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皮下橡皮引流加红外线照射用于预防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皮下橡皮引流加红外线照射用于预防肥胖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临床疗效观察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目的 探讨肥胖女性患者腹部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措施。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行剖宫产肥胖患者102例,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51例,观察两组腹部切口脂肪液化、切口裂开、感染情况。结果 观察组无切口裂开,1例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2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院后切口裂开。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3.92%,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3.52%,观察组切口愈合不良率与对照组切口愈合不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肥胖脂肪液化;皮下橡皮引流红外线照射

切口愈合不良为剖腹产手术常见并发症之一,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厚,血运较差,手术造成血管断裂,血运更差,肥胖影响术野暴露,延长手术时间,缝合脂肪易留死腔,更易发生脂肪液化,继发切口感染率明显升高,甚至切口裂开,脂肪液化不仅增加了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诱发医患纠纷。皮下脂肪厚度超过3cm的患者手术发生脂肪液化的几率就会明显增加[1],我院回顾性分析了2013年7月~2014年7月102例行剖宫产术皮下脂肪厚度3cm肥胖患者,51例观察组患者腹部切口行皮下橡皮引流,术后红外线照射,在预防脂肪液化中取得了很好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行剖宫产皮下脂肪厚度3cm肥胖患者102例,均为横切口,以WHO推荐的体质量指数(BMI)[2],即个体的体质量(kg)除以身高的平方,计算出BMI,体重指数24为肥胖标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年龄18~40岁,平均年龄29岁,年龄无统计学差异。手术时间30~35min,平均手术时间33min,手术时间无统计学差异,排除标准:合并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低蛋白血症,滞产,术前30min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头孢呋辛钠2.0g,术后预防性使用头孢呋辛钠2.0g q12h 48h,术中均未使用高频电刀,用4-0可吸收线皮下缝合,松紧适宜。

1.2方法

1.2.1观察组于剖宫产术中常规关闭腹膜、腹直肌前鞘,0.9%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皮下脂肪左右侧底部各放置用手套做成的橡皮引流条1根,均超过切口1/2,然后用4-0可吸收线不穿透橡皮引流条间断缝合皮下脂肪3-4针,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皮肤。术后2d切口两侧向中央挤压数次,将渗液挤净,切口用无菌纱布换药,术后48h取出两侧橡皮引流条。并用红外线灯照射腹部切口,1次/d,30min/次至术后第5d。术后第5d换药。

1.2.2对照组 于术中常规关闭腹膜腹、腹直肌前鞘后,0.9%生理盐水冲洗切口,用4-0可吸收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4-0可吸收线连续皮内缝合切口,术后第2d常规换药,术后第5d第二次换药。

1.3观察指标两组均住院观察5d,出院后随访至产后30d,主要观察切口脂肪液化,感染,裂开情况。

1.3.1脂肪液化标准 参照苏宝明、王一平等的标准[3]:发生在术后3~7d,在常规换药时发现切口敷料上染有黄色液体,检查切口时发现切口愈合不良,引流切口愈合不良处可见大量黄色液体,其中可见游离脂肪滴,切口周围无明显红肿热痛,镜下检查渗出液可见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

1.3.2手术切口感染标准具以下2条之一可诊断 ①表浅切口有红肿热痛,或有脓性分泌物。②临床医师诊断的表浅切口感染,实验室诊断:临床诊断基础上细菌培养阳性[4]。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观察组无切口裂开,1例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3.92%,对照组有8例出现脂肪液化,2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院后切口裂开,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23.52%,P

3 讨论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过厚,脂肪层血液循环差,手术切断与切口相交的血管,使血运更加减少,在机械作用如挤压、钳夹等刺激下脂肪组织易发生分解反应,引起无菌性炎症反应,使脂肪组织液化,观察组及对照组均排除了引起脂肪液化的其他相关因素,观察组1例脂肪液化,1例切口感染,对照组有8例脂肪液化,2例出现切口感染,2例出现切口裂开。x2检验,P

随着肥胖人群逐渐增加,因患者惧怕疼痛,试产失败,巨大儿增加,加上引产、人流次数增加致前置胎盘增多等,使剖宫产率逐渐增高,腹部切口愈合不良明显增加,术前积极控制并发症,术中用无菌盐水冲洗清除游离脂肪组织,止血彻底,缝合不留死腔,打结松紧适宜,术中尽量避免粗暴牵拉,挤压组织,避免使用高频电刀。对于肥胖患者脂肪较厚者安置皮下引流,48h后予以红外线照射,可有效预防脂肪液化的发生,减少或避免切口感染的发生,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章安庆.外科手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和防治[J].腹部外科,2004,17(5):300.

[2]曹泽毅.中华妇产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3.

[3]苏宝明,王一平.切口脂肪液化20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3]陈孝平,江建平主编.外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30-156.

[5]窦保凤.妇产科腹部切口脂肪液化53例分析[J].中华医学研究杂志,2008,8(2):138-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