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西北地区回族宴席曲的个人风格特征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一、马生林其人

马生林,男,回族,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高台乡下庙儿村人,1950年出生,现年56岁,小学文化程度,农民。从小喜欢唱花儿、宴席曲、地方小戏(秦腔、眉户等),擅长演唱花儿,年轻时几乎每年都前往甘肃、青海一带去赶花儿会场,深受群众欢迎。曾在宁夏文化厅组织的民间歌手大赛中获得过优秀奖。没有从事过拜师学艺,所唱曲目、花儿曲令都是在平时边听边唱学会的。声音高亢嘹亮、苍劲有力,中声区厚实、富有戏剧性。演唱中常常能巧妙地应用假声扩展音域,而且真假声运用自如,尤其擅长演唱带有哭腔音调风格的曲目。

二、马生林演唱的主要曲目分析

1.《尕老汉》

《尕老汉》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酒曲,以物喻情,以情助兴。人们把生活中美好的事物,以及对生活的感受,编创成歌曲,在宴席和重要聚会中演唱,有竞赛、娱乐和逗趣等功用。马生林演唱的这首《尕老汉》其曲式为两句体单乐段结构,演唱中每段重复(有时或稍有变化地重复)第二乐句。其结构图式为:A + ||: B: ||(8 +||: 8 :||)。

马生林演唱的《尕老汉》为含清角音的六声E羽调式。该曲本身具有明显的民间小调歌曲特征,音乐欢快流畅,情绪热烈奔放。然而,马生林的演唱具有较为明显的个人特点,在速度上相对比较平缓,高亢洪亮的声音条件,加上带有沧桑感的声腔,使得本来十分热情欢快的曲子,显得平稳沉着,并且具有某些饱经沧桑的感慨情调。尤其是第一句第四小节和第五小节的旋律与众不同,大多数相同曲目中第四小节为同音反复,后接以小三度进行,而在这里,马生林则创造性地运用了三声腔la、sol、mi的下行旋律进行,第五小节却别出心裁地从商音开始,使第四小节与第五小节形成了mi―高音re的小七度大跳。凭他的声音条件,在这个音区演唱这样的大跳是有较大难度的,但他却用结合假声的方法自然流畅地演唱,一方面是他具有良好演唱技巧的体现,另一方面也是他审美观念的体现。

2.《蓝桥担水》

《蓝桥担水》是一首广泛流行于西北地区回族宴席场的叙事性宴席曲,该曲主要描写主人公蓝玉莲的生活遭遇,有两种不同的版本,一种是叙述蓝玉莲因丈夫年幼(在念书),不堪忍受公婆的虐待在兰桥与路口相遇的一位青年相爱私会,终因未能如愿而跳桥身亡。另一种是她在兰桥担水时巧遇未曾谋面的小丈夫完学,一起高高兴兴、亲亲热热地回家的情景。在回族中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在演唱这首歌曲时,曲把式们常常边唱边舞,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围观者也有情不自禁加入其中的。该曲是两句体单乐段分节歌,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完全反复或变化反复,由于增加了音调来源于第一乐句开头第一小节衬字歌唱,所以使这一重复得以扩充,该乐段变成了由三乐句组成的扩充乐段。马生林演唱的《蓝桥担水》其结构图式为:A + B + (扩充 + B1),4 + 4 +(5 + 4)。

该曲为含变徵、变宫的七声F徵调式。乐曲开始于双四度、五度、四度的连续跳进,re―sol、sol―re、re―sol,马生林用他那粗壮、响亮且带有凄苦的声腔音调,造成了宽宏、嘹亮、高亢且不失凄凉的音乐形象,把人们一下子带到了宁夏南部山区那贫瘠荒凉的黄土高坡。在旋法方面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表现在对旋律的装饰性处理,颤音、滑音、以及前倚音的运用。

