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淮阳太昊陵古庙会的朝圣与狂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淮阳太昊陵古庙会的朝圣与狂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3月5日当地政府组织的竟拍活动中,头炷香敬献资格被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和担保公司合作,以118万元的价格拍得,头爵酒祭献资格则由一家酒企以8万元拍走。但这些似乎和普通香客全无关系,他们似乎对这种官方的行为漠不关心。当祭典主持人宣布祭祀仪式结束时,参加祭祀的人一下子涌上月台,奔向神案去轰抢祭品,现场秩序一下子变得有些混乱。在他们看来,祭品显得吉祥而神圣,能抢到就能有好的运气。

淮阳相传是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的建都和长眠之地。淮阳太昊陵古庙会是在民间祭祀人祖伏羲和女娲的基础上形成的,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持续时间长达一个月,是国内规模最大的古庙会,并从明朝开始成为历代太昊伏羲专祀地,从古到今香火不断。近年来,太昊陵庙会的规模、档次和影响与日俱增,平均日客流量达40多万人次,曾经在2008年创下单日香客82万余人的纪录。

2011年3月5日至11日的庙会期间,笔者与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的汤晓青、尹虎彬两位老师围绕着有关庙会的一些事项,在淮阳及其周边地区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田野调查。

“官祭”与“民祭”是两个世界

太昊陵古庙会每年从农历二月二开始,至三月三结束。二月二是为期一个月庙会开始的起始日,又是当地政府举行公祭的时间,因此显得热闹非常。其实这种盛况早在3月5日(二月初一)就已经开始上演,和国内其他地方烧香礼佛的习惯一样,当地群众认为每月的初一、十五是人祖爷来视察民间的日子,因此选择这个时候烧香就显得虔诚而又明智。更有一些香客从二月初一晚上就守候在陵庙之外,等到过了零点便争先恐后拥到陵前,焚香叩拜,希望能够烧得头炷香,以求自己能够离人祖更近一些、自己的诚心能够被人祖感知。在3月5日当地政府组织的竞拍活动中,头炷香敬献资格被当地一家房地产企业和担保公司合作,以118万元的价格拍得,头爵酒祭献资格则由一家酒企以8万元拍走。但这些似乎和普通香客全无关系,他们似乎对这种官方的行为漠不关心。

3月6日(农历二月二),我们早上7点左右从住宿地出发去太昊陵,沿着当地主要干道“龙都大道”一路通向太昊陵的路两侧,插满了黄色的龙旗,拎着纸钱、扛着炷香的各地香客们已涌满了街道。香客的祭品中,香、裱、纸钱都很有特色,在别的地方很少看到。

香是很长的炷香,俗称“高香”,一般长短都在1米5到2米之间,偶尔还能见到2至3米的“高高香”,直径在两厘米左右。香一般都三根包装在一起,上面印着“人祖保佑心想事成”“人祖保平安保运香”“人旺财旺、大富大贵”及“人祖赐福、保佑人财大兴旺”等吉祥字样。

裱是由金箔纸叠成的金元宝,一般分两种,一种是莲花元宝,用金箔纸叠成莲花座的形状,中间用细线束就;另一种就是普通做法的金元宝。为节省空间,很多香客都是在家把元宝折好,收起来,到陵前时再把它们打开,祭拜后烧掉。

纸钱的特色在于它的尺寸、设计和内容。尺寸很大,上面印着“天堂银行”,面值印着“拾亿圆”每张,中间有人祖的座像,左右两侧配衬的则是招财童子。

每年的庙会期间,为了方便当地广大群众的祭拜,门票由平时的60元/人调整为20元/人。但即使这样,对于豫东平原的农民来说,仍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在现场我们看到,在太吴陵门口的检票处附近,有一些香客因无力购票进入陵庙上香,但又要向人祖表示虔诚,便在陵庙门口对着陵墓的方向焚香叩拜祝愿后,悄悄离开。

庙会是一场“狂欢节”

当天,“辛卯年公祭中华人文始祖太昊伏羲氏大典”暨羲皇故都朝祖庙会在太吴陵内举行。9时5分,公祭大典开始。全场肃立,敬奏祭乐,撞钟击鼓各9响,象征中华民族传统中的最高礼数。鸣礼炮34响,代表全国3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随后,各界代表依次走上设在统天殿月台上的祭坛,向中华人文始祖伏羲行祭敬献花篮、献香献爵。主持人则宣读2011年祭太昊伏羲氏的祭文。

仪式结束后,参祭人员拜谒了太吴陵。整个公祭过程持续时间45分钟左右,所用的时间比往年都短,据说是为了留出更多时间方便普通香客祭拜。公祭在太吴陵主殿前的月台上及殿前广场进行。官祭的同时民祭也在进行,似乎是两个世界,存在脱节现象。公祭没什么新意,一切都是在按部就班地进行,现场临近结束时发生的一件小插曲才多少让气氛变得松快起来:公祭时的祭品摆在统天殿前的月台上,共摆放了小麦、黄豆等5种粮食和苹果、西瓜、火龙果等5种水果以及大枣、核桃等干果,其他还有鲜花和一对蜡烛等。当祭典主持人宣布祭祀仪式结束时,参加祭祀的人一下子涌上月台,奔向神案去哄抢祭品,现场秩序一下子变得有些混乱,在他们看来,祭品显得吉祥而神圣,能抢到就能有好的运气。

太昊陵庙的主体建筑实际上是从统天殿开始,至太昊陵结束。除去统天殿所在的院落被临时辟为官方组织的公祭场所之外,之后的显仁殿、太始门、太吴陵都在公祭的同时拥进了大量的香客。

