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梅葆玖:京剧重在传承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梅葆玖:京剧重在传承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全国政协第十一届四次会议3月3日下午3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2011年全国两会也由此正式开启大幕。中国两会即将传递出的各种信息,备受各界关注。先后提出了关注中国传统文化、京剧进校园、恢复百年吉祥戏院以及对京剧的保护和宣传等多项提案的全国政协委员、梅派艺术传人梅葆玖,今年又带来哪些关于京剧发展的提案?下一步京剧发展工作的重点在哪里?京剧传承又将如何延续?就此,我们采访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梅葆玖先生。

培养人才不“拼盘”

京剧是活跃在舞台上的“活着的历史”。首先是继承,要把这门传统艺术原汁原味地继承下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造。

“传承人很重要。”梅葆玖先生提出,“国家要创造条件重点培养,给予良好的待遇,让演员有时间得到艺术上的提高。”俗话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围绕文化艺术、京剧艺术传承、培养传承人,梅葆玖希望政府和文化部提出具体的扶植措施和内容,通过不同形式进行不同的培养。

京剧要在时代中立得住脚,必须培养好角儿。目前,传承才是首位。对年轻的艺人而言,只有扎实地学好一个流派,才能创造新的流派,是以“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因此,年轻的京剧从业者只有学好一个适合自己的流派,才可能找准自己的定位,树立自己的艺术风格,也才能成为“角儿”。

梅派、程派、尚派都要有最佳的演员传承,出了好角儿,才能有观众。京剧艺术要重点培养成才的演员,而不要哪个都会点的“大拼盘”。自有京剧以来,都是老师点将,一对一教学,要有好老师、好戏校,才能出精英。培养人才很难,不在乎考生有多少,重要的是能否出两三个尖子。

站在一定高度上看京剧

文化先行,艺在其后。要培养年轻观众,让孩子们在青少年时脑子里种下民族戏曲的影子,从小要树立一颗中国心。现在的孩子从小接触的就是席琳・迪翁、迈克尔・杰克逊、四大天王、哈利・波特、肯德基、麦当劳等等,对戏曲文化没有认识,对中国的音乐、民族戏曲缺少一个文化认同,长大后提起中国文化都陌生,那样,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如何传承下去?

梅葆玖表示,“京剧的文化地位如同国外的歌剧一样,像《茶花女》、《蝴蝶夫人》、《天鹅湖》。到美国纽约百老汇演出,提前一两年就卖票了,演出时都是座无虚席。要把京剧作为一种严肃艺术来对待,国家应该把京剧提到一定艺术高度来看待,要出好戏、出人才,京剧不是没有出路。”

过去老艺术家将人物喜怒哀乐演绎得很传神,是因为他们了解历史文化内涵。看戏看的是人,看的是传神的角色。梅葆玖指出,对于从事戏曲工作的专业人士来说,必须要从了解中国文化开始做起,演角色绝不能是“空杯子”。了解京剧的人都知道,那是一代代的京剧人根据中国历史典故创作和改编的。让孩子从小在学京剧的同时,就知道安史之乱是怎么回事,理解杨贵妃为什么是那样一种状态;知道楚汉相争,才能明白霸王别姬是怎么回事。有文化铺垫,才能培养好学戏的人。

京剧突破也姓“京”

在当代,京剧赖以生存的文化环境正在受到毁损,社会文化更为多元,人们的审美观已不再传统,现代观众普遍缺乏对历史文化的认知,京剧市场逐步萎缩,观众年龄结构走入了“银发世界”,京剧如何才能保证国粹之一的文化经典在现代不被流行所淹没呢?

先继承再突破,发展要在继承的基础上。保证京剧原汁原味的同时,可以借鉴其他戏曲的长处,用现代的灯光、舞台音响、舞台变换手法和服饰等为京剧服务。但京剧的西皮、二黄、生旦净末丑的服饰、古旋律不能丢失。京剧老一辈的革新没离开总的范畴,还是按照传统规律来设计人物、唱腔、乐器、服装等,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红灯记》用交响乐配戏,现在还有人听,还有人能唱上两句。将各行里优秀的元素融会在京剧的元素里,既是京剧,又比京剧更饱满、丰富。

“京剧不管怎么包装,听起来还要是京剧,它的魂不能变。万物为我所用,但是不能没有魂,京剧姓京。”梅葆玖先生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