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童趣性探究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童趣性探究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0-0118-02

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直接关系到教学的质量和人才的培养。小学生阶段的《品德生活》课程正是有效地促进孩子们身心得到全面发展的途径。而眼下的品德课堂,学生假体验、浅体验、空体验的现象依然普遍存在,表现为流于形式,或放任自由、漫无目的。这种缺失触及着学生心灵的体验活动,其结果只能是“风过疏竹而不留声,雁过寒潭而不留影”,学生感悟不到一点东西,心里一片空白。如何让思品课永远充满活力,让孩子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更多的生活知识,培养最佳的思维品质,得到最优的发展是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品德与生活》教学童趣性的探究,旨在把生活化的德育还给儿童,把童心童趣还给课堂,重新赋予品德课应有的魅力。

一、教学内容的童趣性强化

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兴趣爱好,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多种教学资源,对教材大胆调整、重组,使教学更加生活化、地方化、具体化、校本化,正真的走进童心世界。

1.关注教材内容整合中的童趣性。教材是教学的素材,不是束缚学生思维的枷锁。教师抓住儿童生活需要进行适当的增、删、添、改,并根据需要打破板块,打破课时的界限,这种组合式教学,既满足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又留了更多的时间、空间让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2.注重补充教材开发中的童趣性。课前搜集相关资料,这是对课本的有益补充和延伸,同时也是实施童趣性教学的一种文本依托。可以丰富学生的认知,激发学生的情感。

3.重视生活教材采集中的童趣性。教师随机追踪社会、生活的发展,关注时代的变迁。把社区、学校、家庭生活中的人文活动、节庆礼仪,日常新鲜的,刚发生的、正发生的事件随时引入课题。生活教材与文本教材有构成了一种互补关系,进一步体现了品生课的动态性、时效性和童趣性。

二、教学过程的童趣性凸显

在研究和实践中,我们积极构建一种快乐、积极有意义的品生课教学,促使儿童在这种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并从这种生活中得到身体的、精神的满足,快乐喜悦的享受。这种快乐和喜悦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1.从感性活动中求得童趣。注重在大量的感性活动中让学生进行到的体验,使道德正真融入生命,成为生命的自觉。教学中的感性活动包括游戏、访谈、扮演、故事讲演、各种竞赛等。在这种感性活动中儿童们的身体、各种器官、各种心里因素都处在积极活动的状态之中,它满足了儿童好动的天性。

2.从开发作业中求得童趣。品生课的“作业”应该是一种快乐的实践作业;是一种能让学生获得一种体验、感悟的作业;是一种塑造学生人格的作业。我们从作业内容的综合化中求得童趣,从参观、观察、调查、读写、视听等多样化的作业中增添童趣。这样的作业使儿童感到某种程度上的自我实现,得到某种成就感,从中获得快乐和喜悦。

3.从合作学习中求得童趣。新课程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能满足个体与他人交往的需要。在这种交往中学生能看到自己在小组合作中的力量,找到自己与他人之间许多共同感受。这些都是令儿童快乐的事。我们创设多种条件,让学生相互交流产生共鸣,从中获得成就感。

三、教学评价的童趣性倾向

课程评价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涉及课程实施的全面评价。因此我们侧重探索了学生学习及成长过程的评价,力图使评价不仅促进学生知识的发展,而且更关注人格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快乐度。

1.评价内容的童趣性关注。我们注重评价内容的丰富性、多元性与全面性。我们重点关注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心理素质、人际交往能力、学习兴趣、积极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发展。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成功和学习的乐趣,促使学生全面和谐成长。

2.评价主体的童趣性介入。新课程下课堂评价必须提倡多种主体。我们把小组互评与对小组每个人的评价结合起来;把学校评价、社会评价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让学生来评价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同时让学生在自然、平和的氛围中积极体验评价的乐趣,学会欣赏和接纳他人。

3.评价方式的童趣性追求。以遵循“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改变以测试定等级的唯一形式。我们设置了教师评、学生评、家长评。童趣性的评价方式满足了学生对评价的需求,促使他们以一种积极进取的态度参与学习、体验学习的快乐。

四、教学管理的童趣性呵护

教师对课程实施过程及结果的管理,涉及到课程管理中的诸多要素。我们侧重于对教师的教育行为、教学组织的管理及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管理。鼓励教师创造和体现教育行为的童趣性。教师应力图在与儿童的交往方式、交流表情、语言沟通、作业批改符号的童趣化。多一点童趣,少一点说教,学生自然“亲其师”,从而达到“信其道”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