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大学生创新激励机制探讨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校对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进行金钱资助已经成为一种常规做法,对在校大学生和专利申请进行物质激励存在一定负面作用,高校激励政策应当和国家知识产权理念保持一致,因此,高校应当继续寻找大学生创新活动激励机制方面的更为理性的办法。
关键词:创新活动;物质激励;激励机制
在高校教学改革的背景下,激发大学生的创新和科研意识,指引更多的大学生参与科技学术活动,这已经成为当代高校的共识。许多高校相继出台关于在校大学生专利和论文奖励办法,如《中国矿业大学专利及论文奖励办法》、《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专利工作管理办法》等,对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给予一定的奖励,方式几乎都是费用资助或金钱奖励等物质方面的,对于这种状况,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探讨。
一、 高校激励大学生创新的动力来源
培养学生是高校的天然职责,培养有创新精神的大学生更是高校的理想,但实际的情形是,高校在推进大学生创新机制的同时不乏功利性,原因在于高校目前的竞争性生态环境,量、科研成果与学校规模、学生数量、文理特性等等一起成为衡量一所大学的指标,这些指标不像人才培养质量那样难以捉摸,都是可以量化的客观指标,逐渐成为教育部和各高校追逐的目标。在这种功利心理驱逐下,不仅高校教职员工被绑上这辆战车,而且,在高校短暂性“居留”的大学生也被作为可挖掘的新资源,一个实例就是全国高校博士生毕业条件里,几乎毫无例外地规定博士生须以本校为第一单位署名的论文才被认可,甚至在有的年份,部分高校学生数量已经超过教师的数量,在这种精神指导下,论文质量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数量和期刊级别。
二、大学生创新金钱激励机制的缺陷
必须承认,大学生从事创新活动需要一定的物质条件,实验室、设备、材料,又或是金钱,有时它们的作用不可替代,但反过来,并不是具备了这些条件就万事大吉,相比刻苦钻研和长年累月的付出,这些物质条件还只是可替代的外部条件。高校对在校大学生和申请专利进行金钱激励,一方面使部分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能克服物质上的困难,没有后顾之忧地从事创新活动;另一方面,可能使部分没有创新意识的大学生投机取巧,刻意包装垃圾专利,即便申报的专利将来没有实用价值,没有被企业看中,但由于高校的金钱资助,专利申报费用和专利年费都有高校的资金支持,不存在成本问题,同时,有一纸专利证书在手,高校评优评先优先考虑,也利于将来的就业,可谓名利双收,如此种种,两相比较,专利的创新性、实用性和新颖性并不重要了,这些恐怕有悖于全社会激励大学生创新的初衷。
专利申请尚且如此,也不例外,黏贴、复制、大段抄袭等学术不端现象屡见不鲜,被曝光学术不端的大学教授大多凭借抄袭的论文职称晋级,并获得过校方的金钱奖励,这样说来,高校部分地成为学术不端的帮凶,而学术不端的群体俨然已经从教师过渡到在校大学生。
三、 高校激励大学生创新的理性方法
对于在校大学生申请专利或,应更多地从金钱激励转向精神激励或作为推优评先的优先条件。首先要明确的是,世界各国专利法对专利申请都规定有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这些费用的存在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它们部分地拦截了垃圾专利,使那些没有实用价值的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止步于专利之外,同时,专利年费使那些不专注于专利应用的专利人很快丧失专利权,专利成为现有技术,成为社会公共使用的技术。专利年费的存在对无心经营专利的专利权人本身是一个考验,而这个在高校金钱资助的情况下变得无关紧要,专利权人可以毫不费力地利用公款维系着毫无价值的专利产品,一旦有人侵犯该专利权,专利权人还可以收获额外利益。总的来说,高校对专利申请的资助已经使专利法规定的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形同虚设。
(一) 精神激励的作用不小于金钱激励
大学生从事科技创新是基于利益的驱动并没有错,但如果认为完全处于利益的驱动是错误的。甚至说,创新活动给大学生带来的精神激励作用远大于来自金钱方面的作用,因为创新活动带来的成就感、荣誉感和自我满足恐怕只有创新创业者自身才能深刻体会,因此,站在局外人的位置去看待在校大学生的创新活动,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并不一定是来自金钱方面。高校教书育人的宗旨不能抛弃,用榜样的力量鼓舞人,以先进的事迹感召人,用大篇幅对从事创新活动大学生的事迹进行报告,鼓励更多的青年学生投入到创新活动中来才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标。
(二) 大学生创新后续平台的提供
虽说万事开头难,专利申请很困难,但使专利发挥后续作用更为困难。的渠道有限,即便是高校给予金钱资助,科研成果仍然得不到传播,有一个实例是西南政法大学联系出版社将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结集出版,这比直接给予金钱奖励更为有用。专利或者论文都好比创新者的孩子,它们能快速成长是创新者的最大愿望,如果不存在专利的后期照管平台,大多数专利最终毫无声息地被淹没了,甚至有时,在大学生毕业之后,随着在校大学生身份的丧失,高校就停止了对该生和其享有专利的关注,这不能说不是一个极大的浪费,也是一个遗憾。从这个方面来说,专利权人缺少的不是金钱,而是促进专利应用的后续政策和实践。培养人才、传播知识、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是高校的四大功能,将在校大学生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服务社会的实践成果是高校职能范围之内的事情。
参考文献
[1]裴世鑫等:《结合大学四大功能,推进高校教学改革》,载《高等教育研究》,2011年第3期。
[2] 参考《浙江师范大学学生专利工作管理办法》。
[3] 参考《安徽理工大学学生专利申请管理办法》。
[4]袁红梅、金泉源、连桂玉:《专利激励机制探析》,载《科技管理研究》,2010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