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余启平工作室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余启平工作室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花花草草、瓶瓶罐罐、书

在京都生活了近二十年之久,余启平在上海的家里处处能看到那段日本生活对他的影响,这带有落地窗和庭院的布局就是其中一项。余启平说,他特别喜欢打开窗户就看到那些树和花花草草的感觉,这对艺术创作来说非常重要。于是,他自己在院子里亲自种了枫叶、丁香、石榴、柿子树、枣子树……他最引以为豪的是那两棵乌桕树,这种树生长在他的故乡南京,童年时候见过,多年以后他偶然在日本的一个茶馆看到了用乌桕树枝做的插花,从乌桕在日语中的读音可知,它应该是从中国传过来的。回到上海,他偶尔在花卉市场看到了乌桕,便买了回来用心栽培,到了秋天,乌桕心形的叶子会变红,落叶之后,白色的果子便出来,这棵外表平凡的树却有种意外的美。

和一般动辄百余平米的艺术区工作室相比,余启平的工作室并不大,但对他来说已足够。与众不同之处在于,这里弥漫的浓浓生活气息和艺术气息随意地融合在一起。一进门,中式茶几上时常摆放着一瓶插画,海棠、石榴、枫叶、乌桕……从院子里自己种的树,到小区内的杂草,都能被余启平信手拈来。在余启平眼中,插花是件很有乐趣的事情,就算一个简单的树枝,他都会根据线条和样式精心搭配不同的花瓶,营造出一种简单而随意的美。

在这个对余启平来说是家也是工作室的地方,摆放了各类如花瓶、茶壶茶杯、碗和玻璃制品之类的瓶瓶罐罐,它们不是普通的生活器具,全都是出自一些艺术家手工制作的工艺品。这些精致的小玩意,都是余启平在日本、上海还有景德镇淘回来的,他对这些东西爱不释手,去古董店淘东西便也成为了他的一大乐趣。在他眼中,工艺和艺术有着相通之处,他习惯用一个艺术家的视觉去感受这些东西。

在余启平的画桌背后,那两米多高的大书架显得尤为突出,每一格的架子上都横竖堆满了书,由此可见主人无疑是爱书之人。余启平说,这间屋子里最特别的地方,还是要属这满满的书,这是他最大的宝库。每次去日本,他都要买上几十公斤的书带回家。其中最多的就是工艺和美术方面的书品,比如考古、古董、建筑、庭院、陶瓷等等,绘画方面还有欧洲中世纪壁画、中西方从古代到现代的艺术,范围庞杂,显示着书的主人对艺术宽广的理解和浓厚的兴趣。在这些书中,余启平时常会得到创作的灵感,比如一幅古人的画,它的某一个部分、某一个人物以及某一块颜色都会让他产生联想,如果是自己来画,会有什么不一样的构图。

生活是第一位的

无论是庭院的花草,还是家里的摆设和藏书,这种用心营造出来的生活环境和余启平的创作无疑是相通的。生活对他来说,不仅仅是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更重要的是追求自身环境的美感,而有些人整日忙碌,却丧失了关注环境的闲心。一个有钱人,即使家里放着价值连城的家具,如果没有品位去搭配,那么生活也很粗糙。余启平说,艺术家首先要热爱生活,生活才是第一位的,艺术只能放在后面,只有这样的心境,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

在余启平的艺术中,你同样能感受到他那种对生活和自然的情感,这从他最初的创作中就早已显露。1980年,余启平进入南京美术学院美术系学习中国画,毕业之后,他一边担任着《江苏画刊》的编辑,一边从事艺术创作。在他上世纪80年代成名的“红房子”系列中,那成片的灰瓦红墙的房子在青山绿水中铺开,又在皑皑白雪中静立,氤氲着江南水乡的灵秀之气。1991年,他凭借一个机会来到日本,并完全以艺术家的身份开始了新的创作历程,在京都一住便是近20年。从这开始,余启平的画中除了山水和房子,还出现了人物。在之后创作的“怀旧”系列中,景色依旧是江南,而那些穿着中山装、充满怀旧感的人物则画出了艺术家自己经历过的记忆中的时代;在“禅修”系列中,余启平用一种闲适而略带调侃的语气,表达了一种禅宗的意境。没有宏大的主题,没有激烈的表达,题材无非是一直存在着的风景,以及那些毫无现代感的普通人,所有微小的细节都通过艺术家的画笔缓慢地流出,最终形成了一种具有柔和的美感的画面语言。

现在,余启平每天的生活过得闲散而舒适,早上起来吃完早饭,他会喝点茶,听听音乐,然后看看书,有时候他会读得入迷,不得不告诉自己要停下来去集中精力画画。对他来说,好的艺术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知识的积累,有时候急于求成的作品无疑是浮躁而肤浅的。他说,他不会为了画画而把自己逼得太紧,他有时候需要发呆、需要书本和音乐,享受生活,这件事这对他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