3.《五更情》

马生林演唱的《五更情》和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相同类别的曲目一样,也是描写少女怀春、闺怨的。该曲描写一位少女因得不到婚姻自主,背着父母与情郎深夜私会,事后在帮助情郎离去时不幸被父母发现,觉得无颜于世而上吊身亡。该曲为带补充句的两句体单乐段分节歌,其结构图式为:A + B + 补充(4 + 4 + 3)。

该曲为五声#C角调式,la―sol―mi、re―do―la、mi―re―do等三声腔加mi―la、la―re四度跳进为其旋律进行的主要特征,演唱中由于感情抒发的需要加入了具有补充性质的结束句,中间因衬词、衬字或歌词字数的增加使乐句结构出现扩充的情况,但没有影响乐思的连续性和乐句的流畅感,并且使音乐显得更加自然流畅、纯朴大方。

4.《马匪抓兵》

《马匪抓兵》是一首流行广泛的宴席曲。清末到解放前,西北马家的势力很大,几乎掌握着西北人民的生杀大权。西北马家均为世袭西北的回族贵族家庭,清朝廷曾推行过“以回治回”策略,使得马家贵族不但没有削弱,反而实力更为强大,穷富差别很大,回族人民和当地各民族人民实际上受马家统治,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马匪抓兵》就是见证。人民之所以将其称之为匪,也就说明了马家的残暴凶狠。马生林演唱的《马匪抓兵》,是一个由两个半乐句组成的单乐段分节歌,其结构图式为:A + B + C(8 + 8 + 4)。

该曲是一个带清角、变宫的七声E商调式。该曲中,re―sol、sol―re、la―re四度框架结合sol―mi―re、do―la―sol、sol―fa―re三声腔的旋律进行是其主要的旋法特征,旋律具有高亢宽广、深情悠长的音乐特征。马生林巧妙地运用了其声嗓条件的独特优势,切分节奏和哭腔音调的运用,创造出了富有悲剧色彩的音乐形象。比如第一小节至第二小节re―sol四度框架的旋律进行,尤其在演唱时徵音力度上的加强,使得音乐一开始就呈现出悲苦的情调,还有第二乐句第三、第四小节之间四度的上下起伏,以及第六小节“苦命”二字哭腔音调的应用,使得悲剧性色彩得到了进一步的宣泄!

这首作品更值得一提的是音乐结构和唱词结构的美!不知是因为唱词结构的美造就了音乐结构的美,还是音乐结构增添了唱词结构的美。由于唱词的不方整结构导致了音乐结构的非方整性,使第三句只有四小节,具有补充性质,在非方整之中增添了诸多色彩。

5.《送大哥》

《送大哥》描写的是出门远行时的别离之情。这里的出门实际上就是去当兵,做一个“吃粮人”。在旧社会,许许多多的青壮年甚至中老年均会被抓去当兵。一方面当兵苦,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另一方面,在贫瘠落后靠天吃饭的旧社会,与其被饿死,倒不如去当兵还有饭吃。人们为了养家糊口背井离乡、流离失所。由此产生了与之相关的音乐作品,《送大哥》便是其中之一。该曲为两句体交替拍子的单乐段分节歌,反复是旋律发展的主要特征,上下两乐句的后四小节均为前四小节的反复或变化反复,每段第二乐句作反复或有变化的反复,其结构图式为:A + ||:B :||,(8 + ||:8:||)。

马生林演唱的《送大哥》,其旋律是一个带清角和变宫的七声#C商调式。旋律以do-la-sol、sol-mi-re、la-sol-mi等三声腔间以级进或四度跳进的进行为主,以及富有表情意义的滑音、哭丧腔调和衬词、衬字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唱词内容,同时也展现出了伤感、悲凄、幽怨的音乐情绪。第一句起于同音反复后的级进回旋进行,接以上方音下行级进加小三度的跳进;后四小节为前四小节的完全反复,旋律单纯、朴实,像是伤感情绪诉说和喧叙。第二乐句前四小节变三四拍子为二四拍子,起于同音反复加下行小三度的下行,接以上行四度跳进加三声腔的下行迂回进行,起到了诉说、宣叙情感强调的效果;第二乐句后四小节变二四拍子为三四拍子,上行小三度加三声腔的级进迂回进行,后接以上方四度开始的下行级进加三声腔终止于#C商音,虽终止于主音,但给人感觉并不满足、完满,后乐句的变化反复,加上演唱始力度、速度上的处理,强化了终止趋势,使音乐的表达得以完满,从而使得别情也得意充分表达。

