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1-0032-01

随着素质教育的推广,对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笔者通过实践,认识到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需要积极地参与到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当中来,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健全的人格

1.新课改下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1.1 理论意义。杜威曾说:"学校应该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生物学这三种基本科学的基础上。"可见,心理学知识对于学校教学和管理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愈来愈多的人开始关注心理健康,人们对于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有了一些认识。对于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国家教育部及各级行政部门给予了高度的重视,教育部在2002年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德育工作要具有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要培养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的寻求帮助的意识,促进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的形成,减少或避免各种不利的影响因素。为此,教师不再扮演"传道、授业、解惑"的角色,而更应成为一名承担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责任的心理辅导员。

1.2 现实意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社会变革也相继而来。现代社会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在急剧地发生变化,导致许多独生子女不论是在学习还是生活方面都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只是一味追求升学率,而忽视个体的成长和发展,给学生带来焦虑、紧张、恐惧等心理问题,严重影响着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小学生心理问题通常是在心理成熟和人格完善过程中产生的,具有普遍性、不确定性和暂时性,一般情况下小学生可以凭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调节。但是,由于导致心理问题的因素的复杂性,孩子凭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无法进行自我调节,这时如得不到他人的疏导,极易产生情感偏差、心理偏差和行为偏差,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2.影响小学生心理素质的因素

2.1 外部因素

2.1.1 家庭影响。家庭环境的影响在外部因素中占主要成分,因为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家庭的文化经济背景、自然结构和教养方式都极大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如由于一些原因造成的家庭主要成员缺失,会使子女缺少爱的温暖,许多心理疾病会在这种情况下产生。

2.1.2 学校影响。学校可以有意识地对各种影响个人身心发展的因素进行选择和组织,系统地发挥主导作用一、生生之问的关系、师生之问的关系以及在学习生活方面的态度都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心理健康一、例如,最近网上盛传的几起教师虐待学生的案例,这种情况的发生无疑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产生了极人的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因为这而产生偏激自卑的心理.

2.1.3 社会影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的不仅有学校和家庭,社会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社会心理学家研究结果表明:一定社会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社会经济地位、风俗习惯等因素都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它影响着个人的心理和意识,调节个人的行为.尤其是小学生,他们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尚未确立,可塑性强,在人格发展的过程中,建立人与人之问在生活、学习、劳动和口常交往中的相应的道德关系,是他们社会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但由于社会环境木身的复杂性,一个孩子在社会生活中不仅受到先进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影响,也有可能受到没落道德意识和社会风气的侵蚀。

2.2 内部因素。内部因素纷繁复杂,最为典型的体现在:意志力及自控力差、情绪不稳定、认知不成熟等方面

2.2.1 小学生的自制性、坚持性和自觉性等都处在成长期,自我控制能力尚不完善,因此,容易做出一些异常的行为,而产生某些心理障碍,如品德不良、多动症等.

2.2.2 情绪不稳定。小学生的情绪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这就导致他们在学习过程或是人际交往中极易产生恐惧、焦虑等不良情绪。

3.新课改下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3.1 气氛和谐,方法灵活。作为教师,应时刻牢记,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尽管角色不同,但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要转变心态,改变以往居高临下的权威态度,以亲切的面貌、用平等、和谐的口气与学生交流,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宽容地对待每一个学生的一切。学生在这样一个人格得到尊重、情感得到理解、行为得到鼓励、努力得到肯定的氛围中,就能尽情释放自己潜在的创造能量,教学中可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具、学具,也可以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化抽象为形象,帮助学生理解。

3.2 巧妙暗示,树立自信。自信是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正确认识和充分估价,这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一个没有自信心理的人不能够克服困难,勇往直前。小学生以鼓励为主,好孩子是夸出来的,营造一个充满信心积极向上的氛围,激发他们看到自己的成绩、长处,在教育学生过程中,要尊重学生人格,增强学生自信心,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点及闪光之处。淡化学困生观念,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3.3 创设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环境

3.3.1 用良好的校园环境熏陶感染学生,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通过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达到有德的氛围、智的启迪、体的设施、美的情趣等基本要求。

3.3.2.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改善学生的心理环境。全校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开展阅读经典名著、写读书笔记、制作精美书签、办读书海报等一系列文化活动,达到陶冶情操、美化生活、融洽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愉悦中受到教育,

3.3.3 创设良好的家庭心理环境,建立家校沟通渠道。良好的心理品质教育需要学校、家庭、社会结合起来,协调统一。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学生心理问题的发源地,帮助家长正确认识子女,加强对家长的指导和帮助,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形成家校心理健康教育共识,引导学生家长关心子女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教育是小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应引起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关注。要高度注重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让他们成长为有益于社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