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新媒体让普通人更有话语权吗?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中国在1994年以后进入互联网世界,而后发展异常迅猛。时至今日,通信设备的更新换代不仅方便了生活,还让社会有了很多变化。
《众声喧哗》一书中就写道:“这种崭新的传播方式的共同特点是个人化,个人化的内容、个人化的体验和个人化的服务。”也就是说,信息的传播不再仅是新闻媒体的事情,普通群众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和与他人交流的权利,有时甚至会影响相关部门对事件的看法与处理。
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
显然不是,中外各国对于信息技术的使用始终非常关注。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公与私的界限不那么明显,这不仅对个人,对社会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在这种背景下,传播的合理性受到了重视,重视者显然是政府,政府通过行政手段进行规划管制。如果说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弱传播的副作用,本也无可厚非,但是中国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可能还有不小的差距。
新技术确实使群众以前所未有的方式获得信息,而信息跨国界的频繁交流使民主比以往更加成为民众的需求。代议制民主会不会让位于直接民主呢?在书中,作者提到过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如果中国数以亿计的网民直接参政,就会有让政府部门难以反馈的大量意见,基于此政府会对网络进行严格的管制和审查。其实,说起来我们华夏的老祖宗也经历过类似的事:周厉王治国时期,百姓怨声载道。周厉王便下令不许国人议国君得失。因此,时有大臣劝他“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周厉王不听,依旧我行我素,结果暴怒的国人一气之下把周厉王赶出镐京。不管怎样,这种“围堵”的策略终究不符合互联网思维。
麦克卢汉曾说过:“新的传播媒介不是人与自然之间的桥梁,它们就是自然……超越了书面文字,我们重新获得了我们的整体,我们不是在一个国家和一种文化层面上,而是在宇宙的层面上获得这一整体。”这位伟大的预言家成功地预言了“电子乌托邦”,他的观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技术本身其实并不能决定什么,而仅仅提供一种可能性(affordance)。
今时今日,人们不断地追求平等,传统新闻部门不再身处消息传播的顶端与社会舆论的制高点,包括社会道德的制高点。这种相对的平等让我们这个伟大的国家不断地前进,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科教兴国”这一基本战略,代表着国家对于新技术包括传播技术的肯定与重视。随着公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不断提高,我们有理由相信美好的社会不会太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