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众声喧哗”是把双刃剑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胡泳在其所著的《众声喧哗:网络时代的个人表达和公共讨论》一书中指出,互联网时代是一个新的时代,它的核心特征就是“众声喧哗”。掩卷之后,我不禁思考:什么叫“众声喧哗”?
20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移动通信、多媒体、互联网飞速发展,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乃至生存方式。在自媒体发展繁荣的今天,人们可以选择各种媒介形态来表达自我。诸如“人人都可以是记者”、“人人都可以是作家”的观点已经不再新鲜。如果说以前,只有几个“大喇叭”控制着信息的传播和观点的表达,那么现在很多人手中都有一个甚至多个“小喇叭”。人们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选择自己手中形态不一、颜色各异的喇叭,大声说出内心的想法。一时间,人声鼎沸、千言万语,再也没有以前所谓的异口同声、众口一词了。
媒体形态的多样性,引起了意见的多样性。然而,这种百家争鸣式的“众声喧哗”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可以营造一种良好的信息和思想交流的氛围与环境;另一方面,喋喋不休的妄语、肆无忌惮的谩骂将会积累成一个巨大的信息垃圾场。
在这样一个时代,个人固然可以随意、尽情地表达自我,但是在纷杂的声音中,也容易迷失。英国著名哲学家约翰・密尔在19世纪写道:“现在个人迷失在人群中”,公众舆论潜入到“私人生活的道德和社会关系”之中。大众希望看到别人的状态,这一想法出于窥视欲、对情感联系的渴望等多种动机。个人在这种压力的注视之下,往往选择牺牲自己来迎合大众,以取得别人的认同。这是一个“魔鬼契约”,人们既是观众,又是演员,心甘情愿地牺牲自己的隐私以换取虚无缥缈的情感联系和安全感。从这一角度,我们有理由怀疑共有媒体中个人表达的真实性。
此外,在Web2.0时代,互联网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去中心化,这与“后现代”所宣称的追求极为相像。但是一味地“后现代”会使人们滑向虚无的深渊。工具理性盛行而价值理性凋敝,是“后现代”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也给互联网提出了巨大的挑战,即:能否在共有媒体中促进人们理性地对话,并由此重建现代性?这种理性对话是否可以构成网络中的公有领域?这些问题都是值得进一步思索和研究的。
此书写于2008年,彼时正是博客、BBS等网络论坛盛行的时代,而微博、微信还未成为主流。时至今日,网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本讨论博客、BBS的书是否过时了呢?我认为并不过时,这本书依旧可以为许多问题提供新的观察思路和角度。其实,想要充分了解当下,必须对以往的历史发展有完整的认识。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虽然作者描述的是博客、BBS,但很多结论仍适用于现在。尽管本书没有提及微博、SNS,但这种“留白”恰可以使读者有了更加广阔的思考空间。比如,我从这本书中学到了对网络思考的新维度――政治学的维度。
在人人都在极力推崇网络对于民主政治的积极作用时,作者反而能够冷静下来,思考网络成为公共领域的可能性。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