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关于高校教师言传身教现实意义的研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言传身教一直是教师应当推崇的行为典范,而在当代社会其应当有更深层次的内涵,具体表现在高校教师身上,不仅要在课堂内做好言传身教的典范,更要在课外做好榜样,以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规范社会的行为。
关键词:言传身教;课外文化;泛化教师;行为规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3-0041-02
教师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为人师表,读书人之楷模,以榜样的身份展示在学生乃至社会面前,其言传身教的优良传统千百年来一直被广泛地认同和赞许。时至今日,重视教师在教育中言传身教的作用,仍然有很重要的意义,且应该延伸其内涵。
一、言传身教的内涵
所谓言传身教,即传递信息者通过自身言语和行为方式来传递信息,从而使接受信息者接受并消化信息的过程。既然是信息传递者和信息接收者,则涉及两方面的主体,高校教学中,主要体现为高校教师和学生;同时,涉及教师言语的表达和行为方式的演示。
教师言语表达是通过表象的方式向学生传递信息,是社会普遍比较关注的。通过言语的表达,可以向学生传递专业知识、行为理念、道德规范和法律内涵等。往往言语在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将现成的书本文字通过教师人为的加工来掩饰和修饰,在某种意义上只局限于传递信息。信息传递过程中,特别是道德规范只能被动地传递,至于能否被学生接受或消化,就得看教师的传递技巧和教师自身行为所表达出来的信息。
鉴于言语在传递信息过程中的局限性,就必须重视教师的行为方式。行为方式可以被教师加工后再进行掩饰,但真正要像言语表达一样被掩饰或修饰得完美则很困难,而且也很难持久,不易形成长期稳定的行为模式。而行为方式对学生的影响也是潜移默化的,像春雨“润物细无声”一样,是教师自身可能不曾察觉的细微动作表达的思想意识被学生留意到,并被学生模仿。
教师的言行倘若一致,且是积极向上、健康的,学生对此行为加以模仿和学习,不仅展示了教师的人格魅力,而且使学生对教师表示接受和敬佩。这样则有助于了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教学,有助于学生健康的成长。但如果教师在言语中传递的是积极向上、正直、热情、有修养、有内涵的行为理念,而行为中却传递着与之不符的信息,甚至是完全相反的行为。那么,学生则对教师表示出厌恶、不屑一顾,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更是无从谈起。
二、言传身教的意义
大学生在生理发育上已是成年人,思想、品行、思维方式、文化修养等亦有很大的提升,但仍需要教师进行更全面、更系统、更完善地引导。特别是进入物质高度丰富的时代,大学生思想意识和道德观念具很强的叛逆性和模糊性。
1.教师的行为方式本身很难区分好坏,学生在久而久之的熏陶中,很可能倾向于教师的行为理念发展,容易误导学生朝着不利于身心健康的方向发展,把本身就模糊的思想概念确认为不良的行为规范。
比如吸烟,学生们不可能不知道其对身体的危害,但未必能做到不吸烟。当教师在传递“吸烟有害健康”这一信息的时候,自己还在吸烟,时间长了,学生也就不以为然了,认为吸烟这种行为对身体的影响无所谓好坏,教师和社会本身不拒绝吸烟这一事实,所以自己也可以吸烟。事实上吸烟本身就是不好的行为习惯,不应该被传递,而教师课堂或课外无意识的抽烟行为就充当了传递不好习惯的角色,这是一种不好区分好坏习惯的行为理念。而误导的行为方式更能影响一个人的成长,更加确定了行为规范的不稳定性。
2.教师不雅和恶劣的行为方式被学生看到,并被学生模仿,为自己的叛逆行为找一个理由,披上一层合理的外衣。好的行为可能需要很长的时间来培养,建之不易。而变“坏”的借口和理由很好找,也很容易学到,甚至是无师自通。只是有时候,学生在心理上过意不去,于是找一个变“坏”的理由。而教师某些不良和不雅的行为正好被学生利用,学生也就能心安理得了。教师都是这样的,做学生的岂有不学之理了?似乎很豪迈,很有道理,很心安理得。
比如,教师偶尔性地迟到早退,又不及时向学生解释,学生们意识到了这一点,也开始迟到和早退。之前,学生知道迟到和早退是不好的行为,但是,他们的潜意识中感觉到既然教师都能迟到或者早退,为什么自己就不能迟到或者早退了。于是,他们的迟到和早退就变的心安理得了。
如果有的学生还不具备足以区分好坏行为方式的能力时,被教师不注意的不雅行为所引导时,则很可能把不雅的行为认可为能学习的正确行为规范,以至产生错误的思想概念,影响则是更深远的。
三、如何做到言传身教
教师的形象和行为方式很关键,他们的行为规范应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社会的楷模,建立教师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在课堂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更要在课外有好的行为,做到言行一致,言必行,行必果。
