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浅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浅谈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策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课堂提问是教师通过课堂活动中师生之间的互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手段。有效的课堂提问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意识,保证教学的顺利实施。它是一门科学,有着内在的规律,引导着学生朝着正确的目标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最终解决问题。它又是一门艺术。问题的巧妙设置,有效的引导,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灵性,成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一个有效的提问,对学生理解问题至关重要。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就应该研究和掌握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从而取得有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一堂好课,正因为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了师生之间的问答交互,才会使课堂充满着灵动,才会使每个学生充满灵气。

宋代学者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常言道:“学问学问,连学带问。”教师一个有效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去思考、去探索,使学生从中获得知识,获得智慧,养成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可是,在日常教学中,一些教师虽然也设计了问题,让学生进行了回答,但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问题设计缺乏有效性,学生的思考必然不深入,课堂效果也就不会明显。原因是教师提问问题时只注意了教材的内容,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行为,问题都是由教师一手设计的,答案也是由教师自己制定的,只等学生上课时对号入座。一旦有学生标新立异,超出了教师的设计范围,教师就会把他当做异己,否定学生的思维。很多教师设计了问题期待的是学生回答的问题与答案吻合,期望的是整个课堂圆圆满满。这样的课堂看似天衣无缝,但扼杀了学生创新的思维,使学生的思维被遏制了。这样的课堂最终是教师代替了学生,一些问题的提出失去了价值的存在,其课堂效果就不会有真实性。所以,一堂好课必须有好的提问,提问也必须把握好时机。

一、有效设计问题,提高问题的针对性

问题的设计不是为了活跃课堂气氛,不是为了提问而提问,而是为了解决问题。提出什么样的问题,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是每个教师必须深入思考的。一堂语文课,如果让学生泛泛读课文,学生也许不会提出任何的问题。这时,教师要教会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提出疑义。当学生对课文内容有疑义时,教师要教会学生解决疑义。我们知道,一个好的问题总能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学生无限的思考。可是,现实课堂中很多教师的提问脱离了学生的实际,没有实际意义,或是空洞无物。由于问题没有实际的价值,既浪费了学生学习的时间,又使学生失去了对问题探究的欲望,从而失去了对学习的兴趣。一个问题不能太深奥,如果一个问题学生想了半天也搞不明白,学生就失去了探究的欲望;如果问题问得太笼统,学生找不到回答问题的切入点,也不可能回答正确。所以,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考虑有没有必要,有没有价值,有没有实效性。当提则提,提就要有针对性,有效果。

二、把握时机,提高问题的有效性

一个好的问题,不但要有针对性,还要有实效性。所以,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最佳时机。当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想要提出疑问时,教师要给他们提供表达问题的空间。当学生出现疑惑时,教师要为他们搭建一个解决问题的平台。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高涨,学习气氛就会活跃。

1.在学生理解有问题时,教师通过提问给予疏导。一篇课文的重点应该就是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地方,也就是需要教师通过问题设计帮助学生解决的地方。所以,在遇到学生难以理解的地方,教师就要通过提问给予疏导。如在老舍先生的《养花》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当然,也有伤心的时候,今年夏天就有这么一回。三百棵菊秧还没有移入盆中……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这篇课文浅显易懂,它是通过老舍先生养花的经历谈养花的乐趣。既然是写养花的乐趣,为什么又谈到“全家几天都没有笑容”,这不是与本文的主题矛盾吗?这一部分内容学生学习起来有一定的困难。教师可以通过问题设计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真正感悟到在生活中往往喜忧并存,有泪有笑,这才是完整的生活,同时也可以让学生感悟到老舍先生朴实、真实的文学风格。

2.当学生理解问题有偏差时,要及时纠偏。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理解能力差,知识积淀的不丰厚,所以理解问题往往出现偏差,不能全面地去认识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及时纠偏,给学生以正确的思维,不能含糊其辞,让学生带着不正确的思想去认识事物。如《三打白骨精》一文着重赞扬了孙悟空坚定不移,机智勇敢,善于识别敌人诡计的精神。当课尾教师让学生评议人物并说说自己最喜欢谁时,却有学生说喜欢白骨精,理由是白骨精能言善变,机智聪明,不仅使计让唐僧赶走悟空,而且悟空如此神通几次都打不死白骨精的真身,可以看出白骨精也是本领高强。显然,学生的理解与课文的原意是相反的,与教师的预先设计也是不同的。这时候需要教师对学生的思维进行纠偏,把学生的思维引到课文的中心上来,引导他们正确认识事物。

3.当学生理解肤浅时,要通过提问引向深入。在学习《小音乐家杨科》一文,讲到杨科悲惨地死去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讨论:是谁害死了杨科?学生肯定会有不同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是被管家害死的,有的学生认为是被更夫害死的,也有的学生认为是被仆人害死的。仅从表面而言,学生的回答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们看到了事物的某一方面。教师这时不应该完全否定,而应该就其表面层次的问题进一步设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杨科和母亲为什么会过着这样穷苦的生活?只有八岁的杨科为什么不能像我们一样生活,而要去做牧童?这样就能让学生理解管家、更夫、仆人也只不过是黑暗统治阶级的奴才,真正害死杨科的元凶是黑暗的社会制度。这样就能引导学生由表层意思升华到了一个高深的层面。

总之,一个问题的提出要把握好提问的时机,提问的问题更要有针对性,也要有价值度,使问题环环推进,由浅入深,真正发挥提问的作用。我相信,教师富有内涵的提问,永远是点亮课堂的生命火花。(责编 张翼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