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烂泥箐乡马铃薯种植技术探讨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烂泥箐乡马铃薯种植技术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 马铃薯是我们社会大众普遍喜爱的一种农作物,其可以作为蔬菜食用,又可以作为主食供给能量,此外,在食品加工、工业、畜牧业等行业也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价值。烂泥箐乡有着悠久的马铃薯种植历史,该地区马铃薯产量和品质都十分优异。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烂泥箐乡实际情况,就马铃薯种植技术进行了分析,希望通过本次研究对同行有所助益。

[关键词] 烂泥箐乡 马铃薯 种植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7)01-0145-01

烂泥箐乡是宁蒗县较为冷凉的山区之一,平均海拔在2700米以上,年平均气温在9℃左右,由于特殊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合在这一区域种植的农作物主要有马铃薯、荞麦、青稞等。马铃薯是烂泥箐乡种植面积最大、经济效益最好的农作物。受近几年马铃薯市场影响,马铃薯种植户增产不增收,打击了种植户的积极性。2015年初,烂泥箐乡党委政府进行大力宣传动员,并继续进行高产示范片建设,稳定全乡马铃薯生产面积,做好烂泥箐乡马铃薯生产科技指导工作,全面提升全乡马铃薯产业发展水平。烂泥箐乡马铃薯生产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高产创建项目完成等。通过一年来的高创工作可以看出,政府对农业生产工作相当重视,在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农业生产工作中,加大扶持力度,为农业产业化的良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科学选地整地

马铃薯是根茎类农作物,对种植地的要求比较高,因此,为了保证获得高产,需要做好科学选地工作。一个情况下,选择土壤层深厚,有机质含量充沛,排灌方便的种植地。前茬作物以豆类、小麦和蔬菜为宜,种植过茄科类的种植地不适合种植马铃薯。在播种前要做好科学整地工作。整地深度维持在25~30cm之间,确保地面平整,土壤疏松多孔,同时还要做好科学施肥工作。每亩施入完全腐熟的农家3000~4000公斤,施入氮肥50公斤,磷肥15公斤,钾肥15公斤。将上述肥料完全混合之后,随整地一起施入。

2 做好种薯处理工作

首先,科学选种。科学选种是确保马铃薯获得高产和稳产的关键。结合地区种植制度、气候环境和病虫害发生规律,选择抗病性能优异、生产潜力大、适应性强的的种薯。最近几年,种植比较广泛的马铃薯品种主要有合作88、会-2号等品种。这些品种其具有适应性强、丰产稳产、品质优良、抗性较好等特点,具有良好的生产生产能力;其次,科学选种。播种前20天将种薯晒2~3天,打破种芽休眠,去除病虫害种薯和机械损害种薯,等到种薯出芽之后,进行切块处理;最后,切块。我们推荐使用小个头种薯重视,对于质量较大的种薯需要做好切块处理。切块前使用0.3%的高锰酸钾溶液进行消毒,将种薯切成25g大小的薯块,保证每个薯块上有2~3个健壮芽眼。切块后薯块用50%多菌灵300倍液浸泡3分钟,稍晾干后切口涂上草木灰,等到伤口组织愈合之后就可以播种了。

3 播种

通常采用双行马铃薯垄作覆膜栽培,总宽幅为100cm。起垄覆盖70cm的农用地膜,垄高10cm,垄宽60cm,垄距40cm,每亩播种量为200~225公斤。马铃薯种薯于3月中旬在地面划行播种,按照规定的行距和株距将种薯插入播种行内,保证芽眼向上,覆土3~5cm,然后覆盖地膜。

4 做好田间管理工作

首先,做好查苗、补苗和放苗工作。覆膜栽培的马铃薯一般在15~20天内出苗,出苗后要及时检查苗情,对于断垄严重的地区,使用催芽的种薯及时进行补种,并及时将幼苗从地膜中释放出来,避免烧苗,并使用湿润的土壤将地膜孔封堵起来;其次,做好灌溉工作。播种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利于出芽,苗未出齐前不能灌水。苗齐后每亩表土发白时进行灌水,灌至墒高的一半为宜。待墒面土壤渗透水后将水排干,保持沟底不积水,特别是收获前15天不能灌水,注意清理排水沟,保证薯田无积水;最后,做好追肥工作。出苗70~80%时,每亩5公斤氮肥,5公斤复合肥(浸泡一夜)加水或猪粪尿淋施且中耕除草培土。苗高10~15公分时,每亩5公斤氮肥,5公斤肥加水或猪粪尿淋施并第二次除草培土。封行后,每亩施5公斤氮肥、5公斤加水或猪粪尿淋施,并第三次大培土。

5 做好病虫害防治工作

马铃薯病虫害主要有蚜虫、蛴螬、地老虎、晚疫病、青枯病等病虫害,针对这些病虫害,在做好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还需要科学选择药剂做好药物防治。首先,对于蛴螬和地老虎可以选择使用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亩200~250克,加水10倍,结合新高脂膜喷于25~30千克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亩2.5~3千克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对于蚜虫药物防治一是穴施内吸颗粒杀虫剂,用70%灭蚜松可湿性粉剂,每亩用90克控制蚜虫残效期可达60天,或用3%乙拌磷颗粒剂每1亩2~2.7千克,控蚜残效期可达70天,并可结合防治晚疫病,二是喷雾杀蚜,采用10%呲虫啉可湿性粉剂,每亩用40~50克兑水喷雾,或用虱鸟每1亩用100~130克兑水进行喷雾,或用杀灭菊酯3000~4000倍液喷雾效果较好。对于晚疫病在发病初期选择使用80%大生可湿性粉剂、25%嘧菌酯悬浮剂、68%精甲霜灵水分散粒剂、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72%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9%烯酰吗啉锰锌可湿性粉剂、72.2%霜霉威水剂、687.5g/L银发利悬浮剂等1000倍液喷雾防治。每隔7天左右喷一次,连喷3次。对于青枯病选择使用农用硫酸链霉素、叶枯唑、噻唑锌、三氯异氰尿酸或络氨铜灌根,每株灌药液0.3~0.5L,视病情隔5~7天灌1次。

参考文献

[1] 张国辉,张新学,郭鑫年,王效瑜,张建虎,厚俊,颉瑞霞,余帮强,郭志乾. 生物炭对宁南山区马铃薯土壤理化性状及水分运移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6(11)

[2] 陈晓文,郭纪元,朱晓亮,张振荣. 马铃薯产量与相关农艺性状的灰色关联度分析[J]. 甘肃农业科技. 2016(11)

[3] 曹超喜,孙科,李冬,梁华东,黄波,罗昭彬,王西. 专用有机肥在马铃薯上的施用效果[J]. 长江蔬菜. 201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