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脑血管疾病的“缺水”维度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脑血管疾病的“缺水”维度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从事神经科工作多年。中风病是我们科室的常见疾病。对于脑血管疾病,我认为有两个原因不能不察,一是血管功能状况,二是血液的粘稠与否。这两点病因,大家普遍关心第二个,所以平时很注意饮食,少吃肉、少吃油,这些都是正确的防病措施,但是造成血液粘稠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直被人们忽视,就是“缺水”。在我治疗的患者中,很多人都存在缺水的情况,引一例说明。

中风的“补液”治疗

多年前,曾经在病房救治一中风后多脏器衰竭的患者。患者突发脑梗,在其他医院住院治疗,用大剂量的利尿药,消水肿治疗后,出现呼吸急促,严重缺氧,并出现肝、肾脏器功能损害的表现。情况危急,经过抢救,病情稳定,但多脏器衰竭情况仍然存在。后转至我院治疗。查房时,诊脉,发现有:枯、浮、热、粗的脉象特征。于是下医嘱,停掉所有液体,尤其禁用利尿药,改大剂量的盐水补液治疗。经过治疗,患者多脏器衰竭情况大为好转,后病情恢复,出院。对于当时的治疗,科里的大夫,都很不理解。我解释说,患者有中暑的脉象,并且经过西医院半月余治疗,仍然存在,说明患者中风,是因为中暑,脱水,液体量不足,以致脑灌注量不足造成的。补充液体量应该是治疗首要的治疗原则。但患者初次住院治疗时,并没有重视,而且使用大剂量的利尿药物,所以造成患者液体量不足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最后转为多脏器衰竭。

临床多年,我一直重视对病因的消除,病因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集客观的证据去诊断,不能倚病治病,忽略了人本身。后来这个病案成为我病房查房的案例,讲给学生听,让他们引起重视,希望他们扑下身子,好好干好临床工作。

从上面例子我们可以看出,所谓治疗,不在于你输液时,加入多少药物,使用的药物有多高级,多贵重,一定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泄其有余,补其不足”。简简单单的补液就能在治疗中起关键作用。

小儿的缺水与发烧

我不是专业的小儿科大夫,但在临床上,注意到,体质致病,在小儿中,普遍突出存在。阴虚体质的小孩,不注意及时补水,在春天阳气生发的时候,容易出现疾病。

曾治一儿,发烧,38到39之间,持续一周多,不好转。恰好是天气回暖的时候,阳气生发。小孩平时精力旺盛,爱说爱笑,患病后,脾气暴躁,没有耐心,下午体温高,早晨体温稍高或正常。一直服用退烧药,未见效果,化验检查,除嗓子有轻度炎症外,没有其他病变,病情不见好转,父母十分着急。应诊,患儿精神未见异常,面颊红亮,对外界事物,情绪反应过激,诊脉发现右手脉热、粗、软,左手脉弦长、枯,而且脉上。脉象上没有食积、着急、生气等病因特征。于是对其父母说:“没事,不要担心,开几服药就好了。”于是开方,大剂量养阴清热,疏解,安神等治疗。家长不放心,继续问:“那为什么这么长时间发烧不退?”我说:“在脉象上,没有很严重的情绪、饮食、炎症等病因,唯一的就是孩子身体太干,平时喝水太少了,恰好春天,阳气生发,容易上火,所以出现了发烧的症状。以后一定注意多给孩子补水,否则容易生病,体质的问题。”家长听后,觉得有道理,患儿服药后,体温就恢复正常了。

小孩患病,要及时治疗,变化很快。不要过度恐慌,因为小孩患病的病因相对单一一些,但是也需要扎实的临床能力,才能准确诊断、治疗。还是那句话,医生的水平,不在于你把病名诊断的多么花哨,治疗方案列的多么“精彩”,一定要诊对,治对。

在门诊和病房,我经常把患者的病因一下点破,目的就在于,让患者引起重视,自己做好防病的这一关,而不要等到病了进医院。我们大家自己可以做的有很多,及时补充饮水量就是很重要的防病措施。

我曾经看过一本书,叫做《水是最好的药》,作者是美国医学博士,是盘尼西林的发现者和诺贝尔奖得主――亚力山大・佛莱明的学生。他毕生致力于研究水的治疗作用。他根据自己多年的临床经验,发现了一个震惊世界医学界的秘密,许多慢性疾病的病因仅仅是身体缺水。他不用药,只用水,就治愈了3000多名患者。

说这些,并不是掀起大家的“喝水大战”。而是告诉大家一个简单的道理。疾病的发生、发展,到结果,需要原因和过程,大夫和患者共同承担着治愈疾病的责任和义务。把自己的健康完全交给医院的想法,是不可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