时近午时,是进香的高潮,此时在太吴陵前香烛熊熊,鞭炮震天,香客如潮水涌动,为了能到离陵前近一点的地方进香,他们争先恐后,奋不顾身。原来的香炉早不够用,临时用青砖砌就的长宽各10余米的砖池用来焚香,当晚间香客散去清香灰时,竞用带斗的农用运输车拉了20余车。在拥挤不堪的人群中,香客或念念有词,或大声叱咤,似神灵附体,若人祖现身,以中原河南方言居多,也有山东、陕西等地腔调,气氛的渲染会让人身不由己地兴奋起来。

给人祖进了香烛,人们并不马上回家,在廊前墙下,台侧树荫,会见到一群群的乡民,围成圆圈,或坐或站,或唱或念,神态专注。他们相互间可能素昧平生、互不认识,却能相互间抓住对方的手款款而唱,时而迷离昏蒙,时而情真意畅,其精神状态处于人神之间。他们借人祖庙会的大舞台,与神对话,与人沟通,与己宣泄。戏散了场,他们也缓解了心灵深处的重大压力,回家照常种地、做饭、伺候老人孩子,过庄稼人的平常日子。

信仰六千年的“子孙窑”

香客比较集中的地方除了主殿统天殿和陵前外,其次就要数显仁殿了。后者之所以显得热闹,是因为一是显仁殿里供奉着人祖奶奶女娲,二是在大殿的东北角高台的青条石上便是赫赫有名的“子孙窑”。显仁殿女娲脚下和神案上密密麻麻摆着许多塑料娃娃,有求子心愿的香客一般在叩拜完毕后便会来找守候在这里的工作人员“拴”一个娃娃回去,塑料娃娃不但分男娃、女娃,并且还分金娃娃(塑料娃娃脖子里挂一个小项坠)和普通娃娃,当然价格也有区分。

如果慕名而来第一次见“子孙窑”,你一定会有些失望,因为那仅仅是一个青条石上的直径约3厘米的圆洞,它实际表现的是女性生殖器。因为其传说中的神奇和灵验,凡来太昊陵的游人香客,尤其是女性,都要用手摸一摸这个“窑”,这样,既可以多子多孙,又可以使子孙健康,所以被称为“子孙窑”。子孙窑是母系氏族生殖崇拜的象征。

相传“子孙窑”的来历已有6000多年。6000多 年前,也即人祖伏羲生活的时代,正是人类从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过渡时代,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伏羲一出世就神奇异常,长大后聪明过人,在征服大自然的斗争中,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受到人们的拥戴,成为部落首领。他带着人群,沿黄河游牧东下,在富饶的宛丘(今河南淮阳)定居下来,建都治天下。他有十大功绩,其一就是制嫁娶匹配夫妻。其婚配的方法是,每年仲春之月,打破氏族的观念,用“会”的形式,把男女青年召集到一块,会场中间放一块带“窑”(孔)的大石头,男女若互相有意,你用手摸摸“窑”,我用手摸摸“窑”,说明两人有了感情,愿成为夫妻,便把婚配固定下来。这样,生下的孩子既聪明又成活率高。从此,人类结束了群婚和族内婚的历史。太吴陵春二月庙会也由此延续下来。

太昊陵自有陵以来便有了“子孙窑”。这其实也反映了远古时代人类基于对大地母神生殖力量的信仰而对巨石的信仰崇拜。陪同的县文化馆雷泉君馆长告诉我们,自1993年以来,这块长70厘米、厚40厘米的青条石因被摸穿已经被更换了两次,民间信仰的力量可见一斑。

一边是求,求神完成自己的心愿,并许下自己的未来行动希望能感动或触动神灵;另一边则是还,向神答谢并兑现自己的承诺。这一幕幕交织的场景似乎完成了人神之间的互动。

香客中比较常见的就是带着孩子来还愿的香客,称为“还童子”。庙会上“求子”是一大主题,在豫东农村,男孩不但担负着传宗接代的重任,而且还是家里能指得上的劳力,因此还愿的孩子中男孩居多。孩子一般都身披红绫,在父母和家人的陪伴下,在唢呐声声的伴奏下,从午门一路来到陵前,献上香烛、刀头等祭品,在鞭炮声中叩拜感谢人祖的赐予。

朝拜先祖 全民皆动

与其他庙会参与者多为中老年人尤其是中老年妇女的情况不同,太昊陵庙会带给我的感觉是参与的全民性与广泛性,上自耄耋老人,下至刚刚满月、在襁褓里就被抱来还愿或凑热闹的孩子,衣着时尚却一手拿着高香,一手提着金元宝的年轻人,在这里都能随时随地看到。他们为了这个每年一度、为期一个月的古庙会似乎积攒了太多的虔诚急需表达,积蓄了太多的力量亟待宣泄。淮阳当地的群众在这一个月的庙会里,头等大事就是上庙会。

笔者在淮阳进行田野调查的一个多星期里,发现许多人一般都是早上很早就去太吴陵,一整天都泡在庙会上。淮阳县白楼镇黎庄村的何香翠(女)老人今年已经76岁,虽然自己所在的村离太吴陵有近15公里之遥,但几乎每天都要去庙会看看,要不心里不自在。在笔者看来,太昊陵庙会既可以看做是当地绝大多数民众对伏羲女娲的一次集体朝拜,又是一个超出了庙会的范畴,全民参与的、具有鲜明地域特征的狂欢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