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孤残儿童抗逆力培养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 要:孤残儿童的成长有别于一般的青少年。疾病,心理障碍,成长发展受阻以及被遗弃的经历,使得他们通常会遭遇到逆境和危机。本文以社会工作的视角,探讨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工作方法培养和发展孤残儿童的抗逆力,从而使这一特殊群体能够更顺利成长和融入社会。
关键词:社会工作 孤残儿童 抗逆力
中图分类号:G760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6-0290-01
1 孤残儿童心理特点
孤残儿童作为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大多数生活在福利院的大家庭里,在日常生活、学习上,虽然有工作人员无微不至的照顾和关怀,但他们缺乏普通家庭的组成结构。在他们的生长过程中,身体的残疾和特殊生活环境对他们身心健康会造成或多或少的影响。儿童的大脑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对外界因素影响的控制能力弱,较易发生行为异常及神经功能性疾病。儿童时期不仅是身体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而且是心理发育和人格形成的转折期和关键时期,不同的教养方式和教育模式,会造成儿童出现各种心理卫生问题,对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影响极大。
2 儿童抗逆力的概念和目前的研究领域
儿童抗逆力研究最早源于发展心理学家对处于风险境遇儿童的研究,起初研究者们关心的是哪些环境因素导致儿童在风险境遇中产生适应不良问题。然而,透过研究,他们发现面对艰难的风险境遇并非所有的儿童都产生适应不良,有些儿童可以克服环境中的不利因素,获得正面成长,这使得研究者们将研究兴趣转向了那些保护儿童在逆境中获得良好适应的因素研究。
抗逆力是优势视角基本信念中重要的一部分。抗逆力的基本思想就是个人或者家庭虽然面临比正常情况要严重的问题和危险,但能够很好地适应所面临的危机状态,并达到比预想结果积极的发展状态。抗逆力对于孤残儿童意义重大,因为这一群体相对于其他一般青少年来说,他们当前遭遇的和未来可能遭遇的逆境和危机,更为严重的疾病、身心障碍、身心成长发展受阻、被遗弃的经历、不稳定的安置生活、长期的社会排斥。由于特殊经历而产生的后续连锁效应等等都是孤残儿童通常会遭遇到的危机因素。培养和发展孤残儿童的抗逆力,能够为面对失去父母或者被父母遗弃的打击能够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并长大成人提供有力的支持,有利于进一步帮助他们抵抗风险。
3 培养孤残儿童抗逆力的意义
从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抗逆力研究得出的结论,抗逆力对孤残儿童有以下的意义:
第一,抗逆力是个体与生俱来的一种潜力,人在平安顺利的时候抗逆力得不到激发,以一种潜伏的状态存在。当危机和困难袭来的时候,抗逆力被激活,迸发出巨大的力量,帮助个体面对危难,聚集力量,渡过难关。
第二,保护因素对生命历程具有决定作用。当外在压力和危机袭来时,个体自身和环境中拥有的保护因素会做出自动化反应,与外在压力构成交互作用。
第三,功能失调不是逆境的唯一结果。混乱之后的生命仍然需要重构,可能会是功能失调,难有起色,甚至于更严重地破罐破摔,酗酒、吸毒、犯罪或自杀企图,但也可能是抗逆力的重构,激活生命潜能,积极应对,体现胜任力,战胜逆境,健康成长。
第四,抗逆力是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环境因素对个体抗逆力的形成至关重要,协助个体形成抗逆力的内在保护因素也是环境作用的产物。个体面对危机时,是出现功能失调还是非适应反应,是表现为自我平衡状态还是抗逆力状态,取决于个体与环境的交互作用。平稳反应,积极应对,就是抗逆力的表现
4 孤残儿童抗逆力培养的方式
支持和鼓励人格特征,保护独立,尊重差异,长此以往必将有利于建立沟通,重树信心;坚持发展性辅导与障碍性治疗结合,把挖掘孤残儿童的抗逆力作为活动的核心内容,社会福利院、志愿爱心人士和团体通力合作必将唤醒和发掘他们身上的抗逆力,使他们能够全面发展,茁壮成长。
第一,增加社会连结。富有良性人际关系的人陷入危机与逆境的几率相对较少,环境中的保护因子能够为当事人构筑一道安全屏障,帮助其缓冲危机,有利于促成抗逆力形成。社会工作者应积极组织孤残儿童与同辈人之间的活动,使彼此之间多接触,多交流,打破或淡隔膜,建立健康的同辈关系。吸引其他行业的志愿者参与,使孤残儿童在与志愿者的交流与沟通中了解社会,学习社会知识,增强社会适应能力,逐步正常地走向社会。
第二,教授生活技能。这个领域包括学习种种社交技巧、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某些有用的专门技术。孤残儿童需要掌握的技能有:学习与人合作、学习解决冲突方法、学习决策、沟通、解决问题、自我决定、压力管理等。社会工作者应该引导儿童学习、掌握和使用上述技能,鼓励他们主动适应社会。
第三,提供关怀与支持。学者诺丁斯指出:“显而易见的是,受到关注的时候,孩子们愿意为他们喜爱和信赖的人而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社工应该为孤残儿童的生活提供正向支持,传达积极的态度。伦理层次上的关爱不是一种课程或策略,而是一种世界观,是相互传递关心、理解、尊重和兴趣的方式,所以关心和爱护是他们成长中必不可少的。
第四,建立和表达高期望。社会工作者通过关怀每个孤残儿童,表达对他们的殷切希望。决不放弃他们中的任何一个,决不给他们贴标签,而是接纳每一个人的独特性。通过积极的关系传达高的期望使孤残儿童相信自己有前途,并发展抗逆力的特质:自尊、自我效能感、自主性和乐观精神。
第五,提供机会,促进参与。给孤残儿童提供积极参与、承担责任的机会,这也是对孤残儿童寄予高期望的自然结果。参与,正如关心、尊重一样,都是人类的基本需要。社会工作者为孤残儿童量身编排游戏,提供机会,鼓励参与。在游戏中,让孩子们参与、观察、体会、感悟、分享,使其明确是非界限,保持清醒头脑,把握好做事的分寸与尺度;培养其团队精神、合作意识,加强彼此的沟通与交流。
5 结语
当人类的基本需要―――支持、尊重和归属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便会追求高层次的发展需求。相互的关心、尊重、归属的关系可以决定孤残儿童对学习、生活等的适应能力,可以使他们更好地适应社会。当他们的抗逆力激发或培养出来时,孤残儿童在不久的将来就可能不再是弱势群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颗韧性的种子,即使身处黑暗的逆境之中,只待阳光照耀,这颗韧性的种子就会萌芽生长,绽开美丽的花朵,挺身迎向光明。所以,抗逆力是一个人在逆境中所产生最可贵的力量,而且是可以培养、激发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