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青铜器虎食人卣的探析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青铜器虎食人卣的探析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虎食人卣”又称“虎卣”或“饕餮食人卣”,形态为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搂抱住一似人而手足仅四指的类人,虎口怒张正欲撕咬其头部,造型猛烈狰狞,纹饰繁密精细,布覆全器,全器造型复杂,却范线匀薄不易察觉,提梁与器身分铸而成却又不可拆卸,足见制造陶范性能极佳,铸造匠师技艺高超,诚属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达于巅峰的代表作品。

关键词:虎食人卣;巫觋;动物朋友;巫~

引言

商周时期的青铜器“虎食人卣”是一个造型很独特的器物,有关他的用途和造型的含义众说纷纭。本文就试图对“虎食人卣”的解析,使得他的本来面目得以清晰,通过对他的探究从而使得大家对这样一个时代的文化能够得以了解,进而也能够使得读者对我国早期的各种文化现象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

一、虎食人卣的印象

在漫长的人类文化早期,人们慢慢的从陶器的使用过渡到金属器的使用。金属器物包括青铜器物的出现远在青铜时代以前,但到了二里头文化的时代,青铜器的显著重要性成为了不疑的事实,而且大家相信青铜时代的开始不会迟于公元前2000年。这一阶段大致从春秋时代晚期直到公元前3世纪的秦代才算结束。依照目前的考古记录看来,中国青铜时代至少持续了一千五百年之久。在这段时期里青铜器则是艺术表现的主要形式,出现了大量的青铜器,在礼器,炊煮器,乐器,兵器,’车马器等领域广泛使用,这其中“虎食人卣”则是这一阶段青铜工艺中的精品。

“虎食人卣”是一件出土于洞庭湖畔湖南宁乡县的商代青铜艺术品。这件青铜器的造型让人望而生畏,是一只老虎把一个人搂抱住,而且那个人的头部已经放在了老虎的嘴里,早期的一些专家学者认为这是老虎在吃人的模样,因此把这件青铜器定名为“虎食人卣”。卣,是古代青铜器中的一种盛酒器,有提梁,来回移动比较方便。甲骨文有“鬯一卣”的记载,《左转》也有“鬯一卣”的记载,所以看来卣是专用以盛鬯的。那么到这儿我们可以简单的去理解这个虎食人卣仅仅是一个盛酒用的有老虎吃人的这么一个青铜造型。但实际上真的仅仅是这样吗?这就需要我们回到它产生的时代商代,去一看究竟。

这里我们有一条线索,就是甲骨文和《左转》中的“鬯一卣”。据《诗经大雅江汉》记载“鬯一卣”。笺:鬯,黑黍酒也,谓之鬯者,芬香条畅也。王赐召虎,以鬯酒一尊,以祭其宗庙,告其先祖。我们可以从这段文字中抽取这样几个概念,酒,宗庙,先祖。

二、虎食人的图案分析

殷商人以迷信鬼神著名。其信仰可以分成三个方面,一是天神,即主掌宇宙的上帝或帝。二是地祗,包括山川风雨等神祗,这是对自然界的崇拜。三是人鬼,主要是对祖先的祭祀。殷人认为,祖先虽死,神灵仍在四周,他们有意志权威,享受感情,与活时完全一样,而且增加了一份神秘的力量。祖先可以影响上帝降福或授祸。殷人认为有求于上帝,如祈求降雨或丰收,必须经由祖宗传达,这种观点和周人有很大的不同。周朝的上帝是可以接受时王的祭祀,而且周人一逢到饥饿丧乱他们会直接抱怨上帝。

因此殷人对祖宗不仅厚葬,祭祀也特别隆重,殷人认为墓葬相当于祖宗生前的宫室,宗庙则相当于祖宗生前的朝堂,因此营造陵墓与修建宗庙,必须殉以大批人马,器物,牺牲,以供奉养。还要恭敬的按时举行祭祀,请祖宗享用。由此可见祭祀在殷人的生活中是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的。

那青铜器和祭祀之间又有什么必然的联系呢?我们在《左传》上可以看到这样一句话“国之大事,在祀在戎”,原来青铜在古代中国主要是用来祭祀的打仗的,这个其实就是中国青铜时代最大的特征。换言之,青铜器就是政治就是权利,也就是说青铜器是重要的祭祀用具。那么这件“虎食人卣”是不是祭祀的用具呢?如果是又是通过怎样的途径去判断它是的呢?

