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初探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初探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摘要: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理论是借鉴企业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成果,结合高职教育自身特点发展而成的。本文重点分析了高职院校的特征和核心竞争力的实现途径。

Abstract: The vocational college core competence theory is the result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combined with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own characteristics. This article focuses on analysis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approach of core competitiveness.

关键词:高职院校;竞争力;核心竞争力

Key words: vocational colleges;competitiveness;core competencies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0)07-0162-02

0引言

我国的高职教育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当时,随着对外开放和经济的迅速发展,一些中心城市提出要培养地方经济急需的高等应用型人才,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建立了我国首批13所职业大学。兴办之初,职业大学坚持地方性、职业性和开放性的方针,为社会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受到了社会的欢迎。1999年,我国高等教育大扩招,开始走高教大众化之路,高职高专院校得到了迅猛的发展。至2003年,全国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已达1374所,在校生人数猛增。但是问题也逐步显现,如高职院校规模扩张的基础还比较脆弱,办学方向比较模糊,对高职教育的对象还不甚明确等。随着高职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国内高职院校间的竞争也愈演愈烈。对于一所高职院校来说,要想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提升其核心竞争力。为此,笔者对高职教育如何健康发展,如何培育核心竞争力的问题展开了研究。

1核心竞争力理论的来源

美国战略学家普拉哈拉德(C. K. Prahalad)和哈默(C.Hamel)于1990年在《哈佛商业评论》《企业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中首次提出核心竞争力理论。其主要概念是Core Competence,国内学者译成“核心能力”或“核心竞争力”等。普拉哈拉德和哈默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就是企业通过资源整合所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能力。国内学者进一步研究认为企业核心竞争力是经济学与管理学交叉融合的产物。借助核心竞争力理论,高校核心竞争力研究取得了较为丰富的结果。

2高职院校教育的界定和特征

2.1 高职院校教育的界定高等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中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和层次,是和高等本科教育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等教育。和本科教育强调学科性质不同,它是按照职业分类,根据一定职业岗位实际业务活动范围的要求,培养生产、建设、管理与社会服务第一线实用性(技术应用性和职业性)人才。这种教育更强调对职业的针对性和职业技能能力培养,是以社会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就业教育。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积极配合国家就业准入制度的实施,从社会需要和高等职业教育地位出发,通过“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将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内在素质,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2.2 高职院校教育特征高职院校是汇聚高技能教育人才的高地,要为构建和谐社会荟萃专业人才、发挥专家作用,我国高职院校汇聚着越来越多的高技能教育人才。在高职院校构建和谐院校必须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通过事业留人、发展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制度留人,以此来吸引人才、荟萃人才、培养人才、造就人才,充分调动高技能教育人才的积极性。

高职院校是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要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经济建设、培养基层骨干人才。当前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在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传统产业和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新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业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阻碍产业升级的“瓶颈”。这就要求高职院校成为大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主产地。

高职院校是创新技术知识和基层文化的基地,要为构建和谐社会创新和谐文化、增强创新活力。由于高职院校的高技能教育人才荟萃,高技能科技研究工作方兴未艾,已经成为创新技术知识的重要基地。加上高职院校培养的人才数量大、素质好,毕业后分布广,且多属于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层次实用性人才,他们中的大多数将成为社会基层骨干。可见高职院校的和谐校园建设,不仅对于传承和创新技术知识,而且对于毕业生就业所在的基层单位的和谐文化建设都将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使之成为创新和谐文化、增强创新活力的重要源泉。

3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含义和实现途径

3.1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含义将核心竞争力的概念引入高职教育,给高职院校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借鉴国内学者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研究,我们认为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指一所高职院校在其发展过程中长期培育和积淀而成的,与其他职院相比更具有难以被模仿和替代的一种基础性能力,通过知识管理、资源整合、管理机制所形成的独具特色的制度体系、能力体系和文化体系,能为其在教育市场竞争中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和创新发展的源动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在发展与改革过程中,院校文化的积累,是高职院校内在本质的外在体现,是高职院校所拥有的硬实力与软实力的综合体系。

