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北魏“飞人”杨大眼奔跑速度考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北魏“飞人”杨大眼奔跑速度考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因为战争,中国古代涌现出了众多的奔跑能手,在史籍所载的古代奔跑名将中,《魏书-杨大眼传》记载了杨大眼髻系三丈长绳奔跑时“绳直如矢,马驰不及”的惊人之举。经过模拟实验,可粗略计算出杨大眼的奔跑最快时速已接近50公里川、时,通过与当今世界百米名将的阶段最快时速分析比较,可以测定杨大眼的百米速度大约在11秒左右。无疑。杨大眼是古代中国跑得最快的人。

[关键词]北魏飞人”;杨大眼奔跑速度

[中图分类号]K23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115(2009)12-0034-03

在我国古代史籍中,关于田径项目的记载主要是跑、跳、掷三项,跑也写为走、趋、奔或跑、跳、掷,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能力。古代中国,的确出现了不少杰出的奔跑能手。但由于没有秒表之类的测量工具来记录其准确的奔跑速度,因此,我国古代衡量善跑者速度,总是与马的速度作参照,冠以“走及奔马”、“马驰不及”等术语。

西周《令鼎》铭文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周王自淇田回宫时,命步卒“令”和“奋”与马车赛跑,并说,你们若能跟随马车跑回宫,便赏赐三十家臣仆。大王的驭手谦仲快速驱马,但步卒仍与马车并驾齐驱。一直跑回王宫。大王如约赏赐。

《吴越春秋・阖间内传》载吴国王子庆忌“筋骨果劲,万人莫当。走追奔兽,手接飞鸟,骨腾肉飞,拊膝数百里,吾(阖阊)尝追之于江,驷马驰不及”。《隋书,麦铁杖传》称,在军中充任一名小校的麦铁杖“骁勇有膂力。日行五百里,走及奔马”。《宋史・兵志》指出,召募新兵时要“先度人材,次阅走跃”,跑和跳成了召募新兵的必要条件。戚继光《纪效新书》明确规定了士兵的基本奔跑能力:“凡平时,各兵须学趋跑,一气跑得一里。不气喘才好。”并提出了具体的训练方法:“如古人足囊以沙,渐渐加之,临敌去沙,自然轻便。”因为战争,中国古代涌现出了众多的奔跑能手,在史籍所载的古代奔跑名将中,富有传奇色彩的北魏杨大眼可谓古代“飞人”。

《魏书・杨大眼传》载:“杨大眼,武都氐难当之孙也。少有胆气,跳走如飞。然侧出,不为其宗亲顾待,颇有饥寒之切。太和中,起家奉朝请,时高祖自代将南伐,令尚书李冲典选征官,大眼往求焉。冲弗许,大眼日:‘尚书不见知,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三丈许,系髻而走,绳直如矢,马驰不及,见者莫不惊叹。冲日:‘自千载以来,未有逸材若此者也。”’遂用为军主。

《阶州直隶州续志》称:“杨氏者,西夷之别种也,周、秦以来,世居陇右,自立豪帅。”仇池(甘肃西和县)杨氏,以仇池山为居点建立起的仇池国,先后击败前赵、后赵、前秦、后秦、大夏、东晋和刘宋诸政权的多次进攻,与中原23个政权抗衡,建国103年。杨大眼是杨难当之孙,以没落贵族的身份离家入京“奉朝请”。时逢尚书令李冲“征官”,大眼请求前往,却遭到李冲的拒绝,于是杨大眼当众展示了独特的才艺――奔跑。

由史载可知:杨大眼奔跑飞速并没有身体优势(大眼往求焉,冲弗许),他的奔跑才能在年少时就有所体现(少有胆气,跳走如飞),他展示才艺是有准备的(听下官出一技,便出长绳)。杨大眼展示奔跑绝技的方法及效果见表1。