让我们一起来端详一下这个“虎食人卣”吧。“虎食人卣”又称“虎卣”或“饕餮食人卣”,形态为一距蹲的猛虎,前爪搂抱住一似人而手足仅四指的类人,虎口怒张正欲撕咬其头部,造型猛烈狰狞,纹饰繁密精细,布覆全器,全器造型复杂,却范线匀薄不易察觉,提梁与器身分铸而成却又不可拆卸,足见制造陶范性能极佳,铸造匠师技艺高超,诚属中国青铜时代陶范铸造技术达于巅峰的代表作品。

当你仔细凝视这件青铜卣的时候你会发出这现许多值得推敲的地方。首先是这只虎的动作,老虎吃人先要将猎物扑倒,虎口要咬住猎物的咽喉,虎爪要深深的欠入猎物的体内,但是这只虎完全没有以上的行为。我们再来看一下这个老虎要吃的类人。当人被老虎袭击时一般会高声尖叫,垂死挣扎,最后还会露出痛苦的表情,但是在这个青铜卣中也是看不到的。相反的,我们看到的是敦厚可爱的老虎,好像朋友一样的友善,而那个类人也没有露出将要被吃的恐惧感,反而很配合的两足踩在老虎的足背上,脸上充满了圣洁,庄严的表情,目光中透露出一种依依不舍,仿佛将要出门远行一般。那么这样的一对组合究竟是什么意思?如果老虎不是在吃人,那么他们究竟是在做什么呢?

我们再利用刚才抽取的酒的概念来分析一下。饮酒,是商人生活中一个永恒的主题。从商代酒器种类之繁多,制作之精美,足以见当时饮酒风气之盛。以至于周人批评商人亡国的原因时,还强调指出是嗜酒的缘故。酒在商人祭祀仪式中扮演一个相当中心性的角色,如《左传》中说的“酒以成礼”。以殷墟出土的卜辞来看,酒在商代的祭祀中是常常使用的。酒的作用是什么呢?大致看来有两种作用,一方面供祖先神灵享用,一方面是供巫师饮用,以帮助巫师达到通神的精神状态。在古人的世界观中天地之间是可以沟通的,而巫师就是控制着沟通手段的人,他们同时也是握有统治权利的人。于是巫师便成为每个宫廷中必不可少的成员,而帝王自己就是巫师的首领。

也有不同的地方,与人相连的动物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相对的,相对的老虎人头则加在两个虎头之间,单个的老虎人则头部在老虎张开的大口之间,要理解这种组台的真正含义,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探讨动物在殷商祭祀时的作用。

在商代的青铜器中,用人和虎的纹样组合进行装饰的,除了虎食人卣之外还有其他的青铜器。有弗利尔美术馆的大刀上,弗利尔美术馆的觥,安徽阜南出土的尊上面的图案,安阳殷墟5号出土的钺,殷墟出土的司母戊鼎鼎柄上的花纹。这些青铜器上都有虎和人或虎和人头的图案造型,它们还都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除了兼有人,兽之外,动物的形象都张开大嘴,人头靠近或就在兽口之下。当然也有不同的地方,与人相连的动物有的是单个的,有的是相对的,相对的老虎人头则加在两个虎头之间,单个的老虎人则头部在老虎张开的大口之间,要理解这种组合的真正含义,我们还要进一步去探讨动物在殷商祭祀时的作用,以及那个在老虎口中的人究竟是谁什么人。

三、动物朋友

“在商周之早期,神话中的动物发挥在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上,在古代的中国,做为与死去的祖先之沟通的占卜术,是靠动物骨骼的助力而施行的。礼乐铜器在当时显然用于 祖先崇拜的仪式,而且与死后去参加祖先的行列的人一起埋葬。因此这些铜器上之铸刻着作为人的世界与祖先及神的世界之沟通的媒介的神话性的动物花纹,应该说是很不难解的现象。”张光直先生在《商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一书上有如上的表述。的确,在商王的统治举措中,占卜不仅是所有祭祀的基础,而且也是其它所有活动的前奏曲。对于商王来说对先祖们的崇拜和祭祀可以为他们的神权统治提供心理上和精神上强有力的支持。通过占卜,祈祷和奉献牺牲来影响商王的能力,最后借助先祖精神的遗愿使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合法化。原来动物造型在祭祀中是起到帮助巫师沟通天地的作用的。这种说法有什么根据呢?让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分析。

首先,在古代的一些文献中确实提到了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与通天地的关系,《左传》上王孙满答楚庄王问题时就提出过“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这句话翻译过来就是说,在铸造的青铜鼎上表现了百物的形象,于是使得人们知道了什么是助人的神,什么是害人的神。这里的“物”就是“牺牲之物”,就是“助巫觋通天地之动物”。看来青铜彝器的确是巫觋在祭祀时沟通天地时使用的道具,而其上的动物纹样也是有助于这个目的的。

在《山海经》里也有许多关于巫觋操纵特殊动物通天地的内容。“南海渚中有神人面,珥两青蛇,践两青蛇,日不延胡余。有神名曰因因乎,南方曰因乎,夸风曰民乎,处南极以出入风”。这里面讲了个叫不延胡余的神,两耳边各有一蛇,两足下各有一蛇,还与一个叫因因乎的神作伴,这个因因乎是个风神,风是从动物张口呼出来的。“风”在殷商也是巫觋通天地的一项助力。张口的神兽,更加强了他们沟通天地的力量。世界各地都有人形与张口的兽的装饰纹样。许多文化以张开的兽口来分隔两个世界,把死者的世界和生者的世界分隔开来。这个观点又与我们把动物纹样视为巫觋沟通两个世界的助理的观点是完全吻合的。由此来看,青铜器上的人形非巫师莫属,他正在动物的帮助下升天,张开的兽口,表示动物在张口嘘气,也是在帮助巫师升天。

