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的解读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的解读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张爱玲小说中多以女性角色为第一人物的,电视剧改编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的把视线集中到女性角色上,而忽视了小说中男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把握好男性符号,先来分析一下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关键词:张爱玲;电视剧;改编;男性符号

中图分类号:I20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14-0015-02

“张爱玲” 这三个字本身就是一个金字招牌,任何作品只要沾上张爱玲三个字,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自八十年代以来,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作品逐渐搬上荧屏和舞台,进入观众的视线。根据张爱玲小说改编的电视剧稍晚一些,在21世纪才真正的搬上荧屏,仅有三部:《半生缘》,《金锁记》,《倾城之恋》,前者是长篇小说,后两部是中篇小说,这三部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都要有大量的情节的填充,情节的填充又离不开人物的塑造。张爱玲小说中多以女性角色为第一人物的,电视剧改编过程中,人们会不自觉的把视线集中到女性角色上,而忽视了小说中男性的重要性,为了更好的把握好男性符号,先来分析一下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以《倾城之恋》为例,分析一下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有哪些继承和发展?

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有哪些继承呢?主要从张爱玲的小说方面来分析,表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张爱玲的小说中,中国传统的以男性为中心的父权主义特征明显。张爱玲的小说中,父亲的位置大多是残缺的。 母亲行使权利,替代了父亲的角色。《倾城之恋》中,白流苏夫家的家庭一提而过,而且是透过三爷和四爷的嘴说出来的,四爷:“他们莫非是要六妹去奔丧”,“他们”指的是谁,自然是白流苏的夫家,而夫家是只有一个儿子,已经死了。怎么确定白流苏的夫家只有一个儿子,小说中并没有说啊,但是透过三爷的话,便可以确定。三爷的话是这么说的:“ 你这会子堂堂正正的会去替他戴孝主丧,谁敢笑你?你虽然没生下一男半女,他的侄子多着呢?随你挑一个,过继过来,家私虽然不剩什么了,他家是个大族,就是拨你看守祠堂,也饿不死你母子。”这句话中有两个词,一个词是“过继”一个词是“看守祠堂”。在封建社会,是非常讲究血缘关系的,但凡有子嗣继承血缘,是绝对不会过继别家的孩子来继承血缘的!只有没有子嗣继承的才会过继本家兄弟的孩子。在这里,既然要过继侄子,白流苏的前夫自然是没有兄弟的!在封建社会,是什么样的人去看守祠堂呢,看守祠堂定是原配夫人,不然会玷污了祖宗的牌坊。俗话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白流苏的公公让已经离婚的白流苏戴孝主丧,并过继侄子来延续香火,这本身就是封建父权主意的表现。

“我们七妹是庶出的,只怕人家看不上眼。”简单的一句表明宝络在白家是不被待见的。但是白老太太是怎么做的呢? 将全家的金银细软,尽情搜刮出来,能够放在宝络身上的都放在她身上,把宝络打扮的花团锦簇。 “庶出的”“ 花团锦簇” 表面的公正公平,表明白老太太在家里的地位,她不过是借用父性的权利,自私的扮演了父亲的角色而已,成为父性的替代品,只不过这个“父亲”是女的。父权被女性替代反映出封建社会中女性主体地位的低下和男性主体地位的重要性。一方面女性想要权利地位,想要争斗;一方面却又是自私的,只想着在自己营造的小环境中获得满足,而没有考虑到全体女性地位的提升,没有彻底斗争的勇气和信心。所以她们的斗争是个体的,阶段性的,不彻底的。

第二,张爱玲作品中的男性大多是保守的,外强内弱,屈服于社会。张爱玲小说背景大都发生在上个世纪二十到四十年代,是东西方文化融合的时代。一方面,封建家庭中的子孙长期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从小养尊处优,成为儒家思想的固守者。一方面,先进的西方思想涌入中国,对于封建思想的固守又使得他们对西方思想产生了抵触情绪。两种思想在融合使得他们面临尴尬的局面,使他们对西方先进的生活方式产生恐惧,从而失去走出去的决心和勇气。面对生活困境,即使物价上涨,卖田卖地不能养活家庭的时候,三爷也没想真正的出去谋生,最后迫于生活,他采取了折中的办法,做金子筹股票。随之暴富的希望也以失败告终;四爷为了躲避家中的琐事,自己禁锢在胡琴声中。