“绳直如矢”即绳索如同射出的箭一般,也就是说也奔跑起来,绳索是一条向上微拱的弧线。杨大眼为什么会选择绳子作为展示自己奔跑才艺的道具呢?“系髻而走”或许就是古人检验奔跑速度的一种常用手段。笔者从古代“中”字的字形中得到了一些启示。“中”,甲骨文如图1、图2,金文字形略同,如图3。其本义为氏疾社会的徽帜即“旌旗”,象形字,中间是旌旗,上、下为绳索飘带。古代先民借以观测风力、风向以旗帜飘扬的方向观测风向,以绳索的水平程度测定风力、风速。杨大眼正是利用这个原理展示自己特殊才艺的。

杨大眼所用绳索的材料、直径和长度是衡量其奔跑速度的重要因素。文中只说“长绳三丈许”,依据《隋书・律历上》推算,当时的1尺合今28厘米,那么“三丈许”,大约为现在的8.40米。他所用绳索的粗细及材料,不得而知。“绳”,《说文・糸部》:“绳,索也。”《说文・市部》则云:“索,草有茎叶可作绳索。”甲骨文中也有“索”字,像绳索之形。从“索”的原始字形可以看出,“绳”一般由二至三束线或线胚合拧而成。陇南境内常见的细绳有用以“纳”鞋底的一种细麻绳;另外,木工测曲直的墨线也可称之为绳,《尚书・说命上》记载:“惟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那么,杨大眼所用绳索大概介于此二者之间。如果再细则要称之为线了,自然观众也看不出“绳直如矢”的展示效果。

为了测试杨大眼的奔跑速度,笔者曾做了这样的实验:选用长8.40米、直径约1毫米的细棉线绳(因为棉线较轻),人手持线骑摩托奔驰。我们惊奇地发现,无论顺风、逆风,要想使绳索脱离地面。时速必须达到35公里,小时以上;加速到40公里,小时时。绳子前半段稍直;只有时速超出50公里,小时时,才能隐约看到“绳直如矢”的现象。日本学者宫川千秋在《短跑》一书中记录了24届奥运会100米决赛时优秀运动员分段计时。从下页表2可以计算出,卡尔・刘易斯的百米最快时速约为43.37公里/小时,约翰逊百米最快时速也不过46.15公里,小时。

古代史籍著述时有溢美之词,杨大眼所用绳索的材料、直径与长度等数据又难以精准。如果《魏书・杨大眼传》所载可信的话,杨大眼的百米理论成绩可能已接近10秒,保守地计算也在11秒左右。

河南龙门古阳洞遗存有杨大眼为孝文皇帝开凿的石窟造像,即杨大眼造像,其开凿时间在北魏太和末至正始年间。造像龛右侧是《杨大眼造像记》。《造像记》是这样描述杨大眼的:“……辅国将军、直髑将军、口口口口梁州大中正安戎县开国子仇池杨大眼,诞承龙曜之资,远踵应符之微,禀英奇于弱年,挺超群于始冠。其将也,垂仁声于未闻,挥光也,擢百万于一掌,震英勇则九宇感骇,存侍纳则朝野必附……”

“挺超群于始冠”正是指杨大眼“系髻而走”一事,由此可见,杨大眼系髻演“技”时,其年龄刚满20岁。在1500多年前的北魏时期,没有经过科学、系统训练的杨大眼能跑出11秒的百米成绩,不能不说是一种奇迹。他无疑是中国古代跑得最快的人。

《魏书-杨大眼传》还记录了杨大眼充满传奇的一生。他任军主不久,旋即升为统军,随孝文帝南征而勇冠六军,因其战功卓著,累迁为直阁将军、辅国将军、东荆州刺史。北魏正始二年(505)十月,梁武帝萧衍兴师进攻北魏。正始三年(506),杨大眼统军大败王茂先。正始四年(507)正月,杨大眼与元英率数十万大军攻钟离,因部下过桥后退而败北,大眼被罚为营州士兵。北魏永平年间,元恪重新启用杨大眼。

杨大眼擅长骑术。抚爱士卒,呼士卒为儿子,见到伤兵时常为之流泪,作战中总是身先士卒,冲锋陷阵。梁将都很畏惧他,当时传言,淮、泗、荆、沔之地啼哭的儿童,只要一提杨大眼的名字。无不即止。当世以为,其勇猛关、张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