6.《高大人领兵》

《高大人领兵》是回族宴席曲中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史学价值的传统保留曲目,有几十种不同的版本。讲述的是高连升领兵经河西走廊往新疆平乱的历史史实。据说是一个当时幸存士兵编创并传唱开来的,有《出门人》、《高大人》、《高大人领兵上口外》等不同名称,但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内容。马生林演唱的《高大人领兵》是一个两句体单乐段分节歌,第三乐句是第二乐句的变化反复,具有补充性质,第四乐句是第三乐句的反复,其结构图式为:A + B + ||:补充:||(9 + 11 + ||:8:||)。

马生林演唱的《高大人领兵》,其旋律是一个带清角和变宫的七声#F商调式。La―re、mi―la四度跳进结合do-la-sol、sol-mi-re、la-sol-mi等三声腔的进行,以及富有表情意义的滑音、哭丧腔调和衬词、衬字的运用,恰当地表达了唱词内容,同时也展现出了悲苦、凄凉、幽怨的音乐情绪。比如,第一句起于级进回旋后的四度跳进,接以波浪形且穿插长音的旋律进行,加之马生林一气呵成的演唱处理,为后一句的展开和哭丧腔调的出现作了良好的铺垫,音乐显得真挚、深情,催人泪下。第二句迂回跳进到高音re的同音反复,有诉说、宣叙、哭泣的效果,后面继于两小节衬词、衬字带哭丧音调的旋律,更进一步加深了音乐的悲剧性情绪的表达,正像结尾唱道的那样,“十二月到了满一年,高大人营前把兵点。小将死了无其数,小将死了个万万千,高大人哭了个泪涟涟。”

三、个人风格特征

通过以上几首代表性曲目的粗浅分析,马生林的艺术风格和审美特征主要体现在:

1.唱词方面,善于利用衬词衬字结合哭诉性声腔表达悲剧色彩的情感,这在他演唱的《马匪抓兵》和《高大人领兵》中给人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2.旋法方面,创造性地运用旋律的空间感,四度框架、双四度框架以及三声腔的灵活运用,增强了音乐的表现力,比如四度、五度、七度的跳进或连续跳进,使得音乐具有较为明显的高亢、苍劲、宽广的特征。

3.审美方面,善于利用自己独特的声音条件和演唱技巧创造具有悲剧性的艺术形象。其嗓音具有粗犷、厚实、洪大的自然生理条件,有利于表现忧伤、悲苦的情绪内容。在塑造悲剧性色彩的音乐形象时,真假声结合、滑音以及哭丧音调的巧妙使用,真可以说是应用自如、形象逼真。“生活是艺术的老家,一辈子儿牢牢地记下。”这是宁夏著名民间歌手张明星1964年参加全国首届民歌调演受到的接见后,非常感动,他把总理的教导用花儿的构词形式编唱出的这样一句花儿唱词。人生观、价值观以及审美观不可能不打上生活的烙印。马生林也不例外,他擅长用苍凉、凄苦的声腔表现具有悲剧色彩的音乐形象。笔者认为这与他的生活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马生林出生在全国闻名的贫困山区――宁夏海原县,恶劣的自然环境打造出了他朴实、坚强的性格特征,同时也使得他对生活的美好和艰辛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靠天吃饭,吃了上顿没下顿,有时为了生存还会沦落到讨饭的地步。这就是他在演唱中以忧伤为主要情调的根源所在。即便是欢快活泼的《尕老汉》,也是夹带着忧伤的,使人不能很明显地感受到轻松快活的情调。这就是“生活是艺术的老家”的体现。

(作者单位:李黎,宁夏大学音乐学院;汪平,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音乐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