面条。(活动二)
幼儿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与技能,更要唤醒幼儿的游戏精神,使他们在富有意义的学习中体验愉悦,发展自主、乐观、积极、创造的品质。作为一个小班美术领域的手工活动,从活动目标的设计到实际的活动过程,整个活动中看不到任何对情感w验的关注。在认知目标的主导下,学习过程由两个割裂的手工活动简单组成,让课堂变得索然无味。这原本可以是一个充满趣味的手工游戏,可以根据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把幼儿鲜活的感受与体验纳入考虑范围,使教育过程游戏化、情景化。老师可以以娃娃家妈妈这种游戏者的身份出现,创设充满游戏魅力的教育情境:“我是娃娃家的妈妈,我家大宝想要吃面条,可是小宝现在在哭,小班小朋友们愿意帮助我,送一些彩色面条到我家吗?”当幼儿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报纸颜色时,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是否会令幼儿更加满足呢?
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关注幼儿愉悦的情感体验,把具体的游戏活动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引入教学实践,利用游戏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呢?
一、教学导入时的游戏组织
1.激趣,为后续的活动做铺垫
美术“美丽的春天”教学设计中,我这样设计游戏情境导入教学:
师:春天来了,春天里有什么呢?
幼:有花、草、小鸟、大树。
师:春天的树林里好热闹,我们来玩一个春天的游戏,愿意扮演大树的小朋友请到前面去,仔细想想,你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是高的还是矮的,是粗的还是细的。想扮演小草的小朋友想一想,怎样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是小草。想扮演花儿的小朋友要怎么造型让人一看就知道花儿开放了。还有,想扮演小鸟的小朋友们准备在树林里干什么呢?
对游戏角色的自主选择,让幼儿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幼儿感受到春天小树林里的热闹和快乐,为后面幼儿自主选择给大树涂色、折纸小鸟、剪花还是剪草的角色分配做好了铺垫,这种游戏体验所带来的深刻认知是纯粹说教无法比拟的。
2.巧妙分解重难点
美术教学设计“大家来锻炼”活动中,我的技能目标是让幼儿用扭扭棒来进行各种运动造型,那么,幼儿就需要观察各种运动动态。教学的开始,我设计了以下游戏分解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师:冬天什么办法可以不怕冷?
幼:运动、开空调、穿很多衣服、躲在家里不出来。
师:运动是最好的防冷方法。我们来玩一个运动游戏,我先做一种运动,你们数到3,我就停,你们看我的动作造型猜一猜我做的是什么运动。
师:谁能来说一说你眼中的老师现在是什么样子?我的手臂是什么样子的,腿是什么样子的?
当师幼互换角色玩游戏时,幼儿学习兴趣浓厚,非常专注地观察运动者的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跳绳”“举重”“拍球”。幼儿不但非常准确地说出各种运动,而且准确地说出运动定格时的身体状态,“手臂是弯的”“手臂在身体的两边”“头发飞起来了”“膝盖弯曲了”。观察各种不同的运动状态让幼儿在游戏中不知不觉掌握了活动的重点难点,为后面的扭扭棒造型运动小人做了较好的经验铺垫。
3.教学重点前置
我园余老师在执教大班歌唱活动“我是小鼓手”这首歌曲时,一反常规的教学模式,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随意敲鼓玩,师幼间展开了以下一段对话。
师:老师带来了一个小鼓,谁愿意来跟它玩一玩?(1~2名幼儿)
幼1:主动跑过去兴奋地自由敲鼓。
师:谁愿意将他敲鼓的节奏型拍出来?
师:他敲鼓的节奏很好听,我们一起来学着拍一拍。
师:老师还带来了一些更好听的节奏型,敢不敢挑战自己来试一试?
幼2:顺利地敲出节奏。
师:大家听我来唱一唱这个节奏型。
余老师将歌曲中最后的节奏放到教学一开始,鼓励大家随便敲鼓玩,并说说自己敲的节奏。幼儿无意识地敲鼓得到老师的赏识之后,拥有了强烈的成就感,学习兴趣得到了强化,到后面有意识地敲击歌曲中越来越难的几种节奏型,均以“玩”为手段教学无痕地解决了重点。当老师唱出歌曲最后部分的节奏时,我们感觉,游戏和重点前置优化了常规教学,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过程中大班额状态下的游戏组织
1.摸到谁的头谁发言
常态下大班额的教学中,运用游戏手段组织教学,会让课堂变得鲜活、有魅力,即使学习时间一再延长,幼儿也不会觉得无趣。比如在大班各科教学提问中多次运用到“瞎子摸头”的游戏,让“中奖”的幼儿发言,有效地解决了公平公正的问题,激活了课堂教学氛围。
大班绕口令“扁担和板凳”复习部分。
师:谁敢来挑战自己,试试自己有没有学会看图念绕口令?
大部分幼儿都表现出不自信的样子,一名幼儿转过头去不看老师,一名幼儿躲在前面幼儿的后面。
师:失败了也不要紧!谁也不会笑他,大家说对不对?
