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课程下的中学地理教学探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本文以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为指导,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论证了中学地理课程教学的新途径和新方法。
关键词:中学地理;教学探索;教学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步伐的推进,好的教学方法大量涌现,我也在不断地学习探索,尝试在教学过程中用新的教学理念与方法指导中学地理教学,颇获裨益。现归纳如下:
一、更新教学观念,方法与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一)改变传统教学方式,使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兴趣。
地理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遏止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发挥。教学中多使用讲述法,采用满堂灌,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与应有的动力。因此,必须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学生的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被动接受,而是认知主体积极构建的;学习是学习者个体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构建的知识为基础的;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并不是教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自己构建知识的过程。因而,地理学习不是从外向内不断被动填入新知识,而是学习者主动利用已有知识作为新知识的增长点,不断对地理知识进行加工和转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掌握着学习的主动权,地理教学方法有多样性、兼容性、灵活性,活动的、讨论的、探究的、发现的、专题的、范例的教学模式,只要是生动活泼,对学地理有利的都可以在地理课程中综合运用。针对不同的目标,选择与之相适应的学习方式,如问题设计、课题设计、实地考察、实验都可以运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与兴趣,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与动手能力。
二、教学要贴近生活实际
我们的学生每时每刻都不能脱离社会生活环境,无论以后从事什么工作,都不可避免的要面对现实生活。地理教学中要提供给学生与其生活和周围世界密切相关的地理知识,注重基础性的知识与技能,增强学生在生活中的各种能力,使地理从“科学世界”回到学生的“生活世界”,这种能力包括认识生活、适应生活、享受生活、创造生活等方面的能力。地理课在于培养“善于生活的公民”,帮助学生认识现实世界中各种生活现象的地理原因,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的地理背景,正确鉴赏各具特色的地理的人文景观。
地理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解释生活中的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需要地理知识与技能。日常生活的衣着打扮、建筑设施、天气变化、旅游出行与生活习惯等都与地理密不可分。如热带沙漠地区,阿拉伯人传统服装是宽大的白色长袍,头带长纱,主要是适应本地炎热干旱的气候;爱斯基摩人习惯穿毛皮做的衣服,主要是适应本地寒冷的气候;我国藏民的长袍总是喜欢把一只袖子挂在腰间,是为了适应温差大的气候条件…。使学生掌握各地的传统的建筑不仅是本地经济水平的反映,更可以看出本地自然环境,主要是气候与地形条件对建筑有影响。如在热带沙漠地区墙厚窗小;东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的房屋顶尖,多高脚楼;我国黄土高原地区房屋多是窑洞,南方的房屋尖顶,北方地区的房屋多平顶…。使学生明白旅游出行要了解当地的自然环境尤其是气候条件,准备好恰当的衣服,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特产与交通条件,需要丰富的地理知识。
三、重视课本插图的学习
地理课本最明显的特点之一,就是书中有许多各种类型的地图、地理漫画、地理照片和地理图表等。这许多图、画、表和照片,大部分插附在课文之中,小部分则附在课文之前或课本之后,总称为课本插图。它是组成地理课本的有机部分,也是地理课本从内容和形式上区别于其他课本的最明显的特征。它既是地理教学的直观教具,又是地理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它既要起“教具”的作用,又要起“教材”的作用。
(一)课本插图的功能。
课本插图主题鲜明,重点突出,便于诠释用文字难以说明的问题,插图在课文中的出现,往往是教材的重点和难点之所在。利用插图可以突出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可以解决好教材的关键问题。另外,由于插图的简明性和直观性,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以图代文,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智能。课本中有些内容只用三言两语提示而过,有些甚至只字未提,但有些问题又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如采用插图方式,既可以减轻课时有限的压力,又可以加强读图能力的培养。再者,插图类型的多样性,使课本图文并茂,灵活生动,可以丰富感性知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二)插图图形的表现形式。
插图图形的表现形式极其丰富多彩,图形复杂多样。按我国目前中学地理课本中出现的插图,以其表现形式结合插图所反映的内容,插图的图形可以概括归纳为6大类,即地图、示意图、素描图、照片、剖面图及图表。这6类插图各有其特点,又互有渗透,共同组成了地理课本插图的完整体系。
总之,课本插图在地理学习中的功能是多方面的,也是显而易见的。能够正确运用课本插图,教材就会变得简明易懂,增强学生学习的直观性,便于对教材的理解和记忆。所以,在学习地理时一定要重视课本中插图的学习
四、要充分利用多媒体,使教材多媒体化
教材的多媒体化是利用多媒体使教学内容结构化、动态化、形象化。多媒体在处理信息方面容量大,速度快。我们可以利用电脑把每节课开发为地理课件,形成一个系统,使每节课不仅包含文字和图形,还能呈现声音、动画、录像。如,在《东南亚》这一课中,可通过影像文件展示越南下龙湾的美丽风光,融声音、音乐和图片于一体,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对流雨的形成通过Flas的形式展示出来,形象直观的让学生了解对流雨的形成过程与原因,改变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也免去了板画的麻烦,更具直观性;讲述东南亚的地形时,让学生先看的《致缅甸友人》,伴随着高山流水的古筝曲,让学生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发现东南亚的地形特点。
因为多媒体教学手段有传统手段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地理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利用电脑,初步形成新教材完整的教学课件体系。
五、适时适地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
农村学校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往往存在着诸多困难。如师生对研究性学习的理解认识水平,研究性学习活动的信息滞后性等。因此,我们在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过程中,注重适应经济、信息、科技、师生综合素质的地区差异,发挥农村学校拥有广大的农村空间、广阔的农村资源等优势,适时适地地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如中学低年级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活动的起步阶段,主要是开展适应农村特点、熟悉农业过程及农业生产结构、了解农民生产生活现状等认知“三农”的研究活动,如“唐县农村耕地利用情况的调查”等。在高年级,研究活动就有一定的综合性,主要是研究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农民增收缓慢、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科技化、农村城镇化建设等与“三农”紧密相关且有一定思想深度的研究性问题,使学生的水平要求由感知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由关注“三农”提升到面对“三农”、解剖“三农”问题的层面上。如“我县农村和城市经济之间的差距分析研究”、“我县大棚蔬菜的现状和发展研究”等。
新课程的推进与开展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去总结与学习。使学生能力得到提高,情感得到培养,对地理也越来越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