关于巫觋沟通天地用动物充当助手而言,商代甲骨卜辞中就能找到相关证据。占卜本身就是借助动物的甲骨来实现的,可见它们确是沟通天地的工具。在世界很多民族中都有这种亲密的动物伙伴充当精灵助手,比如印第安人就有熊,狼,豹,鹰等,阿尔泰人就有熊,狼,雄鹿,兔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动物伙伴并非别的,而是巫师们日常所能见到的普通动物,至于饕餮,夔龙等神兽,虽然不是真是的动物,但也是由真是的动物转化而来的。1987年5月,在豫北濮阳市出土了一批仰韶时期的器物,其别引人注意的就是三组用蚌壳铺成的动物纹样,其中蚌壳分别摆放成虎形,龙形,鹿形,这个墓主是一个身份十分重要的人物,龙,虎,鹿显然是死者驯使的动物伙伴,其陪葬的意义就是在帮助墓主人升天。在考古学和美术史中有一个“巫~”母题,就是说巫师可以借助他的动物朋友上天入地,这种动物便被称作“~”。在中国道教的《抱朴子》和《三~经》也记载了道士借助龙虎鹿三~脚力上天入地与神鬼往来的事。战国的帛画《人物御龙图》中也描绘了这样一个形象,图中男子除了御龙之外,周围还有鹤,鲤鱼,画中人物的穿着很像道教人物,而且是作为铺盖在棺椁之上的幡,看来这些动物都起到引导墓主升天的“巫~”的作用。

四、关于虎爪巫师的推想

关于这个虎食人卣里的这个人物究竟是个什么角色,目前在学术界还存在很多说法。一种说法是这个人是战俘,殷商人在战争胜利以后经常会在祭祀上杀一些战俘,一是用来告诉先祖自己取得了胜利,感激先人在天之灵的庇佑,二是用来恐吓敌人。另一种说法就是这个人是个女巫,和虎神在交合。通过这种“人神受孕”,真正把自己的氏族变成虎的传人。第三种说法就是这是一个在祭祀过程中的巫觋。我认为第三种是符合以上内容推断的。

我们再仔细观察这个巫觋的一些细节。首先会发现他两耳“珥蛇”,这个符号其实就很能说明问题。在古书《山海经》中就有许多珥蛇的形象。比如《海外北经》上就有“北方愚疆,人面鸟身,珥两青蛇,践两青蛇”。这愚疆就是上帝的北方使者,他就是耳朵上有两只蛇,脚下也踩着两只蛇,上天入地,无所不能。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这个巫觋的手并非人手,而是猫科动物的四指。这里说明什么问题呢?是说这个巫觋半人半兽,还是说有其它的什么原因呢。

这个造型是在表现巫觋具有了和神虎一样的爪子。但实际上这个是不可能的,人哪里会会长一只老虎的爪子呢。所以根据推断这个很有可能是一个装饰。这种推断来自新石器时代的青海大通县马家窑出土的舞蹈纹彩陶盆。纹样中每五人为一组,手牵手,面朝同一方向,头上有发髻,外侧的人臀部则有兽尾进行装饰,也可以看做人和动物造型的一种组合。这个图案中动物部分的装饰在尾部,而我们是不是可以理解在虎食人卣这个造型中,动物的装饰在手部,这个巫觋很有可能是带了一个虎爪造型的手套,其中的宗教意味可以理解成和舞蹈纹彩陶盆如出一辙。

结语

青铜器作为殷商人的祭祀重器,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宗教思想。而虎食人卣则正是在这种祖先崇拜,上帝崇拜,自然崇拜的宗教氛围中产生的。虎和人的关系并非虎要吃人,而是虎神作为人类的朋友,在保佑或者在加持信仰这一形象的族群。在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不仅有虎保护人的图案,而且还有龙保护人,风保护人,蛇保护人等等图案形象都有。这表现了人类的早期,自身还比较弱小,对大自然的威慑产生了恐惧的心理。当他们观察发现了动物的种种超越人类的能力后,就产生了一种崇拜的心理,据神话传说上古圣贤,十之有九是动物神灵的化身,所以早期的氏族都会有不同的动物图腾。

这个虎食人卣的造型神秘狞厉,其造型以及上面的青铜纹饰反映了殷商宗教和人类早期的原始社会宗教之间的一脉相承的关系,反映出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崇敬自然依赖于自然,依然希望通过一种方式借助到自然的力量为己所用。

参考文献:

[1]国家文物局主编《中国文物精华大辞典青铜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

[2]田自秉,《中国工艺美术史》,东方出版中心,2006.

[3]王仲孚,《中国历史图说――殷商》,世新出版社.

[4]叶达雄,《中国历史图说――西周》,世新出版社.

[5]张光直,《青铜灰尘》,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6]张光直,《商文明》,辽宁教育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