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叩头校长”筹资办学的故事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在湖南近现代教育史上,胡元是与张伯苓齐名的伟大教育家。胡元1872年9月9日出生于湖南省湘潭县一个世代书香之家。1902年入选湖南首批官费留日生,曾就读东京弘文学院速成师范科。回国后,与龙湛霖等人在湖南长沙创办我国第一所私立中学明德学堂,并主持明德校务达38年之久。其“坚苦真诚”“磨血育人”的事迹特别令人感动。
办私立学校,最缺的是经费。为了解决办学经费问题,胡元到处筹款,到处募捐,当时人称“胡九叫花”。他为了筹款没少向人下跪叩头,又被人称为“叩头校长”。三十多年,胡元周旋于官绅富豪之间,为明德中学筹款数十万元,修建校舍二十余座,其中便有当时“全国中等学校之冠”的四层教学大楼“乐诚堂”以及当时“全国最大的理化实验室”。
胡元是一位特别富有智慧的校长,他与民国总理熊希龄及上海道台袁树勋斗智募捐的故事,让后人津津乐道。
熊希龄是被胡元盯上的最大的政府官员。他是民国第一任民选内阁总理,湘西凤凰县人,一生乐善好施,是一位实业家,也是一位慈善家。面对胡元的多次“乞款”,熊希龄也是烦不胜烦。因此,一旦知道胡元登门,能避就避,能躲则躲。有一次,胡元连续到总理官邸三次,熊希龄都躲起来拒绝见这位来自家乡的“胡九叫花”。胡元可不吃这套,他有的是韧性,有的是办法。你躲起来不见吧,那脆把被褥铺盖搬到你府上来,并声言:秉三(熊希龄的字)不见我,我就绝食。熊希龄哭笑不得,对这位执着的同乡又敬又恼,于是,自掏腰包捐赠明德中学金环一对。更加有意思的是,胡元拟了一首对联“心如老骡甘伏枥;力尽关山未解围”,并请熊希龄亲笔书写悬之于室。这幅对联既表达了自己为教育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抱负,也向熊希龄暗示:老兄,我还处在办教育的重重围困之中,说不定哪天还会向你索款。到时登门求助,还希望你别躲着我哟!
1904年,明德中学建设理化实验室,资金缺口达万余元。解决的办法唯有募捐。这次,胡元盯上了时任上海道台的湖南同乡袁树勋。到袁府拜见时,袁树勋正在会客厅接见客人。胡元走上前去,打躬作揖毕,然后向袁道台诉说了学校的困窘,恳请道台大人为子孙万代慷慨解囊,造福桑梓。还没听完胡元的来意,袁树勋马上一口回绝。情急之下,胡元不顾厅内有客人在,腰杆一挺,双膝下跪,对着道台大人“砰砰砰”磕起响头来。道台大人十分尴尬,碍于客面,连忙口头答应捐款一万元。胡元担心空口无凭,难以兑现,立即拔地而起,凑到袁道台面前,睁圆眼睛,大声喊道:“我要现款。”袁道台竟被这位瘦弱书生的反常之举所惊吓,惊恐之际,立刻命人拿出一万元恭恭敬敬送到胡元手中。一万元的缺口填上后,不久,明德学堂建起了“全国最大之理化实验室”。
胡元还是一位性格耿直的校长,为了明德学堂,他不惜得罪当时北洋军阀的教育总长汤化龙。1916年,有一天,胡元特地跑到北京教育部找汤总长为明德学堂争一笔公款。地方的私立学校去争国家的中央经费,汤总长觉得此事有些不靠谱。胡元可不管这些,都是为国家办学,为国家培养人才,私立学校就不需要政府的支持和援助吗?真是岂有此理!情急之下,胡元竟和汤化龙争执起来。而且,争执不断升级,愤激之时,他竟然指着汤化龙的鼻子说:“我是胡元,不像你们这班糊涂蛋。”堂堂北洋军阀教育总长真拿这位“胡九叫花”一点办法也没有,也许是被胡元元的执着精神打动,也许是觉得争执下去不雅观,有失体统,为了息事宁人,教育部还真乖乖地拨了一笔款给明德学堂。
募捐办学,有时需要斗智,有时需要呈勇,有时还需要凭着一份赤诚之心。胡元凭自己的智慧、勇敢和赤诚之心,赢得了很多人对明德学堂的大力支持。很多人被他深深感动,纷纷慷慨解囊、捐资助学,使明德成为当时全国最好的中等学校,与当时张伯H创办的南开中学齐名。无论师生家长,无不以就职或就学明德中学为荣。明德的青年学子也成为长沙街头一景,明德校史记载,明德学生“俱着一身青色制服,衣领上用白线绣‘明德’二字,扣上风纪扣,青色鸭舌帽上有书卷交叉的帽徽,挺胸行走,极有精神,时人誉为‘明德公子’”。明德学堂英才辈出,灿若星河,成为湖南教育之盛。
当然,胡元募捐办学并不总是一帆风顺,也经历了许多酸甜苦辣,有时甚至到了想寻短见的地步。光绪三十年的年底,由于学校经费万分紧迫,账上经费所剩无几,教职工都眼巴巴地看着胡元。无奈之下,胡元只好向当时湖南巡抚端方求援。端方二话没说,马上写信叫他赴九江裕宁钱局借兑万元。克服千难万险,胡元赶到了九江,不料裕宁钱局总办孙某不卖端方的账,死活不肯付款。当时已是腊月廿七号,风雪横江,茫茫一片。想到学堂里的教职工正等着自己拿钱回去过年,而自己竟只能空手而返,胡元这时连死的念头都有了。腊月二十九日,当胡元乘船到镇江,天已四更。店外寒风凛冽,店内孤独凄冷,胡元无论怎样也无法入眠,于是,他坐起来,拿起纸笔写下了一首诗: 途穷腊尽成亡命,风雪横江倍怆神。独倚高楼等天晓,茫茫尘海已醒人。当时的处境如同天涯亡命,而偏偏自己又是这茫茫人海中的“已醒人”。胡元愁肠百结,思绪纷飞,内心的焦虑痛苦,只有他自己懂得。幸好,当时兼任明德学堂总理的谭延]发来“有办法”的电报,胡元才松了一口气,打消了轻生的念头。
胡元字子靖,官绅土豪之中有不理解他、不支持他的吝啬之徒,认为遇上他募捐是一种不幸,因此编了 “人生大不幸,遇见胡子靖”的顺口溜嘲笑他。也许对这些怀一己之私的人来说,遇上胡元确实是一种“不幸”,但是,对于明德的学生,胡校长是人生大幸;对于国家和民族,胡校长是国之大幸,是民族之幸。
(作者单位:湖南省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