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议毛竹笋材两用林综合培育技术及推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议毛竹笋材两用林综合培育技术及推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从技术和组织两个方面,总结了推广营建毛竹笋两用林基地的经验,重点介绍了发展两用竹林的意义,综合丰产培育技术,组织推广工作体会及经济效益分析。

关键词:毛竹;笋材两用林

毛竹是多年生常绿单子叶植物,在分类上属于本科,竹亚科,刚竹属竹种。毛竹生长快、产量高、成材早、用途广,是我国重要的经济竹种,毛竹又是优良笋用竹种,其笋用林的经营类型可分为笋竹两用林和笋用林[1]。竹笋味美可口,营养丰富,既可作蔬菜鲜食,又可制成笋干、笋丝、酸笋、腌笋、笋脯和各式罐头。竹笋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类、脂肪类、糖类、粗纤维以及磷、钙、铁、镁、钾等微量元素和维生素A、B、C、E等。竹笋还具有吸收别种食物鲜味而更加鲜美的特点,最宜与肉、禽、鱼、蛋等荤料合烹,也可佐以豆制品、食用菌等同烧。竹笋不仅是美味山珍,并兼有保健作用,具消渴、利尿、滋阴、润肺化痰、健胃消食、明目、解酒等功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竹笋中的VE助人延年益寿;纤维素有利减肥、防止动脉硬化、促进肠道蠕动,帮助消化通便,预防肠癌;多糖类物质有抗癌功效。从活立竹中,可不断提取竹汁,是理想的清凉解署饮料[2,3]。竹材是建筑、家具、用具、胶合板、造纸等的原材料,3吨气干竹材可产1吨纸浆。因此,发展丛生竹笋材两用林具有很高的综合价值。为了发展山区经济,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丰富城乡市场菜篮子品种,现将推广工作和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组织实施推广工作

1.1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推广新技术,要认真做好干部和群众的思想转化工作。一是使他们认识到推广新技术能使产量成倍增长,经济效益高;二是使他们认识到市场前景好,商品生产有前途,树立推广建设的信心。

1.2加强技术培训工作

一是对市、县、镇三级技术干部的培训,他们掌握技术后再向广大林农传授。每年培训1~2次。二是每年深入巡回到生产现场3~4次,结合实际给林农和职工技术指导,培养大批的农民土专家。

1.3召开生产现场会

在示范林召开现场会,提高各级领导思想认识,增强信心,增加实际业务知识,布置和领受推广任务,落实责任。

1.4送技术资料下乡

印发“毛竹笋材两用林栽培技术”小册子,给有关镇林业站、国有林场、乡村林场和农户,资料实用、简单、容易掌握。

1.5建立示范样板林

在雾溪乡、安溪乡、崇头镇等镇建立了六片示范林,1997年起接待各级领导和群众参观,在农村号召力很强,真正发挥了样板作用。

1.6加强检查考核工作

各镇林业站定期汇报造林进度,项目组人员经常到基层检查了解情况,年终结合年度造林检查验收给予核实。

2丛生竹笋竹两用林综合丰产栽培技术

2.1严格选地、整地

竹类生长要求土壤疏松、深厚、肥沃、湿润和排水良好。特别是丛生竹,根系集中,对水肥条件要求高,故云和县造林地多选择在山谷、山坡的中下部、河流两岸、水沟两旁、水库和水塘周围。土层深度达到40cm以上,土质为壤土或砂壤土,坡度在25度以下。整地要求全面垦复,深20cm,再按3.5m×3.5m或4m×4m的株行距(每公顷种植810或615株)挖种植坎。种植坎的规格为(长×宽×深)50cm×50cm×40cm。回坎时,先回表土,约回土深20~30cm。如土壤瘠薄应施基肥,每个种植坎施草皮坭15kg,并与坎内土拌匀。

2.2先插枝育苗,后用竹苗造林

毛竹竹出枝习性低,容易取得枝条。其主枝明显比侧枝粗壮,与母竹相似,具有发达的枝蔸,枝蔸上有巨型芽2~3个,根点(根原始体)密布节上,扦插繁殖易于成活。因造林面积大,竹枝数量多,实践证明,采用先集中枝条育苗,再用竹苗造林,是提高造林成活率,促进竹林速生丰产的有效办法。

2.3.1插枝育苗方法

2.3.1.1苗圃地的选择和整地

选择苗圃地时应考虑到下列条件:土质最好是肥沃的壤土或沙壤土,避免重粘土;靠近水源,便于灌溉和排水;交通方便,靠近造林地;地势平坦或低于5°的缓坡地。对坡度较大的山地,先整成梯级并开好排水沟,做好水土保持工作。整地要求精耕细作,一般深耕20cm。耙平耙碎土壤,拣尽石块、树桩。为便于排灌,应作苗床。通常苗床宽1~1.5m,高25~30cm,长5m或依地形而定,以方便工作为宜。每床沿短边开育苗沟,沟深、宽均为15cm,沟距20~30cm,每沟放烧制草皮坭2~3kg,与沟内土拌匀即可育苗。

2.3.1.2插枝育苗

在2年生以上的竹秆上,选择1~2年生的健壮主枝或次生枝。每年3月育苗,成苗率62.3%。扦插密度,保持枝蔸距离20cm,每公顷约插7.5万枝。扦插时将枝蔸砍口向下,枝条与地面呈5°~10°角,斜插入育苗沟内,基部插入深度为4~6cm,留最上一节平地面或微露地面,然后盖草、淋水。

