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正文

当代大学生择业调查

开篇:润墨网以专业的文秘视角,为您筛选了一篇当代大学生择业调查范文,如需获取更多写作素材,在线客服老师一对一协助。欢迎您的阅读与分享!

Investigation on Career Choice of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s

Gao Yu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Xi'an 710062,China)

摘要: 本文针对大学生的职业观、择业观和就业观的现状,初步探讨当代大学生择业的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通过本研究所得出的一系列数据,为高校大学生的择业观、就业观提供出理论支持;为政府在制定相关就业策略上可进行一定的参考;也给应用心理学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有用的资料。

Abstract: This article analyzes professional view, view of career choice, employment view of college students, discusses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employment on university student. A series of data which obtains through this research provides theoretical reference for formulating related employment strategy for government and proposes some useful material for psychology research.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择业观 职业观

Key words: contemporary university student;view of career choice;professional view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4-0270-02

0引言

20世纪70年代末至20世纪80年代初,学者们才比较关注择业观、就业观这个问题。大学生从入学后就对职业的选择和就业问题进行了思考,大学四年学习过程中,初步形成了自己的职业观。大学生走向社会的第一个关口就是择业和就业问题,在选择工作过程中,职业观对最终的择业起到一定的影响。

本研究随机抽取陕西某高校650名大学生,共发放问卷650份,回收有效问卷605份,有效率为93%。被试分别选自大学四个年级,文理科分布广泛。研究问卷用薛淑芳编制的《大学生择业观调查问卷》,首先对调查的过程作以简单说明,然后对调查结果进行研究,从进行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途径、择业认知和择业价值取向五个维度,以问卷方式调查,收回问卷用SPSS软件16.0对数据分析处理。

研究概况:

从心理学的范畴来说,通常大多数的行为受到一些因素的共同影响,择业行为也不例外。择业行为的内部决定因素即机体变量(organismicvariables)是由择业理想、择业动机、择业途径、择业认知和择业价值取向五个方面所决定的,择业行为的外部决定因素即环境变量(environmental)是由择业者个体所固有的因素决定,如性别差异、民族差异、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差异、等因素决定。

1从大学生机体变量角度讨论大学生择业观问题

1.1 择业理想由图1中可以看出,在择业去向中找工作占71%居第一位;继续深造占20%居第二位;创业、考公务员、出国、过一点时间再说和其它仅仅占9%。“就业难”和“供大于求”客观情况使大学生以先就业为主,继续深造居第二位说明有一部分学生对自己目前所掌握的知识水平不满意,需要通过进一步的深造达到更高的要求;有少部分学生的就业目标不明确,还需要进一步考虑。

1.2 择业动机大学生在就业单位的选择上,是以工作的稳定性、良好的经济收入为标准,由图2可以看出选择国家机关占65.30%、事业单位占10.60%,而只有2.40%的大学生愿意去私企。

1.3 择业途径由图3可以看出,校园招聘会依然是大学生就业中主要的择业途径,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40.80%的大学生选择于此。大型的招聘会以其涉及的专业多、规模大、需求面广等,依然在大学生中占主导地位,大型招聘会有33.70%,占第二位。通过导师、亲友介绍的占20.50%,排在第三位。通过报刊和杂志,只占有2.80%的比例,网络最少仅仅占0.80%。随着网络资源和业务应用愈益丰富,大学生要勇于和善于利用网络资源,在其中发现更多的就业机会。

1.4 择业认知由图4可以看出53.30%的学生认为找工作中的决定因素是实践经验,缺乏社会经验是困扰大学生就业的主要因素。同时用人单位也表明,与其他就业群体相比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工作经验,大学生理论水平较高,但是在实践动手能力、适应能力是一个明显的劣势。

1.5 择业价值取向薪金的高低仍就左右着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如图所示,大学生对薪金的要求很不平衡、41.15%的大学生选择3000―4000元、23.14%的大学生选择了4000―5000元的月薪,要求3000元以上的大学生人数已在半数以上。一般情况下,大多数的用人单位对初次就业的大学生支付的工资不会超过2000元,期望值过高,直接的后果将导致择业脱离实际,从而失去较多的就业机会。

2从大学生环境变量的范畴讨论大学生择业观问题

2.1 性别差异

由表1显示,男、女生在择业动机、择业途径、择业价值观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t=1.97,p

2.2 民族差异

由表2结果显示,不同民族的择业观中的各维度相差不大。平均分的平均数相接近。平均t值小于0.05,表明不同民族之间,择业观不存在显著差异。

2.3 独子与非独生子女差异

由表3结果显示,所调查的605名大学生中独子占24%、其他等占76%,独子与非独子女择业观总分相差不大。择业动机上独生子女得分高于非独子女。总的来说这个变量不存在显著差异。

2.4 生源地差异

以大学生生源地为自变量对大学生择业观五个维度进行独立样平均分来分析,大城市p值是0.28,P值≥0.05。大城市的学生择业观相差不大。而大城市与中小城市、城镇与农村之间择业观中单因素平均分p值相差明显,表现在择业理想差异明显。

2.5 家庭经济差异

由表5看到,大学生择业观的五个单因素受家庭生活经济状况影响不同。从大学生择业观的五个构成维度来看,在择业理想、择业途径和择业价值观上都存在差异,但各项的p值均大于0.05,说明差异不显著。

在以往关于择业观研究中,薛淑芳[1]认为:一个人择业观点是一个社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它的形成是建立在人生观形成基础上多种因素交错在一起复杂的动态过程。黄斌强[2]从研究数据中得到结论:①当代大学生的择业心理素质有待提高。②大学生应树立自信心,正确客观地认识自我和评价自我,这也是一个当代大学生不可缺少的心理素质之一。③大学生应该提高自我的心理承受能力。

本研究所得的一系列数据表明,大学生应该认清当前形势,及时抓住机会,要结合个人的实际情况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找到适合自已的工作才是重要的。大学生要努力提高外部因素对择业的影响,克服内部因素带来不利后果。

参考文献:

[1]薛淑芳.大学生择业观调查及对策研究[D].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5月.

[2]黄斌强,杨兰生.大学生择业观的调查与探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0,(01):40-41.