第三,张爱玲小说中的男性人物大多是冷酷自私的,小说中的感情被裸的金钱所俘虏,缺少性情中人。《倾城之恋》中,压抑的生活气氛,家庭成员相互提防,互相攀比,妯娌的关系就像上筒的火药,一触即发。三爷四爷劝白流苏回夫家,明着说是省去一个人的饭钱,实际上希望从白流苏的夫家得到更大的好处。兄妹间裸的金钱关系暴露出来。三爷四爷不断地逼迫,白流苏才会自降身价,千方百计的要嫁出去。对于范柳原的香港邀请,何尝不是赌气。白流苏何尝想哥哥们为自己做主,但是哥哥们只认钱,当爱情遇到金钱,爱情会变质!亲情何尝不是这样!说到友情,如果三爷四爷有几个信得过的朋友,便不会找不到工作。家中就不会如此的冷清,他们也不会变得如此自私和狭隘。

第四,张爱玲是一个悲情主义者,她所塑造的男性多是自私的,缺乏积极主动性,即使想要努力,结果总是尴尬。或是自己人生经历的缘故,或是张爱玲把人生看的过于透彻,她笔下的人物终究走不出自己人生的困境。总之,张爱玲的小说中极少有与命运抗争的人物。张爱玲的悲情于女性更多的体现在爱情上,她们大多是自私的,不想着自己努力,而希望对方能够主动,她们表达感情的方式便是等待。于男性更多的是“顺其自然”。走不出去的白家三爷和四爷;困在压抑沉闷家庭里的姜长白;过早结束人生的白流苏前夫;还有总是伸手要东西的曹大年,他们顺应天命,逐渐的被岁月所腐蚀。三爷想过要跳出恶性循环圈,但是一次打击后,他便再也没有挣扎的勇气。范柳原终成正果,这又何尝是他努力的结果,邀白流苏去香港,也许是范柳原的主动进攻,但这何尝不是一次富人间的交易 。也许范柳原拿稳了白流苏跳不出他的手掌去,这何尝不是范柳原闲适中的自满情绪。如果没有战争,没有香港的陷落,范柳原就不能坦露自己的内心,也就没有了两人的故事。

张爱玲小说在电视剧改编中男性符号有哪些发展呢?主要从编剧和观众两个方面来讲。

张爱玲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多是单一的,观众给予改编影视作品中的男性角色以“完形”(“完形”一词来自《格式塔艺术心理学》,又叫“完形心理学”制指人具有完形的能力,人们习惯上缺角,缺陷补充出来的视觉现象)。每个人心中都有对张爱玲小说中角色的诠释。而对于角色的诠释在某方面也迎合了观众的感性认识。

总的说,张爱玲的小说有点破,有点旧,有点颓败。在电视剧改编中,既不能随意乱改,也不能固守小说,应该在小说中找一些人性的东西,合理的结构变化也会使改编更有特色。张爱玲的小说大都从高潮前开始写起,对于前史交代不清楚。在小说改编成电视剧的过程中,加入丰富的前史,单一的人物形象丰满起来。电视剧《倾城之恋》采用了两条线索并行发展的结构。小说开始,白流苏的前夫就死了,我们只能通过三爷的话了解到前夫的状况,有两个姨太太,是家中独子。电视剧版人物叫唐一元,开始时真心的爱着白流苏,是白流苏过重的心机让他产生了恐慌。十几集的描述让白流苏和唐一元的感情有一个发展的过程,从而更清楚地了解到唐一元的性格。白家的三爷四爷在保留小说中的性格特点外,也给他们加入了一些无奈何一些温情的元素 。如白流苏回门时,两个哥哥商量如何做一桌丰盛的饭菜时,四爷竟然主动把自己的端砚卖了凑钱。小小的温馨给家中的压抑,情感的冷漠增添了一份无奈和一份淡淡的凄凉。加入范柳原纯真的爱情,也为后边他的玩世不恭作了伏笔。前一份爱情,范柳原白丁的身份,后边他已是大老板。他爱白流苏,却又总在试探,他何尝不知道金钱对男人所起的作用。

张爱玲的小说,是一部成人的小说,小说中对于主角男女关系的描述,虽然只是简短的几句话,语言晦涩,点到为止,从来没有的大段的裸的描述,但是在简短的几句话中充满了,总是欲言又止的样子,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这在某方面也迎合了中国的电视剧对于的限制,是电视剧改编过程中不得不注意的一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