苗圃地定专人管理,主要工作有除草、淋水、排水、防治病虫害等。基肥不足的待竹苗生根后追肥,以促进竹苗早分蘖,增加分蘖次数,育出更多的合格苗。每公顷插7.5万枝,可育出合格苗4.5~6万株。

2.3.2竹苗造林方法

每年3月用竹枝育苗,10月竹苗即有较强大的根系,12月中旬以后,幼苗开始进入休眠。造林最好季节是每年3月初至4月初。由于竹苗有强大根系,全年逢雨季均可造林。造林最好的天气是阴雨天或雨后土湿时。起苗前将竹苗秆截去竹梢,仅留基部2~3个节。然后将竹苗成丛挖起,竹丛秆数多的可分成小丛,地径超过1cm的可单秆种植,小于1cm的则要求2~3秆为一丛种植。需长途运输的经过浆根包扎好蔸部,运往造林地。造林时先将竹苗蔸部放入种植坎内,使其根系舒展,覆上碎土后踏实,表面再盖一层松土,做到内紧外松。但覆土深度以高出原根颈3~4cm为宜。有条件的地方淋水定根,在坎面上盖上一层草。

2.4加强抚育管理,改善竹林生长环境

主要通过除草松土,施肥培土和防治病虫等项工作,使竹林有一个最适生长的环境。

2.4.1除草松土

幼林阶段,每年除草2次,第一次在6~7月,第2次在8~9月。成林后每年除草1次,于7~8月进行。每2~3年松土1次,于11月至翌年春2月进行,松土深以15~20cm为宜。实践证明,在新造林地间种农作物,既可以在短期内收获农作物,又可以在管理农作物的同时护理竹林,达到以短养长,林茂农丰的目的。间种农作物的种类多数系木茹和玉米。

2.4.2施肥和培土

竹类年产量高,消耗地力大,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养分。据测试,每生产1kg鲜笋,约消耗土壤中的氮5~7g;磷1~1.5g;钾2~2.5g。因此,每公顷年产1.5万kg的笋材两用林,每年施有效氮75~105kg,有效磷15~22.5kg;有效钾30~37.5kg。速效性化肥在出笋初期或笋期施放,即于5~8月,每月或每2个月施一次,分2~4次施完。施肥时沿竹丛距离50~60cm开环状沟,沟深10~15cm,将肥料均匀撒入沟内,然后覆土盖好。

培土通常对竹笋产量影响不大,但对竹笋的质量有直接影响。未出土的竹笋,笋壳色淡,笋肉幼嫩清脆,竹笋出土后,笋壳见光变绿,笋肉老化,味道欠佳。培土就是用松土覆盖竹笋,不让笋见光,以提高竹笋的质量。于出笋初期(约在5月下旬)在竹丛蔸部培土,高度通常为20~30cm。

2.5科学采笋养竹,改进竹林群体结构

通过留笋养竹和合理砍伐,创造一个丰产竹林的群体结构。丛生竹一般5~6月开始出笋,7~8月为盛期,9~10月为末期。始期的竹笋应尽量采挖,盛期的竹笋绝大多数应即时挖取,收到末期(8~9月),应注意留笋养竹。每丛竹每年选留新竹3~4株,并要求新竹在竹丛中分布均匀,各自有一定的空间,所留的新竹不能处在相互挤压或与老竹挤压的位置。进入冬季(12~2月)砍伐3年生以上的老竹,以保持竹丛相对年轻,结构合理,生长旺盛,高产稳产。

3效益分析

3.1经济效益

根据标准地测定,造林当年新竹高3.62m,最高5.2m;胸径1.72cm,最粗3.1cm。二年生竹林平均高6.5m,平均胸径3.7cm,每公顷产鲜笋6645kg。三年生分别为9.3m、5.7cm、9195kg,还同时能产出竹材6450kg和种竹枝13700支。四年生时平均竹高10m,胸径6.2cm。笋竹两用林从初植到盛产稳产期为4年,因本试验第4年未测产,仅以三年生产量计算效益。以鲜笋每公斤1.0元、竹材每公斤0.2元、种竹枝每支0.4元计,每公顷产值为1.6万元,其中鲜笋0.92万元,竹材0.13万元,种竹枝0.55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需投入19.46万元(每公顷0.15万元),不计算种竹枝收入,每年能向国家交纳农林特产税10.88万元(每公顷0.08万元),年创利122.74万元(每公顷0.95万元),年利润率为623.0%,年税利率为678.3%,投入产出比为1∶6.8。

3.2社会效益

投产后每年可产鲜笋1200t,每年6~10月大量上市,丰富了市、县菜篮子品种,缓解了夏季蔬菜淡季市场。可直接解决130个农村劳力就业,可增加山区农民的收入。每年可提供180万支种竹枝,供应本地和外地发展。

3.3生态效益

笋竹两用林特别适宜在“四旁”零星种植,可绿化美化居住环境。栽植在沟边、河岸两旁、山冲两边、坡脚等地段,具有护堤、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多种功能。

参考文献

[1]张志达等.中国竹林培育.中国林业出版社,1998.

[2]国家计委等.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中国21世纪林业议程.中国林业出版社,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