1.教师在课堂上做到言行一致,树立教师良好的形象。课堂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培养修行和情操的主要平台。学生大量的信息和行为思想意识都来源于此,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主要平台。一个真诚、热爱学生,关心学生身体、思想健康成长的教师,就要处处严格要求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和思想水平,言行一致,把教育工作做好。良好的行为方式被学生接纳,使师生关系更为和谐,学生信赖、尊敬并欣赏教师,这是对教师的一种鼓励和鞭策。师生的和谐双边关系使得课堂效率更高,也达到了教育的目的。当然,课堂教师行为规范的建立也是目前高校比较重视和关注的。
2.教师在课外具备良好的言行也很重要,应当引起足够的重视。这里引进泛化教师这一概念,所谓泛化教师是指教师不但包括教育者,而且包括高校行政人员,不但包括个人,更包括了主管教育部门;教师不但要在学校充当好教师的角色,更要在社会上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
课外表现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校内的行为方式,教师和高校行政人员优良的行为和言语是塑造优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的一言一行在校园内留下了痕迹,良好的言行能使校园充满人情味,处处鸟语花香,使校园思想更加开放,学术思维更加活跃,校园文化更有凝聚力。
目前随着高校迅猛的扩张,很多新建立的校园,特别是一些高职高专院校,有新的校园,新的建筑群,新的草坪,但没有欣欣向荣的校园文化。教师也仅仅是充当了课堂教学的角色,忽略了校园文化的建设。课外的教育只留给了部分思政人员,而思政人员只能简单机械化地管理校园,甚至是疲于应付、管理学生。课外的教师们回到了分布在城市各个角落各自的家,校园中不再有他们的声音和容颜,校园成了一座“空城”。很多高校有学生楼、教学楼、实验楼、行政楼等,却没有教职工宿舍楼,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学校把学生简单看作是学校的产品,而忽略了学生的社会属性。学生需要思想的充实和丰富,而不是简单满足空泛的理论和单一的专业技能。学生丰富的思想,高尚情操的培养在课堂上是远远不够的,课外校园中面对面的交流和沟通也是重要的组成部分。虽然现在科技发达,教师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电子信息等技术解答学生的疑惑,但解答的也仅仅是比较表象的疑惑,很难深入学生内心,学生需要与教师眼神的交流和心灵的碰撞。显然,现在教师和学生的分离,大量兼职、代课教师的聘用远远不能满足学生这方面的要求。
另一方面,课外的行为表现为社会中的言行合一,对社会的影响。教师不仅仅是院校的教师,更是社会的教师,这样才能体现教师职业的神圣和崇高,教师承担着规范社会行为规范的重担。“小石头能激起千层浪”。同样,少数教师的不良行为影响了整个教师队伍的神圣性,玷污了教师的形象。比如教授论文作假现象,青年女教师拳击女服务员现象等,虽然是极少数,但影响的却是教育者的名节。这样的教师,相信他们在课堂上的言语表现应该不会太差,否则也上不了讲堂,进不了教师队伍。而在社会的舞台上没有扮好自己的角色,表现了恶劣的一面,令人汗颜,使学生、社会对教师的看法发生变化,教师形象大打折扣。
3.泛化教师中的教育主管部门也慎言慎行,维护和守候社会正确行为规范的底线。教育学生是教师的责任,而选拔教师、提升教师的素质、管理学校等却是教育主管部门的责任。当今社会,人人都在感叹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良好的言行,优秀的品质却在慢慢的沦丧,整个社会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走向迷茫。企业家、银行家、政府官员、经济学家、社会学家、法学家等社会精英阶层都在探索其深层次的原因,却似乎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无奈。拯救的重担就落在教育者的肩上,落到了教师、教育主管部门的肩上。教师优良的言行,教育主管部门优秀的表现和行为规范,是社会学习的楷模和标本。
因此,教育部门应当建立公平的教育模式、完善的管理水平、先进的管理理念、更适合中国国情的教育体制,做到“言必信,言必行,行必果”显得刻不容缓。如果教育部门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做出了表率,就能以更好的方式来管理教师和学校,从而为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和学生良好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那就是学生和社会的幸福,是社会精神文明进步的阶梯。
“言传身教”看似简单的四字不仅是几千年来人们追求的境界,更是当代社会应该重视的言行理念。
参考文献:
[1]湖北省高等教育司.教育学[S].武汉:湖北大学教育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