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内容摘要】基于民族方言的民族唱法具有音色明亮的特点,更有甜、圆、清脆、润、水的要求,注重情感、字、声以及腔的相互融入和呼应,具有唱表结合的特性。民族唱法可以为流行唱法提供很多可供借鉴之处。文章对民族唱法与流行唱法的融合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民族唱法 流行唱法 融合 发展

民族唱法融合并传承了民间歌曲、传统戏曲和民间艺术的精髓,参考了美声的科学方法,能够引领一般的民族音乐、民间音乐、戏曲演唱。民族唱法特别强调的行腔韵味有依字行腔、字里传情、字正腔圆、以声带字和腔随字走等,也是其主要特性和精华。还有一套咬字、吐字方法,如“五音四呼”。

流行唱法,也经常被称为自然演唱方法或通俗唱法,指的是一种在歌唱时以说话代替演唱的不太注重个人嗓音的方式,强调演唱者内心的感受,注重声音的自然性,要求声音具有生活化、口语化的特点,着重突出“情”字,但是重要的是演唱时的个性表达。演唱形式不拘一格,具有很强的随机性。是一种能够充分与观众互动的唱动结合的歌唱方式,其娱乐性和群众性也十分突出。

作为具有艺术性的演唱方法,民族唱法和通俗唱法既有联系又有差异。以下笔者通过呼吸、吐字咬字、演唱歌曲时的风格、共振、处理艺术等方面探讨其异同。

一、两种唱法的区别

(一)共鸣运用的不同。局部共振是民族唱法中普遍使用的方式,这个过程中主要作用的是口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真声主要用在中低声区,头腔共鸣则主要用在换声区和高音区的混声和假声演唱时,但并不是说每个谐振腔都可以被单独使用,而应该是“整体共振”,也就是所有的谐振腔集合在一起形成的。胸部、嘴、头三个谐振腔的整体使用就是整体共鸣。流行音乐是以真实的声音演唱为主,口腔共鸣为辅,在这一点上与其他不同,在很大限度上保持自然状态,类似于演讲和朗诵,随着话筒对歌声音量的扩大,也就不需要很强的共振(除了少数歌曲外),而其他的共振方式运用就更少了。

(二)喉位运用的不同。民族唱法在演唱时应光滑流利,自然通过上下,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唱歌时稳定喉头,打开喉咙,喉咙打开的程度和不同高度的喉位要按照需要进行调整。男性和女性的声音在唱流行歌曲时,关注点主要在声音的真实性上,喉咙打开程度并不大,喉咙一般比较高,但是需要构成管状,要严格根据歌唱风格的要求进行表演。

(三)咬字、吐字方面的不同。民族唱法以民族语言发音为基础,强调字正腔圆、以字传情、以字带声,其发音的灵魂就是咬字。古人曾说“曲有三绝,字清为一绝,腔纯为二绝,板正为三绝”,说明那是歌唱发声的重要技能。前缀咬短,准确,字腹要拖长,字尾收音的时候要清晰。也就是说,在唱歌时最能表达情感的就是咬字吐字时的字头,力量之美在声母部分被完美地展现出来,用力张扬积聚,声母的阻气方面非常有分量。流行歌唱发声会根据不同的曲目发生改变,因为在一般的歌曲中,唱嘻哈风格会很灵活、敏捷;现场演唱要具有张扬豪迈的风格,是强有力的;唱抒情曲目要柔美优雅;唱慢速曲目要连续圆滑。如“遥远的夜空有一个弯弯的月亮,弯弯的月亮下面,是那弯弯的小桥”是《弯弯的月亮》的歌词。歌词发音自然,情感亲切,语气对情绪具有很大影响。语言很好地被诗化,也是语言的直接表达。

二、两种唱法的融合

(一)呼吸运用的共同性。关于呼吸在演唱中的必要性,中国古代关于音乐的书中有关“气动发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气沉丹田”等说法就有了详细的表达。现在有人说,没有呼吸不能唱歌就是这个道理。由此可见歌唱艺术的基础即为呼吸,呼吸作为发声的原动力也是一种声乐演唱技巧。吸气多、存气足、用气自然、运气灵活等就是民族唱法的重要特点。流行歌曲表达更多的是说话风格的演唱方法,它在锁骨部分的呼吸支点较多是中声区的特点,胸腹式呼吸方法更多的是民间演唱高音区。民族歌唱呼吸练习方面,美声唱法的呼吸方式被许多教师使用,就像叹气式、闻花式、惊讶式的呼吸方法,用这种感觉启发学生将气沉下来,让其在体内不断涌动,然后逐渐提高歌唱技巧。流行歌曲作为一种演唱方法也不能没有气息的支持,呼吸是关键,也是根本。因此,两种方法只有呼吸深度的不同,目的上都是相同的。

(二)声音位置的共性。歌唱的声音按照民族唱法的要求需要明亮,声音普遍比较向前、向上,和呼吸的变化趋势相反。亲切、自然、直接,注意高位置都是歌唱时需要强调的,避免“包”或者“窝”着唱歌。流行唱法同样要求声音明亮,位置较高,亲切自然地运用语言,唱歌时切记面带微笑。只要保持微笑的状态唱歌,就算学习民族唱法也可以唱好流行曲目,此时也要注意在牙齿表面吐字和发声歌唱,这样就能有一种民族唱法的气韵。显然,这两种唱法在声音位置方面具有共性。

(三)咬字部位的共性。民族唱法的声音是在前面,在硬腭位置声音进行反射,嘴保持微笑状态,吐字清楚明白,流行的歌唱发声方法和民族唱法的嘴型和吐字方法相同,有时更向前点儿,牙齿、嘴唇发音偏向生活化,语言清新,具有温暖的感觉。

(四)作品表演的共性。民族唱法一贯强调唱歌时要充分表达情感,所谓的“丝不如竹,竹不如肉”就说明了歌唱表达出来的强烈情绪胜过任何其他工具。流行注重情感表达,有时发出的声音都可以被舍弃,有一种重感情轻声音的倾向,因此情感的起伏强烈,感染力强,舞台表演大方、活泼。这两种唱法的“情”是其作品重点突出的地方。

(五)审美品位的共性。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归属于声乐艺术,其积极的思想内容令人干劲十足。具有健康、多元化、美好等特点。听众的审美将受到演唱歌曲的影响,提高人们的审美情趣,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积极上进。因此,两种唱法在审美情趣上是一致的。

(注:本文为黑龙江省艺术科学规划课题《中外声乐跨界唱法教学的多元化研究》阶段性成果论文,项目编号:JKA2013-050)

参考文献:

[1]林俊卿.歌唱发音的科学基础[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3.

[2]冯葆富,齐忠政,刘运墀.歌唱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7.

[3]李树忠.歌唱与声音训练[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2.

[4]金铁霖.民族声乐的学习与训练[M].郑州:黄河音像出版社,1989.

[5]何卓.浅谈美声、民族、通俗三种唱法的异同[J].黄河之声,2010.

[6]盛瑞强.中国民族声乐理论之研究:“字正腔圆”的认识[J].艺术百家,20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