幼:对。
师:谁第一个站起来,我们就为他的勇敢拍拍手!
(仍然没有幼儿敢挑战一下。)
师:这样,我们来玩一个“瞎子摸头”的游戏,大家都闭上眼睛,你们从1开始数数,我也闭上眼睛任意摸小朋友的头,你们喊停的时候,我摸到谁的头谁就站起来挑战自己,看图示念绕口令,这样大家同意吗?
幼:同意!
师:既然大家都同意,那么就必须人人遵守游戏规则,被点到的人要看图示念绕口令。
幼:好,同意。
于是游戏开始了,大家兴奋地期待着。
刚开始谁都不愿意站起来尝试看图示念绕口令,当老师提出新的游戏规则来公平地解决问题的时候,大家便克服畏惧心理爽快地同意了。由此可见,自主性、开放性、体验性是好的教学所具有的本质,教学中一旦具有了自由开放的游戏精神,便能改善传统教与被教的权威型师幼关系,改变幼儿的畏难心理,有助于规则状态下新型师幼关系的建立。
2.用唱歌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绘本教学活动“城里最漂亮的巨人”,故事大意讲的是很有爱心的巨人乔治将自己刚买来的新领带、新衬衫、新皮鞋等物品送给了有困难的长颈鹿、山羊、老鼠、小狗等动物。可是故事情节简单反复,于是老师在组织过程中老歌新唱,将幼儿熟悉的《逛公园》节奏移植到本次活动中,使教学充满魅力和乐趣。
师:乔治将围巾送给了长颈鹿,他很开心地哼起了歌,他唱歌时是什么样子的?站的还是坐的?或是其他样子的?
幼:靠在大树上唱歌。
师:很有可能!我们可以2人一组合作表现乔治唱歌时的样子,大家商量一下谁做大树谁做乔治。
幼(靠在各具形态的“树”上开心地唱):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我把领带送给长颈鹿,可是你们瞧瞧我,可是你们瞧瞧我,我还是城里最漂亮的巨人。
师:巨人乔治将新衬衫送给山羊,这次他唱歌时又是什么样子的?
幼:他躺在草地上休息时唱的。
师:好,我们来学学可爱的乔治躺在草地上唱歌,体会一下那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本来是一个循环式的爱心童话故事,被老师创新地加进去一段幼儿熟悉的旋律歌唱,并且鼓励幼儿用不同的状态来表现乔治唱歌时的样子,让幼儿感受到轻松、写意、自由等特别的感觉。这种温馨师幼关系的建构以游戏精神为前提,在遵循尊重、对话、理解、合作、共享的原则下,超越教育的功利性,建立本真的师幼关系,使教育充满终极关怀。
三、教学结束时的游戏组织
1.作品呈现的需要
在“纸条造型”活动中,幼儿装饰完各种模型的面具后,教师便组织幼儿游戏化展示自己的作品。
师:现在我们装饰的面具都已经完成了,想不想像模特一样来走秀你的作品?
幼:想。
师:大家分两组进行,一组做模特走秀展示美术作品,一M做评委点评模特的作品。展示组拿着自己的面具站在一起,我说“1人”,那么最左边的第一个人就往前走,造型亮相3秒钟,将自己的作品放在眼前给台下的评委看一看;我说“2人”,那么左边2个靠在一起的小朋友就一起往前走,合作造型展示作品,以此类推。评委可以及时点评看到的作品,也可以表演结束后再点评。
幼:耶!
常态下的作品展示一般都是静态的,本次作品展示崇尚教学自由,以动态的角色游戏式的模式进行,将美术活动推向了高潮。幼儿在美妙的音乐中同时还体验感受到作为模特那种受人关注的美好感觉,提升幼儿美育的同时,获得了深刻的情感体验。
2.巩固知识的需要
小班数学绘本中的《吹泡泡》,这是一个体现综合知识的数学绘本,比大小比多少比颜色,最后活动以玩吹泡泡的游戏进行,幼儿的学习兴趣再次被激发并得以持久。
师:吹泡泡,吹泡泡,吹了一个小泡泡。你能将自己变成一个小泡泡吗?
幼:迅速将自己抱起来。
师:吹泡泡,吹泡泡,2人合作变成一个泡泡。
幼:赶紧找同伴,有的抱着,有的拉手。
当老师说的数字达到“5”时,我几乎都以为幼儿不能顺利组成5人一组完成游戏,可是游戏让幼儿创造了奇迹,4个小组迅速组合成一个泡泡,一个小组在短暂的混乱之后,也顺利完成了任务。当全体幼儿围成一个大泡泡时,幼儿因为游戏而发出的快乐笑声感染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挑战不断,笑声不断,那是幼儿发出的来自内心的胜利笑声。
在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疏离了生命体验的知识必然是苍白、乏味、空洞的,它只会压抑幼儿朝气蓬勃的生命热情,阻碍幼儿丰富灵动的成长。让我们一起追寻集体教学中的游戏精神,促进幼儿认知和体验的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