3.2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实现途径

3.2.1 确立高职院校主体风格的独特办学理念办学理念是一所高职院校的灵魂和精神资产,体现高职院校的主体风格与独特文化,反映了高职院校发展的侧重点和特色。它的确立,将从整体上对高职院校的走向起着统筹和指导的作用,将为高等教育核心竞争力的形成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在办学理念确立的过程中,要通过形成高职院校的主体风格来确定高职院校的本质内涵,展现高职院校自身的独特优势。如山东协和职业技术学院的校训“明道、优术、德慧、双修”等,凝聚了其办学理念和治校风格,是对其主体风格的精辟概括。在高职院校办学理念确立之后,不能只停留在表层,务必要将其渗透到全校每一个成员的头脑里,落实到全校每一个成员的自觉实践中。

3.2.2 师资队伍建设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一般由三部分组成:文化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和生产实习指导教师。教师的专业结构与普通院校不同,学科门类非常庞杂,并且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专业设置不断调整,要求教师的专业结构也做出相应调整。由于专业覆盖而较宽,高等职业教育中对教师的专业教学能力要求更为复杂。具体体现在:首先,一个教师应该胜任本专业中的多门课程;在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专业基础课或专业课教师不仅要能胜任在专业教室上课,还应能带好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撰写、小制作等。其次,由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基本上定位在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人才,因此,教师本身应具有很强的专业应用能力,或称之为专业实施能力。

师资队伍的建设分三方面:①用优厚的条件招聘专业人才,有条不紊地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加盟到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来,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加强目前师资队伍的力量,另一方面带动在职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②对在职教师的培养。稳定队伍,加大对现有教师队伍的再培养,是高职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根本任务,它是保持职业教育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因此,要对在职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培养,以提高在职教师的整体素质。③聘用社会专业人才。外聘教师是职业教育不可缺少的师资队伍的组成部分,也是缓解目前“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的有效办法之一。

3.2.3 强校企合作,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院每个专业均应与企业建立比较稳定的、紧密合作关系,开展各项教学活动。学院各教学系部要进行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既可以采取由学院投入部分设备或资金,与合作企业共建“融入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厂、车间、公司、设计院分院)。也可以采取由学院提供土地、教师,企业投入厂房、设备和技术员,共建“引入型”生产性实习实训基地(工厂、车间、公司、设计院分院)。还可以采取建立以学院为主体、企业参与的集新产品开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公司实体,为学生实习实训、教师锻炼提高创造更好的条件。

3.2.4 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既包括校级管理者,也包括中层管理者,如各院、系、部的管理者。两部分管理者形成高职院校的管理团队。校级管理者制定学校的总体发展战略、发展思路,制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中层管理者是实施者,把学院的总体发展战略、规划、目标等加以落实,从而实现学院的总体发展目标。两部分管理者只有形成合力,才能形成真正的团队,才能产生高度的竟争力。管理团队要能正确把握高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理解政府发展高职教育的相关政策,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管理团队是否具有竟争力的重要表现在于能否形成合力,而不是“离心力”。校级管理者根据学校的环境、发展规划制定的战略,如果管理集体不能很好地理解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再好的规划、战略,也只是纸上谈兵、画饼充饥,没有丝毫的意义。因此,管理团队要廉洁、务实、有创新意识、有强烈的事业心、懂行,能团结大家一道工作。

3.2.5 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与建设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和独具特色的培养模式的确立是带动整个学校有序、健康发展的基础。一所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就是院校的核心竟争力的重要因素。实际上,一所高职院校要办出质量、办出特色,科学合理的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模式是其应追求的目标。那么,高职院校的专业目标怎样定位才能成为其竟争力因素呢?

在专业设置上,首先要明确的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与传统的学科型教育是两种不同类型的教育,在专业设置、培养目标和学生的业务规格等方而都有各自的特点。学科型普通高校以学科的建设和发展作为专业改革和建设的出发点,培养目标应当突出学科本位的特征;而高职院校则应当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来设置专业,围绕地方或行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求开展专业教学改革,培养目标要突出职业技术教育的特征。

3.2.6 发挥校园文化的合力作用校园文化是指高校通过校园内主体(教师和学生)的直接参与,在一定组织基础上运用现有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政策,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形成一定的文化环境,倡导一定的文化观念,营造特有的校园文化精神和校园风气。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展开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强化社会实践环节,让大学生参与到社会文化活动中,把握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精神。

当前,高职院校应从办学理念、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管理团队的综合素质及其合力、专业设置与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等角度入手,将人力、财力和物力集中于培养核心竞争力上。

参考文献:

[l]王前新,卢红学.高职院校的核心竟争力浅沦[J].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76-79.

[2]杨应藉.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