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汉语言文学不仅构建了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知识体系结构,更是代表着中华民族不朽的精神文明以及智慧的结晶。因此,在当代语文学科的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语文课堂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可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以及民族认同感,使学生在语文课堂的学习中受到更多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能够提升品德修养。

一、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在课程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渗入,分别是德育教学、历史教学、语文教学以及校园文明四部分。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注重传统文化的凝聚力与生命力,加强传统文化的灌输。如:在学习《岳阳楼记》这篇中学语文课文时,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要体现出传统文化的思想,如在学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名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作者范仲淹当时体恤黎民百姓,先他后我的崇高情眩并无限敬佩作者虽身居江湖,但心系朝政,心忧国事,惨遭迫害身处逆境后仍旧不愿放弃理想的顽强意志,以此来让学生对作者这种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产生出强烈的共鸣。教师也可以就文章某一段落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和引申,向学生传递古代伟大的思想精神。

孟子说: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语文课堂教学中要教导学生在平日与人相处时,要具备包容的内心,并时常约束自己的言行,以此来做一名品德高尚的人。

二、提升传统文化教育的创造性

在语文教学中课文背诵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背诵课文可以促进学生脑力记忆的发展,同时在不断地背诵中也积累了词汇,进而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然而在当前的中学语文学习中,背诵的内容包含了更多的文言文和古诗词,因其句子十分的拗口,再加上学生的理解不深,往往使学生在背诵时出现畏难的情绪,产生一定的抵触心理。如:《陈情表》一文一共476个字,学生在实际的背诵中很容易将词句背错,如部分学生把“辞不赴命”背成了辞不赴职,并且将“辞不赴命”同“辞不就职”相混淆;将“除臣洗马”和“拜臣郎中”背成了“拜臣洗马”“除臣郎中”等。因此教师在具体的课文翻译、讲解的过程中,要着重的对一些容易混淆的字词进行详细的讲解,可以告诉学生拜在古意是指受官,郎中主要是指官名,所谓晋时各部有郎中。除所指的意思是任命官职,而洗马也是官名,具指太子的属官,在宫中服役,掌管图书的含义等。在详细的告诉学生每句话的意思后,学生会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也会在不断深入的学习中了解并掌握了古代汉语常识,进而回到实际的背诵当中去,就会大大的提升背诵效率,从而达到积累传统文化知识。

三、拓展学生的传统文化视野

民俗文化是指大众民间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民族、地区中较为集中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以及传承的风俗生活文化,包含各种文化模式、婚丧嫁娶以及节日娱乐等。在中国古代民间就很看重节日的庆祝方式,如传统的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赏月和对诗、过年放鞭炮等,而在当今社会中传统节日越来越不被重视,而是将西方的情人节、圣诞节以及愚人节等当成必须庆祝的重要节日。这样发展下去,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情感逐渐的会被消去。针对这一现状,在中学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古诗词以及文言文的学习中渗透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并对其进行传统文化教育。

如,教学王维的诗词《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可以让学生了解重阳节,让学生了解到游子的思乡怀亲之情,身处异地的孤独,每遇佳节良辰时,便思念倍加。并对诗词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着重强调;从杜牧的《清明》中让学生了解到清明节等。通过在实际的语文古诗词的学习中加入传统的民俗文化,可以让学生在实践学习中提升传统文化认识,并在今后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将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不断继承并发扬光大。

四、利用网络让学生学习传统文化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应用发展,有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师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平台。因此,在初高中的语文教学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课下时间为学生播放《百家讲坛》《天天向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的节目,以此来引导学生关注中国传统文化,提升传统文化的情操。

在语文课堂中不断地渗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发展,尤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起着重要的影响。中国传统文化见证了古人规范的道德操守,对于新时期成长环境下的学生而言,可以规正其不良的思想和行为,更加的懂得谦卑和礼让,促使学生在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也塑造良好的人文品格。

李洋,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大板三中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